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5

家有凶悍小夫郎(古代架空)——冰糖葫芦好甜

时间:2025-06-27 07:43:46  作者:冰糖葫芦好甜
  话音刚落,门外真的来人了——是牛富贵家的年哥儿。
  “昨日月姐姐送来的豆腐着实不错,我娘说比镇上买的更滑嫩,我哥哥嫂子们也都爱吃。别看我那些哥哥长得跟黑牛似的,可个个都爱吃嫩豆腐呢!今日要多买些,不然他们得怨我小气。”
  年哥儿说话表情丰富,语气轻快,活像只小鹦鹉,把晏小鱼逗笑了。
  牛富贵是入赘的,家里孩子都随他媳妇儿余春英姓余。
  余家人多,年哥儿三个哥哥,两个都娶亲生子了,还没有分家。他买了三块豆腐,晏小鱼给他送了一块豆腐和一碗豆花做饶头。
  这小哥儿十分欣喜,回去的路上一手端豆腐,一手端豆花,还美滋滋地哼着小曲儿,一路上不少村里人都瞧见了。
 
 
第21章 
  原先还有些犹豫的人,听说花三块豆腐的钱,能得四块豆腐、一碗豆花,都心动了。
  几个村民一合计,他们三家凑一凑,也能得四块豆腐、一碗豆花呢。
  于是,两个妇人一个夫郎各自提着篮子来到了山脚下。
  晏小鱼听说他们也想要饶头,没拒绝,不过送的豆花只有年哥儿一半的份量,还说后头来的豆花就不送了。
  那几人自觉占了便宜,也没有不满,喜滋滋地提着豆腐回家了。
  回去的路上遇见村里人,又是好一阵炫耀。
  "好大一块呢,你瞧瞧,是不是比钱家卖的大?我们三家一起买,还送了一块豆腐、半碗豆花,后头去的就没豆花送了,想吃得掏钱买喽!"
  “味道?那应当差不了,闻着可香,而且年哥儿吃了豆花,说好吃得很,那豆腐想来也不错……”
  听到这话,又有人蠢蠢欲动了。
  那三人离开后没多久,何婶也来了。
  “你们第一日开张,我总该过来捧个场。”
  何婶只买了一块豆腐,晏小鱼便把早上剩下的豆渣分了一半给她,她不好意思,推拒了一会儿,晏小鱼佯装生气。
  “我们吃了你好些菜,今日送点儿豆渣给你,你还同我客套?快些收下,让旁人瞧见就不好了!”
  何婶这才收下,晏小鱼又同她说了豆渣的做法,才让她离开。
  *
  何婶离开后,又陆陆续续地来了几波人。
  村里虽然只有三十六户人家,但好些都是一大家子,没分家的,一块豆腐根本不够吃,所以还有买两块的、买三块的。
  昨日试验过后,今日更得心应手,这一斤半的大豆,晏小鱼制了三十二块豆腐、并小半桶豆花出来。生意开张不过半个时辰,就卖了一大半。
  半个时辰后,来了位他意想不到的客人。
  严少煊隔着桌子站在晏小鱼对面,表情略有些不自在:“我来还碗,顺便买块豆腐。”
  “成。”晏小鱼点点头,随口寒暄,“你用早食没?”
  “没。”
  晏小鱼动作一顿。
  这人真是,这么晚还不吃早食,难怪他哥不放心。晏小鱼想起严少成的请求和院里那颗桃树,默默地叹了口气。
  他将严少煊还回来的碗盛上豆花,再和豆腐一起端给他:“都这个时辰了,怎么还没用早食?身子都要饿坏了!这碗豆花送你吃吧。”
  严少煊愣了一下要给钱,晏小鱼只收了豆腐的五文:“都同你说啦,豆花是送你的。”
  严少煊晕乎乎地走出院子,刚转身便听到后头有人嘀咕:
  “方才赵四家的不是说后头的都不送豆花了吗?何婶同他家关系那样好,都没这饶头呢!”
  “许是人家自个儿买的呢!”
  “那也是……”
  原来别人都不送,只给他送了,严少煊不自觉地翘起嘴角,推门的动作都透着一股欢快的劲头。
  *
  三十二块豆腐,不到中午就卖完了,晏兴茂夫妻眉开眼笑,晏小月也一脸欢喜。
  忙活了一上午,确实有点儿饿,还剩一点儿豆花,一家人分着吃了。
  吃完豆花,一家四口将装豆腐的器物洗干净,高高兴兴地凑到一起盘算今日挣到的钱。
  村里人到底手头不宽裕,今日上门的主顾大部分都是拿豆子换的豆腐,只有年哥儿、何婶、严少煊,还有另一位夫郎是拿铜板买的。
  大豆价廉,村里人卖到镇上粮行都是五文一斤,晏小鱼卖豆腐也是按这个价折算,一斤大豆正好能换一块豆腐。
  送出去的豆腐、豆花不算钱,饶是这样,今日他们也挣了三十文铜钱,并二十二斤大豆。
  晏兴茂原先在码头扛货,一日也就三四十文呢,那可比磨豆子累多了!今日都没出门,在家里就将银子挣了。
  二十二斤大豆不仅把本钱挣回来了,还余了二十斤,他家那亩地这回夏收也才收了一百二十多斤豆子,这都快赶上夏收的两成了。
  这买卖着实是低成本高收益,难怪那钱泓眼睛长在头顶上呢!
  镇上百姓比村里人富裕,人也多,在那儿开铺子定然比晏小鱼这样小打小闹挣得多。
  不过饭要一口一口吃,买卖也要一点一点来,晏小鱼心里有数,不着急。
  另外三人就没他这么淡定了。
  “方才还有人没买到,明日要不要多做些?”晏兴茂刚问完,又自己否定了,“不成,村里人不会每日都买豆腐吃,那明日少做些?”
  “不用,就按今日的分量。”晏小鱼笑容狡黠,“赵婶子那两块豆腐说是要带回娘家的,我瞧她能说会道,是个停不住嘴的,到了南岭村应当能帮我们宣传一二,明日或许有南岭村的来咱家买豆腐。便是没有,咱们自己吃就是了,也不妨事。”
  “而且晓得明后日咱们还送豆腐,大伙儿要买定会赶着这两日买。”
  晏小鱼说完,何秋花一副为他骄傲的模样:“我、我们小鱼真聪明!”
  晏兴茂也一脸欣慰:“还是小鱼想得周到。”
  被夸了一通,晏小鱼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了。将三十文铜钱收好,他哼着小曲儿回屋睡觉。
  今日起得太早了,何秋花让他们姐弟中午都补补觉。
  *
  稻子秧苗刚播种,需得小心照料,下午晏小月下地照料庄稼,晏小鱼挑了几桶水回来,又拎着砍柴刀上山了。
  这两日制豆腐多烧了些柴火,家里的木柴快不够用了,他得去砍柴。
  在山上遇见了严少煊,这人也在砍柴。
  晏小鱼有些稀奇。
  晏永和从不干农活儿,每年的夏收、秋收,县学都有田假,可他几乎每年都不回来,即便回来了,也是关着屋子不出门。
  那些农活儿,永远都进不了他的眼。
  严少煊也是读书人,同他却很不一样,挑水、砍柴,样样都干,体格也比他健壮许多。
  刚挑完两趟水,又爬山,晏小鱼热得脸颊绯红,他倚着一棵大树盘腿而坐,下巴支在柴刀的木柄上,一边休息,一边看严少煊。
  这人今日穿了一身深灰劲装,腰带勒出精壮的腰身,脊背笔直,肩膀宽厚,一挥斧头还能看到胳膊隆起的肌肉。
  正是晏小鱼最羡慕的身材。
  他直勾勾地盯着人家看,把严少煊脸都看红了。
  “你是来砍柴的,还是来——”还是来看我的?严少煊抿了抿唇,咽下了后半句话。
  这人还挺敏锐,晏小鱼挠了挠脑袋,傻笑道:“嘿,你瞧见我啦?”
  “那么大个人。”还如此放肆,他怎么可能瞧不见?
  严少煊低声说完,一斧头砍下一根枯木,又偷偷地瞄了晏小鱼一眼:“你一个哥儿,这样大胆,就不怕旁人笑话你?”
  晏小鱼瞧出他被看得不自在了,连忙道歉:“对不住,我不是故意的!”
  又忘记自己是个哥儿了,晏小鱼有些懊恼:“你继续砍,我不看了。”
  严少煊语塞,再不搭理他了。
  晏小鱼拍拍屁股站起来,严少煊不小心瞥见,眼睛都僵直了。晏小鱼毫无所觉,抡起柴刀开始砍柴,砍了几根粗些的杂树,又开始捡干树叶、细木枝,不到两刻钟,便将两个竹筐都装满了。
  倒是严少煊,晏小鱼刚来时,他就将自己的竹筐装得七七八八了,后头却磨磨唧唧的,晏小鱼都砍完了,他才将筐子装满。
  两人都准备下山了,严少煊看着晏小鱼那满满当当的竹筐:“可要帮忙?”
  “不要。”晏小鱼没忍住,翻了个白眼,“瞧不起谁呢?!”
  他虽然没他高,没他壮,可也是铁骨铮铮的硬汉!
 
 
第22章 
  晏小鱼挑着柴火,走得虎虎生威,到了家,脸上还有些郁闷。
  他知道严少煊是好意,可想到自己个儿这小身板就犯愁,上辈子没能将肌肉练出来,如今成了哥儿,就更没戏了,他怎么就穿成哥儿了?
  “咋还生气了?”晏小月小声问他,“柴火不好砍?那明日你下地,我去砍柴?”
  何秋花和晏兴茂也担忧地看着他。
  晏小鱼心里一暖:“没事儿,有这些柴火也够了,明日我同你一起下地。”
  “明、明日你俩,都歇着,娘下地。”何秋花说完,又端了水给晏小鱼喝。
  晏兴茂摸了摸自己的腿,默默地叹了口气。
  下午太热了,姐弟两都没出门,晏小鱼摘了几颗飘红的桃子下来,一家人坐在堂屋里,吹着山风啃桃子。
  “这桃子真脆,要是做紫苏桃子姜肯定好吃。”晏小鱼趴在椅背上,眯着眼道。
  晏小月想了想:“可要给严二哥送些?”
  晏小鱼睁开眼:“那你去。”
  “我不敢去。”晏小月一脸老实,“我怕他。”
  晏小鱼语塞,好半晌才道:“明日再说吧。”今日无缘无故对人发脾气,实在是拉不下脸再去找他了。
  *
  后头两日,晏小鱼的豆腐生意比他预料得还要好。
  那日赵婶子说豆腐是买给娘家人的,他特意多送了一碗豆渣,又刻意和赵婶子说后头两日还是买三块豆腐送一块。
  豆腐易碎,赵婶子用纱布装了,一路都小心翼翼地捧着,到了南岭村便有人问她。
  “赵家妹子回来了,给你爹娘带了啥好东西呢,这样小心?”
  赵婶子立刻打开了话匣子:“让阿姐笑话了,是两块豆腐,在我们村儿买的,买三块送一块呢,还能拿豆子换,我同我妯娌合着换了三块,一人得了两块,这不就给我娘送来了?”
  那妇人一听是在西岭村买的,有些惊讶:“你们村也有卖豆腐的了?”
  西岭村在附近四个村子里是最穷的,原先赵婶子嫁到西岭村,还被人笑话过。如今南岭村都没有的豆腐铺子,西岭村有了,赵婶子与有荣焉。
  她挺起胸膛笑了笑:“是呢,今日才开张,豆腐做得可不比钱家差,前三日买还有饶头,我们村里人都去买了。”
  问话的妇人点了点头:“那真不错。”
  夏收这一阵家里人都累着了,要不她回家同婆母说说,也去西岭村买块豆腐来吃吃?若是能将邻居邀上,说不定也能凑上三块,白得一块的饶头呢!
  这妇人合计完,回家就同她婆母说了。
  再说回赵婶子。
  她那两块豆腐拿回娘家,晌午吃饭的时候,她娘便给做了,一家人吃得津津有味,都说比钱家的好,嫂子和弟媳还说明日也去买。
  为了凑齐三块,这两人也邀了邻居明日一起去。
  于是,晏小鱼的豆腐买卖,就这样在南岭村宣扬开了。
  *
  三日过后,买三块送一块的活动停下,生意不仅没有回落,还更好了。
  因为不止南岭村,北岭村和东岭村的人也开始来晏小鱼这儿买豆腐了。
  按理说北岭村的人在自己村里就能买,钱家虽在镇上开了铺子,可村里的生意也没关张。
  但晏小鱼的豆腐比钱家的稍大一点儿,而且还能用豆子换,不用掏铜板儿出来,大家买起来就没那么心疼。
  虽然豆子卖去镇上一斤也能卖五文,但得费一番腿脚功夫,还得被粮铺挑拣,能用来当铜板花,那定然是比卖去镇上更划算的。
  原先钱家的豆腐也能用豆子换,可后来生意做起来了,又没有别的竞争对手,便懒得费这个功夫了。
  怎么算,都是晏小鱼家的豆腐更划算。
  其余三个村子的村民都比西岭村富裕,也舍得花。
  豆腐生意开张十来日,晏小鱼一家攒下四百多文钱,并三百多斤大豆,可把晏兴茂夫妻高兴坏了。
  夏收收回来的谷子,原是说等过几日,粮价回升了就去镇上卖掉,后头晏小鱼说不卖了,留着自己吃,他们也没意见。
  *
  这日豆腐收摊后,晏小鱼掏出他的钱匣子,给晏兴茂夫妻和晏小月一人数了五十文个铜板。
  “你们将这些铜钱收好,明日陪爹去镇上复诊,有啥想买的便给自个儿买点儿,没有想买的就自己攒着。咱家制豆腐大家都出了力,合该一人分些银钱,手上有钱干啥都方便,往后每月我都依着情况给咱们分些,爹、娘,阿姐,你们看成不?”
  晏小月又惊又喜,一张黑黢黢的小脸都在发光,这还是她第一回拿到铜钱呢,足足五十枚,完全属于她自己的!
  晏兴茂却不肯拿:“这是你挣的银子,爹这腿已经拖累你们许多了,哪还有脸拿你的钱?”
  晏小月肩膀耷拉下来,脸上的光也暗了。
  何秋花看了看丈夫,又看了看女儿:“爹娘,就、就不拿了,小月出了大力气,还是该拿的,小鱼功劳、最大,得多拿些。”
  晏小鱼不同意,又劝了几句,最后双方各退一步,晏兴茂夫妻只合着拿一份,省下的五十文给晏小鱼,这样晏小鱼能拿一百文,晏小月还是五十文。
  晏小月十分满足,晏小鱼也勉强同意了。
  他提出分钱给家人,主要就是想着他阿姐是个大姑娘了,肯定有啥想买又不好意思同他说的,他爹娘是长辈,估计也有拉不下脸的时候。如今虽然一人拿得少了些,但往后家里挣得多了,大家便能多分些了。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