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是年纪正好的彭小妹,手、脸都生着冻疮,衣裳也是补丁连着补丁。
彭父更是老的满头白发,黑红脸上的皱纹犹如刀刻出来的,再配上瘦削的身子,令江纪看得有些揪心。
听完江纪的描述,叶厘沉默了一瞬,又问:“那他家人如何?好相处吗?”
“都挺和善的,感激的话说了一箩筐。”
“入村时有村人瞧见彭希明,都喊他彭夫子,人缘看上去不错。”
江纪说着端上了碗,准备刷牙。
叶厘点头,暂时住了口。
不过,该问的,他也问完了。
彭希明没有说谎。
彭家人也好相处。
虽说人是会变的,可余采也不求天长地久。
这一对,怎么看怎么合适嘛!
于是,腊月十六这日,一大早将芋泥做好后,叶厘、江纪亲自赶着牛车,将三百五十斤芋泥送去了半闲居。
两人到的早,余采还没来。
他们就去了之前定制衣服的布庄。
经过连日赶工,当初定的几套衣服已完成了一半,其中就包括两个小家伙还有他的。
于是他将这几套衣裳取走,赶着牛车回了半闲居。
余采已经来了,他没在后院待着,他坐在一楼,看伙计拿着纸笔对一楼的食客进行年三十、大年初一要不要营业的调查。
一楼已快坐满了。
看叶厘、江纪进门,他眨了眨眼,江纪已回来了,那彭希明……
而叶厘一进门,视线随意一扫,看到余采坐在角落里,就笑眯眯的走了过去:“哎呀,采哥,搁这坐着呢,走走走,回后院去,今个儿咱一起吃午饭。”
“……好。”
余采微笑,扶着桌子起身。
有江纪在,他不信叶厘会说起彭希明。
今个儿他们没吃火锅,余采叫厨子做了几个炒菜。
在饭桌上,叶厘的确没提起彭希明,他问起了半闲居的调查结果。
得知有三分之一的食客,想要半闲居在年三十、大年初一这两日营业,他便和余采商量届时该备多少货。
此时比不得后世,此时的人们,年夜饭都是在家吃。
所以,豆腐泡准备个二十斤就够了。
芋泥可以多些,暂定为一百斤。
芋泥算点心,不影响年夜饭。
吃完饭,余采叫人将碗筷撤下去。
叶厘则是叫江纪出门去买些干果。
余采:“……”
果不其然,等屋子剩下他与叶厘,叶厘立马就开了口:“采哥,昨夜江纪从彭家回来了。”
“彭希明之前同江纪说的话都是真的。”
“他家啊,这一路走来,特别不容易……”
叶厘一脸唏嘘的将彭家的过往、现状仔仔细细的讲给余采听。
这期间,余采的眉头就没松开过。
他只知彭家穷,可不知彭家竟困难到此种地步!
还有那彭希明,高中秀才之后,还没来得及欢喜,就在家里开起了小村塾,照顾起了老父。
怪不得彭希明干起端茶送水的活计如此熟练。
竟是这样练出来的……
而叶厘讲完之后,话音一转,问道:“所以,采哥,你知道彭希明现在的理想是什么吗?”
“是什么?”
话是如此,可余采心中已有猜测。
应是攒够了银钱,好好读书,以中举回报家人吧。
但下一瞬,叶厘的话响起:“他的理想是天降一个富小哥儿嫁给他,这样他就不用努力了。”
余采:“?”
他的眉头,皱的更紧。
什么东西?
第101章
余采这个神色, 看得叶厘心中一紧。
一个大男人却惦记着傍富小哥儿,的确掉苏感。
用这个时代的词来说,叫没志气没骨气。
更何况, 余采本就对彭希明没动心。
于是他解释:“采哥,你可别瞧不起他, 他这也是被生活毒打的太狠, 你知道他赚钱有多难吗?”
“就他开的那个小私塾,收一个学生, 一年只要五百文!”
他说着抬起手, 五指张开对着余采晃了晃。
“……五百文?”
余采不可置信, 有些愣。
这个钱,和彭希明之前的月钱等同。
可在乡下, 竟能让一个秀才,教导一年?
叶厘瞧着他的模样,叹气道:“就这很多人也不舍得!大桥镇穷,他吧, 也算是个反面教材。”
“有他这个例子摆着, 谁家还舍得花上十几年去供一个学生?”
余采:“……”
好惨……
叶厘看他不言语, 就又道:“为了收到学生,他不仅降低束脩, 还因材施教。”
“要是有人想学算账,那他就教记账。”
“要是有人想学些特定的字,比如半闲居伙计们必须认识的菜单上的字,那他就根据需求教导。”
“反正就是根据学子们的需求来, 即便如此,他也收不到几个学生,最多的时候才十二个。”
“十二个也才六两银子, 也就是县学一年的束脩。”
余采:“……”
他自幼家境不错,再加上他不常出门,是以他只知普通百姓过的苦。
但他不知,竟是这么个苦法。
叶厘的话还在继续:“他不仅挣钱难,中举的可能性也不大。毕竟他在读书一途上花费的时间少。”
“更让他难安的是,他的家人、亲戚,为了托举他一人,不仅被压的直不起腰,人生大事也操办不了,他心中有愧,特别愧疚!”
昨个儿中午,彭希明也是不住的抹眼泪。
男儿有泪不轻弹,但到他那一步,是真憋不住。
“但钱是那么难赚,科举也无出头之日。无路可走,人力有穷,他除了祈求神佛,又有做什么呢?”
“采哥,他不是一开始就想走捷径,他是无能为力之后,只能求神拜佛。”
余采:“……”
他咬紧了唇,脸上闪过懊恼。
他刚才心中的确生出了几分鄙夷。
大好男儿,即便生活困顿,也不该软了骨头生出这样的想法。
可没想到,彭希明只剩求神保佑这一条路了。
错怪了人家,他一时间也不好意思去瞧叶厘。
不过……
他道:“如今有你出手帮扶,他家很快就能从困境中走出了。”
“不不不……”叶厘闻言忙摇头:“采哥,他家家底太薄,他读书又要花钱,他算过账了,最快也得三年时间才能将他弟弟妹妹安置妥当。”
“可到那时,他一个三旬老汉,又能寻什么样的亲事?”
“……而立之年,怎么就成老汉了?”
余采不由反驳。
叶厘见状笑着道:“自嘲嘛,但这也是实情,只靠着变蛋的那点收益,可无法一下子就解决彭家的困境。”
“你不知昨个儿中午他们一家子抱头痛哭的场景多叫人同情。”
“……既然他真的有难处,人也不错,那我给他涨些工钱就是。”
余采想了想,这般道。
“涨工钱?”
叶厘忙摇头:“他一个临时工,你用什么名义涨?男未婚哥儿未嫁,要是被旁人知道了,旁人铁定多想。”
“……那算了。”
余采说着,端起茶盏轻轻抿了一口。
一副与他无关的模样。
叶厘眨了眨眼,随后他将双臂搁桌上,身子朝着余采倾去,口里问:“采哥,你对彭希明,当真一丝好感也没有?”
余采闻声,顿了顿才道:“他是一个好人,但天底下好人多了,我不能见一个就心生喜欢吧?”
“当然不是!”
叶厘忙摇头,他解释道:“采哥,我就是觉得合适,他不想上进,而你呢,则是担心对方上进,这不是凑巧了嘛。”
“……这倒也是。”
余采点头。
他将茶盏送到嘴边,又抿了一口。
脑中显出彭希明的样子来。
其实彭希明生的浓眉大眼,五官端正,猛一瞧觉得普通,但看久了,还挺顺眼。
身子板瞧着也结实。
不跟一些书生似的,手无缚鸡之力。
还是个秀才——别看彭希明混的差,可秀才功名有多难考,他是知道的。
更关键的是,彭希明不是那种死读书、不通一点庶务和人情世故的酸腐书生。
只要彭希明离了县学,在县城寻一份月入二三两的活计其实挺容易的。
彭家的人,瞧着也通情达理。
这综合来看,比他阿爹要求的“读过书、家风正、人好”这三条好的不是一点半点。
这不比那些镖师、军户强?
更重要的是,对方不想上进了。
而他,最怕的就是对方太想上进将来会变脸。
不怪厘哥儿撮合,他也觉得这事儿的确巧。
但是,如他所说,合适归合适,就目前来看,他对彭希明还没生出男、哥儿的之间的私情。
他只有同情。
况且,有了上次被拒的经历,他就算死,也绝不会先主动的。
万一彭希明瞧不上他呢?
总之,再观察观察吧。
余采这般想法,叫叶厘没了主意。
为了余采的名声着想,他也不能向彭希明挑明。
万一彭希明之前只是口嗨或有自己的审美、考量呢?
于是,等江纪买了干果回来,他还是一丝头绪都没有。
时候不早,两人坐上牛车回家。
出了城,他将此事同江纪一说,江纪倒是看得开,劝他道:“左右彭希明两三年内不会娶亲,等时日久了,说不定余掌柜的想法就改了。”
“……也是。”
叶厘点头。
既然彭希明没钱娶亲。
那这事就不用急啊。
他肯定是站在余采这边的,以余采的感觉为准。
但他也没亏待彭希明,靠着变蛋,彭家的日子在好转。
这么一想,他登时将这事抛到了脑后。
他抓过身后的背篓,里边放着江纪买的桂圆干。
他抓了把桂圆干,剥了一粒送到江纪嘴边,这玩意除了贵,真的没缺点。
甜滋滋的。
还很耐嚼。
他一直觉得新鲜桂圆有一种青草味,但桂圆干就没这股怪味。
真的,除了贵,没任何毛病。
即便这会儿月入一百多两,他也不敢经常买。
毕竟家里的肉、核桃粉一直没断过,要是再加上这么贵重的干果,那一个月的开支就太大了。
说到底,还是挣的钱太少。
可这一时半会,也没新的挣钱路子。
而且,芋泥也是个季节性的东西。
这一批卖完,下一批只有四万斤,卖完就得等明年秋了。
想了想,他对江纪道:“进村之后,先去江伯家一趟,看买地一事有没有进展。”
还是得当地主啊。
以江福正的人脉,最近没打探到有谁要卖地。
不过,大过年的,这其实是好事——走到卖地这一步的,通常都是家中出了变故。
叶厘便将心急按下。
算了,此事待过了年再说。
他同江福正说起了年礼的事儿。
他想买几头猪杀了,肉分给作坊里的员工,他要猪头、猪蹄、猪杂这些部位。
说真的,平日他都吃腻了五花肉,更别说是过年了。
他宁愿多备些猪头肉、猪蹄、猪杂。
反正他家棚子里有五口灶呢。
到时候五口灶一起炖肉,那不得把人给香迷糊了。
而且,过年嘛,大家聚一起热热闹闹的看杀猪,这不比直接买肉有过年的氛围嘛?
叶厘这一建议,得到了江福正的大力支持。
江福正还夸他会吃会享受,比起五花肉,肯定还是猪头肉猪耳朵这些部位下酒!
不过,江福正预定了一个猪头。
他打算过年祭祖时用。
前些年村里穷,过年祭祖时大家兑钱买上几斤肉,在大年初一那日聚一起给祖宗磕个头,再把肉分了,这仪式也就完了。
今年全村都挣了些钱,那他就给祖宗供个大猪头。
届时同村人们兑钱买的肉一起分了。
叶厘听了此话,当即便表示他也供个猪头。
反正他不差这点钱。
于是,腊月十七,江福正趁着员工们干活,做起了调查。
看这节礼,每家想要哪个部位。
反正一个员工的预算是五百文。
他这也算是提前宣布三倍节礼以及三百文年终奖这一喜事。
员工们高兴坏了。
艾玛,这加一起,每人能拿到八百文诶!
厘哥儿大方的真真叫人不知该如何回报!
因是过年,大家不再只盯着有肥膘的部位,大肉片子吃起来过瘾,但大骨头啃起来也香!
众员工回家一商议,在腊月十八这日给了江福正回答。
这些答案五花八门,江福正就做了些协调,忙碌两日才将最终结果敲定。
这期间,石义、石老爹父子俩来了。
106/135 首页 上一页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