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小说

我的金手指与众不同/朝间速报——云岁意

时间:2016-04-21 18:50:29  作者:云岁意

  看着白纸上出现一行行字迹,谢承宸的手指轻微有些颤抖,他默默的伸出手,在不断出现文字的纸张上挥过。没有丝线,没有看不见的笔,也没有或是冰凉或是火热的奇怪感觉,手指的触感,就像是拂过空荡荡的任何地方一样——然而那些文字就这样出现了。
  谢承宸愣愣的盯着纸,守在一旁的小内侍已经不着痕迹的打了第二个哈欠了,他年纪比较小,就算受了训练,但渴睡的本能仍然还在。他好奇的看了一眼谢承宸,很快就低下了头,看陛下这样一时半会儿注意不到他。且让他稍微闭一下眼吧。
  正因如此,让这个小内侍错过了谢承宸接下来脸色大变的全过程。
  因着字迹凭空出现的震撼,谢承宸呆了好一会儿,才注意到那文字组合起来的字句到底表述了些什么含义。
  这《朝闻速报》也不知道从哪里来的消息,开篇就爆出了巨大的八卦——他们确认贤王的同母弟信王,确实就是前朝末帝的亲生子。也是末帝那个混乱的后宫里,唯一一个长成的亲生子。当年剩下的五王之所以一直没能被放出宫去,一个当然是末帝舍不得要分给几个弟弟的钱财,以及可能会被他们占据的势力等无形资源。这些人想要自保,就不可能不结交朝臣,置办自己的产业——就像贤王一样。
  另一个缘由则是末帝确实对贤王和信王的母亲感觉不太一样——可能也是他唯一一个得了手并给他生子的父亲的女人吧。如果不是末帝的统治越来越风雨飘摇,再过上那么两年,末帝要死的时候,他就会把信王推上前,表示自己膝下无子,这位子就交给父亲的儿子也是一样。
  这也是他早前思虑不清,这信王在族谱上已经记到了末帝父亲的名下,天下间不会有人乐见他再把它真的改过来的。在权谋大师末帝的眼中,贤王虽然年长,但优柔寡断,又是个皇室罕见的真正的孝子,对于弟弟信王,几乎可以称得上百依百顺,不会跟他抢,其他几个弟弟并不□□分,索性牢牢拘束起来,不给他们发展的机会。
  他算盘打得响,却没想到自己根本没有看见算计得逞的那一天的机会。
  贤王一脉已经绝嗣,而信王一脉因为种种故事流传,又有末帝当年搜刮的财宝支持,倒是一直舒舒服服的活到了……元朔帝崛起之前,那信王后嗣不知道是吃了什么迷药,投身于元朔帝几位兄弟的斗争之中,一起干倒了原本的太子之后,他家被那位眼馋他财宝的一位皇子扔出来当了靶子替罪羊——当家人的脑子不够用,当时争位的几个皇子在这种争权夺利方面,倒是真的还不错,差点被吃了个骨头也不剩,只留下一点血裔,被忠仆护送着送得远远的,成了早就安排好下属家新得到的幼子。
  在那个孩子隐姓埋名的长大之前,还没等忠仆向他灌输与谢家人的仇恨,在他这一支刘家败落中出力甚多的几位谢家皇子,就全被横空出世的元朔帝全部收拾了——连个复仇的对象也没有。这忠仆只好牢牢的保护住这一点“正统嫡传”,希望他能延续刘家血脉,安稳长大。
  谢承宸看到这里,忍不住哑然失笑,那前朝末帝在位时,是多么残暴嗜杀,贪婪无能,当初的百姓又过得是什么水深火热一般的日子,到得一百多年后的现在,当年末帝与父亲的妃子通奸生下的孩子的后裔,居然也是“嫡传血脉”,比其它几脉都要高贵了,也不知道这些人脑子里还有没有是非观念礼法尊卑了。
  总而言之,这位信王唯一的后裔,在乡下的小城里,简直可以称得上是惊世骇俗一般的长大了,脑子又聪明,写诗作赋充满灵气,科举考试需要的策论在文采动人的同时,还能保证言之有物,建议也是颇具可行性,十一岁中秀才,紧跟着就中了举人,眼看着考中进士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他长相又英俊帅气,为人处世又很有担当,简直是非人一般的存在,把名义上的兄长都衬得黯淡无光了。
  谢承宸在这熟悉的描述中,隐约想到了一个人,他在心里默默的摇了摇头,应该不是他吧……
  但世事就是这般难料,这位天之骄子唯一的问题,就是他对世俗的毫不在意,他爱上了他名义上的兄长,他那位忠仆的亲生儿子。而他的主动出击,那位兄长也没能把持住自己的立场——想要拒绝他实在有些困难。
  这件事被那位忠仆知道了,在威逼这小主子放手或者给信王一脉留个后人这两个选择都无果之后,这位一心认死理的父亲,假装对他们无能为力,放任自流,接着劝诱小主人“最危险的地方也是最安全的地方。”,叫他早些考上进士做官。等他上京赴考的时候,他开始修理自己的独子了,这个就相对好对付得多了。
  给自家孩子下了药,以冲喜为名,给他仓促娶了门妻子,接着又是喂药,让那个儿媳妇怀上了自家的孙子,等在远方的小主人知道这一切时,自己名义上的“侄子”都要呱呱落地了。等这位信王后裔不顾一切疯了一般的赶回家时,一切差不多已经尘埃落定了,“嫂子”难产没能救回来,“哥哥”被逼着发誓要还父亲的“二十年抚养之恩”,这二十年里绝不能跟“弟弟”有任何超出兄弟之谊的来往。
  这位信王后裔也是倔强,当着奄奄一息的养父的面,声称自己绝不可能因为这样,就放弃跟“哥哥”在一起,只得到“养父”一声感慨:“你果然与他不同。”连进士的名次也不知道,就开始给“父亲”守孝了。但也因此,极受元朔帝看重的这位进士,没能参加庶吉士的考试,成了多年来阻碍他在朝堂上更进一步的巨大门槛。
  这个人就是户部尚书袁尚泉。
  谢承宸觉得自己几乎完全无法思考了,他的眼睛牢牢盯着“袁尚泉”三个字,几次觉得自己是不是看错了,但这故事里描述的人,这名字前的职位,却只能跟一个人联系起来。
  对《朝闻速报》接下来讲述的袁尚泉养父跟袁尚泉亲生父亲旧年的那一段,谢承宸几乎完全忽略了过去,他的脑海里突兀的浮现了孙太医的脸,说起袁尚泉生病原因时那神秘而暧昧的脸,再对比袁尚清去到袁府上的时间……
  谢承宸默默的扭过了头,他一点也不想知道他们发生了什么,真的。
  作者有话要说:  加班短暂的告一段落……QAQ
  感觉到了完结的曙光了吗╮( ̄▽ ̄")╭

  ☆、69|第六十九章 一惊雷

  把即将绝后的信王一脉先放到一边,谢承宸知道,前些时候发生的事情跟他们肯定有些关联,但具体这袁家兄弟在这里头参与了多少,还需要更多的调查。 谢承宸对元朔帝有种盲目的信任,袁尚泉之所以能担任这么多年的户部尚书,肯定不只是因为他在税法方面的才能。
  而且就这这《朝闻速报》上的报道来看,袁尚泉一开始是没打算表现得太尖锐的,他在应考方面很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不然也不可能考中会元,他那个时候还这般年轻。只是考前他就已经约略猜到了事情有些不对,不过是没能预料得到他的养父会做得这般狠绝罢了。考试的时候心思按捺不下来,年轻人的锋芒毕露全显露了出来,就算众人理智上知道他说的全是对的,也不一定能够接受得了。
  要不是元朔帝看到了他的那份卷子,说不定他就真的在二甲靠后埋没了,但也正因为元朔帝的看重,才有了谢承宸如今的忧虑。户部尚书,可是个牵一发动全身的重要位置,放在袁尚泉手中,谢承宸还真有些不安。
  但谢承宸隐约还有一个想法,元朔帝既然没让守孝归来的袁尚泉破格参与到后一批进士的庶吉士考试中,一个原因当然是当时急需袁尚泉这样一个人才,另一个也是为了阻碍他入阁的道路吧。袁尚泉如果考上庶吉士,虽然资历积累会晚上两年,但并不会影响到元朔帝利用他的才能,而且前途只会更加光明。
  可是元朔帝当年,对一个所有人都知道他非常看重的年轻人却并没有这么做。户部尚书是很重要,却不如阁臣更加接近朝政的中枢了。不愧是元朔帝,哪怕是防备,人家做得也是明明白白,却叫人几乎无法察觉。
  谢承宸接着看报纸上的内容,这是最后一个前朝末裔的介绍了,而且是确定了已经绝后的两脉之一。在这个故事开始之前,报道先简略的介绍了个故事,一根筷子很容易折断,六七根筷子捆成一把,想要折断它们就比较困难了。接着感慨了两句,这前朝六王后裔,如果团结一心,在种种机缘巧合之下,只怕早就能够颠覆谢氏江山了,哪怕他们不能成为皇族,但这江山也不会姓谢了,只怕到处烽烟,民不聊生。
  那边境小城经营多年的礼王一脉,手上有兵有粮,这一代仅剩的刘氏小将,又是个天生将种,完全可以做一先锋,那投靠戎族的智王一脉,若是与礼王一脉精诚合作,谁敢说他们不能在边境上占据一地呢?占据七八座小城,封住进入那块小平原的山口,就是个进可攻退可守的好据点了。
  武力方面不错,财力和管理方面也不会差,信王一脉的后人如袁尚泉,在这个方面可以说是如今大衍数一数二的人才了。仁王一脉暂且忽略掉,宫中还有贤王一脉留下的暗子,要是那女人得到消息,内外串通好了,趁着谢承宸去看谢承远的时候暗杀他,留下徐太后领着幼子,整个大衍就要乱起来了。
  可惜这几脉还一直保留着多年来互相保密,暗自争斗想要拼出个高下来的传统,哪怕有过短暂的合作,在谢氏的追查下,这个联盟很快也会因为各种利益纠葛而破裂。这些人互相完成着自己的谋划,倒是内部消耗了彼此很大一部分有生力量,在某种意义上是便宜了谢承宸。
  不过……谢承宸拧起眉头,这些人给旁人造成的伤害,还是永久的留了下来,比如说谢承远的身体……也不知道还能不能治好了,边境那几座遭遇无妄之灾的百姓们,又何其无辜?
  对于已经确定绝嗣的剩下的义王一脉,谢承宸因着逐渐袭来的困意,显得就没有那般在意了。只是因着那点莫名的触动,坚持继续往后看而已。
  但很快,谢承宸就瞪大了眼——曾经当过皇族真这么占优势吗?又是一脉不知道走了什么运,一连好几代都能进到皇宫里的前朝后裔。不过义王一脉与贤王一脉不同,他们找到的路子,是成为内侍。
  谢承宸的目光在“内侍”两个字上打了个圈,他打了个激灵,一下子就清醒了起来,坐直了身子,认真的看着后头的内容。与贤王一脉送进宫的保姆宫女类似,这些经过刘氏族人精心培养的后人们,很快也在宫中崭露头角,而且因着人脉的代代相传,比起一般的小内侍,他们更容易受到主子的信任,更能混出个模样来。
  但不幸的是,受到家族内斗传统的影响,义王一脉选择的效忠对象,几乎都站在贤王一脉选择的对立面。而且他们的运气比起掌握有更多宫廷秘方的贤王一脉更糟糕,选中的妃子不仅在宠爱子嗣上输得一败涂地,而且娘家还有人出了大事,参与到争夺太子之位的斗争中,随着支持的对象一起输了个干净彻底。这位娘娘面前得脸的大太监,连同他在宫外的族人一起被牵连进来,算作造反的一员予以清算。
  这义王一脉里,最后就剩下了一户,这一户人家的男主人抄家时年纪很小,连自己姓刘都是别人告知的。他妻子早逝,后娶的妻子对元配留下的儿子十分厌恶,逼着劝诱着这男子,把儿子送去当了内侍。家里那点家产就全是她的了。
  这可怜的男孩子进了宫,遇到了害得整个家族覆灭的内侍前辈,这才知道家族的过去,知道自己的身份,可是这时已经无能为力了,他父亲在他净身进宫后不久,就抱病而亡,后母生下的女儿似乎是被传染了,跟着也夭折了。后母变卖了所有的家产,攒足了厚厚的嫁妆,又找了人嫁了。
  也就是说,义王一脉已经绝后。知道这个消息,只是苟延残喘的老内侍一病呜呼。名义上是他徒弟的小男孩,就独自在这后宫里磕磕绊绊的成长了起来。
  谢承宸简直要被这吊胃口的报纸给逼疯了,什么叫“成长了起来”?如果说是地位的话,这宫里也只有三个主子的身边才能称得上是有了点地位,旁的宫里如今连个主子也没有,里头的宫女内侍们,仅仅只能说是让这个宫室显得没那么阴森恐怖罢了。在慈安宫里住着的那些太妃们如今也没了什么权力,身边的内侍们不过是陪着熬日子罢了。
  而谢承宸记忆力不错,他几乎是瞬间就想起了曾出现在他和母亲弟弟身边的眼熟的几个太监。这个范围已经很小了,谢承远现在还小,他身边的人虽然在宫里也有两分体面,不过年纪也对不上,他们也没可能接触到机密的战报,直接就可以忽略掉。同样的原因,徐太后身边的几个内侍,也都能被排除,只剩下一个人进入到了谢承宸的视线之中。
  就是每天代表徐太后给谢承宸送爱心补汤的王义,没看见他名字里还带着个元朔帝亲赐的“义”字么?换做是一年前的谢承宸,根本不会有这般猜测,只是经历得更多,最重要的是知道了元朔帝那个叫做苏梓先生的马甲,他总觉得元朔帝再做出什么事来,他都不会惊讶了。
  不要说会担心养虎为患什么的,后宫里的人元朔帝处理起来更是毫无忌惮,他甚至不需要给旁人任何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也没有朝臣会多此一举的问上一问。元朔帝在前朝上还放着一个袁尚泉呢,那位处理起来也很简单,只要说出这人是前朝信王后裔,就不会有人再为他打抱不平。
  就算这人愣头青一般,想要牵涉进来,他的亲眷手足也绝不会允许的,事涉谋反,这是要拉着大家一起陪葬啊?!
  隐约感悟到了一点用人的诀窍,不用太担心有能力的臣子会有什么缺点,在不影响大局的情况下,这些缺点当然无伤大雅,但若是有什么异变,这可就是一大把柄,可以善加利用了。反而是那些用圣人的言行要求自己的臣子,名声太好,有时候反而不太好办了。尤其是他们自以为正义,却与朝堂与谢承宸的想法恰恰相反的时候。
  脑海里飞快的转动着思绪,谢承宸几乎是迫不及待的翻开了下一页,还是有字符的,幸好没让他再去翻下一本奏折,但是紧接着,谢承宸的脸色一下子沉了下来,在这张纸上,谢承宸见到了一个熟悉的,在此时此刻却显得那样陌生的名字——何达,谢承宸身边陪着他一起长大的总管太监。
  说实在的,谢承宸在之前划分嫌疑人范围的时候,何达这个名字,一直是在他的名单之内的,只是不知道是不是私心使然,谢承宸宁愿去怀疑那个每天顶多与他见上一面的王义,却下意识的忽略掉了近在咫尺的何达。
  谢承宸的眼中几乎要冒出火光来了,如有实质般的视线,紧紧盯着那个名字,几乎要把这字纸灼烧起来,捏着奏折的手指绷紧,几乎立刻就要暴怒而起,把这写着荒唐文字的纸张揉成一团,又或者是依着心意,把它撕成谁也看不清楚自己的粉碎。
  但最终,谢承宸还是平静了下来,在身旁那个偷摸着打瞌睡的小内侍意识到不妥之前,他看起来已经与平常没有什么两样了。
  他也是刚刚才意识到,他身边留守着的这个小内侍,是何达收的徒弟。这么一点点不妥,是不是就会惊动到仍觉得自己的举动缜密无比的何达?
  谢承宸不想在这种时候,为着何达而另生枝节,他更不想放过他,这样一个辜负了他信任的人。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