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5

凤鸣西堂(古代架空)——千杯灼

时间:2025-06-09 07:08:17  作者:千杯灼
  布诏官轻嗤笑一声儿,自领着人去了。
  楚阙红着眼,想再说两句体己话,却先落了泪。因哽咽的厉害,竟是一个字也没从那艰涩的喉咙里挤出来。
  秦诏拍拍他的肩膀,在沉重氛围中,露出了宽慰的笑容,“楚阙,等我回来。诏既做了储君,又焉能将故国抛之脑后、置之不顾,抑或……假于他人之手?”
  楚阙含着泪,懵懂点头,总觉那话里藏了点别的什么。
  长殿廊檐,苍茫飞花,瑟瑟风雪自天幕倾泻,含着怒怨,裹着不甘,肆意飞扬着……
  楚阙站在宫城楼上,目送秦诏的背影朝着远处轿銮,缓慢而坚定的走去。
  少年的肩膀已经宽阔结实起来。
  赤红披风高高扬起,在雪色中红的烫人眼。秦诏忽顿住脚步,回过脸来,因天光影绰,有半张脸隐没在昏暗之中。
  风呼啸。
  少年抖落那件华裳。
  桎梏一般的红,枷锁一般的红,滴落在秦国的土地上,为这金砖玉瓦染了血色。
  破旧衣衫被吹透,寒的浑身发抖似的,有轻狂誓言,被清白身骨强压下去,隐忍而疯狂地叫嚣。
  少年秦诏,吞下眼底湿润,远走他的故国。
  终于,那身影,在风雪里渐行渐远。
  此刻,谁也不知,燕国将要等待着他的,会是什么?是可怖的燕王,是凌辱与折磨,还是命运的浮沉……
  但这中原大地,却因阴差阳错的一道诏旨,为他剖开了深深的裂痕。
 
 
第2章 当闇时
  对于秦诏来说,去燕国的路程遥远,颠簸。
  雪落得越发大了,鹅毛似的飞绒钻进人的脖领子里,濡湿了一片,再裹上仆从抬轿子时渗出来的热汗,没大会儿就蘸成了冰碴……雪地里深一脚浅一脚的泥泞,将裤腿透了七八成。
  仆从虽不敢叫屈,但也使了眼色递给管事儿的。
  管事的仆子谄笑凑到了舌人[1]面前,“大人、我说大人,眼瞧着天色也昏黑,连赶了许久的路。这样大的雪,若是一脚滑了,也难跟上头交代。不如趁着前边的驿站,各处都好好歇一晌?”
  这舌人拨了轿帘,探出半个身子来,拢着袖打量了一圈队伍,因皱眉,眉丛那颗黑痣抖了抖,一身半新不旧的燕朝官服,在寒酸队伍里还能显出几分气派。
  这舌人正是相宜。
  相宜打了个寒蝉,倒呵冷气,“那就歇一晌。”
  那人忙道,“谢谢大人。”
  一群人也精明,正赶上个夜饭时辰,这头泥泞刚歇,队伍便停下来,进了行商的驿站。相宜被人搀扶下了轿子,自有仆从顶顶的眼力见,撑着伞伺候他进去。
  临走到驿站门口,相宜忽停住脚步,扭头朝后面那顶漏风的轿子瞥了一眼。因轿夫仆从散了,不见谁去伺候那位秦国来的三公子。轿子搁置在路旁,隐在风雪昏黑中,竟也没个动静,不知是有人无人。
  “那秦公子,可下轿歇息了?”
  撑伞的人一愣,跟着扭过脸去,“这……小的不知。”
  相宜接过伞来,径自朝那顶破轿子去了。
  秦诏裹了件旧袍,此刻正强撑着冷,收敛身上的破衣烂衫。轿帘一掀,寒风倒灌,倒给人激地打了个寒颤。
  果然还在。
  相宜微不可察地叹息,“公子,队伍在驿站歇一晌,进来暖和暖和。”
  哪能有什么人伺候?那是他们秦国的三公子,又不是咱们燕国的三公子,仆从轿夫也知道个眼高眉低,懂得见人下菜碟。
  寒酸成这样,谁不知道他秦王挑了个最不受宠的孩子,装腔作势罢了!
  秦诏下轿,与人揖礼,“诏,谢过先生。”
  相宜撑住伞,道:“公子客气了,远赴他乡,一路艰辛,仆子们纵有不周全之处,公子也不必往心里去。”
  “先生提醒的是。”秦诏答道,“一路幸得先生照顾,他日在燕,若有用得上诏的地方,先生尽管开口。”
  “公子客气了。”
  相宜只是呵呵一笑,全然不当回事儿,质子入燕,到了王上那等清高的眼皮子底下,想必自顾不暇,又何谈别的?
  想到这儿,相宜忍不住又瞧了他一眼。
  眼观这少年一路言谈举止,倒是礼数周全,全无怯懦。尤其是抖肩抛下赤红披风的一幕,更是久久印在脑海。相宜心下盘算道,此子自有纵横之气。
  可越是如此,恐怕越难自保。
  毕竟,燕王心思极细,又岂会放虎归山,留他回秦做个祸患?
  唉……接下来这路,怕是更难走咯。
  相宜忍叹,只得将视线收回,笑了笑朝里去了。
  秦诏知他并不当真,却也不打紧,只随行进了驿站门,选了个靠近角落的位子坐下。
  虽说没人伺候饭菜,也不管他打马停宿,但周遭几十双眼睛却有意无意将视线掠过他的位置:晾着人抑或饿两顿都不要紧,半路跑了可不行。
  没了质子,没得跟上头交代。
  秦诏来燕,连个仆子都没带。殿门口那两个虽忠心,主仆一场,缘分也算到头了,又何必带他们来燕国吃苦。因而,秦诏只得自己抬手招呼小倌儿。
  那小倌儿两眼朝天的打量人,鼻孔里哼出来一口气,“小公子可带足了银两,若是来我们这儿白吃喝,必是不行的。”
  相宜叫这句话勾住,转过脸去瞧人。
  秦诏自袖中摸出三枚铜币,摁在桌上,“劳小倌费心。”
  小倌自讨个没趣儿,摸过铜币撂下一句“小公子等着吧”,便转身走了。
  从始至终,秦诏那神色半分变幻都没有,像是受惯了气的云淡风轻,又似居高临下的容忍,行事合宜,连气度也沉稳……虽寒酸,却着实是公子做派。
  相宜瞧着,觉得有意思,不由得轻勾起一抹笑来。
  似乎视线太过热烈,秦诏微微回过脸来,对上相宜的视线。
  复杂、审视、沉而深的如冰的亮色,在眼底滚动着。终于,他只是微微一笑,复又回过身子去了。
  因风雪如朔,队伍走了一个月才到燕国。
  这一月熬得苦,相宜才到城门,那管事的就谄笑着守在人跟前儿,“大人,大人,您看……这一路?……”
  相宜明白,抬抬下巴,叫仆子拨出铜板去给人发了赏。
  轿子稳当落地。
  过三道门,公孙渊来接,撇着眉眼调侃道:“我说相宜老兄,你这一趟去的够久啊?来回两三个月,王上等的不耐,就差遣出几队人马去瞧瞧秦王了。”
  相宜拉住人的手臂,笑道:“老弟有所不知,天寒雪大,路走的远,难为仆子们疾行赶回来。保准错不过去。”
  “你倒是会挑时候,明儿王上就要正式会见各国‘储君’,万不得出岔子。这趟差事办的好,我自然替你美言。再说了,秦王有几个心思,你我都知道,那长公子昌……”
  “哎。老弟,老弟,你先听我说……”相宜攀扯住他,急急地打断人,“正是这事儿犯愁,那秦王不肯交出公子昌,连夜立了公子诏作储君——”相宜说着朝后头那轿子看过去,压低了声音,“里面这位,是公子诏。”
  公孙渊大惊失色,“什么公子诏?哪来的公子诏,听都没听过,老兄你可不要犯糊涂,这等事万万做不得假!”
  “秦国三公子!”
  公孙渊气的拂袖,“王上要的是公子昌!素闻秦王只有二子,哪里就冒出来个三公子?”
  “这……”相宜挠头,急道,“这秦王不肯交人,我也没法子啊,公子诏得了秦王布诏,乃是正经的储君,既是王上开的口,人家钻了空子,咱们也不能强要人不是?”
  “你……嗨呀!”
  不待公孙渊发作,秦诏便掀帘下了轿,长幕雪色中姿态端庄。
  两人停住声儿,齐齐转过视线来,瞧着他往跟前儿走近……公孙渊将嗓子里的质疑憋回去,目不转睛地盯着他,似要在人脸上看出“公子昌”三个字儿来。
  秦诏微微颔首行礼,“见过大人。”
  公孙渊回礼,“公子安好。”
  “诏得秦王之命,得封储君,按照规矩,是要来一趟燕国与王上祝贺的。不知哪里的缘故,错了礼节,还请大人明示。”
  他神色淡然,挺拔站立,口气也不卑不亢;那言辞虽诚恳,话里的深意却不见底。
  公孙渊再度打量他,“公子说的是。但燕王要请的是公子昌,不知何故,来的并非其人,恐怕到时……”
  “大人不必担忧,诏自然会向燕王解释。”
  公孙渊皮笑肉不笑的呵呵了两声,紧跟着又补了两句话,“三公子?秦国的三公子?”
  意思不言而喻。
  若不是这茬儿,谁听过秦国有什么三公子?
  秦诏也不生气:“正是。诏于秦宫,深居简出,大人不知也实属正常。”说着,他递上那道扣过秦王玺印的诏旨,“请大人过目。”
  公孙渊半信半疑接过来看罢,又将诏旨递还,盯着人看。
  相宜打了个圆场,给仆子递眼色,“你们几个,先送三公子去休息罢,养足精神,明日一早好拜见王上。”
  待秦诏被仆子领着朝别处去,相宜才与公孙渊耳语了两句话,那神色故弄玄虚,煞有介事。
  公孙渊挑眉,“当真?”
  “那是自然,老弟且信我一回。”
  公孙渊哼笑,“那我倒要试他一试。”
  说罢,公孙渊朝宫人打扮的仆官扬了扬下巴,“三公子刚来燕宫,尚且不知规矩,该当讲清楚的,勿要漏了,免得明日失礼。”
  仆官得了命,心知肚明。
  待秦诏刚安置妥当,便将他堵在“扶桐宫”里教授规矩。
  待讲明各项礼数,却赖着不肯走,口中道,“公子既来了燕国,四下里的规矩要谨慎,万不可懈怠,什么话该说,什么事儿该做,当牢记在心,不要犯了忌讳才是。”
  秦诏答是,又递送了银钱,“多谢大人教诲,秦诏牢记在心。”
  那仆官变本加厉,使了眼色令两个侍卫架住他,又道:“公子来到了这儿,不比秦低,各项银钱都是宫里发放着使,若是私藏别处来的财物,叫人发现了,必少不了一顿板子吃。”
  秦诏冷淡一笑,将身上财物尽数抛掷在他面前,仍忍下去了,“大人说的是,眼下可看清?再无有一分了。”
  那仆官叫侍卫再搜,又拨出来一枚极精致漂亮的步摇金簪,像是秦女用物,遂讥笑道,“小小年纪,藏了这等尖锐用物,难保不是有所图谋。”
  纵他几次三番的挑衅,秦诏仍强忍怒意,尽可能平和道,“大人见谅,此物乃亡母所赠,是秦诏唯一的念想,还请大人归还。别的,大人尽管带走。”
  仆官故作贪婪,只把玩着金簪笑道,“此物珍稀,不像正经得来的。”
  秦诏不语,抬眸盯住人,脸色已然发冷,因压住眉眼,端庄姿容竟有几分阴鸷之气。
  “请大人,将金簪,归还给我。”
  “若是不还呢?”
  诸众嗬笑,正等着看他笑话:“莫不是要哭闹一场?”
  “……”
  秦诏猛地转身,抽出侍卫腰间长刀来。那动作迅猛而狠戾,不待众人反应,刀锋一闪,便骤然挟在仆官脖颈处。
  刹那间,天地希声,少年冷厉的锐过腊月漫天风雪,“我说,还给我。”
 
 
第3章 被诼谮
  那仆官被喝住,“呵哟”了一声。因不知其品性几何,仍撑着胆子反吓了一句,“你可知这是燕王治下,不是你秦国。竟然拔刀威胁仆官,这里岂是你能造次的地方!”
  侍卫抽刀急道,“休要装腔作势!”
  秦诏不语,手中那刀锋一紧,只将人脖颈逼出凛然一道红线。
  细微而分明的疼痛刺激着神经,那仆官这才正经漏了怯,忙道,“公子——且慢!”
  “还给我。”
  “是,是,小的这就还给您。”他谄笑两声,忙将金簪递还给人。“是小的不长眼,冲撞了您,咱们有话好说。”
  秦诏接过金簪来,收刀入鞘,沉着脸与人行了个礼,转身朝屋里去了。
  几人面面相觑,徒留一地零散金银,在瞳仁间闪烁着各异的光彩。
  那仆官长舒一口气,被他气势和行事做派撼住,半晌才回过神来。只抹着脖子那一道血痕,急急回转与公孙渊禀告去了。
  夜色渐深,听罢这茬儿,公孙渊长叹一声,竟半天都没说话。
  旁边相宜给他倒了杯热茶,又拢着袖子捣了下人胳膊,“我说老弟,你怎么想?”
  公孙渊挑眉瞅他,语气奇罕,“我能怎么想?你管我怎么想呢,那是人家秦国的公子。”
  “秦国不识货,难道你我……”
  “嘘……快住嘴。”公孙渊抖抖肩,叹道,“你我不过是王上眼皮子底下打杂跑腿的,能怎么想?少给自己惹麻烦,视而不见为妙。”
  “奇货可居。”
  公孙渊慌忙捂住人的嘴,压低声音道,“祸从口中,老兄少说两句为好。此事……日后再议罢。明日,王上会见各国储君,饶不饶他还未必呢。”
  “此子机灵聪慧,必能逃过一劫,再得王上青眼也未可知。”
  “……”
  翌日清晨,大雪稍停,风寒,却是个响晴天。
  燕珩端坐榻前,任仆从伺候穿衣理鬓,气度从容,优雅而沉静。那如瀑墨发簪了一柄白玉簪,凤眸流转,自有睥睨的威严,朗月一般的神容,衬着风流如天人。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