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小说

鉴宝灵眼——可乐步步

时间:2016-01-10 23:32:54  作者:可乐步步

  在魔都,徐迩收到了二爷徐栋梁一家子的热烈欢迎。
  二爷三叔会和自己聊天,三婶和二奶会给自己做年夜饭,两个弟弟会带着他一起玩游戏。
  这才是生活啊!
  过了初五,徐迩终于有了心情盘点自己在京都的收获。
  因为房子还没有装修好,所以徐迩依旧住在以前住的地方。
  这里虽然不是很方便,但是胜在现在只有徐迩一个人,陈知北和曲风一直在日国,过年也只是打了一个电话回来。
  徐迩将那箱子古墨先拿了出来,将里面所有的东西挨个放在桌子上。
  一个个放在手里自仔细的感应。
  这些古墨大多都是清朝时期的珍玩观赏墨,上面都有描金的各种山水人物画,甚至有的还有制墨人的名字,或是堂号。
  这些古墨现在确实不怎么值钱,或者说并没有引起重视,不过是杂项中的一种罢了。
  不过徐迩倒是很喜欢,在徐迩的印象里,只有这种墨锭才是可以用于书写的墨,现如今外面卖的那种放久了就会发臭的墨水,实在是让人不敢恭维。
  徐迩将这些古墨根据类型分好,再将几个自己现在不是很好界定的古墨单放在了一边。
  在华夏历史上,墨的历史久远,且各种墨品繁多,大致可按照制墨的原料划分为松烟墨、桐烟墨、漆烟墨、油烟墨等。
  因为墨的主要原料是烟料、胶以及中药等,因此又有了药墨。
  在最开始的时候,人们使用的墨是天然产物,直到汉代,才出现了人工墨品。
  北魏贾思勰著《齐民要术》最早记述制墨的方法。即:“用上好烟捣细,过筛;一斤烟末和上五两好胶,浸在梣树皮汁中,再加五个鸡蛋白,又将一两朱沙,二两犀香捣细和入,放入铁臼,捣三万下。每锭墨不超过二三两,宁可小,不可大”。
  从这上面就可以看出,古代的墨都是香的,不像现在的墨,离近了都觉得难受。
  直到唐宋时期,墨锭基于工艺、艺术性,成为了一种被人追捧的艺术品。
  苏东坡甚至说过“墨成不敢用,进入蓬莱宫”的话。
  到了明代,更是出现了成组成套的丛墨,墨的装饰图案,更是千变万化,已达至纷然不可胜识的地步。甚至于被人放入上好的金丝楠木制作成的匣子,以便于携带。
  徐迩得到的这一箱子墨锭,仔细分辨后,就成为了四组分为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四个时期的四套山水人物套墨。
  这些墨锭几乎全是成套收集的,徐迩从看到的模糊的画面中也可以看出,最初收藏这些墨锭的人,是一位民国时期的收藏家。这里每一块墨锭,几乎都是那位收藏家辛苦搜集起来的,也不知道这些墨锭为什么会成为私拍的物品。
  大约是世事变迁,这些墨锭的主人没能保住它们,亦或是家里出了败家子,不过这些都不是徐迩需要关心的事情了。
  现在徐迩的主要精力在那三块,并不成套,单独的墨锭上。
  其中最醒目的一块,是一个椭圆形的朱砂墨,前面印的是龙凤呈祥样式,后面印的是天启元年程君房制。
  程君房是谁?明代大名鼎鼎的制墨大师,《程氏墨苑》的作者。
  现如今流传下来的作品,几乎全都收藏在国家各大博物馆里,私人收藏极为稀少。
  就这一块墨锭,就把之前徐迩花费的买古墨的钱,全都赚回来了。
  第二块是一块蟠龙纹墨锭,后面印着乾隆丁巳年制,看着没有什么特别的,不过它的下面被人用刀子削掉了一块,从残存的影像来看,它的上一个收藏者对它异常珍视。
  这很矛盾,既然喜爱,为什么又要削掉一块,就算要辨识真伪,也不用这么野蛮。
  不过这块墨锭还是挺香的,凑近了就会闻到一丝非常特殊的香味。
  似有似无,犹若花香,又有点像是竹子的清冽,悠远奢靡。
  当徐迩将它拿起,重量很足,像是一个小铅球一样,放回桌子上,手留余香。
  徐迩知道古代人喜欢在墨里面放香料,可是这块古墨里的香料是不是放得有点多啊。
  心里虽然吐槽,但是徐迩也知道这块古墨绝对是个好东西。
  最后一块古墨,也是徐迩当初出手将一箱子古墨都买下来的最主要的原因。
  规规矩矩的长方形墨锭,上面有用金沙描绘的风月无边四个字,侧面,则是落款,一个让徐迩惊异连连的落款。
  “建隆五年李廷圭制”,下面还有一个已经看不太清的红色印章。
  李廷珪,也写作李廷圭,南唐制墨大家,徽墨的奠基人。
  他制作的李廷珪墨,也称李墨。被称为天下第一墨。
  在宋代的时候,就有着‘黄金可得,李氏之墨不可得’的盛状。
  李墨松烟轻、胶质好、调料匀、锤捣细,据说存放五六十年后,仍“其坚如玉,其纹如犀”。更神奇的是,李墨“其坚利可削木”,抄写《华严经》一部半,才研磨下去一寸,存放数百年,研磨时尚有“龙脑气”。
  徐迩以前看《古玩指南》的时候,对古墨这一部分就特别痴迷,没想到,竟然会让徐迩真的见识到天下第一墨的风采。
  徐迩迷恋的看着李墨身上的宝光现行,各种奇异的香料、珠宝、名贵药材的影像,浮动变幻着,整个房间犹如一个正在时刻变幻的投影仪一样。
  徐迩小心翼翼的抚摸着墨身,细细的松纹布满了墨锭全身,很压手,比其他的墨锭要重很多,墨锭微微泛蓝,光可鉴人。
  细细闻之,确实有着淡淡的龙脑的香气。
  据徐迩所知,李墨现如今只有一块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的“翰林风月”。
  那还是当年乾隆皇帝的珍藏,后来被带到台北的。
  徐迩迷恋的看着李墨,直到下午六点多天都暗了下来,徐迩肚子饿得不行了,才遗憾的将几块墨锭收拾了起来,小心仔细的放回了木箱子。
  明天去淘换一些好的墨盒,好用来放置这些好东西。
  将几块古墨放回箱子时,徐迩默默地下决心。
  于是第二天,徐迩六点钟不到,天才微微亮就起来了,收拾了一下就出门打了一辆车,地点是魔都的古玩市场东台路。
  徐迩的车停在徐延振那里,徐迩现在住的地方,不适合放车。
  到了东台路才七点多钟,里面几乎就没有店铺开门,一瞬间就把徐迩火热的心变成了透心凉。
  于是徐迩只得在附近找了一个地方,吃了一顿比较丰盛的早餐,在附近晃悠了一圈,然后才慢悠悠的回到东台。
  谢天谢地,这个时候已经有人开始做生意了,不然徐迩真不知道该上哪呆着。
  徐迩是没想过买什么上等的极品墨盒,只是觉得如此名贵的古墨,不应该和其他的同类产品,挤在一个木箱子,实在是有损身价。
  墨盒这种东西,几乎都是铜制品,当然也有一些特殊材质的,不过是非常稀少的,徐迩这次的目标就是普通的铜墨盒,大小合适就成。
  墨盒实在是个小众的物件,徐迩不分新旧,只要大小合适,就这样也在东台路逛了整整一天,才把自己想要的墨盒凑了个整齐。
  不过这些墨盒,大部分都是做旧的,还有一个干脆就是现代工艺品。
  虽然没什么历史感,但是徐迩觉得,墨盒这种东西,又不是收藏,新旧都无所谓,只要大小合适,做工不错,那就行了。
  不过有一个难题一直萦绕在徐迩的心里,那就是那块带有异香的墨锭,到底是什么。
  虽然只要入梦就可以看到,但是徐迩觉得,自己既然想要做这一行,那就不能一直这样取巧下去。
  所以现在徐迩一直没有抱着墨锭入梦,反而是买了很多资料,打算回家自己寻找答案。
  这种乐趣,绝对不是单纯的入梦,就能得到的。
  解谜、寻踪,这不就是古玩的魅力所在吗?
  之前的东西,徐迩都是先入梦,然后在联系实际,自己研究,或是请教他人,但是这次,徐迩打算先研究,然后如梦,两厢对应。
  靠自己,寻找答案。
  
  第38章 小圈子
  
  徐迩花了半个月的时间,找资料、查信息,也只是得出了一个‘药墨’的结果,至于为什么如此香气特异,以及为什么要做的如此芬芳,徐迩一点都查不到。
  就在徐迩迷茫不知所措的时候,张老给徐迩打了一个电话,让他带着几件自己的藏品,三天后到一个地方,参加一个小茶会。
  这样的邀请让徐迩眼前一亮,与其说是茶会,到不如说是一个品鉴会,一些相熟的圈内人,将自己的收藏拿出来,互相鉴赏,或是有看对眼的也有相互交换的,总之,能参加这种茶会,就说明已经进入到这个圈子里了。
  徐迩一直想要有一个这样的机会,可是这样的茶会一年最多一两次,去年仅有一次,是在年初的时候举办的,徐迩没有赶上,这一次,将是徐迩正式亮相的机会。
  至于要带哪几样,倒是真的让徐迩头疼了一阵子,原本徐迩想带着这段时间的战利品去的,可是一想到张老说的,这只是一个前戏,不要把最好的东西拿出来,徐迩又开始犹豫了,到底哪个算是最好的,哪个不算最好的。
  徐迩开打一件物品的好坏,与一般的藏家不太一样。
  在徐迩看来,光晕的大小、是否有宝光现行,是判断物品价值的主要衡量标志。
  这样说的话,显然元牡丹花卉青花葫芦和李墨都是不可多得的宝物。
  可是按照现如今的市场来说,显然赵佶的《千字文》更有价值一些。
  又比如,徐迩觉得自己打眼的那个成化斗彩光晕十足,怎么看都比那幅唐代模本的《宣示表》要好一些,但是作为仿品来说,显然这个清代的成化斗彩是比不上摹本有价值的。
  思考再三,徐迩决定带着《千字文》、唐寅的美人图、药墨,这三样东西赴会。
  瘦金体《千字文》上面不仅有名有款,而且字体大气瑰丽,有着富丽堂皇之感,一看就是真品无疑。
  唐寅的美人图,徐迩也只是能根据梦境里看到的,知道曾经有过四五个人收藏,而且徐迩也真的看到了一个神情有些颓废的中年人在作画,虽然对国画没什么研究,但是徐迩也有着七成把握。
  至于药墨,徐迩这是完完全全去取经求教的。
  到了日子,徐迩将东西全都放到了一个在香江买的旅行袋里,穿上了一身去年过年的时候陈知北带着他去做的唐装,拿着张老给他的请柬,出门打车到了这次聚会的地点,魔都郊外的一家度假山庄。
  到了地方,出租车司机很好心的提醒徐迩,这里都是一些大人物出入的地方,来看长见识还好,千万别特罪任何一个人。
  徐迩自然是不会做得罪人的事儿,但也激起了好奇心,大人物徐迩也是见识过的,但是魔都的大人物,徐迩还真没有见过。
  度假村的大门口,就有迎宾小姐穿着在徐迩看来,有些单薄的制服站在门口,向每一位要进入的来宾查验请柬。
  “哎呀,你终于来了,快快快,请柬给他们看看。”一个看起来非常帅气的年轻人,热情走到徐迩身边,勾肩搭背的将徐迩带到迎宾小姐那里,示意对方将请柬拿出来。
  徐迩有点蒙,因为他不认识这人,可是这人看上去和自己非常熟悉。
  是自己没记住?徐迩有点怀疑是自己记忆力不好,也没有多想,毕竟对方脖子上挂着一块上好的翡翠观音,身后的背包里隐隐有光晕浮现,看来也是来参加茶会的。
  两人进了度假山庄,身边没有其他人之后,年轻人才松开搭在徐迩肩膀上的手臂,右手虚擦了一下额头,吐出一口气,“刚才吓死我了,还以为进不来了呢。”
  “呃,咱们,认识吗?”徐迩实在想不起来对方是谁,很是不好意思的问道。
  “我姓顾,顾宋词,做小生意的,咱们在京都的一个拍卖会上见过。”顾宋词伸出右手,郑重的做了一番自我介绍。
  “啊,我叫徐迩,我现在还在上学,呃,对不起啊,我刚才没认出来你。”徐迩慌乱的将手伸了出去,和对方握了握,毕竟重来没有人和徐迩如此正式的做过介绍,让徐迩有点不适应。
  “嗨,我刚才也是看你眼熟,毕竟当时那些人我几乎都认识,唯一不认识的几个,当然好仔细看看。我说,兄弟,你没认出来我,还带我进来?不怕我是什么为非作歹,进来捣乱的?”顾宋词发现,新认识的这位藏友挺迷糊的,不过也挺有意思。
  “你看起来是真认识我,我以为是我没记住。”徐迩有点不好意思的挠挠头,憨憨的笑了笑。
  “那个,你忘带请柬了?”徐迩想起刚才的情形,小心地问道。
  顾宋词一听,手一挥,一副不堪回首的样子,“别提了,和哥们一起来的,结果人家突然有事儿不来了,请柬也不说给我送来,真是误交损友。”
  “你的朋友可真不地道,”徐迩也觉得这个新认识的人确实很可怜,“幸亏你认识我。”
  “可不是嘛,老弟,走,咱们进场吧,我可和你说,这次来了好几位古玩界的大腕,一般时候根本见不到。”顾宋词熟门熟路的带着徐迩往里走,一边走嘴里就没停下,一直在说,从这次的茶会到自己的那个损友,直到进了会场才停下。
  与其说是茶话会的会场,到不如说是一个小型的藏品展览场地。
  里面摆满了展台,放着各种真品古玩,整个会场以一个花型为基调,散落着一个个圆形茶座,大的可以容纳七八个人一起围坐,小的也只能由三两个人坐在一起。
  这个茶会没有什么正式的开场之类的东西,而是自己找一个位子,若是想要鉴赏宝物,就把东西摆在桌子上,自然会有感兴趣的人过来和你攀谈。
  若是聊得开心,想要购买对方的古玩,只要谈妥了价格,就可以到旁边的一个办公室里,那里有工作人员帮着拟订合同,办理各种手续。
  顾宋词一进门就被一幅明代山水画吸引了,所以徐迩只好找了一个不太偏僻的位子,拿出自己的药墨自顾自的欣赏了起来。
  “这味道,绝对错不了,最最顶级的龙延香。”
  就在徐迩百无聊赖打算将唐寅的画,拿出来吸引人的时候,一个衣着极为时尚,浑身透着一股子艺术气息的男人,循着药墨的味道找了过来。
  “没想到啊,我竟然能在这里,遇见这样的好东西。”男人坐在徐迩的对面,闭着眼睛,享受的嗅着空气中的香气,看起来非常沉迷。
  龙延香?这个徐迩是知道的,可是,谁真么无聊啊,制作墨锭的时候,用龙延香作为香料,太浪费了吧。
  徐迩将自己的疑惑不小心说了出来,对面的男人很是赞成。
  “岂止是浪费,简直就是该遭天谴。这样浓郁的香气,绝对是顶级龙延香的味道,竟然能让我在几百米以外闻到香气,说明里面蕴含的香料,绝对不仅仅是作为定香剂来使用,一定是占了很大的比重。这要是在我的手里,至少可以做出十几分顶级熏香,结果竟然拿来制作墨锭,真是……”
  “这个是药墨,那个龙延香也是有药用价值的。”徐迩觉得作为主人,自己不能让别人如此贬低自己的藏品。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