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钟家人,则心思有些复杂地看着钟庆然。别人反对就算了,他们却是不能,甭管赞成与否,有任何其他想法都得憋着。特别是持不同意见者,明面上还得摆出一副,庆然这么做,他们都同意的模样,别提心里有多呕。
回到家里,简明宇特意多打量了钟庆然几眼,感慨道:“没想到,你忽悠人的本事这么高。”
“那是,我是谁呀?”钟庆然恬不知耻地欣然承认。
当晚,钟庆然和简明宇被叫到上房。
“庆然,这事估计就这么过去了,不过,你得注意点,不能掉以轻心。”钟老爷子语重心长地说道,“咱家以前的状况,你都看在眼里,一个只有二十多人的小家,心思就这般复杂,福城一千多人口,管理难度只会更大。”
钟老爷子沉吟片刻,接着说道:“咱家以前每况愈下,一个是供着老五进学,开销有些大,一个则是心不齐,劲用不到一块,当然,也有我这个一家之主没有做好的责任。庆然,你认为,你现在推行的律法,能起到多大作用?真能将人心拧成一股?”
钟庆然摇了摇头,这压根不可能。能收到多少成效,还得看府衙后续动作,若只是一锤子买卖,新法颁布后,便不管了,那估计收效会很低微,搞不好,新律例会形同虚设。
“先看看吧,哪里有问题,补上漏洞便是。”钟庆然很有自知之明,他又不是全才,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爷爷,这事就这么着吧,您呀,别为这事费心了。要是他们死活想不开,大不了福城咱不要了。瀚海州那么大,我们进山随便一躲,谁还能拿我们怎么着?”
钟老爷子看着大有耍无赖趋势的三孙子,无可奈何地叹了一口气。他知道,庆然这是玩笑话,他们远没到这等地步。真要有那么一天,那也是被逼无奈后的下下之策。否则,他们也不会背井离乡,跑那么老远,来到瀚海州这个苦寒之地,而是刚出事时,便躲进深山老林中。
人终究只适合活在群体当中,不到万不得已,钟庆然不会选择如此。
接下来一段日子,福城人心有些浮动。好在,这里是瀚海州,城民没得选,只能待在让他们最为舒心的福城。
躁动慢慢平复,直至再也掀不起一点浪花。
钟庆然漫步在玻璃温室中。现在这个季节,温室里气温比外头高不少。亏得留了不少可以活动的窗户,不然,即便瀚海州这边夏日气温不高,就温室的保温作用,也足够把作物烧坏。
钟庆然看着一块块透明玻璃,思绪飘得老远。这些都只是普通玻璃,不像钢化玻璃那么牢固,最怕的便是震动。一次小幅度地震,就可能造成损失,要是运气不好,来个强震,估计温室会瞬间被破坏殆尽。夏日还好,若地震发生在严寒的冬季,这损失简直不敢想。他必须想个办法,至少不能被一窝端了。
钟庆然将目光放在,三七等瀚海州本土不产的作物上,脸色有些凝重。他真心希望,这些只是他杞人忧天的想法。
钢化玻璃的生产,早就提上日程,遗憾的是,制法很简单,做起来难度却很高。到目前为止,玻璃工坊出产的合格钢化玻璃,屈指可数,想要进行量产,还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
既然短时间内没法指望这个,钟庆然只能寄希望于其他途径。
玻璃温室光照度够了,现在还不忙,等到入冬前,想办法弄些支撑,减小玻璃被震碎的几率,起码得保住多年生作物。
钟庆然离开后院,去钟家另一片玻璃温室中,摘了一篮子草莓,留着当饭后点心。
这次,福城百姓能这么快,便偃旗息鼓,钟庆然的心善大方,功不可没。到底绝大多数人念着他的好,除了最开始情绪激动,行为有点过激外,冷静下来后,反对声浪便小了许多。瞧瞧,吃穿住行,他们能有今天,哪样没有钟庆然的影子?
就说钟庆然刚摘的草莓,瀚海州本土可不产,那都是钟庆然想方设法找来种子,每家才能分到一些。现在福城百姓,人人都有田地,温室也是家家都有,瓜果不缺不说,只要不是懒汉懒婆娘,用了心思,就不愁吃穿,即便自家没有,也可以花钱买到。
大夏天,吃着沁凉的西瓜,这滋味别提有多美!福城一千多人中,有多少,是一辈子都没尝过西瓜滋味的?让他们没想到是,千里迢迢,来到人迹罕至的瀚海州,竟然活出了一番别样风味。
福城百姓,除了最初跟随钟家过来的鈡氏族人外,其他人都经过筛选,人品远高于平均水准。只要钟庆然引导得当,出现白眼狼的概率不高。这也是为何,反对新法的声浪,雷声大雨点小,很快便销声匿迹。
只是人的欲望无限,光一味善心不可取,钟庆然也不介意,向城民展示他们无法撼动的武力。
日子一天天过去,很快便迎来秋收。
这些天,钟庆然一直和木匠铁匠混在一起,埋头研制简易脱粒机——打稻桶,和用来选粒的风车。
这两样利用的都是人力,很适合眼下的情况。虽说效率不能和现代机械比,比起原先更原始的脱粒法,却要好过太多。只要研发成功,秋收会比以前省力许多,人均能照管的田地也会更多。
瀚海州不适合水稻生长,每家最多在温室里种上一些,用到打稻桶机会更多的是麦子。
麦芒扎人,眼下依旧酷热,农人却一个个穿着长袖衣裤,连头上都不放过,先搭一块布巾,再戴上草帽遮阳,捂出一身汗时,用巾帕一擦,很是方便省事。
“成了吗?”钟庆然语带期盼。
“还不知道,走,走,现在就去试一下。”以马崇文为首的铁匠们,连钟庆然也顾不得搭理,一个劲催着往外走,脸上既兴奋,又害怕再一次失败。
那患得患失的样子,看得钟庆然都有些牙酸。用得着这般吗?失败了,大不了再来一次,总有成功的时候。
打稻桶结构很简单,最难的地方就在于主体部分,类似齿轮这样的构造,处理起来颇有些难度。之前那几回,效果都不甚理想,麦子四处飞舞不说,还受力不均,一不注意,脚踏式打稻桶便卡住,踩不动。
运转没多长时间,便罢工,效率可想而知。坏了修,修了坏,如此反复,始终没能根治问题,一天下来,还不如纯人工或畜力快,众人不得不放弃,重新打制一套。
眼下摆在钟庆然面前的,已经是第五个成品。之前那些,除了回收利用外,毫无用处,算是做了白工。
接连四次失败,包括钟庆然在内,早已没了最初的兴奋。要不是他坚持,铁匠们怕是已然放弃。有这个工夫,还不如多打造几把兵器,至少能提升下福城的武力。
“孩子他爹,你瞧,城主他们又来了,这是第几次了?”
“你这个婆娘,管这个干吗?赶紧干活。”
“别这么下死力,干活是要紧,也不能真把自己当成,不知道疲倦的老黄牛。你身体坏了,我和孩子咋办?”妇人不是想偷懒,干活也得适度,可不能不顾身体疲累,拼了老命。
“行行,我听你的还不成?别叨咕了。”庄稼汉直起身体,四处张望一番,小声说道,“休息会就够了啊,可别给爹娘他们逮到。”
“嗯,我晓得。”妇人锤了下酸软的腰眼,朝隔壁瞅了一眼,复又弯下腰继续麦收。
这几天,天天这么大的劳作量,不光这个妇人如此,其他人也都累得慌。可眼下是秋收,必须抓紧时间,万一变天,一年收成就会打了水漂,到时候,后悔药可没地儿买去。
众人一开始听说,有效率更高的机器,心里那个开心,简直无以言表。可惜,一次又一次的失望,已经打击得他们波澜不惊。就像这次,打稻桶旁边,连个围观的人都没有,比起第一次,被人里三层外三层围看的壮观场面,逊色了不知道多少。
打稻桶不大,一人就能扛得动。将其安放好,负责打麦子之人立即就位。熟能生巧,那人接过旁人递过来的一把麦秆,一边踩着踏板,一边将麦穗摔在滚筒上,麦粒瞬间和麦秆分离。
一刻钟时间很快过去,打稻桶还在正常运作。眼见除了出麦口之外,打稻桶内也堆积了少许,打麦之人停止操作,并将滚筒锁死,以免在清理稻桶内麦子时,发生不必要的意外。
这个操作细则,钟庆然强调又强调,底下人都严格遵守。他们可是见识过打稻桶的威力,麦子一放上去,就四散飞溅,那力道小不了。
确实,飞快转动的滚筒,伤人不要太容易。钟庆然研制出打稻桶,是想提高生产力,可不是为了给人添堵的。
“这次不错,坚持了一刻钟,就是不知,什么时候会出岔子。”马崇文不敢把话说死,之前也有过差不多的情况,结果,他高兴没多久,打稻桶便卡壳,转不动了,让他空高兴一场。
秋日的阳光,依然晒人。钟庆然什么都没做,只在旁边站了一刻钟,身上便汗津津的,用手一抹,全是黏腻的触感。他都这样了,负责打稻之人,早就汗水淋漓,不知停下来擦了几回汗。
每每看到这样的场面,钟庆然都要感叹一回,农民真是不易当,也就更加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可他能做的也只如此,叹息过后,该如何还是如何,他不可能亲自动手帮忙。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半个时辰,一个时辰,直到午时,有人喊他们吃饭,众人才反应过来。
“这是成了?”
“成了!”
“嗯,就算下晌再出问题,估计也不会像之前那般,连修都没得修。”马崇文立即拍板,“走,先回去吃饭,等下就照着这个做,记得都做仔细点,尽量不要返工。”
铁匠们高呼着,神采飞扬地各回各家,留下没人理睬的钟庆然,在风中凌乱。
“走吧!”简明宇垂头闷笑。这可真是难得一见的场面,平常时候,谁见了钟庆然,不是恭敬以对?眼下……哈哈,实在是太可乐了。
钟庆然不是小气之人,见简明宇笑得这么欢实,他也咧开嘴角,陪着一起乐呵。两人有说有笑,时间便过得飞快,没过多久便到了家。
“庆然,听说你最近一直忙活的打稻桶成了?”钟老爷子一见三孙子小夫妻,立即开口询问。
“嗯,差不多了,其他的都只是小麻烦,改一改就行。”钟庆然笑容明媚,如初升的朝阳,暖融融的,却一点都不晒人,看了让人打心底感到舒服。
“那就好,那就好!”这下,不光钟老爷子,就连童氏,也笑意上脸。农家人最在乎的,还不就是田里那点收成?收得越快,可能遭受的损失就越小,有这么便利的工具在,谁的心情都会高涨,“那是不是,明年可以再开垦一些田地?”
“当然能。不过,这事急不来。”钟老爷子笑容满面,惬意地喝着清茶,说道,“庆然,你有什么打算?瀚海州这边,雨水不怎么丰沛,亏得福城临海,还稍微好点,可也就那样。就家门口那条河流的水量,能浇灌的地方不多,得好生规划一下才行,可不能随意浪费。”
这点,钟庆然也明白。不是河流太小,而是这条河,源头在群山中,穿村而过,最后汇入瀚海,途经的地方实在有限。离河太远,就得开挖河道,这个工程可不小,必须慎重。
第148章
光一台简易脱粒机显然不顶事,马崇文带着铁匠们紧赶慢赶,也只在秋收结束前,赶制出几台。效果显而易见,用过的农户都说好,即便那些机器还是有这样那样的小毛病,依然掩盖不了好用的事实。可惜,今年只是试用,相信明年就会大放光彩。
秋收刚过去没多久,福城这边就来了好几拨人,都是道听途说,禁不住好奇,便过来看看,若真像传闻说的那样,他们也不妨采买一些。
基于此,每一拨人都不怎么多,只保证不会被人随意打劫。
福城各作坊到目前为止,依旧产能过剩,即便有其他部族偶尔过来交易,也不能让工坊全天候开工。这一点,大家都习惯了,除了为吃喝忙碌外,其他就没那么在意,有工上最好,不能开工的时候,也不着急,无论是帮家里干活,还是做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都能很好的打发时间。
“怎么样?”钟庆然坐在钟庆书面前,看着他将今年交上来的粮税,统计完最后一笔。
“这是总账目,你自己看吧。”钟庆书放下账本,放松身体,仰靠在椅背上,按揉着发胀的额头。
钟庆然拿起账本,翻到最后面,将上面记载的一行行账目,都扫在眼底。很快,他便合上账本,搁在一边,然后拿起,钟庆书稍后推到他面前的另一本账目。
之前那本是收上来的粮税,后一本则是福城官方名下田地的产出。
钟庆然没有一扫而过,他看得很仔细,末了嘴边漾起一抹浅笑。将账本放在桌上,他愉悦地开口说道:“今年收成不错!”
“是,吃到明年秋收绰绰有余。”一阵按压后,钟庆书不再被一大撂账本,折腾地头昏脑胀,浑身轻松地应和着,斟酌一番,他接着开口,“其实,各家各户收成比报上来的要多。”
钟庆然了然,他倒也不在意:“就当是给他们的福利吧!”
钟庆书说的是每个家庭的菜地,菜地吗,顾名思义,就是用来种菜的地方,不计算在收田地税赋的范围之内。菜地大多用来种菜,只有那些粮食不够嚼用的,才会种些红薯土豆以果腹,并不值当什么。
现在情况大不相同,有了玻璃温室后,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光种蔬菜就有些浪费,吃不完就只能制成干菜或者卖给官属杂货铺。可惜,大家都如此,压根卖不了多少钱,还不如多种点诸如水稻之类,在瀚海州很是稀罕的作物来得划算。这部分等于是纯收益,不用上税,而恰恰又是这些,更为值钱。
158/167 首页 上一页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