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小说

我的金手指与众不同/朝间速报——云岁意

时间:2016-04-21 18:50:29  作者:云岁意

  江敏的存在,也算是给谢承宸上了一课,叫他再不敢小看天下英才。
  不过,就算江敏的威力再大,陈见明的名声受损是事实,他既不被同榜进士到底利益共同体所接纳,也不被新一代进士们所认可,这一点也是事实。但他身边还有战无不胜的江敏,自己也拥有着皇帝的“赏识”,更有着一处等着他“大有可为”的官职,与实际得到的利益相比,之前的损失,只能说是不疼不痒罢了。
  江敏自然也有收获,他得到了一个不能说是好听,却让人对他多了不少顾忌的名声,将来也不至于小看他的能力,至于他三年翰林期满,被直接调进了御史台,并在那里大放光彩之事,也是后话了。在当前,不仅让他成功的走到了陈见明身边,最重要的一点是,京中稍微有些头脑的人家,再没把他纳入到女婿的考察范围中了,这一点算是他短期内最大的收获。
  至于他骂得太狠,中间发散出来的言辞,一刀刀直往那些原本可能当他岳父的人身上戳的事情,自然也就陆续隐藏在了他之后彪炳的战绩之中了。
  但说到底,这件事收益最大的,还是谢承宸,他一下子收入了两个属于他的臣子——虽然不一定忠诚,但却是朝中的孤臣,出身贫寒,与豪门大户没有任何牵扯,包括姻亲关系,将来也不会有,就连朋友的圈子,也相当单纯,差不多就仅只有彼此而已,这样的人,加上能力还不错这一点,比起其他人,就显得可靠太多了。
  唯一让谢承宸觉得不安的,就是《朝闻速报》里提及的这两人的师傅,那句诡异的话,实在让谢承宸有些不安,但向江敏跟陈见明问起他们的师傅,得到的回答都是一模一样:“师父教导了两个徒弟之后,就带着仆人出门远游了,除了三个多月会到来一次的信件,再没有别的联络方式了。没人知道师父去了哪里。”
  谢承宸深深的怀疑,是不是那个老滑头已经预见到了这样一天,所以早早的跑掉了,但是现在,他也只能把寻找奇人异事的想法放到一边,如今还有别的事情等着他处理。
  首先,是安置好那家子无辜的妇人跟她的两个孩子,虽然他们是被人用来给江敏泼脏水的棋子,但他们本身是无辜的,既然已经摆到了谢承宸面前,还是应该得到应有的照顾的。于是这一家子,在京郊的庄园里落了户,两个孩童也跟着庄中的农户一起,学习简单的文字和道理。
  其次,是分辨朝中当时跟着一起闹事的人,他们到底是在背地里受到了前朝余孽的怂恿呢,还是有些什么别的想法?这点甄别的结果,在景炎初年一点点细微的人事调整中,潜移默化的发挥着它的影力。
  等到快五月份的时候,这件事情,总算得到了一个确实的答案,那妇人的丈夫,也被禁卫们在一处赌馆里揪了出来,他确实是江敏的同乡,甚至还跟江敏沾亲带故,算是远房堂兄,名字还叫江珉,因为两人长得有些相似,名字也是同音,借着这点在乡下没见过江敏的人家,仿冒江敏骗娶了家有余财,却被叔叔婶婶想尽办法谋夺的孤女。
  把家中财产与同谋的叔婶平分,又生下两个儿女,真正的江敏却回来了,一不做二不休,这害虫正好迷上了赌博,索性变卖了妻子家的田产房屋,借着上京赶考的名义,带着所有家产细软,就此海阔天空自由自在去了。没想到妻子在家,受尽贫苦折磨,等了三年还不见他回来,甚至以为他死了,烈性的带着孩子跟仅剩的一点点银子,上京寻夫,打算哪怕是见到他的尸骨也好,帮他回归故里,却没想到竟是这样一个结果。
  这妇人只怕到死也没有想到,她一直坚持寻找的丈夫,竟一直就在她隔壁的县城里,不仅又娶了一房妻子,生下一个孩子,还纳了一房原本身份为贱籍的妾室,两女之泼辣,在县城里也是出了名的——甚至这妇人也听说过,只是从来没想过,故事里宠妾灭妻的主人公,就是她的丈夫。
  当那人被收押入狱,事实传回到京城来后,那妇人就彻底崩溃了,虽说她之前就已经意识到,真正的江敏不是她的丈夫,却没想到事实居然这般不堪,一直支撑着她不能倒下的力量,一下子烟消云散,不过两天,她就已经油尽灯枯,神仙也救不回了。
  在弥留之际,这个现在又聋又盲,一辈子艰辛的妇人,求见了江敏,也不知道他们最后说了些什么,最后江敏承诺,会过继她留下的两个孩子,让他们在族谱之中,不再跟那个男人有任何瓜葛。
  那女子病逝之后,江敏在婚嫁市场上的地位又再一次迅猛下降,还没有正妻呢,名下就多了两个已经懂事的继子,在族谱中留名的继子女,在这个时代就有了遗产继承的权力,若有了自己的孩子,族中排位还在这两人之后,这样的待遇,比起继室也只好那么看得见的一点点了,哪个姑娘想往这样的火坑里跳呢?
  合上手中的书本,谢承宸一声长叹,过去的已然过去,他们还有很长的路,要咬着牙走下去。
  在他书桌上展开的奏章,足有七八本,上面提及最多的,就是立后两个字。
  作者有话要说:  不要问我章节名有什么意义……如果轻微强迫症的作者菌,哪天实在想不出一开头的三个字了,就按章节名写像是“一二五”的,请一定不要惊讶,就当我们提前体验到一百二十五章的感觉了【并没有】!

  ☆、26|第二十六章 一团乱

  这朝臣奏请谢承宸立后一事,也不是最近才开始的,从谢承宸改元以来,每个月都收到几封,虽说不至于每天都有,但也绝不可能像现在这般,不管这些大大小小的官员具体是属于哪个派别,哪个利益群体的,都有上书。就算是曾经为着某桩旧事,恨不得你死我活的死敌,这个时候就算不愿意赞同对方的观点,也少不得捏着鼻子讨论上两句,表示:陛下啊,你后宫该添点人啦!
  虽说谢氏一族的皇帝,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位是特别喜好女色的,但像谢承宸这般,十八岁了,自己都当上皇帝了,不仅后宫没有一个有品级的妃子,连皇后之位都没定下来,等着朝臣催促的,还是第一个。元朔帝当年可是常年呆在边疆作战的,但这也没耽搁他迎娶了一位王妃,抬举了一位侧妃。
  越来越多的朝臣都参与到了这个风潮中,还特别真情实感的表示,陛下就算忙于朝政,也不要忘了江山正统延续啊!还有不少家中有适龄女儿的臣子,更是对此翘首以待,虽说以他们的身份地位,不一定能得到皇后的位置,可后宫的妃位那么多,别的还不能让人想一想了吗?
  像是江山延续这种话,说得实在有些露骨,但这确实也是事实,谢氏一族繁衍数百年,旁支倒是开枝散叶了,唯独当皇帝的这一支,一直人丁不旺,元朔帝的父亲倒是难得的子孙繁茂,足足诞育了十二个皇子,八位皇女,这里面又有十二位最终长大成人,有了正式的封号。
  奈何这位慈父兼风流才子,有了元朔帝这样一个雄才大略的继承人,当原本的太子莫名其妙病逝后,其余诸子争位,又折掉了五个,其中有三位绝嗣,之后还有嗣子未能长成的……等到元朔帝最终脱颖而出,再次收拾一番,还保有香火传承的,就只有三位王爷了。而且都只有一根独苗。皇室之凋零,可见一般。
  元朔帝自己也只有两个儿子,要不是他咬着牙坚持了一年,只怕小儿子就只能算他遗腹子,连他最后一面也见不着了。有了前车之鉴,朝臣们这才格外关心谢承宸的后宫状况,怎么也要留个后是吧?
  谢承宸也不是不知道,这是自己的必经之路,但不知道为什么,他如今一看到写着让他立后的折子,就觉得心烦意乱。而且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他被这有组织的舆论氛围给坑过两次了,总觉得这背后是不是有人在推动,就算不能把身份可疑的女孩儿送进宫来成为他的妃子,成为宫女、保姆和乳母也是危害性极大的可能。
  总而言之,谢承宸的逆反心理,全被这些人激发了起来,不管朝臣怎么说,他就是咬着牙,要为元朔帝守孝三年——按制至少也是二十七个月。
  于是又有人顶着关心的名头,入宫跟徐太后说话了,递话的还是徐太后的娘家嫂子,希望若有那么一日,这姑母能照顾一下他们家的女儿。徐太后当面笑着答应了,之后也确实把谢承宸叫到了慈安宫里,好好说了一会儿话,只是成效么,却是一点也没看见。
  徐太后自然也有她的考量,不知道她从哪里得来的偏方,倒是这少年人若是在年纪还小的时候,不多加克制,到了年纪大了的时候,在子嗣上就格外艰难一些。她还从书中寻到了锁‘精‘固’阳之法,道是这样做,坚持时间久一些,对子嗣也有好处。
  不知道徐太后从宫中哪里翻出来的这点秘藏,自己琢磨出来点门道,觉得真可能有用,反正也不会有什么副作用之后,就把秘籍都交给了谢承宸,还专门指派了自己身边的一个嬷嬷到谢承宸身边,专门负责侍奉谢承宸的床褥内衣……
  放在旁人眼中,顶多是个母亲担心儿子学坏的关心之举罢了,谁能知道,这是在监督谢承宸的练功“成果”呢?不仅需要尽可能不外泄原本就微薄的元气,徐太后还精心为谢承宸补充元气,什么海参牡蛎甲鱼之类,原本御膳房不经常吃的菜肴,如今隔日至少有那么一顿,至于徐太后自己“特制”的营养汤,谢承宸都不敢去揣测那里头放了些什么了 ……
  这样补了一个月,时日到了六月底,谢承宸实在有些受不住了,他决心要用另一个消息,来改变朝臣们关注的焦点。只是这个方向他还没找到,一个现成的理由就自己蹦到了他的面前——请改谢承远的名字。
  上书的这人,是个谢承宸想了好半天,也没想起来他履历的小官,因着原本在这个位置的小官,因病辞官回乡养老,他就往上提了一级,成了六品官员。放在地方上,这品级实在很能唬人,但在京城里,这个品级的人实在太多,如果位置也不算太过重要,就更容易被人所忽略了。
  但他毕竟也算是礼部官员,提起此事也算是顺理成章,只可惜,这个能够引发讨论风潮的理由,却并不为谢承宸所喜。
  一般来说,皇子们排辈相同的,中间的那个字都相同,包括皇亲近支也是如此,等老皇帝驾崩,新帝登基,这兄弟里脑子灵活一点的,就会主动站出来,领着其他人一起像新帝表忠心:我们把名字改了,定下君臣之分。对新皇帝来说,这也是一种巩固统治的象征。
  但谢承宸与谢承远这两兄弟的情况,却又与一般人不同,元朔帝可是个狠人,当年谢承宸还在徐贵妃肚子里的时候,差点流产,元朔帝不知道为什么,就放出话来,称给自家孩子算了一卦,其他都还好,但将来肯定不能跟他的堂兄弟们共一个字辈,免得长不到成人。
  元朔帝这话一说,谁敢认定“长不到成人”这句话,指的就是谢承宸?当时尚存的藩王嗣子,一起上书改了字辈,最终也都安安稳稳的长大成人了,谁也不敢说是不是当初改名字的功劳。但也正是因此,谢承宸继位后,皇亲里没有人上书求改名字,至于谢承远,当时还只是个嗷嗷待哺的小娃娃,他怎么可能懂得这种弯弯绕绕?就算要借他的名义表忠心,至少也要谢承远自己开口说两句吧?不然岂不是太过荒谬了?
  有些事情,虽然已经是大家都心照不宣的潜规则了,但很多时候,自愿去做这件事与被旁人提起在被迫去做这件事,给人的感触却是大不相同。
  谢承宸并不打算理会这人,连批都没批,就放到了一边去。但不知道是哪里走漏了风声,朝中居然传开了“有臣子奏请小王爷改名,皇上不置可否”的说法,天地良心,谢承宸只是连驳斥这种看法都不愿意而已,怎么就变成了他有一点动意,所以才没有直接批复不可行了呢?
  一时之间,每日至少有三十本奏折,是关于这方面的礼制讨论的,虽然“立后”这点浪潮已经避让到了一边,但谢承宸也要被这些礼教斗士们烦死了!
  作者有话要说:  作者菌入了梦100坑……掉落了一个叫做弗雷的王子,那喘息声简直了,幸好家里只有我一个人╮( ̄▽ ̄")╭

  ☆、27|第二十七章 一宝贝

  确实有位卑者须为尊者讳这样的说法,至少在君主的周围,不能存在原本拥有皇位继承权,在名字上还要更皇帝平起平坐的人,他不要命了,这一家上下,可都不想死呢。
  但谢承宸跟谢承远这两兄弟却与一般的情况有了太多的不同,原本这种事情,都是被改名的人,自己上书的,毕竟一个名字用了这么些年,突然要换,总是委屈麻烦的一件事,别人主动要求要改,这是对新皇的尊重与臣服,从古到今,哪个皇帝是自己下令让兄弟们改名字的?就算是人家提出来了,皇帝要答应还得推让再三呢!
  如今让谢承宸冒着这个不恤手足的名声,主动给谢承远改名字,除非是谢承宸自己疯了,不然是绝无可能的。能考上进士的有几个是傻子?除了极少数想要以自己的人生践行礼制,维护正统的那一部分,剩下的人都不是不会变通的。
  这些上书的人,大致分为三个部分,真心觉得需要这么做的,觉得臣子确实不应该与君主同名,既然都有人提起来了,自己也应该表示一下赞同,至于皇帝最终会不会采纳这个意见,执行了之后皇帝的名声会不会受损什么的,他们并不太在意——这不明摆着不可能嘛?这一波人,占据了上书的主流。
  至于还有一小撮,隐藏在众人之中,起哄闹事,无风起浪,谢承宸倒是希望他们只是接着维护礼制法统,想要博取些名声,但闹出这样大的声势,没有有异心的人从中推动,是不可能的。
  当上皇帝时间也不算短了,一年多的时间,足够轮换七八个史书中记载的倒霉皇帝了,说长也不算长,如果不算之前大臣们“请”他赶快立后的风潮,这次可以说是谢承宸继位以来面临的最大的压力了。
  执着朱笔的手指微微一颤,谢承宸停下了批阅奏折的动作,默默的抬头向殿外看去,这牵扯到的,还只是帝王家事,他都觉得有些压力,当初元朔帝改革税制与吏制的时候,顶着的压力又有多大呢?那个时候,谢承宸还小,元朔帝也没真正教导他多少朝政方面的事情,但谢承宸记得很清楚,就算是在日后看来,新政的推广岌岌可危的时候,元朔帝的脸上始终是带着淡淡的笑容的。
  那时候,元朔帝每日处理政事之余,还能抽出时间来,看看谢承宸当日的功课,隔三差五的,还会找来两个新奇的玩具送给谢承宸当作礼物,不管在朝堂上受到了多大的压力,在后宫众人看来,元朔帝的举动,实与平常无异。
  当时只盼着父皇的夸奖与礼物的谢承宸,如今也站在了元朔帝当时的位置之上,看事情的角度不一样了,对父亲的敬佩却更深。元朔帝当时真没有觉得压力太大吗?没觉得自己推行的政策,可能引发可怕的后果吗?只怕不至于吧。但他镇定的表现,让所有人都觉得他胸有成竹,还有后招,于是都觉得有信心了起来。
  谢承宸叹了口气,在政事方面,他还有很多需要向父皇学习的地方啊!
  想到这里,谢承宸干脆搁下了笔,看着天色还算早,决定去慈安宫稍坐一会儿,不管朝堂上的风风雨雨了,不就是点小风浪么,就算谢承宸置之不理,也不至于有什么风波,更何况,他看着慈安宫的方向,只怕这件事,最后还是要着落到徐太后身上。
  因为皇宫大小以及皇帝每天要处理的事物等等客观原因,就算是孝顺的皇帝,能够两三天去太后面前请安一次,就已经算是不错了。把去太后跟前请安当作是每日任务的,一般都是皇帝的妃子,如果这皇帝后宫众多,这人选还都得是一定品级以上的才行。现在谢承宸后宫空虚,要不是有谢承远陪伴,徐太后这边就显得有些冷清了。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