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小说

凤戏游龙——漠月晚烟

时间:2016-08-31 20:32:43  作者:漠月晚烟

    王府老管家从李明远进门儿就一直瞧着他的脸色,此时可不能让他跟老王爷打起来,忙凑过来打圆场,对着一群手脚都不知道该往哪儿放的小厮一挥手呵斥道:“都怎么当差的!一个个儿瞎了还是瘸了?没看见王爷在地上坐着吗?这天气地上凉!坐出病可怎么办!……都是死人吗?快上手扶起来啊!”
    老管家这一句喊醒了院子里一群站着挺尸的侍卫、小厮——这群人方才傻不愣登地在那杵着,比木桩子还僵硬,如今雨后春笋一般的活了过来,七手八脚地一窝蜂冲上去搀扶地上的肃亲王。
    肃亲王被一群大小伙子架着,犹自觉得哭的不过瘾,矮着身子就往地上溜儿,吃准了这群下人不敢把他摔地上。看那架势,分明是不哭到天荒地老不罢休,结果连蹦带跳地表演拍大腿的时候,一抬眼儿,看见了大儿子一脸不忍直视的表情。
    肃亲王在这样的表情下,当爹的自尊立刻回来了,也不嚎了,也不耍赖了,腰杆子也不跟没骨头一样地往地上弯了,一梗脖子,气吞山河地吼:“逆子!站在那里装什么死!还不赶紧来扶着你老子!”
    这一嗓子跟李明远颇有血缘相承的风采。
    李熹这老头儿年轻时候在军中待得太爽,动不动就喝酒骂娘,回了京城以后恣意风流、鲜衣怒马,却挡不住他底子里是个不学无术的文盲——怪不得那大家闺秀一样的王妃张氏跟他过不下去,两口子见面活像斗鸡;而那泼妇贼婆一样的孙氏反而跟他相濡以沫,惺惺相惜。
    李明远掏了掏被他爹吼的发麻的耳朵,只觉得自己浑身脑袋疼。
    但是气势这个东西也要分个先来后到,李明远此刻已经失了先机——肃亲王老千岁这当爹的一马当先地犯了混蛋,李明远这当儿子的万万不能跟着犯,只能咬着牙翻着白眼愣装孝子贤孙。
    “行了行了,父王您哪那么大气性。”李明远上前两步,一边儿规劝着把肃亲王扶到了手里,一边儿不着痕迹地按了按肃亲王的胳膊肘,又隔开了刚才七手八脚上来搀扶老头的一众闲人,“大晚上的整点儿消停……闹什么呢,来,儿子扶您回去歇着。……唉,问你呢,李明遥这败家玩意儿哪去了?不知道?不知道都特么还不出去找?他这时候往外跑,是不是生怕肃王府还不够出名?”
    管家:“……”
    小厮们:“……”
    肃王府内院一片肃静,一个敢来搭话儿的都没有。
    王爷和世子爷倒是颇有默契。
    这爷俩儿自成一体,一个气哼哼骂骂咧咧的从地上爬起来,也不知道数落谁;一个应付自如地“好好好,您都对……哎,小心迈个门槛子”地跟着听,完全不走心。
    李明远扶着肃亲王进了屋,临了对跟在身后的一众下人挥了挥手:“都散了吧,还杵在这儿干什么?啊?等着领赏还是他娘的看耍猴?”
    小厮侍卫一个个脸色铁青,被肃亲王闹的糟心,又绷着精神不敢笑,听闻此言,果断散了个干净。

  ☆、第9章

打发了闲杂人等,李明远推门进屋,将李熹安顿在床上,竖起耳朵听着外面的动静。
    李熹此刻腰板挺直,面无表情地坐在那里,灯光烛火不甚明朗,微风一吹明明灭灭,光影之下静坐的那老头肃亲王,大刀阔马,一夫当关一般,乍一看确实有点儿武将威仪。
    屋子外面的脚步声稀里哗啦地响了一阵儿,由近至远,终于归于了沉寂。
    李明远一脸便秘的神色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副镇定的沉稳。他轻手轻脚地插上了房门,无声对着床上的肃亲王点了点头。
    李熹无言回了他一个眼神,抬手不知道按了哪里——他身处的床榻原本贴墙而设,如今,那面墙竟然悄没声儿的露出一个黑漆漆的空洞,那漆黑的空洞中有盘旋而下的石板楼梯,不知通往何处。
    李明远无声递过一个烛台。
    李熹接了,披头散发的仪容也不整理,一个翻身跨过床板,率先走下了那楼梯,身手矫健的与方才那坐地撒泼打滚的姿势一脉相承。
    李明远紧随其后,待他的身影完全没入了楼梯下,那墙上的空洞在他们父子身后无声闭合,就像从来没有存在过。
    那密室之下的悬梯很窄,而那悬梯之下的空间却很大,不是密闭的空间,他们两人不轻的脚步声根本听不到回响,仿佛连声音都被远处的未知所吞噬。
    李熹、李明远父子一前一后地走下去,速度竟然都并不慢。
    那密室之下早已有人等候。
    为首的青年一脸衰色,与李明远有八分相像,唯有眼睛不同于世子爷那双不怒自威的丹凤,是一双吊稍的杏眼。
    说起来,肃亲王李熹身上那李氏皇家的血统和他本人一样分外彪悍,旁人家生子肖母,唯独肃亲王李熹的特征十分的霸道,先后两个王妃生出来的儿子,都各自只随了两位王妃一双眼。
    原配王妃张氏是一双丹凤,传给了李明远;继妃孙氏就有双吊稍杏眼,与眼前的青年如出一辙。
    这青年正是肃亲王二世子李明遥。
    密室之下空间广阔,另一方不知通向哪里,灯台并未完全点燃,只点了近前几盏,墙壁上的铁架上架着几个正熊熊燃烧的火把,适时的补全了灯光不足造成的那一点昏暗。
    李明遥站在最前,身后整整齐齐跟着三列人,个个儿黑衣蒙面,恭敬侍立。
    听见人声,李明遥抬起头,顿了一下,原本没什么表情的脸露出了一副愁眉苦脸的死样子,朝着李熹与李明远下来的方向咧了一下嘴——那表情简直丑出了境界,堪比李明远那一脸“拨霞供”。
    浪涌晴雪,风翻晚照,说的好听,实际就是一盆火锅。
    李明遥面如菜色:“父王、大哥。”
    李熹和李明远对视一眼,不动声色地朝李明遥的方向走过去。
    “怎么样?”
    李明远在李熹身后抽了抽嘴角。
    父王这明知故问装傻充愣的本事数十年如一日。还能怎么地?看看李明遥这一脸的倒霉相,准是没成。
    果然,李明遥立刻摇了摇头,这一问简直勾出了他的无限愁苦:“父王,您下令让我盯着陈家,这原本是对的,虽然他们用了最上好的柳木做棺椁,又让抬棺材的人假装出不堪重负的样子,让我们觉得那棺木再正常不过,但是,他们脸上的表情能演,脚印却骗不了人——抬棺材的人脚印太浅了,那棺椁里根本就是空的!”
    李熹闻言皱了眉,若有所思。
    李明远却是个急性子,听的在心里翻了个白眼。
    “一车的废话说不到重点。”李明远低骂一声,一皱眉头,“那你们怎么空手回来?哪出了差错。”
    李明遥见他大哥一向如同耗子见了猫,顶嘴都不敢。
    “问题出在那丫头的棺木上。”李明遥哭丧着脸,“陈紫云的棺材太轻像是没有人,而易家那丫头的棺材又太重了,活像有两个人。”
    李明远闻言凝神负手,终于再没有打断的意思。
    李明遥趁着还没挨他大哥的骂,连忙絮絮叨叨地交代了重点:“我和我带去的人原本一门心思盯着陈紫云的棺材,等到陈家易家下葬的人一走,就动手去启那棺材,半途才发现抬易家丫头棺材的人脚印深浅不对,这才意识到,恐怕不止陈紫云有问题,易家丫头怕是也有猫腻。他们两人的棺材同葬一穴,我们本想一起启出来带走,但是……”
    李明远一皱眉:“但是什么?!”
    李明遥被他哥盯了一哆嗦:“但是……咱们的人发现,她棺材下,连着机关……如果有人轻易动,立刻就炸——她棺材里装的都是火药,那机关是打火石,一个不小心就能勾上火药引子……父王,大哥……我要是反应慢点儿,今晚怕是不能回来了。”
    肃亲王闻言,眉头皱死:“什么?”
    李明远面色一沉。
    李明遥一张苦脸,没吱声。
    “他们知道有人发现他们图谋不轨,所以干脆毁尸灭迹……”肃亲王李熹来回跺了两步,他声音低沉,在这空旷的底下密室里显得几分沉闷,“怕陈紫云目标明显,所以干脆在那丫头的棺材里动手脚……可是……”
    “不对。”李明远却骤然出声。
    他一张脸在黑夜里有一种沉寂的英俊,那不是一日一月能积攒出来的风姿。
    李熹和李明遥同时向他看了过来,目光里有疑惑有思虑。
    “父王,我们可能想错了。”李明远恭敬道,他的声音不大,在晦暗的光影中却显得分外石破天惊,“有问题的恐怕不只是陈紫云,还有易家那个丫头。”
    ——————————————————————————————————
    七日后,原本尘埃落定的“伶人杀妻蒙冤”奇案再起波澜。
    那日天降雷雨,雷声大雨点儿小,天上掉下来的那几滴水活像老天爷鼻子痒痒打了个喷嚏。
    可是那雷却不是作假的,轰隆隆劈了半个时辰,不知怎么的竟然引着了城西外树林中的一段枯木,平白起了一场大火。
    巧的是,那荒郊野林,正是原本葬下陈、易两人棺木的那个坟堆所在。
    这场火烧的大,又烧的急,沿着郊野的林子一路烧到了城西,与正乙祠戏楼所距不过几里之遥。
    一时京中传说什么的都有,甚至有人说这两夫妇活着不得安宁,干脆死了去做妖,兴风作浪的准备为祸人间。
    那降下的天雷就是妖物渡劫所历,一旦得道,寿与天齐。
    陈、易两人做不做妖精大伙儿倒是不知道,只知道肃亲王府和这破事儿好像又有了关系。
    大火烧起那日,肃亲王府二世子李明遥正在楼里听戏,这不知愁的李二公子也许脑子刚刚撞过房梁,闻说外面着了火,竟然不知天高地厚的跑去看热闹。
    水火无情,着火的林子里温度极高,别说平地上倒油煎两个鸡蛋了,二世子这样皮肉匀称的,烤熟十来个不成问题,不是这等脑子有坑的主儿才不会拿自己的命开玩笑。
    只是李二世子这玩笑还没开完,就被他大哥世子爷抓了个正着——世子爷刚为这事儿丢过脸,恨不得从此与此案分道扬镳,奈何这倒霉弟弟不长眼,还要上赶着往上凑。
    世子爷正愁没机会教育弟弟,听闻此事,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二话不说回府就请了家法,差点儿活活把李二公子打死在王府里。
    肃亲王心疼二儿子,又哭又闹地跟下手没轻重的大儿子嚎了一场,直闹的肃亲王府一片鸡飞狗跳。
    世子爷被训,二公子负伤,老王爷李熹更好,着急上火急怒攻心,又病了,这回也不知道是真的还是装的。
    此事被碎嘴子的三姑六婆们添油加醋的绕京城传了一圈,肃亲王府再一次成了四九城里茶余饭后的笑料儿。
    与这场大火有关的另一个谈资就是正乙祠。
    民间有说法,火代表旺,然而盛极而衰,物极必反,火烧到了头,就是灰烬,于人于事都是大不利——正乙祠戏楼这些年风头太盛,红火太过,这才引来天雷地火,不是什么好兆头。
    商贾之人最信这个,听此传言,正乙祠特意请高人做了一场热热闹闹的法事驱邪,又以集秀班儿为主,兼之遍请京中名伶来串场,开一场七天七夜的堂会。
    已经公开表明要到场的老板中,九生七旦,四大名伶无一不到场,连近年来鲜少登台的秦风秦九爷的名字都赫然在列。
    这一下子整个儿京城都轰动了,一时间,满京城的戏迷票友们奔走相告,正乙祠戏楼中一座难求,腰缠万金都找不到落脚的地方。
    要知道,秦九爷已经有小两年不开唱了,想听他一段儿戏比见皇上还难——皇上还得上朝不是。
    这消息传到肃亲王府的时候,李家父子三人正躲在密室之中密谋,美其名曰:避风头。
    听闻有堂会,“病着“的李熹和“负伤”的二世子李明遥眼睛都亮了。
    只有李明远勉强还算淡定,直到他听见秦风的名字,饶是他一脸“我没有这样的爹也没有这样的弟弟”的谴责与嫌弃,也挡不住他心思已经跑偏了。
    来汇报的人沉着冷静,完全没有体会到这父子三人各怀鬼胎,尽职尽责地说到了最后一句:“属下认为,正乙祠戏楼之中隐情颇多,不得不查,只是之前动作过大,恐打草惊蛇,借此机会,正可以潜入彻查。”
    “负伤”的二世子李明遥腿上似乎被打断了,正装模作样地绑着一根固定用的木棍歪在椅子上——他腿上确实有伤,只不过,除非掀起裤腿儿来看,不然谁也发现不了那是烧伤而不是被打断了腿的外伤,哦,伤的也不是绑木棍的那条腿,那棍子完全是装样儿。
    “秦老板登台,这可是大场面。”李明遥说,“父王,大哥,要不还是我去吧,我在正乙祠常来常往,不容易引起怀疑。”
    李熹一挥手:“不可,你在外太招摇,我一个富贵闲人,出现在那种场合也不扎眼,还是我去。”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