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小说

重生之珠玉空间——二只包子

时间:2016-01-16 19:58:44  作者:二只包子

  “哦?还有东西?不错,那请出来看看吧。”老者一听还有东西也来了兴趣,复又重新坐了下来。
  林影把包里一共四件物品都拿了出来,一一摆放在桌面上,请老者过目。
  老者看得很认真仔细,林影看着也有些欣慰,看这老人家应该是真心喜爱这些东西吧,卖给他总比放在自己手里强,这样等下就算价格便宜点也是可以接受的。
  林影觉得这些东西都是他淘换来的,也想当于是他的孩子们,他有义务为它们找一个最爱它们的人收藏,在一个爱护它们的人手里,比在一个把它们看作商品的人手里要强许多。

☆、第三十二回

  四件东西老者一共看了大概半小时,其实之前几样都没花太多时间,倒是刚淘来的那只剪纸贴花小碗看的最久。
  老者看完后收起放大镜和眼镜,眼神有些复杂的看向林影。“小兄弟的眼光确实很好。说吧,这几件怎么卖?”
  “老人家,我们这也算是熟人了,您老觉得合适喜欢,随意出个价就好。”林影也没在意,笑了笑道。
  老者想了想,开口道:“四件一共算你一百二十万,怎么样?”
  林影有些诧异了,虽然这几样他都查过价格,比起老人家的价要贵上二十万左右,可那是拍卖价,看来这个老人是真心不想占他便宜啊。
  “也不用这么多,这几件的价格我还是明白了。等会五件一共算一百五十万吧。”
  “行。小伙子倒是爽快。”
  从银行出来后,老者给林影一个电话号码,说是以后要是有了好东西还可以找他。
  林影也高兴的与老者交换了号码,一看就知道这老者不差钱,而且鉴定东西还很快肯定是这一行的老玩家了,与这样的人打交道,他还是很愿意的。最起码以后要有好东西,也不用到处找人收购了不是。
  看了看时间,快到午餐时间,街上的人也比早上少了许多,林影决定趁再在多看几家,等别人吃过饭后人流再次多起来后,他再去吃饭。这样也算是在两边都错开了高峰期,更节约时间。
  林影来到早上人流相对较多的几个小摊,发现大多都是卖玉制小件的摊位。你是玉佩、玉蝉、玉镯等,看成色古玉占了三分之二的样子。
  再在这些小摊上的古玉很多都制作的很美,起码看上去真有一种古色古香的感觉,不管是沁色还是包桨等,看上去还真有那么回事。
  林影来了兴致,这要是能淘块古玉回去也不错啊。还记得上次在拍卖会买的那块凤形玉也是古玉,这些小摊上倒有许多比那凤形看上去更美的器形。
  想象总是丰满的,现实总是骨杆的。林影淘了二个卖古玉的小摊也没有摸到一块真品。来到第三个小摊上时,林影也不抱什么希望了。
  这古玉大多都是人家做为传家宝一代代传下来的,要不就是从墓葬里挖出来的,真品果然难得。
  一路摸上去,从自己这边往摊主的方向靠拢,就在最后几块时,林影摸上了一块汉代的白玉双龙首玦,白色玉质,温润有油脂般光泽由内泛出。玦由三块组成,二块龙首杏眼长颈,线条柔美流畅,刚柔并济,玦身为一块满饰谷纹的璜,上下凸起齿纹,错落有致。
  此玦小中见大,线条清晰,出自能工巧匠之手。玦,古代环形有缺口的佩玉,一说象征裁决,决断权,一说与人断绝关系的象征物。
  这块白玉双龙首玦并没有发热,说明它是假的,不过就其制作来看,也算得上是现代玉器的精品了。林影拿在手里准备等下若还是没有摸到一块真品,也打算把这块买下来,算是个心头好吧。
  最后一块是白玉子孙璧,仿汉代的玉佩,长不到十五厘米,宽大概八厘米,形制稍小,但图案却非常丰富,制作的很是精美。
  老矿山料,约25克,玉质极好!其色暖白,细腻、纯净、浓郁,清乾隆工法!林影不知道为什么一块这样开门的玉璧会出现在这样的小摊上,难道摊主真的是有眼无珠到了这种地步?
  玉璧这东西从新石器发展至战国、汉代达到巅峰,从而剥离了传统的祭祀功能,成为王侯将相的礼仪、交骋、陈设的珍贵奢侈品,为帝王财富、地位的象征,而且造型越来越呈多样化、精美化。出廓璧是璧中极品,而文字璧又是极品中的极品,发现数量极为稀少且流行时间较短。一般认为从汉初至汉末。现国内发现完整的仅4件,除两件“长宜子孙”璧外,另外两件为故宫藏“益寿”、“常乐”二璧,还有咸阳博物馆藏残璧“延年”一件,台湾金华堂藏有一件“长乐未央”文字玉璧,现世界上仅知这几件文字璧。
  而现在出现在这小摊上的这块,若不是手心里的温度和眼睛看到炽烈白光告诉林影,这块玉璧绝对是真品外,他是绝对不敢相信有一天他能亲手摸到这样的珍品!
  看着手中的这块玉璧,林影心中激动的根本静不下来,就算他再不懂行情,也能猜的出这块玉璧的价值。最起码也在三百万以上。若是真正的汉代高古玉,则最起码还得翻一倍的价格。不过这等稀世的珍宝,就是拿再多的钱也求不来的。再在能遇到一块清仿的,林影也非常知足了。
  林影稍稍平息了下自己的气息,小心的把两块白玉放在一起,才问道:“老板,这两块怎么卖?”
  那老板倒是个年轻人,可能是中午时候人不太多,早上又太过忙碌,这会儿也正休息着,精神气力大不如早上旺盛。
  老板也没站起身,只粗粗的睨了一眼,就说道:“这两块可是我这摊上最好的两样东西了,早上多少人看中都没啥得买。看小公子也是个实在人,一口价100万。”
  林影装作不可思议的表情看着那老板,然后喊冤道:“老板,你这价也太狠了吧。要知道这二样东西就算是上等的极品羊脂玉,按现在的公际公价,每克15万左右吧,这么小二块加起来也不会超过100万吧。”
  “小公子,你这么说就不对了,我这是单纯的玉吗?我这还有雕工呢。你看这雕工多美,这可完全仿着清乾隆时期那时候的玉璧来作的,你想想那故宫里藏着的那块,再想想这块,你就会发现,你这钱花的可值当了是不!”
  “什么话。人家故宫里的那是真品,是宫廷御用之物,和你这种仿制品能一样吗?再说了,你这可不是极品的羊脂玉,就是一般的也算不得。要不是看你这真是块白玉,我还真看不上。也不多说,10万。”林影一听老板的话,脸顿时臭得黑了一大半,这真品和假的能一起比价格吗?虽然这二块玉里有一块确实是真品,但老板不知道啊。
  “不行不行,哪有你这么还价的,10万连我这成本价都没收回来。小公子,我这也是小买卖,也是从别处收上来的,你若真心想要,80万,不能再少了。”
  看着老板那一脸的苦相,林影心中有些想笑,若他知道了真相,也不知道会不会直接哭出来。“15万。”
  最后是以38万的价格成交的,林影拉着老板直接去了刚刚老者给他转账的银行,直接划账过去,接过了老板手中的二块玉佩。
  得了这两块玉,林影这下也没心思继续看了,直接去了附近的店准备吃午饭,好好休息下,也准备好好看看这块玉璧。最好能立刻找个红绳挂到脖子上去。
  这块玉壁也是上好的和田白玉,无瑕斑,蜡样光泽。佩片状,呈圆形,上部出廓璧部分镂雕由双螭龙构成,面面相对,头顶云纹。下部圆形镂雕双螭纹极为复杂,且记得着“长宜子孙”四字,字体用的是圆雕的手法刻的篆书。
  本品运用圆雕、镂雕、透雕、线刻等技法雕制而成,做工精致,细腻润泽,纹样精美,具有典型宫廷造办处风格,且有清代宫廷仿古繁缛奢华之风格,是工料完美的典范之作,弥足珍贵。“长宜子孙”寓意后世子孙都能过上美好安逸的生活,此种主题的佩玉在乾嘉两朝宫廷玉器中有多种表现形式,当为皇帝御赐诸皇子皇孙之用。
  林影嘿嘿傻笑起来,想他从小没妈疼,爹也不爱的,没想到有一日也会带上以往只有皇子皇孙们才们用的好东西。果然,人要多爱自己,多宠自己,靠别人是不行的。
  吃完了饭,林影找了个专卖挂绳的小摊买了根打着复杂中国节的红绳,立马就佩带上了。摸着吊在胸口的还带着微冰的玉佩,心里喜滋滋的,就别提那个美了。
  一早上的运气还不错,林影希望下午也能一直这么好运,不说再淘三样,一样也满足啦。
  可惜,愿望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也不知道是不是好东西都让人早人给买走了,总之一整个下午逛下来,林影硬是没有再摸到一件好东西。
  不过林影也不急,这交流会还有三天,最后一天虽说有鉴宝的活动,但这些小摊也不会撤下去,想逛的人还是有地方继续淘宝的。
  接下来的二天,林影又陆续淘到了几件好东西。
  有一对银制的烛台,是在一个专卖复古银制品的摊位上找的,上面很多东西都很漂亮,不过最吸引林影眼球的还是这一对银质的竖琴烛台。收价为1000块,为真品。回来查过电脑后才知道,它高度约为:重量约为:535g,1870年烛台来自奥匈帝国,主体为竖琴造型,两侧分别有鸟首支撑烛台;方形底座饰以丰富的花叶及动物图案,底座有制造者签名及印章。可惜是之前拥有它的人可能并没有好好的养护它,底部的签名及印章都已经非常模糊,林影用肉眼已经分辨不出了。
  还有一件是一套扇面,大小不一,共十一幅,皆为明清时期的作品。卖家表明这是一套,不分开散卖,林影看价倒也不贵,虽是真品也才5万,林影没有还价,只是要了旁边的一幅看上去挺好看的花鸟扇面作搭头,这幅扇面林影没有上手摸,只是在没得价还的余地下,华夏人要搭头的习惯罢了。老板也爽快,没有二话就给包了起来送给了林影。等林影回到家拿上手一摸,才发现这幅扇面远比他买的那一套要珍贵的多。上网查后发现竟然是周之冕的“芙蓉隻禽图”。

☆、第三十三回

  第三十三回
  芙蓉隻禽图,高18厘米,长52厘米,上有鉴藏印:蕉簃周之冕,字服卿,号少谷,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其人卒年不详,活跃于万曆年间。擅花鸟,注重观察体会花鸟形貌神情,及禽鸟的饮啄、飞止等种种动态。从这幅图摸上去的热度和光芒来看,其价值起码是那明清套图的三倍还不止。
  不过这种扇面对于林影这种胸无点墨的粗人来说,除了看好不好看外,再也看不出其他了。不像之前那对烛台,那是真心喜欢,除了本身喜欢银制品外,它的优雅大方,也是令林影爱不释手的主因。
  这二天淘到的还有最后一件,是在一个卖木雕、竹雕等小工艺品的小摊上摸到的一块黄沙文化砖。当时这块砖是被当作支垫使用的,不过看上去却显得有些不伦不类的。而当林影把它拿在手上后,却发现它会发热,看来是一件没被认出来的真品了。
  林影也知道若是只买专块砖回去,肯定会被那卖家注意到,所以连带着也买了一方小小的木雕,然后轻轻松松就带走了那块砖。
  回到家里林影一时也不知道怎么查这个砖的来历,毕竟他一进也想不起来这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就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看到第一天回来后就放在桌上的名片,那个花了150万买走他几件古玩特别的老者。
  心下一喜,拨通那老者的电话。“您好,请问是李老先生吗?”
  “嗯,你好,我是先生的助理,请问您有什么事吗?”
  “是这样的,我在交流会第一天的时候认识的李老先生,当时说先生说若有好东西让我再给他电话。现在我手里又收了几件,不知道先生方便吗?”
  “您稍等,我问下先生。”
  过了大约二分钟,那边再次传来那位助理的声音。“先生说他现在有时间,你可以过来。我们在xx酒店1502房。”
  和那李老先生约好后,林影就带着这块黄沙表皮的文化砖和那十二张扇面图一起前去了。
  不到半小时林影就已经站在李老先生所在酒店的房间里了。五星级就是五星级,这房间的设施真不是他那小小商务酒店比得上的。
  “小伙子又有什么收获了?拿出来看看吧。”李老先生依旧穿着一身唐装坐在沙发上,倒是很好脾气,看到林影到了,就请他坐在了他对面另一张单座小沙发上。
  林影先拿出来的是那十二张扇面,“请老先生掌掌眼。”
  李老先生先看的是那十一终的套图,一一打开他看后再一一又放好,最后看的是那张作为搭头的芙蓉隻禽图,一边看一边点头,说道:“保存都很好啊,很难得。这些画家虽然都算不得太出名,但还是很有收藏价值的,特别是最后这一幅。”
  林影笑了笑,没说这一幅其实是作为搭头送来的,没花一毛钱。然后又拿出那个砖头块,放在桌面上。“老先生看看这个,我看着觉得挺怪异,有些拿不准它到底是什么。”
  老先生甫一看林影拿出的那块砖头时,眼就已经直了。待林影把砖放到桌上后,立刻就拿了起来。然后感慨的叹了口气,说道:“这是澄泥砚。澄泥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它利用绛州汾河湾的泥质干强度偏高、手感滑腻、无砂、可塑性高、韧性强等特点,经过几十道工序加工制作而来的。可惜这方砚却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养护,甚至被碰到角,有一点点破损。”
  听到李老先生的话,林影才恍然大悟,原来是澄泥砚,难怪它看上去带着一种泥沙的感觉,却又比一般的泥沙要细腻许多,甚至达到了光滑的程度。
  可惜,这方砚被人当作了一般的文化砖,没有得到爱护。真正爱砚的人都知道,砚也是有生命、有活力的,同样也需要关爱和养护,这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养砚”。一方石砚能否长保活力,那便要看藏者是否懂得保养了,若保养得好,其锋芒必然锐利,发墨性一定良好。只有“养”过的砚才能保持色泽自然沉稳,砚体莹润如玉,周身散发出古朴的气息。一般说来,新养一方美砚需要半年以上,其间藏家必须坚持每天磨墨洗砚。常言道:宁可三日不洗面,不可一日不洗砚。洗砚必须洗净,不可使宿墨留存,以免因墨干燥龟裂而燥损砚面;洗砚只能磨洗砚堂,而决不可磨砚的其他部位,否则容易磨损砚的表层包浆,甚至伤及雕刻的细部。尤其是古砚,包浆是年代久远的象征,若被磨去,价值也就会大大降低。砚洗净以后,还须用清水保养,以养砚石之莹润。
  澄泥砚由于使用经过澄洗的细泥作为原料加工烧制而成,因此澄泥砚质地细腻,犹如婴儿皮肤一般,而且具有贮水不涸,历寒不冰,发墨而不损毫,滋润胜水可与石质佳砚相媲美的特点,因此前人多有赞誉。澄泥砚由于原料来源不同、烧制时间不同,具有鳝鱼黄、蟹壳青、绿豆砂、玫瑰紫等不同颜色。澄泥砚一般注重图案,讲究造型,器物线条凝练。
  “澄泥砚盛行于唐宋时期,我观你这方澄泥砚,修泥简约大气,自内而外蕴含儒雅之韵,柔美但不失刚劲,故有“宋形”之称。”李老先生看林影的表情,微笑的继续说道。
  “多谢先生解惑,说实话我当初看到它时只觉得有些怪异,却又有说不上来。拿上手后,这手感就更奇怪了,没有哪块砖会制作的这样精巧优雅的,所以才动了心思把它买了回来。实在没想到竟然会是四大名砚之一的澄泥砚,唉。”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