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5

离婚带俩娃在山旮旯开农庄(GL百合)——村里的一枝花儿

时间:2025-05-16 07:15:32  作者:村里的一枝花儿
  这跟爱不爱护小动物没关系,在她心里两个女儿就胜过一切,绝不允许她们受到任何伤害。
  “宝宝贝贝,下来洗手手,我们要准备吃饭饭了哦。”
  她张开手将两个扑过来的孩子抱到天井的水龙头下面,用粉色的小盆接了一盆水,让她们自己搓肥皂泡泡洗手。
  这些在幼儿园老师都教过,老师每天都会拍孩子的一些小片段发给家长,原身自己在家也教,宝宝贝贝两岁多就已经会洗手了,根本不用梁昭操心。
  坐上自己的专属小椅子,两个孩子就眼巴巴的等着开饭,她们早就饿了。
  今天中午在幼儿园没怎么吃,老师也跟梁昭反馈过,贝贝还好,起码吃了一半,宝宝只吃水果,饭一点没吃,问她为什么不吃也不说,老师喂也没用,反正就是扭着脸不肯张嘴。
  梁昭还以为是她们病刚好,突然回幼儿园了会不适应,结果蔡姨说不是。
  “那是为什么?”
  蔡姨看着旁边两个小胖团子,想起今天接她们回来的路上有过的对话,也是哭笑不得。
  就告诉梁昭说:“她们嫌幼儿园的饭不好吃,还悄悄跟旁边的小朋友说妈妈做的菜好吃,让所有小朋友以后都来家里吃饭。”
  梁昭听了就笑着摸了摸她们的圆脑袋,“人小鬼大,之前她们在幼儿园也吃饭的,也没听见说不好吃,怎么今天就嫌弃了。”
  两个孩子笑哈哈的答不上来。
  倒是蔡姨猜测道:“应该是刚去那几天觉得新鲜,有那么多小朋友一个桌吃饭,孩子喜欢热闹,看见别的孩子吃饭了也觉得香。”
  “也有可能。”
  梁昭没有多少带孩子的经验,跟这两个肉团子总共相处不到两个月,还不如蔡姨了解。
  见妈妈只顾着说话,都不给她们的小碗放饭,两个孩子就急了。
  尤其是贝贝,可怜巴巴的指着自己面前的小碗说:“妈妈,饭饭,贝贝的小肚子饿了。”
  明明她那个肚子圆得像大西瓜,怎么都不可能是小肚子。
  梁昭笑得双肩颤抖,急忙给她们盛饭,“来了来了,妈妈给你们盛饭啊,不急啊宝贝。”
  下午焖了一大锅柴火饭,锅底还有一层饭焦,很受食客的喜欢,梁昭给两个孩子也各拿了巴掌大的一块。
  两个孩子中午没怎么吃,肚子确实是饿了,都等不及妈妈给她们拌好饭,抓起碗里的饭焦就咬,另一只手还拿着大鸡腿,一口鸡腿肉一口饭焦吃得可香了。
  “慢点吃,哎哟……”梁妈怕她们吃太快会噎着,又心疼她们中午在幼儿园没吃饱,就跟梁昭提议说,“要不中午还是把她们接回家吧,实在不行我把饭带过去,孩子老这样吃不饱怎么行啊,这么小的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
  从村里开车到镇上来回也要三四十分钟,不远不近,可回家吃了饭就没有时间再给孩子午睡了,梁昭觉得实在没必要。
  幼儿园的饭也不是天天都不合胃口,之前都能吃的,今天可能是没有爱吃的菜所以两个孩子才没怎么吃。
  “妈,别的小朋友也是这样吃的,我看过老师发来的视频,人家幼儿园的菜种类很丰富的,营养搭配也均衡,食材和卫生也都没问题,让宝宝贝贝适应适应就好了,来回折腾多麻烦啊,时间又不够。”
  梁妈倒是不怕麻烦,只是时间确实很赶,“那……我每天中午提前把孩子的饭送过去总可以吧?她们吃完了再让老师带回去午睡,这样孩子也饿不着,也不用来回跑。”
  “让她们再适应几天,实在不行到时候就再说。”
  梁昭还是觉得没有必要这么惯着孩子,她也心疼孩子没吃饱,可到底不是天天都这样,还是想观察几天看看再说。
  要是她们在幼儿园还是不吃饭,她再跟老师商量一下能不能让家长中午送饭,因为幼儿园那边出于各方面因素考虑,是不允许家长来送饭的。
  梁妈听了也只能暂时歇了送饭的心思。
  
 
第41章 第41章
  “修宗祠?”
  饭桌上梁妈跟梁昭提起这事,梁昭头脑风暴了很久都搜刮不到关于宗祠的记忆,原身的记忆里也只有几段小时候跟梁妈去拜神的画面,梁昭疑惑鹤岭村真的有宗祠?可村里好像也没几个人姓梁,修的哪门子宗祠。
  很快梁妈就解答了梁昭的疑惑,“以前有的啊,就在村口那排老房子的后面。”
  梁昭一点印象都没有,每次开车经过都只是看到破败的泥土砖老房而已,听村里的老人说那排老房是以前生产队的公房,年久失修,早就没人在那住了。
  “我怎么没见有人往那边去?”
  “房子都倒了嘛,去那边做咩。”
  “又说修宗祠。”
  “就是因为倒了才要修嘛,听你三娘和七婶说每家每户要按人头捐钱,一人200,我们家交三份就行,宝宝贝贝不跟你姓,户口也不在这,就不算了。”
  宝宝贝贝已经吃饱了,不肯老实坐着,扭扭屁股就爬下椅子要到外面玩,梁昭不放心,叮嘱她们在堂屋门口玩玩就行了,别走远。
  她捧起碗继续吃饭,“好端端的怎么又想起来修宗祠了。”
  也不是心疼钱,只是觉得要真有心也不至于废弃这么多年,总要问清楚了。
  梁妈把宝宝还没吃完的饭拨到自己碗里,哪怕现在家里条件好了她也舍不得浪费,掉到地上的肉脏了都要捡起来洗洗再吃。
  梁昭就说:“剩的就不要吃了,你老不听。”
  她爱女儿,但真心吃不下她们的剩饭,梁妈倒是一点不嫌弃。
  “都还是好的,怎么就不能吃了啊,不能浪费粮食。”
  “一会倒去喂狗崽也不算浪费啊。”
  “哎呀,你吃你的。”
  “行行行。”
  “听说是你堂姑她们主张的。”梁妈又说回修宗祠的事。
  梁母是独生女,并没有亲的姐妹,同宗同族的姐妹也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随长辈避居海外,两边几乎已经没有联系了,但前几年海外的梁氏族人突然回国探亲,部分人还选择留下发展,梁妈口中的堂姑就是其中之一,她在粤西开了一间五金厂,生意做得很红火,鹤岭村很多人都在她的厂子打工,也因为这层关系,她在村里很有话语权。
  但梁母跟梁堂姑的关系并不好,具体因为什么梁昭也不清楚,隐约知道跟梁家老屋有关。
  当初只有梁阿婆留在鹤岭村,吃尽苦头才守住这座祖屋,梁阿婆去世后,祖屋自然就登记在了梁母名下,法律上来说这座老屋子跟梁氏族人没有任何关系,她们没有继承资格,更没有资格要求梁母将祖屋按份额分给她们。
  梁母是混蛋,但不是蠢货,她知道梁堂姑回来是为了什么,祖屋是整个梁氏族人的,当年她们也住在这里面,现在也理应有她们的份,嘴上说得好听,落叶归根?都是放屁。
  原来梁昭她们在这边饭桌闲聊,梁母是从来不插话的,她自己另外开一桌,吃饱就拍拍屁股走人,今天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竖起耳朵听这边的动静,一听是梁堂姑牵头让人捐钱修宗祠,她那混世魔王的烂脾气就又出来了,不过这次是对外人。
  “她主张就让她出钱,鹤岭村都没有几个人姓梁,修狗屁的祠堂,修给谁看啊!她有钱就让她出,她修故宫都行!反正我没钱,你们也不许给!”
  梁妈往梁母那边看了眼,先不作声。
  修祠堂是大事,别人都捐钱,就自己家不捐,传出去要被人说成什么样,梁母名声臭,不在乎这些东西了,可梁昭和两个孩子还要在村里生活,又开了农庄,左邻右舍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总不好让她们也跟着被人笑话。
  等梁母梗着脖子瞎嚷嚷一通之后,梁妈才用筷子头拨着碗里的饭,语气不咸不淡地说:“捐不捐的也不是我们说了算,你不捐是你的事,其他人要是都捐,那我跟阿昭肯定是要给的,修不修祠堂也是你们梁氏的人决定,我一个外嫁进来的不会掺和你们梁氏的事,你自己要闹什么也别带累阿昭和两个小的。”
  以前她在梁母面前低声下气,挨了打也不敢反抗,是害怕反抗了会被打得更厉害,现在女儿出息了,也能治得住梁母这个混账东西了,她也不用再忍,想说什么就说什么,阿昭说的没错,她是梁母的合法配偶,梁家的东西有她一半,她不为自己,也得为女儿和两个孙女争一口气。
  “妈,吃饭,不用跟她这种人说那么多。”见梁妈脸上带出了怒气,梁昭劝了句。
  她还不至于为了这几百块钱肉痛,这件事她也赞同梁妈的做法,既然有牵头人,又在村里公布了,总不好推脱的,也实在没必要为这点事让村里人看了笑话。
  至于梁母,这些年闹出的幺蛾子也不少了,就算现在她当街喝粪别人都觉得正常,梁昭才懒得花精力去管,她爱闹就闹去。
  晚上三娘和七婶她们过来商量捐钱的事,下午就有人表态了,都是同意捐的。
  “说起来我们的祠堂也塌了几十年,从来没想着重新修,主要也是村里姓梁的也没有多少,现在有阿昭堂姑牵头,之前去了南洋的族人也都愿意捐钱,她们在外面发展得好,比我们捐得多,都是几千几万的捐,阿昭堂姑也捐了五万。”
  名单是七婶负责统计的,她有个小本子随身带着,翻开里面一笔笔的都记得清楚,梁昭路过偷瞄了两眼,粗略估算上面已经有小二十万了,要是在原有的基础上翻修,这钱都用不完,但原来的祠堂已经塌得只剩下地基,现在是要重新起墙搭瓦的,花费肯定不小。
  上个月她只是换老屋破掉的门窗、漏水的瓦片、重新弄电路和一些杂七杂八的都花了小十万,除非祠堂只打算搭个空架子,不然就现有的钱肯定不够,起码还要再添十万,这还没算人工费。
  就算杂活可以喊村民帮手,破土动工之后也还是要请人,现在请一个熟手工最少300/天,小工也要150,还得包三餐,烟酒也不能少,村里这种人情是省不了的,算下来也是很大一笔开销,更别说祠堂建好之后还要请舞狮队、办酒席请族人吃饭。
  “按人头交钱,一人一百,村里总共能凑多少?”梁昭好奇如果钱不够,谁会补上这个缺漏。
  七婶算了一笔账,“两万多点。”
  鹤岭村姓梁的总共也没几户,嫁出去不算,娶进来的也按人头交,就连在外面工作的也打电话通知了,每个人捐二百是梁堂姑定的,七婶也只是按这个标准收,有些在外混得不错的人会多捐几百。
  这已经是板上钉钉了,梁昭看不上梁母,也不太想认梁家的祖宗,但既然魂穿到这,以后也还要在这混,这笔钱就不能不出,而且要出得比其他村民多。
  她也没按人头算,直接给了五千,说这是她们家的份额。
  五千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她离婚带两个孩子,在村里人看来生活就是艰难的,就算开了个农庄估计也挣不到多少钱,所以她说捐五千,三娘和七婶都惊了。
  七婶把钱退回去,没收,还劝道:“宝宝贝贝上幼儿园都花了不少钱,这段时间你又是收土货又是买荔枝柴的,把挣的这点钱都投进去了吧?这五千你拿回去,就按每个人200捐,别逞能,我们都知道你生活不容易的。”
  给出去的钱梁昭就没打算再拿回来,她也没有多解释,只让七婶照实登记。
  “你这孩子,怎么说你不听啊,五千块可不是小数目啊。”
  “七婶,你就写上吧。”
  七婶扭头去看梁妈,征求她的意见。
  梁妈很心疼钱,但还是点了点头,“孩子有这份心,你就写上吧。”
  “那……我就写上了?”
  “写吧写吧。”
  七婶从口袋掏出一支很有年头的钢笔。
  “等等,”梁昭拦了下,“这五千只算我和我妈的,其他人不算。”
  休想让她出梁母的份额。
  七婶明白,登记时就只写了梁昭和梁妈的名字,梁母那份后面是要她自己另外交的。
  之后就没有梁昭什么事了,她也不耐烦坐在那听梁妈几个人说张家长李家短,便带宝宝贝贝到门口的空地玩,四只小狗崽也带出来了,点了蚊香,那些天黑后就嗡嗡乱叫要叮人的蚊子就只能转去别处。
  她靠着荷塘上方的水泥栏杆,食指和中指的指头无意识捻着,这是她烟瘾犯了,想抽一根,但两个孩子就在边上嬉闹,她就是再想抽也得忍着。
  她把手机掏出来,毫不意外又有几十条未读消息,全是陈芜发来的,都是问她在干嘛,为什么不理人,想没想她之类的屁话。
  “大宝,我喝多了,头晕晕的好难受,躺床上想你了,我大宝现在干嘛呢?理理我呗,我想大宝,很想很想,但大宝一点都不想我,你这个狠心的女人。”
  一天说八百回她是狠心的女人,没回消息就是狠心?
  梁昭点着手机屏幕,思索到底是回还是不回。
  
 
第42章 第42章
  那天她没有推开陈芜,一半是作弄,一半是身体渴望。
  她并不觉得有性/需求是件可耻的事,有什么不好承认或不能被提及的,她离异,陈芜单身,道德上也没有任何问题,两个都过了三十岁的人有这方面的需求很正常,她只是不打算再婚,并不是要出家当尼姑,后半辈子只能参禅悟道。
  这两天没理陈芜,倒也不是她装清高,只是在想要不要让陈芜成为自己的选择,她以前身边不缺人,现在换了一张脸和一副身体,尽管外貌条件不如她以前原装的,但缺不缺人只取决于她想不想,前妻姐最近还频繁以想看孩子为由骚扰她,她没理会而已,褚絮这棵已经没有多少营养价值的老草她是不想再吃了的。
  她回村这段时间也有很多Alpha对她示好过,大多都是附近村子的,要么就是镇上的,之前她要翻新老屋,经常跑镇上的建材店,那的老板到现在还对她献殷勤,问她家里还需要什么,直接说,不用钱,还给她免费拉过来。
  来吃饭的食客里头也不乏对她表达过好感的,这事她还没有告诉梁妈,要是让梁妈知道了,让她再谈一个的念头肯定就断不了,这种烂桃花她看不上,以前她事业止步不前的时候都没将就过,现在更不可能。
  至于陈芜,起码外在条件是过关的,牙齿歪成那样都没影响颜值就知道她那张脸长得有多标致,小小的瑕疵破坏不了她的美貌,只能算是容貌中的一大特点,与众不同,令人难忘。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