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里巴牙关紧咬,两腮微微鼓胀着:“世上没有永远的秘密,一个人做过的事都会被刻在脊梁上。将来一旦有人知晓了我今日的所作所为,我便是整个鞑靼的耻辱。”
晋王指了指身侧的屠莫儿:“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至于这一位,是我的贴身侍卫,他从小耳不能听、口不能言,自然不会将秘密泄露出去。难道二王子害怕我会以此相要挟?哈哈哈……”晋王不紧不慢地劝道,“千百年来,都是成王败,谁坐江山谁便是英明神武奉天承运的那个。你成为了大汗,统领万民,还管不了区区几条舌头?反倒是早早死掉的,即便有人肆意歪曲污蔑你,都没法子替自己伸冤了。”
哈里巴低着头,双眉紧皱,眼睛死死盯着几步外忽明忽暗的炭炉,许久没有发出声响。
见哈里巴已经动摇,晋王从怀里掏出卷纸张轻轻扣在了桌上:“这里是伪造的通关文书并一份地图,鞑靼俘兵的扣押地点与出逃路线已标注好了。明日酉时隔壁厢房突然起火,慌乱之际小卒们不慎将钥匙掉落在了栅门前的砖缝之内。至于开不开这道门,就看你自己了。二王子,你是个聪明人,一边是掌控整个鞑靼草原的哈里巴大汗,一边是窝窝囊囊命丧火场的无名死鬼,你该何去何从呢?”
说着话,晋王缓缓站起身来向外走去。他走得很慢,似在故意等待什么。及至他走出栅门,哈里巴忽然从背后叫住了他:“晋王爷,烦请转告那位沈将军,我哈里巴若有命活着,定要与他痛痛快快再战一场。”
胸中石头落了地,晋王浑身轻松不少,转过头笑意盈盈回道:“话我会带到,但那位沈小将军天分奇高,本领了得,无论再战几场,二王子在他面前恐怕都只有吃败仗的份。”
听见这话,哈里巴非但不恼,还豪爽笑道:“世人传说晋王爷贪酒好色,空生了副好皮囊,是大周一等一的蠢材草包,如今看来竟大错特错。王爷能将沈将军这等少年英雄收为男宠,必有过人之处。”
晋王还道自己已臭名远播到了鞑靼,忍不住自嘲:“哈,没想到二王子远道而来,竟也知晓本王男宠之事。”
哈里巴点点头,随口说道:“若非昨日沈将军亲口承认,我无论如何也难以置信。”
哈里巴的话差点使晋王人前失态,他极力压抑着说不清是震惊还是窃喜的复杂心情,强装镇定走出了牢房,被外头的料峭寒风一吹才稍稍恢复了几分冷静。回程马车上,晋王一直沉默不语。行至半途,他忽然掀起毡帘唤过一名侍卫吩咐道:“回府去看看沈公子在做些什么,看好过来禀报。”
侍卫一愣,暗思量马车不出一时半刻便能到达王府了,又何须特意赶个来回?但王爷有令怎敢不从,他只好恭恭敬敬一俯身:“是,属下即刻去办。”
沈思起床的时候,早有下人在外间准备好了一应梳洗用具,等他将自己打理清爽,王妃又亲自盛了粥出来,说是特意为他煮的。沈思也不客气,一尝之下果然甚合心意,只不过他一行吃着,王妃一行在旁边笑眯眯盯了他看,直看得他浑身不自在,最后不得已找个由头赶紧溜了出来。
回到小院,金葫芦刚好练完一趟剑法,正在擦汗,一见沈思他立刻交代起了有关新军的善后事宜。
沈思听罢微微点头:“你虽资质略差了些,但胜在认真谨慎,勤奋好学,若是胆量再大一些,信心再足一些,将来未必不能成就一番事业。”
金葫芦听了傻兮兮问道:“依沈将军意思,我如肯用心的话,也能做成将军?”
沈思满不在乎地大手一挥,“英雄不问出处,狄青囚犯出身可做将军,卫青家奴出身可做将军,你有何不可?只不过,想做将军起码得换个像样些的名号,否则两军阵前自报家门,听见你叫金葫芦,岂不惹人笑柄?”
金葫芦挠挠头很是为难:“乡野人家哪懂什么名号不名号,生我那日菜园的篱笆上结了颗大葫芦,我爹一眼瞧见,便随口将我唤作了金葫芦。这可比他老人家叫金二狗贵气多了。”
沈思“噗嗤”笑出了声:“葫芦者,福禄也,倒是个好意头。莫若我来做主替你改名‘金福禄’如何?再赠你表字‘多寿’,如此一来凑齐了福禄寿三星报喜,今后必定大吉大利。”
“金福禄……金多寿……”金葫芦默念两遍,拍手赞道,“甚好甚好!这才像样,听起来竟比我老家的县令、财主还要气派!”傻乐了一会儿,他又低下头吞吞吐吐说道,“只是……只是小的没念过书,也不知这福禄、多寿几个字到底长得哪般模样……”
沈思闻言,当即取过宣纸一张,工工整整写下了金葫芦的新名字。他从小喜动不喜静,舞枪弄棒无师自通,舞文弄墨就一窍不通了。什么诗词文章曲谱碑帖,看上两眼必定犯困,更是从未在练字上下过功夫,尽管他集中精神很努力去写,笔触依旧有些生涩。
可金葫芦却对着那几笔狗挠般的字迹大赞不已,他手指虚浮在半空描摹了一遍,喜不自胜。待墨汁彻底干了,他先将手掌在衣襟上擦擦干净,这才加倍小心地将其折好,揣进怀里跑回房,照着练习去了。
看着金葫芦如获至宝的滑稽模样,沈思反倒过意不去了。左右没事,他索性研得了墨、蘸饱了笔练起字来。手悬纸上,心随手动,横竖撇奈游走下来,竟是“卫守之”三个字。沈思捏着下巴细细评断着自己的字,嗯,“卫”字要好一些,四平八稳不会太丑,“守”字就略逊一筹了,上大下小头重脚轻失了比例,至于这“之”字虽笔画最少却最难写,歪歪扭扭拐来拐去,越看越是憋闷。
他强压住心头浮躁,调整气息,重又写了无数个“卫守之”,准备从中挑挑有几个看得过眼。不想小狐狸贪玩从窗口窜了进来,正跳上桌面,顿时扑腾得宣纸也皱了、笔架也翻了,还一脚蹬在砚台上,泼了沈思满身的墨汁。沈思手忙脚乱收拾着,一时连如何生气都忘记了。
于是晋王一进门便见到了这幅景象沈思手里提着笔,脸颊、双手连带衣襟上都沾着大片的乌黑,桌面上乱糟糟一团废纸,还有数只毛笔散落在地上,而小狐狸则蹲在身后书架子上幸灾乐祸地看着自家主人。
晋王不觉失笑:“念卿这是……在作诗吗?”
沈思听出晋王是在打趣自己的狼狈相,顺势鬼扯道:“可不正是,过不几日就是上元节了,万一府中再办酒宴,来个吟诗助兴,我不先演练演练怎么行。”
“哈哈哈,你呀……”晋王开怀地笑过一气,又去逗他,“那今日念卿有何大作,不知是否有幸拜读呢?”
沈思抹去额头的墨点子,咬着笔头儿沉吟片刻,笑嘻嘻指向书架上悠闲舔毛的小狐狸:“今日兴之所至,特为琉璃贤弟赋诗一首……”
他边说边提笔写道:嗷嗷嗷嗷嗷,嗷嗷嗷嗷嗷,嗷嗷嗷嗷嗷,嗷嗷嗷嗷嗷。
晋王装模作样拿起来横看看,竖看看,感叹道:“这篇诗文实在深奥,卫律才疏学浅,可否请念卿赐教一二呢?”
沈思嘿嘿一乐:“既是为它而作,你自然不懂。”
小狐狸见沈思朝着自己面露笑容,也很应景地叫了一声:“嗷”
沈思望着小狐狸笑意更浓:“如此看来贤弟已领会了我诗中真意,倒是比那位王爷千岁聪慧许多啊……”
正月十五一大早,沈思便被阵阵爆竹声给吵醒了,没想到王府的上元节竟比除夕还要热闹。
这些日子他常同晋王一道用膳,养成了习惯,故而洗漱完毕便拐过游廊信步走去了晋王书房。谁知这日书房门前竟排起了长龙,许多晋原地界有头有脸的人物络绎不绝前来给晋王磕头,连王妃与绯红郡主也难得精心打扮了一番,出来招待各路宾客。
直等到磕头的人全散了,沈思才饿着肚子进了门,饭菜端上桌,主食竟不是元宵而是面条。
见沈思对着一碗面发起了呆,晋王笑着解释道:“念卿,今日是我生辰。这一碗是长寿面,无论如何都要吃光的。”
沈思眼珠一亮:“原是如此,那可真是巧得很……”
“怎么,念卿也是今日生辰?”晋王面露惊异。
“我的生辰是八月十五。”沈思眨眨眼,“你生在元夕,我生在中秋,都是再团圆不过的日子,因此我才说是巧得很。”
晋王轻轻叹了口气:“我少年丧母,青年丧父,手足相残,挚友尽亡,又膝下无子,这一生何曾团圆……”想到沈思如今也是身处异乡骨肉分离,他生怕勾起沈思的伤心事,又赶紧扯开话头,“还好得遇念卿,为我平添无数欢乐,我……”
“糟糕!”沈思忽然一拍脑门,“怪我粗心,直到此刻才知晓你的生辰,都还未准备寿礼。”
晋王笑着摆摆手:“今晚上元灯会,不如念卿陪我去逛桥摸钉走百病,就当是寿礼如何?”
沈思爽快点头:“好。”
将将入夜,晋王便带着沈思出了王府,他二人皆是一身低调的暗色衣装,风帽掀起来遮住了半张脸,混在人群里毫不出众。而屠莫儿与一众侍卫则都是寻常游客装扮,假作不经意散布于晋王四周,一个个双眼警觉地注视着来往行人,唯恐惊扰到自家主子。
晋阳城民生富庶,人丁兴旺,再加上前日汾水之战一举击溃了鞑靼二十万大军,全城上下欢欣鼓舞,故而今年的灯会尤其热闹。老老少少举家出行放灯祈福,年轻姑娘们更是打扮得花枝招展结伴同游,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府衙门前犹如白昼,成千上万盏彩灯扎起了高达十余丈的山棚,有富丽堂皇的珍珠灯,镞镂精巧的五色皮灯,旋转如飞的蜡纸走马灯,还有用囊贮粟为胎烧制而成的无骨灯……一只只看过去巧夺天工、目不暇接。
沈思从小在军营长大,即便后来拜了曾仓先生为师也是整日窝在揽月山书院之中,还从未见识过如此热闹的场面,看什么都是无比新奇有趣。不管是杂耍的,踩跷的,说书的,总要过去凑个热闹。晋王也受了他的感染,暂且抛下所有烦恼,一心一意玩乐起来。
沈思站在台子底下听书的当口,晋王不经意发现拐角处有卖贯馅糖的小摊子,便悄悄吩咐人去买了一包过来。糖拿到手,他亲自捏起一块送到了沈思嘴边。沈思听书听得入迷,两眼目不转睛盯着台上,察觉到贯馅糖的香甜气息,想也不想便就着晋王的手吃了下去。
晋王含着笑再喂一块,沈思极为自然地又咬了过去,一来一往,整包糖就这么吃完了。吞下最后一口,沈思犹自傻乎乎大张着嘴等晋王来喂。晋王哑然失笑,抬起手指轻轻帮沈思擦去了嘴角黏着的几粒芝麻。他没吃糖,却心间满是甜腻。
说完一段《杨家将》,台上的说书先生又讲起了晋军水淹敌兵的故事。那人言辞风趣口齿伶俐,好似亲眼得见整场战役一般,张嘴便是战旗招展万马奔腾,台下看客越聚越多,叫好之声此起彼伏。说到哈里巴兵败不敌如何躺在地上撒泼打滚,台下人群被逗得哈哈大笑,沈思却意兴阑珊退了出来。
晋王跟在后头小声探询道:“怎么了念卿,还在为哈里巴逃走一事耿耿于怀吗?”
沈思摇摇头:“并非如此,只是那老先生将哈里巴讲述得太过不堪,给人知晓我沈思战胜的是如此愚蠢滑稽之人,我也脸上无光。”
晋王生怕沈思因此失了游玩的兴致,绞尽脑汁想着该如何逗人开心。岂知走出没几步,见前头有人张灯悬谜招引猜射,沈思就自己活跃了起来。那些灯上都贴着题签,或几句诗词,或几行俗语,或几幅小画,猜中者即可获得几样小玩意儿权作奖励。
见一盏宫灯前有不少人围观,沈思也拉了晋王过去,细观瞧那头上题着: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
“这个是……这好像是……”沈思脑中似有答案,一时又说不出来,皱起眉头冥思苦想着。
晋王见状微微一笑,附在沈思耳畔悄声念道:“东海有条鱼,无头亦无尾,去掉脊梁骨,便是此谜底。”
经晋王一提醒,沈思拍着手恍然大悟:“噢!这是个‘日’字,原来是‘日’字!”
出题者见他答对了,便将一只小巧精致的走马灯送了给他。沈思提着灯笼走出两步,觉得累赘,又随手塞到了晋王怀里。晋王肩头伤势并未全好,虽行动无碍,却不敢吃力,有侍卫想要上前接过灯笼,却被晋王悄悄摆手制止了。两人肩并肩携手同行的滋味如此美好,怎能给侍卫冒出来生生破坏掉。
漫步来在湖心的石拱桥上,岸边盏盏烟花腾空而起,凤箫声动,玉壶光转,火树银花星如雨。
沈思转过头看向晋王,惊觉晋王也在看着自己。两人你对我笑笑,我对你笑笑,眼里映着彼此笑颜,一时间竟都不说话了。
沉默片刻,沈思率先开口:“守之,你是不是对我……”
不等他说完,晋王即刻点头:“是,宁城初见我便对你一见倾心,情有独钟。三十年来,也只对你一人如此。”
出乎晋王意料,听了他的话沈思既未惊慌也无尴尬,反倒豁达一笑:“看来我猜对了,守之你眼光不错。”
晋王垂眸浅笑:“我眼光再好,也要老天肯赏赐个能让我入眼之人才行。”
沈思咂咂嘴,略带顽皮地感慨道:“活了这么大,还从未有人对我生出过爱慕之心,原来被人喜爱的滋味如此新奇。”
晋王沉吟片刻,幽幽问道:“那念卿对我……可有……”一瞬间他紧张得几乎语塞,“可有半分喜爱之情?”
沈思想了想,眼珠晶亮:“其实我……”
“轰”一大簇更加璀璨的烟火从湖畔炸开,霎时炮竹锵锵、鼓乐喧天、欢声雷动。
晋王只看见沈思嘴唇开开合合,却没能听见他到底在说些什么。
【注:灯谜一节化用自王安石的小故事。】
第22章 歌未已,劈空一声惊雷起
璀璨烟花直升天际,在夜幕之中轰然绽放,流火如骤雨般缤纷四溅,洒落一地细碎金光。
“其实我……”沈思唇角弯弯眼珠晶亮,凝视着晋王嘴巴一开一合,可惜湖畔爆竹声、欢呼声不绝于耳,至使晋王根本听不清他所讲的内容。
很快沈思也意识到了这并非说话的好时候,两人眼神交汇,即刻达成了默契,各自无奈一笑,耐心等待着阵阵喧嚣散去。
忽然间,沈思似发现了什么,斜过上身微微探出脖颈,朝晋王身后皱眉张望。晋王转回头循着沈思的目光搜寻过去,那边挤满了看热闹的游人,里三层外三层,间或夹杂几个胸前挂着篮子沿街兜售吃食的小摊贩。
20/76 首页 上一页 18 19 20 21 22 2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