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小说

[综武侠同人]一看就不是正经炮——归骨

时间:2016-09-22 19:08:41  作者:归骨

    几人又具体商量了些其他事宜,确保妥当后,纷纷回去休息。
    陆九奚抱着唐寻,两人合衣躺在床上,经过了这么的风风雨雨,陆九奚早就放开了心态,信任自己,也信任对方。
    只不过还是改不了黏黏糊糊的本性,当然,唐寻也乐得享受就是了。
    唐寻窝在陆九奚的怀里,感受着对方温柔的轻拍,随后,明显温柔了很多的声音衬着夜色响起:“虽然觉得这是应该,但我还是想尽快结束这一切,几天没有见你就想得不行了。”
    唐寻揽着他的脖子,在他脸上亲了一口,夜色里看不清彼此的面容,却能清楚地看清对方明亮的眼睛。而陆九奚的眼里全是躺在他肩窝的唐寻。
    思及此,唐寻叹息一声,声音低低地道:“我也一样。”
    “只有一个太平的世道,才能保证我们能长长久久地在一起,不会因为什么战争,就算是为了这个目的,我也要这个乱世平稳。”
    陆九奚听到他这么说,搂着他的手收紧,他们是男人,注定说不出什么亲亲我我的情话来,更何况现在国难当头,他们彼此都明白对方的责任,不会小儿作态却不代表不会想念,不会向往和平。
    就是因为此,陆九奚才更爱他。
    一个男人,心中如果只有情情爱爱,可以得到一句“用情至深”,但少了大气,也不是他陆九奚会爱的人,只有这样就算国家有难,却能毫不躲避迎头而上的人,有大爱而不忘小爱。
    陆九奚自己是个自私的人,但他却欣赏这样心中自有一柄称的唐寻,所以想要保护他,追随他。
    几日后的皇宫。
    大臣并不在,接见他们的是太监总管,把他们领到目的地后就安静地退下了。
    几人进门,发现只有圣上一人站在窗边。跪拜之后,圣上转身,露出笑意,道:“快快请起。”
    圣上李隆基,有一个俊俏的面容,又因为人到老年而皮肤松弛,露出老态,却也能看出年轻时的英俊神武。
    圣上是个好皇上,不然也不会让大唐显出多年的繁华,只不过后因独宠杨贵妃一人而遭到攻歼,矛盾渐起,杨贵妃之兄杨国忠更是因为妹妹独得圣宠而“不顾天下成败”,为了自己的利益肆意瓜分势力,神策军就是因为有他的授意而在民间肆无忌惮,惹人诟病。朝堂之上更是一言堂,偏生因为杨贵妃的专宠,大臣并不敢说什么。
    长此以往,矛盾激化,大臣们说是贵妃的错。圣上却是真心爱上这个女人,自然不想她有事,恶性循环下内外堪忧。
    而安禄山更是暗中积蓄力量,培养侍卫,以推翻唐王朝为目的。
    可以说,圣上对于杨国忠以及安禄山的野心心里敞亮,只是没有心力再去整治,日渐衰败的身体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这两个人的根基已经太深,圣上就算是动,也要思虑一番。
    这段时间唐寻等人的举动,都被暗卫放在了圣上的案台,被他一一看在眼里。他们误打误撞的行动,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圣上身上的压力,因此他觉得时机成熟时自然要见见这几人。圣上年轻时也曾勤政,自然能看得出这几个青年人身上的不凡之处,眼里的亮光更甚。
    他一一赐座后,才温声道:“几位青年才俊能做出此番举动,想必早就把天下格局看在眼里,因此朕诚心想问各位请教该如何做。”
    唐寻沉吟片刻,开口道:“既然陛下如此说,我们也不说其他虚话。现在的安禄山因为我们的打击而有所收敛,却不会一直没有动作,当他有所行动时,天下浩劫即将到来啊。”
    圣上听闻此话,面上的忧愁一闪而过,他何尝不懂得这个道理,叹息一声。
    “所以才想要知道破解之法啊。”
    “恕我直言,灾祸乃是贵妃之由,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处死安禄山,贬了贵妃与其亲族,局势自然也就稳住了。”陆九奚肆无忌惮地开口,丝毫不忌讳圣上骤然黑下来的脸。
    深吸一口气,端坐在高座那位开口道:“爱卿之心朕懂了,但今后还是少提这些话为妙。”
    一时间谁也没有开口。
    沉默半晌,唐寻抬头道,“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选择一个靠得住的继承人。”
    话音落下,大殿内的呼吸声都清晰可闻。
    圣上朝那个胆敢接口子嗣的莽撞的人看去,简直要被气笑了:“好大的胆子,你信不信朕现在就把你们关入大牢,罪名就是涉嫌皇位继承。”
    唐寻不慌不忙地跪地,淡淡地继续说道:“但陛下没有,还请陛下听完草民的话再做定夺。”
    圣上哼笑一声,唐寻低着头,自顾自地说下去:“恕草民直言,当今太子只能并不能担当他的责任,几次朝会下来,已经被您整理妥当的事情又被破坏,反而更加糟糕,外有外臣坏事,内有太子乱事,这个朝堂早晚会出大事故的啊!”
    圣上听了这话,似笑非笑:“朕选的太子有错,朕承认,但谁给你的胆子敢说太子的不是?照你的话说,你岂不是有更好的人选?”
    唐寻假装没听出圣上的阴阳怪气,却也知道今天的话怎么也不能说出口,否则就是给李倓招祸。
    想罢,跪地深深叩首,直起身时说:“天地可鉴,草民只是一心为了大唐,如若陛下不信,草民丝毫没有办法。我知道,从这句话之后,再说什么您都不会信,那不说也罢。”
    圣上居高临下地看着跪倒在地的几人,眼里的情绪复杂难辨,顿了顿,微不可察说了句:“你倒是乖觉。”
    但他却是知道这人说的话的确为真,太子如何,作为他身边朝夕相处的人何尝察觉不到,大臣也有攻歼太子无能,更甚者请求废了太子,但不管怎么样,那都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哪是别人几句话就能决定的。因此他引而不发,一次次见了太子做的事情,心底却一次次的失望。
    自己的太子好像真的没有自己想象中的完美,却因为帝王的面子不愿意承认。而如今内外朝堂的隐患未尝没有自己亲儿子的手笔,他却当做不知。
    自己面前这人不是大臣也不是国戚,却能明确地指出太子的问题,让他好生恐慌。
    是不是所有人都已经看出了太子的不堪大用呢?
    心里的百般想法,面上却丝毫不显,只是眼底更加晦暗难明。
    半晌,圣上还是开口,带着种不知如何形容的情绪:“那么,你就来说说,比太子贤德得多的人选是谁吧。”
    到底还是帝王,良心的谴责让他做不到直视太子的问题视而不见,如果只是他自己的问题,那也就罢了,却不想再让大唐江山陷入苦难,百姓凄苦。哪怕他晚年昏庸,却不想下一代一样如此。罢了,就听这人说说就是了。
    就看唐寻一弯腰一拱手,淡淡地说道:“我说的这个人,则是因为其胞姐一起远赴南诏的李倓,当今太子的第三子。”

  ☆、Chapter 76

说到底,他们的问题就是当当今圣上的身体出现问题后要怎么办,因为太子无德,所以才想找到一个明君,以保在安禄山史思明等奸人笼罩下的国家。
    所求无非就是一份安定。
    如果当今圣上的身体一直康健,他们也不至于要费尽心机地引起帝王的注意,从而进宫提出建议。
    或者说为了李倓面圣。
    说实在的,这顶顶是个危险活,哪怕现在看起来圣上并没有追究的意思,但君心难测,自然也就无法得知自己能否就这么安全的说出原本的目的,还能全身而退。
    好在他们还有一道防线。
    “陛下,李倓您还记得吗?”
    圣上一皱眉,跟在身边的太监上前,附在他的耳边小声几句,遂展开眉角。
    “那孩子……还是不错的,只不过因为他的姐姐,才死活要去南诏,我看他们姐弟情深,也就没有阻拦。”圣上的声音悠远,不知是感叹还是什么的说了几句,然后眼神一厉,看向在自己不远处的几个人,眼神幽深:“怎么,是他叫你们来的吗?好孩子也终究不是好孩子了。”
    唐寻低头,不顾圣上自己的想法,在他脑补出更匪夷所思的理由前打断:“并非如此,只是不忍圣上如此蹉跎于他,李倓的才能远在太子之上,选他远比太子要明智许多。”
    圣上冷笑,“你所说的明智,就是必须选李倓?再有朕如何蹉跎他,明明是他策动南诏造反,朕不予追究就是放他一马,怎还不会感恩戴德?”
    唐寻一顿,才明白南诏的动作恐怕早就在圣上的眼皮底下,他心知肚明,只不过就是不说出来罢了。圣上到底还是那个开元盛世的创造者,哪怕近些年渐渐沉迷美色,但该清楚的事情却也没有糊涂过。
    他知道,接下来的话怎么也不该他说出口了,之前的那些话,已经踩在了一个帝王的底线上,他不会允许这个人一次再一次地触动他的权威,不管是太子的问题,还是另换李倓的问题。这些……统统太敏-感了,对于一个帝王来说,已经是忍耐的极限了,
    唐寻就是明白这点,才更加知道,就算是他把接下来利于国家的政策,行动说出来,不会让圣上豁然开朗且照做,而是会让自己陷入灾难。所以要做的就是,找一个人替他们说出口,且不会让帝王心存警惕,并信任的人,而这样的人……
    想到此,他与陆九奚、莫雨等人对视一眼,隐晦地使了个眼色。
    圣上还待细说,却听见有人通传李承恩李将军求见。
    他的眼睛一亮,对內侍叫道:“快请进来。”
    说话间,李承恩迈着大步就走了进来,不待行礼,就听圣上问道:“爱卿今日有何事?”
    自从李承恩进入大殿之后,唐寻等人就低调地后退,站在了一处不引人注目的地方,静静听着李将军和圣上的对话。
    没错,他们最后一手就是李承恩,打的就是这个主意,他们先与陛下谈谈这些话题,探探虚实,且把话题堪堪停在危险的边缘,功成身退后就要李将军上场,让圣上说出当年实情,或者有什么隐秘。当然了能一次就让圣上接受李倓是最好,但他们也知道不太可能,所以也就希冀圣上对于李倓后那么些印象,然后慢慢渗透,总归是可以的。
    李承恩拱手:“陛下,听闻有几个莽撞之人前来冒犯,臣下就到了。”说罢瞥了一眼站在后方的几个人。
    圣上一愣,笑了,对李承恩道:“的确如此,这些人莽撞不说,提出的问题还尖锐,依爱卿看,可如何是好。”
    “陛下,这个问题不该问臣。”
    “哦?”
    “陛下心中早有决断不是吗?想来陛下也不会忘记能获得您一声‘此子肖朕,必有作为’称赞的李倓。”
    当今圣上最后终于笑了,看着李承恩一副混不吝的样子摇头,“你这个老小子,还记得这句话在呢。”
    天策府统领跟着笑,“那是当然,能得陛下一句称赞的人可是少见。”
    唐寻侧目,没想到还有此中隐情存在。不过这么一来,能够离这祖孙和睦更近一步。
    圣上笑过了,才叹息一声,目光遥遥地落向他处,沉静片刻,还是开口道,“李倓那孩子,朕自然是记得的,不光记得,朕还一直关注着他。不论是后来的各种动作,还是什么,他的确优秀,不过,既然他自己都已经否认了大唐皇室的身份,那么你们也不必多说。”
    由此知道,圣上不是什么都不清楚,与之相反,他清楚的很,既然李倓不承认他与生俱来的身份,那他何必倒贴?这是一个帝王的尊严,我可以不给你,但你不可以不要。
    也就是如此了。
    唐寻几个对视一眼,随即穆玄英出列,拱手,轻声道,“那么敢问陛下,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李倓为何不认皇室的身份?这就又一次绕回来了,因为皇室对于他的胞姐的不在乎,就算是死也没有及时送来吊唁。这才是根本,但他们不能直接指着圣上的鼻子说你知我知的内容,委婉的,含蓄的才能不给自己惹来杀身之祸的同时弄清当年所发生的事情。
    圣上又是一笑,只不过这个笑里带了些无奈的意味。
    唐寻心神一动,知道事情果然如他所想,存在转机。也许的确内有隐情,就算是整个皇室的错,他们求的也不过是当今圣上没有那样的想法,剩下的,就能留给他们这些人发挥了。
    果不其然——
    圣上扫了一眼,对上一双双眼睛,知道这些话也是时候说出来了。“其实当年的事,最初的时候要和亲,本定的就不是李沁,不过是因为太子和太子妃的游说,再加上那时朕对于人选的确游移不定,听了话后也就确定了。”
    “李倓从小就乖巧聪慧,朕自然也就分出了几分关注,他想要遂胞姐一起远走南诏,其实朕是不同意的。不过朕也知道他们姐弟情深,知晓阻拦不成,再加上朕也想让他出门历练一番,等成熟些再招回来。”
    陆九奚凝了视线,开口问道,“那后来的……吊唁?”
    圣上没有追究陆九奚的贸然开口,他沉浸在思绪里,好半晌才开口,“如果朕说朕不知情该如何?”
    几人握紧了拳头,屏住呼吸听他讲话,生怕圣上一个恼怒,就闭口不言。
    幸而圣上看了他们一眼,缓缓道,“李沁的死讯传来时正值太子的册封大典。朝中也不是没人对于她的死讯说些什么,不过都被朕驳回,照常颁下了吊唁,转而就放过此事。”说罢停顿了下,深吸了一口气道,“谁知吊唁走出城门后却被人阻拦,人也被收买。等朕收到消息时已经晚了。”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