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一听,不乐意了,“小爹,我不学,我和牛牛都说好了,明儿去捉野鸡呢。”
“想都别想,明儿你就别想出门了。”
团团嘴一撇,一包泪包在水汪汪的大眼睛里,眼看着要哭。
周宵看的心疼的不成,但又不敢开口说话,怕喜哥儿更气。
第114章
见团团一副要哭不哭的样子,周宵心疼的紧,刚想哄一下,顾筠和周铭恰巧从山头那儿回来,竹篮里装满了嫩嫩的香椿。
“哎呦,爷爷的小团团,怎么啦?谁欺负你了?”顾筠见团团红着眼睛,忙走过来,把他抱进怀里,轻声哄道。
团团水汪汪的眼睛悄悄看了眼喜哥儿,小胖胳膊搂着顾筠的脖子,带着些哭音的小奶音,“爷爷,不学,想和牛牛捉野鸡。”
喜哥儿无奈叹气,“小爹,我本想着明儿把团团带去橙哥儿那儿,学学刺绣,小家伙不想去,整日里跟着一群小汉子上山爬树的,像什么样子。”
顾筠闻言,双亲教育孩子,他这个当爷爷的本不该多嘴,但看了眼怀里委屈巴巴的团团,还是劝了劝道:“贪玩,孩子的天性,如今他们还小,尚不懂汉子哥儿之分,等团团再大一些,说不准你让他出门玩,他都不想出去了,到时候再让他学学刺绣也不迟,更何况,哥儿就不一定非得温柔娴静才是好哥儿,各哥儿有各哥儿的性子。”
周宵看了眼喜哥儿脸色,忙道:“和团团玩的最好的那个牛牛就是个哥儿来着,下回我看紧些,回来我给他们俩洗澡。”
喜哥儿无奈,看了眼眼巴巴看着他的团团,还是松了口,“小爹,就听你的,让他再玩一两年。”
喜哥儿也不是非得要团团做一个安安静静的哥儿,主要还是这小家伙玩的太疯了些。
得了喜哥儿特赦,团团也不哭了,“爹爹最好了!”
喜哥儿嗔了他一眼,拍了拍他的小屁股,道:“还不下来,爷爷抱着你多累啊。”
如今团团和圆圆重了不少,抱着也确实累人,团团不用去学东西,心里高兴,没有粘顾筠太久,小脚刚沾地,便跑去一旁,和圆圆自娱自乐去了。
顾筠揉了揉有些酸的胳膊,笑道:“今儿摘了不少的香椿,嫩的紧,午时做香椿炒蛋吃。”
香椿这东西,喜欢吃的恨不能日日吃,不爱香椿味道的,总觉得难以入口,周家人都是爱吃香椿那一拨的。
喜哥儿接过周铭手中的竹篮,笑道:“小爹,你和爹你们俩歇歇,今儿午时,我来做饭。”
顾筠没和喜哥儿抢,昨儿晚睡的有些晚,着实有些疲累,便和周铭回屋眯了会儿。
刚掐下来的紫红色的香椿芽过一遍水就成,喜哥儿打了七个鸡蛋,香椿切碎,热锅放多一些油,炒的香香的,满满一大盘的香椿炒蛋,闻着便让人流口水。
喜哥儿又喊周宵,去菜园摘了些嫩春菜,蒜瓣和干辣椒爆香,只添上些盐巴,味道便鲜的很了。
今儿午食没有肉,但吃的一家六口很是满足,“阿宵,家里有冰窖,明儿婶子叔么摘下来的香椿你记得多留一些。”
一大盘的香椿炒蛋,喜哥儿觉得都没吃过瘾呢还。
周宵见喜哥儿掰了一块儿馒头,把盘子擦的干干净净,一脸的意犹未尽,笑了笑道:“成,山头有不少香椿书,想吃多少就有多少。”
喜哥儿满脸笑意,“以前我在家的时候,小爹会弄盐腌香椿,做椿芽豆腐,椿芽粥,都好吃。”
喜哥儿自嫁入周家,每年春时,摘来的香椿多是炒来吃,还真有些想吃吃椿芽豆腐,椿芽粥了。
周宵一口饮尽碗中剩下的米汤,“春时的香椿味道最好,镇子上开了家面食铺子,便是用这香椿做的面食,店里人满为患,生意好的不成,南星说,那铺子老板想把咱们的香椿给包圆了,有多少收多少来。”
喜哥儿听的都有些馋了,“咱们抽空也去尝尝。”
周宵笑着点了点头,“下回去送香椿,可以一道儿去。”
自家有山头,吃香椿不愁,周宵也念着村长和村长夫郎,每次都会让谷大力带上几斤回家。
喜哥儿去镇上尝过香椿面后,试着在家做了两回,都整不出镇上铺子的味道,遂放弃,香椿拌豆腐味道也不差。
诗哥儿过了最粘谷源的时候,他抽空也到周家帮了几次忙,忙忙碌碌间,便到了春末,村子里生机越来越盎然。
园子里的樱桃下来,喜哥儿给念哥儿他们寄去了些,果子也陆陆续续开始往府城和镇子上送。
家里的长工都开始各司其职,各有各的忙头,瓷窑雏形初现,再过几日便能建成了。
喜哥儿忙着花圃和园子里的事儿,今年春时的鹿茸,让南星都拿去镇上卖了,没留一根在家里。
山头那里,谷大力渐渐上手,有南星在一旁帮衬着,倒也不用周宵操太多的心。
“贺礼买好了吗?”喜哥儿正在院子里晾晒刚洗好的床单衣服,见周宵回来,开口问道。
明儿镇上的花家木铺开业,沾着些姻亲关系,铺子开张的时候,喜哥儿他们也得去恭贺一番。
“买好了,今儿镇上人还挺多的。”周宵说着,把贺礼放进了堂屋,“给你带了份蔗浆樱桃。”
喜哥儿抻了抻湿衣服,把最后一件晾好,道:“你去喊团团和圆圆回来,应是在山头那儿呢。”
周宵帮喜哥儿把盆里的水倒去一旁,闻言笑了笑:“团团天天去山里捉野鸡,一副不捉到,誓不罢休的样子,也不知这倔性子随了谁了?”
喜哥儿笑嗔了他一眼,道:“反正定然不是随我,我小时候可不喜欢打野鸡。”
周宵笑着笑了摇头,刚准备出门寻娃,便见一群小萝卜头,咋咋唬唬的跑了进来,“爹爹,捉到啦!”
只见一群小孩子,头发不知怎么弄的,都是乱糟糟的,脸上脏兮兮,只有笑露出来的小奶牙是白的。
团团这孩子胆子是真大,小手拎着野鸡的翅膀,攥的紧紧的,许是山头的叔么婶子帮着用草捆好了野鸡的脚,没怎么挣扎。
“爹爹,给!”团团把野鸡递给喜哥儿,一副求表扬的模样。
喜哥儿哭笑不得,还真让他们这群小孩子给捉到了,温声道:“真厉害,团团你带着他们在院子里玩儿,我去把野鸡给你们炖了,一人一碗,带回家吃。”
团团乐滋滋的点了点头,今儿圆圆身体不舒服,有些伤寒,喝了副药,在屋里睡的很熟。
周宵和周铭父子俩许久没有去打过猎,这野鸡还真是今年头一回吃,也是托了团团的福了。
几个孩子都是村里人家的小孩,几人端着一碗热腾腾,香气四溢的鸡肉回家的时候,把家里人吓了一跳。
“牛牛,这鸡肉哪里来的?”牛牛小爹把碗从牛牛手里接过来,沉声问道。
“这是我们和团团在山头那儿打的野鸡,谷叔么做好了,给我们一人分了一大碗。”牛牛笑道:“谷叔么人好好,还给我们吃樱桃做的好吃的,可甜了。”
牛牛小爹心下松快了些,来路不明的东西,虽说是肉,他还真不敢拿给家里人吃,“下午你去找团团玩,记得带些小爹年时买的灶糖过去,和团团一起分着吃。”
牛牛点了点头,其他的几个孩子家也是如此,或多或少的让自家孩子带了些东西送给团团。
花家木铺开张的日子,周家一家六口都去了镇上,琳琅满目的用木头做的木制品,小到耳勺,大到各式各样的家具,应有尽有。
新开的铺子,来凑热闹的人不少,谷源忙的脚不沾地,喜哥儿给团团和圆圆买了两个木鸟,底下有两个小轮子,翅膀还能动,很是精巧。
俩娃抱进怀里就不撒手了,肉眼可见的喜欢。
见意哥儿他们忙,喜哥儿和周宵他们也没多打扰,逛了逛,又买了几只木碗木勺,便回家去了。
………
转眼便到了开窑的日子,今儿是瓷窑建好,第一次开窑烧瓷,村里人家有闲空的,都来凑了凑热闹。
这瓷器,也不是贫寒人家能用得起的东西,村里人家,多是用的粗陶,木碗,还不曾见过这般精细的瓷器。
在众人的翘首以盼中,瓷器出窑,围观的村里人纷纷掂起了脚尖。
这回顾筠画了几个盘子和碗的样式,因着家里人都爱吃鱼,这回烧了两个鱼盘,素面为主,一套瓷器约莫二十来个,类银似雪,简单勾画了些图样,胜在素净,很是简洁美观。
靠在前面的村里人连连赞叹,“真真是好看,宵小子,你们烧的瓷碗,盘子卖吗?婶子也想买一套。”
周宵闻言看了眼喜哥儿,道:“谷婶子,这瓷窑是我夫郎建的,卖与不卖,得听他的。”
众人闻言,纷纷把目光投向了喜哥儿,“喜哥儿,卖不卖?若是卖的话,都是自己村里人,可得给婶子便宜些。”
“这话说的,喜哥儿是咱们看着长大的,还能多收咱们银钱不成。”
喜哥儿听着这话,心下不悦,看了眼顾筠,只见顾筠点了点头,开口道:“婶子叔么,大家别急,这回烧的瓷器是我自家要用的,因着不卖,不过大家若是想买,后面孙叔会再烧,不过就不是这样儿的了,按着孙叔以往常烧的样式来,至于价钱,也不多收,一钱银子一个,不论是碗还是盘子。”
众人哗然,这一钱银子,虽说比镇上便宜了不少,但也是贵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刚被那套瓷器惊艳,想买的心思,顿时歇了几分。
第115章
天气渐渐热了起来,褪去厚实的衣服,换上轻薄的衣衫,转眼初夏便至。
花家木铺开张后,山头的树便陆陆续续的拉去了那边,新的树苗紧接着也种了上去,除了一开始谷大力因着经验不足管的有些混乱,如今渐渐上手,山头的事儿越发井井有条了起来。
周宵也终于放心的放手让南星和谷大力管理山头,园子和田地的事儿,自己除了需要日日核查一番账本,倒也没旁的事儿忙活了。
村里人虽多是一块儿铜板恨不能掰开两瓣儿花的人家,但也有舍得花钱的村里人,自打看了瓷窑那边烧出的瓷器,越发看不上自家的粗陶的盘子碗了。
因着这段日子,瓷窑那儿也没怎的歇息,隔两三日便要起一次窑,得亏意哥儿那儿要的多是大木头,细枝,木根这些花家木铺不需要的,便当作柴火收拾了拉去瓷窑那儿,倒是不缺柴火。
村子里又飘起了槐花的香味,去年晒的槐花干没够吃,今年喜哥儿趁着有空闲,喊了周宵来,把家门口的那棵大槐树都快勾秃了。
看着团团和圆圆乖乖的坐在小凳子上,帮着捋槐花,喜哥儿不由有些感叹,时光匆匆,转眼俩娃也能帮忙做活儿了。
“这么多,够了吧?”周宵看着地上,小山堆一般的槐树枝,揉了揉有些发酸的胳膊,开口道。
喜哥儿点了点头,“够了,今儿先弄这些。”
周晓松了口气,席地而坐,帮着把剩下的那些槐花捋了出来。
今儿顾筠和周铭去镇上了,只有他们一家四口在家,喜哥儿刚把槐花用面粉拌好,便被匆匆来寻他的宝儿喊了出来。
如今宝儿已经九岁多了,有了些许少年人的模样,清清瘦瘦的,许是一路过来,走的急,气息有些不稳,“二叔,爷么今儿早勾槐花,不小心摔了一跤,摔断了手,家里的牛车娘今儿驾着带着弟弟回了祖父家,爷爷让我来借家里的马车一用,谷大夫那儿治不了,得去镇上寻大夫才成。”
喜哥儿闻言,顿时有些着急,马车今儿被顾筠和周铭驾去镇上了,骡车和牛车家里的短工驾着去府城和镇上送货还没有回来。
“马车没在家,你与我去趟云家,他家的骡车应是在的。”
喜哥儿说着,便要拉着宝儿过去,周宵不知何时走了过来,安抚道:“我去便成,你在家看着团团和圆圆,小爹他们刚巧在白叔那儿,他们认识的大夫多,寻个厉害的大夫,定会无事的。”
喜哥儿心中担心的紧,但也知周宵的安排最是合适,点了点头道:“成。”
心中暗叹,若是哥夫在便好了。
等周宵和宝儿走了,喜哥儿本无心做饭,但自己一顿不吃没事儿,团团和圆圆却是不能饿到的。
把拌好的槐花放锅里蒸上,喜哥儿也知自己在家里干着急也无用,只能宽慰自己,有自家相公在,应是会没事儿的。
槐花好熟,没多久便传来了蒸熟了的槐花的香味,喜哥儿把刚给团团和圆圆烧好的属于他们俩的小碗拿出来,一人盛上一碗。
团团和圆圆年岁尚小,不知发生了何事,坐在椅子上,用他们最喜欢的小瓷勺,吃的很是香甜。
见喜哥儿不吃,团团睁着双大眼睛,舀了一小勺的蒸槐花,递到喜哥儿嘴边,奶声奶气道:“爹爹,你也吃。”
喜哥儿笑了笑,揪着的心被团团安抚了些,“爹爹不饿,你们先吃。”
小孩子没那么多的弯弯绕绕,团团闻言,便没有再投喂自家爹爹,直到一小碗吃完,小肚子都鼓了起来了,才停下了勺子。
圆圆胃口比团团要大一些,吃完一小碗,还要喜哥儿给他盛,喜哥儿摸了摸他的小肚子,又给他盛了小半碗,小汉子能吃好,以后长的像他爹一般,高高壮壮的,好讨媳妇儿。
俩娃吃饱就犯困,喜哥儿把他俩哄睡,自己睡不着,便把家里刚换下来的厚被子拆了,棉花搬到院子里晒着,拆下来的布,提了两桶水来,在院子里洗了起来。
有被罩,除了有些睡久了的味道,布一点儿也不脏,用皂角清洗两下,便只余皂角的清香了。
洗完被子,床单,喜哥儿闲不下来,又把家里的院子打扫的干干净净,出门望了几次,都不见周宵回来的身影。
“怎的这般慢?”喜哥儿站在门口,喃喃道,刚准备回去,便见云程架着骡车赶了过来。
喜哥儿见状,连忙迎了上去,却不见周宵的身影。
云程停下骡车,忙道:“哥么,顾叔在镇上给谷叔么寻了个厉害的老大夫,老大夫说没什么大碍,好生休养两个月便成,刚开始正骨,宵哥怕你担心,让我先回来与你说一声儿,宵哥和顾叔他们都在那儿守着,等会儿子我便去接他们回来。”
喜哥儿闻言放下了心,“辛苦你了,回头带上橙哥儿,来家吃饭,哥么给你们做好吃的。”
74/85 首页 上一页 72 73 74 75 76 7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