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清衍与裴玄都没有料到, 皇帝的身体居然坏到了这样的程度。
这一日朝会结束,皇帝开口将两人留下来。
除了顾清衍二人, 身后还跟着小太子。
当年皇帝登基为帝的时候,太子将将三岁,如今已经九岁,在古代已经是半大孩子。
皇家的孩子尤其早熟, 往日里太子便有聪慧的名声在外,很有几分储君的样子。
这次皇帝病重,太子也担忧不已,每日伺疾,让人大赞孝顺。
“都坐。”
进了大殿,皇帝开口道,笑着看他们都坐下来,才让人上了茶和点心。
“太子,裴玄是你小叔叔,虽如今成了寿国公,但你心底要切记。”皇帝忽然开口。
裴玄脸色微变。
虽然他的身份不是秘密,但皇帝忽然郑重的提出来还是有些古怪。
太子更是起身行了大礼:“儿臣谨记在心,将视寿国公为长辈亲人。”
裴玄起身,冷声回礼:“陛下,太子乃一国储君,此事不妥,只需将微臣当做普通臣子即可。”
皇帝摇了摇头,笑着说道:“当年的事情终究是委屈了你,既然你只愿意当寿国公,朕也不会强求什么,只是太子是你嫡亲的侄儿,他应该如此。”
顾清衍看着这一幕,心底只觉得古怪,忽然冒出个念头来。
皇帝这么做,不会是命不长久,想让裴玄以王爷的身份,为小太子保驾护航吧?
认了亲,说了许多叙家常,忆往昔的话,皇帝才放他们离开。
殿内,太子眼中满是担忧:“父皇,您身体才刚好,更需要好好休息,千万别为了儿臣费神。”
皇帝膝下只有两个儿子,太子是嫡长子,也是他最为宠爱的那个。
伸手摸了摸太子的脑袋,皇帝叹气道:“朕原以为总有时间看着你长大成人,成长到能接掌帝位,哪知道这破身体……”
“父皇!”太子惊叫。
皇帝笑了笑:“生死有命,就算是朕也不会例外。”
“既如此,我们就该早做打算,不然等朕双眼一闭,你与皇后又该如何?”
“父皇正值壮年,一定会长命百岁,太医院医术高超,一定能治好父皇的。”太子一次次说道。
皇帝却对自己的身体不抱希望。
他并非生病,而是为太上皇的痴念付出代价。
一度,皇帝心底也是满腔怨恨,凭什么太上皇想要长生,却要将别人的性命填进去。
日日夜夜过去,皇帝却想通了。
大周的帝位落到他们家头上,必定是要付出代价的,能截止到他头上为之已经是天大的侥幸。
这样也好,他死了,太子能够登基为帝,他什么都不知道,也什么都不用偿还。
想通之后,皇帝便开始布置太子登基的事情。
太子虽然聪慧,可年纪太小,皇后又是个没主意撑不住的人,他实在是不放心。
朝中文武百官中,倒也有几个栋梁之材,可人都有欲望,谁知道他死之后人会不会变,太子能不能弹压得住。
更甚者,会不会有人欺负太子年幼,权倾朝野?
一条条,一道道,皇帝都已经在心底仔细盘算过,如今便掰碎了对太子说。
“裴玄身为皇子,却宁愿困守寿国公府,在他心中权利地位远不如寿国公恩情来的重要,绝不会生出反叛之心,朕若是不在了,你可以相信他。”
太子眼神闪烁,悲痛却又用力点头,将父皇的话都记在心中。
皇帝继续说道:“顾清衍此人,朕有些看不清,他能从贫寒学子一步步成为二品大员,可见手段极其厉害。”
太子忙问:“父皇的意思,顾大人会有不臣之心吗?”
皇帝却摇了摇头,说道:“朕倒是觉得他心中有道义自然,性格洒脱不拘,是俗世少见的潇洒之人。”
“而且他选择以男子身份,嫁入寿国公府,已经绝了子孙后代的可能。”
太子有些不懂:“那父皇为何说看不懂?”
皇帝沉默下来,他心中是有一些怀疑的,毕竟身为皇帝能查到许多隐秘之事。
但看了眼儿子,皇帝还是将那些事情都隐瞒下来。
自己都要死了,大周皇室与怀王的恩恩怨怨就到此为止,何必告诉太子,让他心中多一根刺。
等到太子登基为帝,太上皇的贪念就会掩埋地下。
不知道,不了解,就不会再生妄念。
“他很有前瞻性,但偶尔所作所为与世俗不符,常常让人觉得古怪。”皇帝这般说。
太子想了想,问道:“父皇的意思是,顾大人宁愿不停被弹劾,也不愿意承认养父母恩情,以男妻身份嫁入寿国公府,却又入朝为官,这些年做了不少事情,又从不居功自傲吗?”
皇帝一笑:“你说的没错。”
太子犹豫了一下,说:“母后曾说顾大人太过刚直,不够圆滑,若不是父皇恩宠恐怕会吃亏,在朝中走不长远。”
“你母后说的也不算错,不过朕倒是觉得,若能离开京城,这位顾大人反倒是欢喜。”
不知道想到什么,皇帝露出笑容。
他真怀疑要不是自己屡屡催促,这夫夫两个恨不得一直游山玩水,再也不回京城。
“父皇,那是好,还是坏?”太子不明所以。
皇帝只问了一句:“若顾清衍性格圆滑,与朝中文武百官关系良好,你说朕还敢重用他吗?”
太子沉默下来。
是啊,顾清衍已经是寿国公裴玄的“妻子”,若是还跟满朝文武来往密切,只怕皇帝都要寝食难安,怎么还能委以重任。
如此想来,顾清衍的特立独行,也许是性格使然,但也可能是为了让皇帝放心。
太子恍然大悟,点头道:“竟是如此。”
“儿臣原本还觉得奇怪,顾大人待人和气,是个脾气极好,见人便露三分笑的,在户部时也是如鱼得水,怎么在朝中口碑却不大好,竟是这个原因。”
皇帝笑道:“所以只要他识趣,此人有能力,能魄力,又有分寸,是个难得的能臣。”
太子立刻点头道:“儿臣知道了,以后定会好好跟顾大人学习。”
皇帝继续往后说,朝中文武百官,但凡是能进朝会的,皇帝都会点评一二,让太子尽快熟悉他们每个人的性格,弱点。
直到最后,太子忍不住问:“父皇,顾大人孝顺干娘,疼爱妹妹,对身边的书童都十分重情义,浑身都是弱点,那寿国公呢,他有什么弱点?”
寿国公裴玄,冷心冷肺,似乎什么都不在意,什么也挡不住他。
曾有一度,太子看到这个浑身冷煞的叔叔也心底害怕,总觉得他像是一把随时会伤人的利剑。
皇帝听了这话,忍不住笑起来:“阿玄的弱点明晃晃的,只要顾大人在,不必担心他会乱。”
太子恍然大悟。
另一头,顾清衍与裴玄离开宫廷,也忍不住提起皇帝父子。
“陛下的身体真的到了如此境地?”今天竟是有托孤的意思在。
裴玄只说:“也许是想早做准备,他素来是个计划长远的。”
顾清衍却不太看好,尤其是最近每一次见到皇帝,都觉得他身上的精气神在减少。
“陛下英明,若是他……朝中又要乱上一阵子。”
私心里,顾清衍是不希望皇帝这么早死的,毕竟两人政治理念高度重合,相比起太上皇和未来不知道性格的新帝,当今是了不得的圣明。
两人对视一眼,心底都有一些担心。
不过随后一段时间,皇帝又不再提起此事,顾清衍见他精神尚好,还能处理朝政事务,原本提着的人也微微放下。
哪知道一切来得那么突然。
冬日最冷的一天,京城刚下过一场大雪,厚厚的白雪覆盖整座皇城,即使年味也冲不破这股冷寂。
顾清衍整个人都懒洋洋的不想动弹。
这几日衙门封印,难得清闲,寿国公府又只有他们这几个主子,裴玄也乐得多歇一会儿。
平时想赖床都不行,有这样的好时候两人靠在一起,低声说着私房话。
屋子里暖融融的,顾清衍提起年节的安排来,实际上也没什么好安排的,寿国公府是整个大周关系最简单的国公府,人情来往少的可怜。
唯一值得说一说的还是顾望晴那边,顾清衍怕妹妹受委屈,每年都会送上厚礼。
裴玄平时最不耐烦这些事情,这会儿倒是耐心,时不时还给他提一两个意见,很是到点子上。
甚至还提议:“正好库房里东西都快满了,让管家收拾收拾,用不上的就送回梅岭,那边人多,每家分一些就能用完,也不浪费。”
顾清衍听了直摇头:“别的倒也罢了,有些锦缎太贵重,送回去他们也用不上。”
真的送回去了,那就是给梅岭的亲朋好友添乱了。
“那就置办他们用得上的,一句话吩咐的事儿。”
说着说着,他手就慢慢往下滑,语气变得暧昧起来:“清衍有时间考虑这个,不如多想想你家夫君。”
顾清衍无奈,正要说什么却听见一阵急促的敲门声。
第154章 人心易变
“大过年的, 朕这身体不争气,怕是要搅得大伙儿都过不好了。”
皇帝躺在龙床上,气色相比起平时反倒是红润不少, 却让人看了越发胆战心惊, 忍不住冒出回光返照四个大字。
平日里威严日重,已经变成合格的君王, 再也不见当初太子时风度翩翩的人, 此刻又露出几分当年的模样来。
裴玄拧紧眉头:“陛下这话岂不是让微臣惶恐, 您是一国之君,大小事皆是国事。”
皇帝笑了一声,却剧烈咳嗽起来, 脸上浮现灼红。
许久, 在皇后的轻拍下皇帝才缓缓平息:“陛下, 您还是先歇一会儿, 有事不如明日再说?”
皇后温言软语的劝说道。
皇帝摇了摇头:“朕怕来不及。”
“阿玄, 清衍,你们是朕最信任的人,等朕死后, 可能扶持太子, 匡扶江山,让列祖列宗付出无数代价得来的大周江山, 再延绵万年?”
顾清衍与裴玄对视一眼,都觉得心中凝重。
皇帝却执着问道:“能不能?”
他意识到什么, 目光从裴玄身上挪到了顾清衍身上。
在他的注视下,顾清衍慢慢弯腰行礼:“谨遵圣令,臣万死无悔。”
“微臣亦然。”裴玄冷声道。
皇帝连说了三生好,又看向太子:“太子, 往后朕不在了,你要听从寿国公与顾爱卿的教诲。”
“是,儿臣遵命。”太子含泪回答。
皇帝这才松了口气,点头道:“将人都喊进来吧。”
除了顾清衍裴玄两人之外,皇帝一口气又点了三位辅政大臣,要求他们向太子效忠,继续为大周发光发热。
无论心底怎么想,此时此刻文武百官脸上都是悲痛,纷纷答应下来,并且赌咒发誓一定会继续效忠太子。
皇帝依稀看到他们脸上悲痛欲绝的神情,却已经分不清真假。
他也无力再去分清,能为太子做到的事情,皇帝都已经竭尽所能做到,剩下的,只能全看天命。
最后,皇帝握住皇后的手,低声说道:“我们少年夫妻,这些年来相互扶持,朕走之后最舍不得你,皇后,你可愿意前往清零园,为朕祈福?”
皇后脸色一变。
她很快意识到皇帝这是不放心她,怕她会在宫中垂帘听政干涉前朝。
清零园位处皇陵附近,虽是皇家园林,却是极为偏远的地方,远不是在后宫当太后逍遥自在。
皇后心底自然是不愿意的,可皇帝开了口,她如今只能答应。
“臣妾愿意,能为陛下祈福是臣妾的福分。”皇后迅速谢恩。
即使为了太子,她也不能不答应,毕竟大周开国后,甚至还有皇帝让后妃陪葬的。
太子显然也意识到什么,他张了张嘴,却说不出话来。
皇帝用力握紧她的手:“皇后,别怪朕,朕都是为你着想。”
皇后什么都好,但是耳根子太软,是个没主意的人,偏偏心底还记挂着娘家。
若是不这样做,皇帝担心自己一走,皇后会在娘家人的花言巧语中做错事情,引得大周朝堂乱象,与其如此,倒不如他来做了这个恶人。
皇帝微微闭上眼睛。
临死之前,他已经机关算尽。
皇帝驾崩,新年的喜气彻底退下,家家户户换上了白帆,这场葬礼一直持续到年尾才算是结束。
新帝登基,太后前往皇庄,朝堂有所变更,一切都发生在这个月中。
等意识到自己成了辅政大臣,肩挑大周,即使是顾清衍也依旧觉得这幅重担十分压人。
裴玄察觉他心底的意思,叹气道:“陛下走的太急,对朝堂不放心。”
“太子已经年满十岁,距离亲政也没几年了。”
顾清衍笑着说了一句,又道:“我们该考虑的是十年之后如何全身而退。”
幼帝登基,注定会导致朝堂不稳,即使小太子摆出沉稳的架势来,但瘦小的身躯坐在龙椅上,显得格格不入。
他还年幼,远不如皇帝心机城府,更压不住满朝文武的小心思。
尤其是刚刚过世的太上皇一口气点了五个辅政大臣,出去顾清衍与裴玄之外,另外三人皆是历经三朝的元老级人物。
这般的人精,权力欲望也分外强盛。
在新帝登基后,他们便不动声色的开始活动起来,无非是想加大自己的分量,最好让小皇子只相信自己,到时候便能权倾朝野,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
但让他们失望的是,即使上蹿下跳,用尽手段,新帝依旧对他们淡淡。
反倒是对裴玄顾清衍分外信重,甚至在太上皇出殡后,登基为帝第一件事就册封寿国公裴玄为寿亲王,并且口称皇叔。
194/200 首页 上一页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