如果追求产量,来年开春就要重新育苗,栽种新的辣椒苗,这样就能保证产量,也能很大程度上防止病虫灾害,因为老辣椒树很容易得病。
辣椒开花挂果的时候梁昭已经没在家了,孕晚期她一个月要做两次产检,陈芜哪里舍得让她来回奔波,说什么都要让她住在市区。
宝宝贝贝也一块过来了,就近在陈氏的幼儿园先上着,九月份再回鹤岭村。
现在是五月,预产期在七月份,陈家这边已经严阵以待了。
就连陈丹这个不靠谱的小姑子都少去夜店了,天天跟着陈妈往陈芜这边跑,看着梁昭越来越大的孕肚很是期待,她要有小侄女了。
梁昭现在也不怎么出门,五月份的粤西热得很,太阳又毒,人出去一会就汗流浃背,而且一会晴天一会下雨的没个准,陈芜也不放心她出去,要是觉得闷就让司机送她到老太太那边玩玩,老宅地方大,又有花园,可以让她随便溜达。
陈妈本来想接她到别墅那边住的,那边清净,也有花园,家里又有保姆。
这个提议刚提出来就被陈芜否决了,过去玩可以,住不行,陈家别墅离医院也不近,中间路段又老是在封闭修路,来回都不方便。
不让梁昭住过去,陈妈就自己住过来,陈丹也屁颠屁颠跟着来。
陈芜担心家里人多会吵到梁昭,更何况还有一个不让人省心的陈丹,所以坚决反对她们住进来,没办法,陈妈只能每天往这边跑。
蔡姨跟过来照顾,主要还是负责接送宝宝贝贝上下幼儿园,她是看着两个孩子长大的,把孩子交给她,梁昭和陈芜都放心。
家里还有一个阿姨负责照顾梁昭,是老太太安排过来的,每天变着花样给梁昭做好吃的。
因为天气热,梁昭的胃口一下子就变差了,看着气色没有之前好,陈芜忧虑的整夜睡不着,又心疼又着急,这个阿姨来了之后梁昭的胃口就好了点。
梁妈在家留了三十多只母鸡,去年就开始留了,是专门为了梁昭坐月子准备的,还有很多土鸡蛋,隔三差五就让人把新鲜的土鸡蛋送到粤西。
她就觉得外面卖的瓜果蔬菜有农药,不如家里的好,所以梁昭吃的东西基本都是家里的。
梁昭这一走,农庄的担子就落在了阿婶肩上,好在去年她就在这干了,又有帮手,现在也能忙的开,并没有让梁昭操心。
网店那边梁琴琴也已经上手了,很多事她和阿喜商量着就能拿主意,其他杂七杂八的琐事也是她俩处理,再每周向梁昭汇报一次。
阿喜是被赶鸭子上架的,她本来就不擅长跟人打交道,只要做好幕后工作就行了。
可梁昭去市区养胎之后很多事就得她去解决,她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开始也不习惯,跟那些超市老板说两句话就要脸红,结结巴巴的表达不清楚,现在好了点,起码能讲清楚了。
辣椒酱线下的销量很可观,原来只是小超市找梁昭进货,现在不少中型超市都来谈合作,原来谈价钱签合同的事都是梁昭自己来,现在她不方便到处跑了,也有意锻炼一下阿喜和梁琴琴,就让她俩代自己去谈。
两个人都是第一次担如此大任,梁琴琴稍微好点,阿喜是紧张到手心冒汗。
梁昭也不是完全放手让她们瞎忙,会提前告诉她们该怎么说怎么做,合同最后也是要她看过之后才行的。
原来她是计划在镇上或者粤西找代加工的厂子,可视频号做起来后找代工厂这项就被她划掉了。
村委和镇政府也找过她,希望她能就近投资建一个厂,政府会给予一定的福利支持。
有自己的工厂肯定是要比找代工厂好的,只是投资建厂的成本高,她原来是计划等个一两年看看情况再考虑要不要自己建厂。
现在辣椒酱的销量超出她的预期,又有陈芜这个富婆帮忙兜底,建厂的计划就可以提前了。
初夏的午后,恒温的室内,封闭的花园阳台,梁昭躺在摇椅上拿着平板在修修改改建厂的计划书,顺便看看这个月辣椒酱的销量。
数据报表是梁琴琴做的,她这个市场营销的大专生很好用,什么都会一点,不会的还能立马学。
建厂的地方已经初步定下来了,不是在镇上,而是在鹤岭村出来不到五百米的公路旁边,那有两个小型的腐竹厂,隔壁原来是一个木材厂,倒闭了,只剩下厂房。
她把厂房盘下来了,谈价钱不是梁琴琴和阿喜去的,她们两个还太年轻,经验不足,很容易被人绕进去。
她倒是想回去一趟,陈芜不让,派了自己身边的人去谈。
人家平时过手的项目都是以亿为单位的,现在要去谈一个二三十万的,也真是小材大用。
精英出手,一举拿下,还很有效率的把厂房重装和设备这些一并解决了。
倒闭的木材厂焕然一新变成了梁妈辣椒酱的加工厂,工人大部分是鹤岭村的村民,也有一部分是附近村子的,共有三十多个人。
七婶她们几个‘老员工’也升职了,做小组长负责监督新来的人。
会计是镇上找的,也是个年轻人,不仅要负责加工厂的账,连农庄和网店的也是她负责,现在还要给采摘辣椒的工人算工钱。
梁昭看她入职没到半个月就已经憔悴的不成样了,良心上过不去,给她加了工资,还多找了一个帮手。
她翻看这些看的太入神,连陈芜回来了也不知道。
陈芜放轻脚步来到她身后,抽走她手中的平板,“阿姨说你在这里坐一个下午了。”
“还没看完。”她仰起头可怜巴巴的想拿回平板。
陈芜不给,将平板收起来。
“一天看电子产品不能超过三小时,大宝,我们之前约定过的,你今天已经严重超时了,不可以再看了哦。”
不是非要拦着不让她工作,而是她现在是特殊情况,就要比普通人多注意。
梁昭也不硬要,妥协道:“好吧,那就不看了,你念给我听总行吧?”
陈芜定定的看了她几秒钟,之后认命的叹一口气,“真是拿你没办法,行,我念给你听。”
第145章 第145章
梁妈已经搬进新房子住了,老屋那边正在做民宿的改装。
去年梁昭就找人修缮过,现在倒省了不少事,卫生打扫干净,再置办一些软装的东西就差不多了。
两层总共三十几间房,除了少数几间不对外出租,其他的都可以租,短租长租都可以。
短租最便宜的房间是80/天,最贵是180/天,长租可以打折,月租金在800-3000之间,节假日价钱会略有上涨,也都能在普通人接受的范围内。
总体还是很不错的,唯一的弊端就是卫生间少。
改装的时候梁昭让人在二楼做了两个卫生间,分A和B,一楼也多加了一个,这已经是老屋能改出来的极限了。
她想最大程度保留老屋的特色就不能大改特改,所以在房租的定价上才会比同行低,别人的民宿住一晚都得二三百了。
虽然租金不高,但一楼有大保健项目,茶麸生姜洗头和足疗的生意一直都不错,最近又新添了拔罐和刮痧。
这些可不包含在房费里,都是要额外消费的,做单项都差不多跟房费持平了,做全套还更贵,这都还没有算上吃饭。
想要吸引游客来鹤岭村,光靠农庄可不行,来吃饭的都是粤区本地人,人家吃完饭都开车走了,很少住宿的,就算有也不多。
想要提高入住率还得靠景色把外地游客吸引过来,所以梁昭早早就在老屋附近撒了很多花卉种子,又把鸡鸭这些赶进果园里面,将门口的荷塘又清了清,等到初夏就能看到一塘的荷叶荷花。
去年栽种在屋角的三角梅已经生长开花了,但长的太慢,花开的也不够多,她又从别的地方移栽了一棵超级大的,就跟新房子花园那棵差不多,做了个三角梅花墙,很适合打卡拍照了。
阿喜这边把视频发出去就吸引了很多人进村参观。
别说外地人,就是本村的村民都来看稀奇,这么茂盛的三角梅还是少见的,她们自己都要拿手机拍照。
梁家老屋天天热闹的很,想要吃饭和住宿的人也非常多,老屋的空房都不够住,农庄更是没法招待这么多游客。
有聪明的村民就把自己家也打扫了一下,在门口放个牌子说有空房出租,还真有人上门要租住,村民也不敢把价钱定太高,怕人家嫌贵不愿意住。
这一下才真的把鹤岭村的旅游带起来,村里光是能打卡拍照的地方就有很多,梁家老屋是最热门的必打卡之地。
保存如此完整的百年客家老屋本来就不多见,拍照又很出片,所以来的人就多,尤其是年轻人,还有不少网红呢。
所有人忙到脚不沾地都转不过来,没算上加工厂的三十多个人,光老屋这边干活的就有不止二十个。
梁琴琴忙着网店的事,民宿的网上订房也是她负责,阿喜负责视频号的同时还要兼顾民宿的运营,已经是忙到脑袋发木,忘记自己是个社恐了。
梁妈主要就是负责民宿的入住、卫生检查、维修和处理一些客人反应的问题,再一个就是农庄这边的琐事,也是很忙。
以前不会的东西现在都逼着自己学,一点点掌握,想尽量减轻梁昭的负担,能自己解决的就先不去跟梁昭说。
梁昭已经到预产期了,医生说她身体状况很好,不用提前住院,就在家,但身边要留人。
所有人都特别紧张,陈芜更是连公司都不去了,从早到晚围着她转。
她本来就对生孩子这件事有恐惧,越接近预产期就越不安,陈芜这个罪魁祸首还天天在她面前晃悠,看的她更加烦躁不安。
“你去忙吧,别在这晃了。”她实在受不了,开始赶人。
陈芜拿了个靠枕让她靠的更舒服些,“大宝,你觉得我现在能安心去工作?”
老婆都要生了,她天天紧张到晚上睡不着,刚有睡意就要惊醒再看看身边的梁昭,担心梁昭突然发动了自己没听见。
“那你也别一天到晚跟着我啊,还什么都不让我干。”
“我不放心。”
“又不是你生,疼的也不是你。”
“是你生所以我才更心疼。”
梁昭都服了她了,指挥她,“我饿了,想吃牛肉粿条,你去给我煮。”
“那你乖乖在这坐着,有事就叫我。”
陈芜起身去厨房给她煮粿条,十秒钟没到就又探头出来看她有没有好好坐在那。
“你快点,别磨磨蹭蹭的。”梁昭没耐心的催促。
见她没什么事,陈芜也就放心的转回去继续煮粿条,又从冰箱拿出新鲜的牛肉切了切。
梁昭坐在从厨房门口就能看到的地方,扭头看着窗外的烈日,感叹外面是真热啊。
去年这个时候她还在粤东跟褚絮谈判,过后不久就带着两个孩子回了鹤岭村。
这一晃都一年时间过去了。
她在这个陌生的时空有了家人,也有了自己的事业。
工厂运转正常,辣椒酱的销量很好,民宿和农庄的生意也是蒸蒸日上。
她计划下半年将厂子扩大,分出一个区专门做腊肠、鲮鱼丸、干蒸这些。
来农庄吃饭的外地游客一直想买,因为没有足够的量所以一直没买上,她觉得可以试着多开发一些产品。
她想事情太投入,等肚子传来一阵剧烈急促的疼痛了她才猛地一抖,捧着肚子皱眉。
靠!不是要生了吧!
她起不来,只能扯着嗓子冲厨房那边喊:“陈芜!快过来了,她好像要出来了!”
厨房传出哐当一声,陈芜丢掉菜刀冲出来。
梁昭一把抓住她的胳膊,疼得直冒冷汗,咬牙道:“快、快点带我去医院!”
叼!好疼!身体好像要从底下裂开了一样。
陈芜二话不说立马将她抱上早早就准备好的轮椅推着下车库,司机已经在那等着了。
“快,去医院!”陈芜就怕自己真到了这天会手抖开不了车。
司机更是不敢耽搁,车子在路上飞驰,平时十来分钟的路程今天只用了不到七分钟。
梁昭也不知道到底要疼多久,反正她躺在床上,医生护士轮流来看了个遍,疼到不行了。
好不容易熬到开三指了能打上无痛,起作用之后才没那么疼了,她可以睡一觉吃点东西,开到十指了才能生,现在没这么快,估计要等到半夜。
陈芜像热锅上的蚂蚁,急的团团转,起初看梁昭在床上疼得脸色发白,浑身都是汗,她眼泪就刷刷往下掉,一直问医生到底什么时候能生。
现在梁昭缓过来了,又想吃牛肉粿条,她立马让人下去买,自己则陪在床边寸步不离。
“好点了吗?”她握住梁昭插着管的手都不敢用力,生怕自己不小心会弄疼了她。
梁昭点点头,刚才那一阵阵的疼真是要了她的命,她都想破开肚子把小家伙拽出来。
“给我妈打电话了吗?”
梁妈早上还来电话问她这两天肚子疼不疼,想着明天再过来陪产,没想到今天就发动了。
“都打过了,她们都在来的路上。”
“医生都说可能半夜才生,她们现在过来干嘛,明天来不也一样。”
陈芜看她很虚弱,说话也没力气,心疼到不行,“乖,大宝,先不说话了啊,睡一会。”
“睡不着,牛肉粿条还没吃。”梁大宝还惦记着吃。
医生也是让她现在能吃就尽量吃,吃了才有力气生。
下去的人很快就把粿条买回来了,连汤带牛肉满满一大碗。
陈芜把床摇起来让梁昭靠躺着,她端着粿条一口一口吹凉了喂给梁昭吃。
“慢点,再吃口牛肉,喝点汤,小心烫。”
吃完梁昭就躺着睡了,陈芜也没离开。
陈妈她们也赶到了,倒不是她们在路上耽搁了时间,而是陈芜的电话打的晚,是等梁昭打完无痛了她才想起来要通知其他人。
一接到电话陈妈她们就火急火燎往医院赶,连老太太都来了,一守就是大半夜。
后半夜梁昭被推入产房,外面梁陈两家人都在着急的等待。
梁妈担心到没法坐,生孩子就是去鬼门关走一圈,里面躺着的是她女儿,她没办法不担心。
阿喜也很紧张,跟其他人一样盯着产房紧闭的门。
陈芜跟进去了,梁昭一直抓着她的手,在医生的指挥下呼气又吸气的努力,无痛好像没用了一样,撕心裂肺的疼。
123/148 首页 上一页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