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小说

酱门无匹夫——九段锦

时间:2016-01-30 12:36:52  作者:九段锦

  “!!好的!!我四日后出发,差一刻辰时我会到你汤宅外等你出来!!!!”
  ....

☆、皮皮虾

  
  汤城没让罗维礼请人驾他自己那辆白马车,这趟,两人还是乘的汤城那辆被罗维礼界定为“极度闷骚”的枣红马车。
  这趟去到目的地的路途虽比上一回要短上一半不止,可是,两人在路途中,话头明显多了起来。罗维礼也不知怎的,虽然面前这人仍是长得那么“恐怖”,可是,可能是因为知道他并不搞基,就觉得他也算是和自己一样是“正常圈子”里的男人,所以,讲话什么的,就自然热络起来不少。
  等到了第8日,将近傍晚时分,他们在“苏州”内算得上是条件最好(也好不到哪里去)的一间客栈落了脚。客栈里已经有四个人等在了那里,这几个人是在辽阳府(今辽宁省的中心部位)接到了汤城遣的人快马驿书的通传之后,预先在那客栈等好,准备届时陪行的。
  ^^^^^^^^^^^^^^^^^^^^^^^^^^^^^^^^^^^
  等二日晨,罗维礼便跟着汤城去了他说的所谓“这一片最大的一个渔港”....一去,一看,还真是破....
  他过去,找了个已在近海处出了一次海的辽国渔民,汤城跟着他、帮他译话。
  他问人家:“你们这里有这种样子的虾子吗&&**&%$#$#$$”他说着,手给比划了一下大小....以及描述了一下皮皮虾的模样。
  那人回:“有哦,虾姑子,一捕一大推。”(契丹话)
  “那这虾,你们怎么卖的?”
  “怎么卖?一般都是从开州、辰州那边的人来拿其它渔货时,他们肯要就给搭上点带去。多数时候也是没人要,这虾不好吃。我们多数时候捕完了还要费劲往海里面扔。”
  “不好吃?你们怎么吃?”
  “煮来吃,那虾肉又烂又软,还没有什么虾味。每次我们捕它们上来就烦,在渔网里占地方。”
  ....
  煮来吃,当然是不好吃,做皮皮虾最差的做法,排第一的就是煮,这虾特有的甜味一入水煮就都给煮没了;排第二的就是炸,大油包裹,虽然会锁住这虾的鲜甜味,可是水份被封锁得太多,那虾的肉质就会太水而少韧性....
  “这位大叔,你看吧,这虾,我想跟你买。你捕上来也别赶着都扔回海里了,捕上来后,在船上就先帮我挑拣一下,我要个头小一点的,虾脖子那儿有个白色王字的这种虾。”罗维礼要母虾,他教了这大叔怎么挑拣。
  这大叔都有点不太信、竟然有人要这种虾姑子,罗维礼这厢刚想要给这大叔一部分定钱,请人先出海捕一网子货、过来让他亲眼瞅瞅,结果,这大叔就被汤城身后的人怒目瞪了两下,汤城身后一个人也不知说了几句什么,那大叔就灰灰地往近海处去了。
  而罗维礼就在岸边等着,汤城就陪着他,罗维礼也就趁着这功夫询问了询问他关于这附近几个州府的状况。
  不到半个时辰,那大叔就回了来,他那船里的筐满满两筐都是罗维礼要的货....一个个的,全是虾脖子那儿有个白色王字的母虾,罗维礼再在那筐中翻看了翻看,挑出去了几只虾爪子有点发红的,大叔见他往外挑,也帮着他挑了挑,罗维礼告诉他,他只要虾爪子发青的(这样的才新鲜),发红的全部再扔回海里。
  他把谈好的价钱给了这大叔之后,就问他:“大叔,这小港附近的渔村里有没有闲散一点的劳动力,我想请人帮着处理一下这些虾子。”
  大叔说:“有,村里头晒鱼干、贝干的婆娘也多,她们男人出海去了,看她们一般给晒上了也就没事了,在那里谈天,我可以跟你去问问。”
  这大叔就把他的那艘不大不小的船在这港里停靠好,跟他搬着那两筐虾姑子就要往小渔村里走去。才搬了没两步,那筐就被汤城身后的辽国大汉给接过了手,帮着搬了。
  入了渔村,果然见到泥土路两旁的木屋子前,村妇们都在晒些鱼干、贝干什么的。罗维礼就过去找了两户门挨着门的,问那两个妇人:“你们有空闲功夫帮我处理一下这些虾姑子吗?我可以支付你们钱币。”
  汤城也是做买卖的,帮罗维礼参考了个价,在他耳朵边上耳语了几句,罗维礼一听,心道:我cao,这也太便宜了。
  不过,他还是把那价给报了,那两个妇人一听,有这钱赚,不禁面露喜色,连声说好。然后,就是认真听了罗维礼的要求。
  罗维礼本来想就地在她们村里买两只她们家里用过的土陶缸子来装这虾肉的,结果,看了三家之后,发现这陶太粗了,怕经不得运输,就回这两个妇人这里,跟她们讲:“你们先帮我用你们家里的随便什么装东西的干净的东西放一下这虾肉,我去这州里别的地方买一下缸子,回来后咱们再把虾肉装进去。”
  妇人们应道:“行的,我们现在就开始弄”。
  。。。
  汤城陪着罗维礼去这州的中心地方找了个卖缸子、坛子的铺子,罗维礼买了两只,再买了一大袋子盐,是海盐....其实他不想用海盐,但是想着这一趟就算了吧,不要那么讲究了,这个州也买不到别的品种的盐,他就地请人把这袋子粗粒的海盐给碾细了,然后拎着袋子和汤城他们一起回了之前那渔村。
  回到时,那两个村妇都弄好有一阵子了,干活挺麻利的,就等着这个外域的人来到,把钱币给结清了。
  罗维礼过去,检查了一下货,觉得这些妇人不愧是经常处理海产品的,手脚快,弄得也到位。他将虾肉给倒到自己买的缸内,一边倒,一边抽样查看,并且,倒一层就铺一层的盐,盐量他心中有数。
  他并不搅拌,只是倒到最后一层时,再码上一层盐,封掉细菌、空气,再扣上坛盖子。他不搅拌是因为到时这虾自己会渍出水来,到时一层层地透下去。
  ^^^^^^^^^^^^^^^^^^^^^^^^^^^^^^^^^
  罗维礼见识到了这里这虾姑子的质量,码盐的时候,随便捞个一小把这切好的皮皮虾丁,那股子海虾的鲜味、再透着这虾独有的甘甜味,就一层冒着一层地散出来....
  他把这两坛加了海盐腌的皮皮虾肉运回了他们现在落脚的这个客栈。第二早,他又跟着汤城他们几个一起去到那个小渔港,又弄了更多量的一批腌皮皮虾肉出来。第三天,亦是如是....等到了第四早,他一去,就见好几艘船停在那里等他,他走近一看,全是那种刚捞上来、新鲜的母虾姑子,正好,也不用叫人出海捕了,这些人见这难吃玩艺儿有人要,再加上捕它最不费力,就捞了一堆上来,还预先挑拣好了,只等着人来,看人看不看得中....
  罗维礼这一看,得,今年估计不等秋汛来,他就能弄到足够的皮皮虾肉回去。他今年也只是想试着弄一下这酱,又不是要大批大批的像之前那些韩式大酱或是北方盘酱那么地生产。
  ....就这么的,他是8月二十那日到的,弄了7天,集够了整整40大缸,汤城帮他弄的货运走陆路给先送回去了。因为罗维礼来之前并未排布在真定府内接应收货的事,所以这一趟的运送,就是先送去汤城的宅子里,由他宅内老管家帮着接应。罗维礼再多了句嘴:“可别让你弟弟瞎碰,那小混蛋估计现在还记我的仇,别到时候给我使坏招。”
  汤城心道:他哪会记你的仇,他只会记我的仇。
  不过他跟罗维礼保证说:“放心吧,我叫人看着,不会叫你的货出事的。”

☆、阿梨诃他

  
  波斯(即是现代的伊朗)香料相当有特色,这个古国度是中亚的文化发祥地,当然了,饮食文化也传至其当时周边的各个小国。
  那时候,哈萨克斯坦的一部分、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还有新*疆都在辽国境内,很多的波斯辛香料都会沿着阿尔泰山传入辽国。当时的新疆在辽国叫粘八葛部,很多的外域(波斯)辛香料全由粘八葛部传入辽国腹地──上京道。
  之前那次,汤城舍近求远地把个不识路、又没有太多地理历史知识的罗维礼给带去了上京道,在那里,罗维礼于市集中买乌麦时有见过一种像是加长了的松果一样的果穗,他有问那市集上的人,这叫什么,那人就说这叫“阿梨诃他”(音译),而当时译话的汤城也译不出来,汤城当时皱了皱眉,跟罗维礼讲,好像在宋地,没见过这种东西。
  当时,罗维礼见问不出来,他就试着让汤城问了问:“你们这个东西都是怎么吃的。”....其实这问题,汤城就能回答他,磨粉,吃了又麻又辣。(他在辽境内会这么吃。)
  当时罗维礼得到这个答案了,他就更确定这是什么东西了,他其实记得也不是特别清楚了,他只在有一次去印度玩的时候,逛当地的香料市场(他的职业毛病)时见过这种“长松果”....当时在印度,就讲英语,人家跟他讲说这东西吃了又麻又辣的,不过藤叶是辣的,就跟辣椒一样辣。那个印度人店里的盆子里还种了一小棵(为了驱蚊),他让人拧了一片给他吃,他一吃,还真的跟辣椒一样的鲜辣。
  他那时买了一些回国,还研究了一下,查到这东西好像是叫“荜茇”(念:毕勃)....
  他现在不仅想要这个像长松果一样的果穗,还想要它新鲜的藤叶。因为这个时代,到目前为止,他只发现了什么鲜姜、干花椒籽儿之类带辣味的调味食材。还没有发现山胡椒(有,在苗疆,太远了去不了)和辣椒(这个真没有,还没传入)....
  那么正好,在这一种植物上就可以找到他要的两种辛香料。用那个荜茇的干果穗磨粉可以取代鲜的山胡椒籽子的味道,用那个荜茇新鲜的藤叶可以取代辣椒的味道。只是....不知道他们有没有的种....
  他本来是想去一下呼he*hao特,听司徒讲说,那地方做香料的也不止他那个友人那一家,而是挺多人都在做,只不过他友人做得大而矣。他想着去到那里问的话,是应该可以问到的吧。
  于是他就让汤城陪他一起去呼he*hao特,反正回宋也得往这个方向走。汤城问他要去干嘛,他就问汤城、还记不记得之前那一次他问过的那个什么“阿梨诃他”,汤城想了想,说“记得”。他就问:“你知道这东西有人种吗?”
  汤城答他:“我也不晓得,不如我们去问了再说吧。呼he*hao特那一片做辛香料的人挺多的。”
  。。。
  ^^^^^^^^^^^^^^^^^^^^^^^^^^^^^^^^
  结果,去到了之后,被带去了像是那种“辛香料一条街”的地方,问的第一家只说有干的阿梨诃他果穗,没有鲜的叶子,还问他要不要买他的阿梨诃他,他没买,就接着问第二家,结果,那人说他家里就有种,罗维礼好奇问了句:“请问你种来做什么?”
  那商人答道:“吃啊。我们自己吃,这东西,新鲜的干的,在宋地都不好卖,我晓得你们有花椒,好像你们那边嫌这个的味道没有花椒籽子正。而且那个鲜藤鲜叶子,我们几乎就没怎么往宋地贩过,晓得肯定不能好卖。”
  “那你们自己怎么吃啊?”
  “冬天,煮汤的时候,加点进去,可暖和了;还有把鲜叶子捣烂了,烤肉的时候给抹上,滋味可好了。”
  罗维礼一听,得,我要了!
  他去了那人家里看了、尝了之后,问那人:“这东西这里种的人多吗?”
  那人答:“挺多的,反正我认识的几个也是做香辛料买卖的家里也有种。”
  “我....我能向你们买一批这个鲜藤叶吗?我喜欢吃辣的东西。我知道这种东西的藤割了,再长起来也快,只要根的养分够足。”(他记得他当年查书的时候,好像书上有这么说。他这么说是怕这商人不肯卖他,想说,割了再长也快,你就卖予我吧。)
  哪知这蒙古(按现代地理名词讲)人也是豪爽,说:“行的,还真的就是再长也快,你要就收一部分去吧。我再问问我那几个认识的人肯不肯也给你点。这东西也不怎么值钱,你就随便给点就行了。”
  罗维礼见这人也豪爽,就问他能不能移植给他几株。那人说“可以的,小事小事。”
  所以,罗维礼就先预定了几户的这个鲜藤叶和那种干的阿梨诃他果穗,再预定好会移个几株走。他准备将它们移到几个矮缸子里,一个缸子一株,他没准备两株并放一缸内,这东西的根系爬得也快,缠一块儿后,怕再移出来到他家宅院里,会活不了。(其实没这么娇弱,他就是担心罢了。)
  当天把这些个事情处理好之后,他就和汤城回客栈休息去了。第二日晨,他去了那香辛料铺子那儿,一手交钱一手拿货了。
  。。。

☆、富贵海味酱- 炒素好搭档

  回了宋之后,罗维礼就一刻不停地忙了起来,他得检查核对陈七那边收好的单子,还得开新闷好的酱坛子试味,再检查一下两边的工坊内部秩序,还得移植那个荜茇。他在院子里靠东厢那里的土地里搭了木架,那荜茇藤不出七日就爬牢了,满满当当,就等着藤上的叶子间长那个小小的长松果状的果穗出来,以后他自己在家里就能晒干备着了。
  他一看这藤叶的长势这般的好,就想着下次入辽时得再移个十七、八株的回来,在院子里四个角落的泥地里都种上,包括得再弄几个大缸子,里面也给支上木架子,然后种上这个。
  他回来之后,最重要一件事就是调那个海鲜酱,他检查了一下那些个装着盐腌皮皮虾丁的坛子,也估摸着里面该是有不少水渗出来了。
  其实他心里是觉得可惜的,因为这水带着盐也带着虾子的一部分甜,却必须要倒掉,因为那盐是海盐,有点苦。腌渍了一段时间后,那苦味会跑到那个水里,倒掉便可以了,只是可惜了那虾子的甜味也要被带走掉一部分。
  他这次去是带着不确定的心,所以没有准备太多,要是下一次,他会直接带着井盐或是湖盐去,在那里也是用井盐或湖盐腌好了这种虾的虾丁再运回来,那种盐腌、渍出来的水就不用倒掉。
  他和老爹把四十个中型坛子里的这种出的水给合力倒了出来,然后他就切嫩姜,和那个鲜荜茇藤叶进去,老爹磨好了那个干荜茇果穗的粉子,他也给撒了进去,最后,就是加一些其它的香辛料。
  在加荜茇藤叶时,他很认真仔细地斟酌了那个量,他怕宋人现在还吃不惯辣味。所以他加的那个量也旨在杀菌去味提鲜,而不是“为辣而辣”,他希望届时这真定府的人尝到了这个味儿配上了鲜虾的清甜味,是会觉着口味一新,而不是觉得“....好难接受啊”....
  酱拌匀之后,扣上作坛盖的那个小碗,然后在坛沿上加清水封坛,这样可以阻隔空气,只等30日后出酱。
  在等待的日子里,他也不知道要做些什么了,其实算一算,他来了这里都有两年了....刚好两年了吧,就好像从来没有休息过,再过三天,九月十五(农历的),还是自己的农历生日呢....他忽然好想给自己放个大假,那不如,就先什么都不要管了,爽爽地放假吧。再过三日....二十七了....老了老了....虽然看上去倒是一点也不老(忙忙更年轻)....可是....似乎这大好的岁月和年华就这么地在工作中过去了,心里还是有一种憋屈感,觉得没有真正享受过一天的人生....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