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了?”少年有些疑惑的左右看看,见并没有发生什么,便当做自己多心,继续毫无顾忌的和王仁说话。
王仁看着对方毫不客气的端走自己的酒壶,拿走自己面前那小半盘子的花生米。往嘴里塞了几粒,颠了一下酒壶见没什么酒了,立刻拍着桌子喊道:“小二,上酒!你们这里最好的酒拿一壶过来!”
小二也是愣了一下,然后才反应过来,笑嘻嘻道:“马上就来!”
王仁面无表情的看着他。
而此时,隔壁那桌的三人脸色顿时都变了。这少年一通话下来,这位一直都在吃花生的人的身份立即知晓,便是那年方十三岁就破例被皇帝提为从五品刑部员外郎的人,皇帝甚至还赏赐他一枚玉佩,允许他进宫面圣,哪怕只是聊聊天……
那位姓李的男人脸色一变再变,终究忍不住想要抽身离开,却被青色衣衫的男人按住了。
“郭兄……”姓李的男人一脸难堪的看着那人。
粉色衣衫的男人左右看看,沉默喝酒,不发一言。
这边王仁才刚刚从那越来越不清晰的记忆中扒拉出眼前少年的身份,冯紫英,神武将军冯唐之子。因为是老年得子且是最小的幼子,家中对其宠爱至极,因此将冯紫英养的比王仁还要嚣张跋扈,小小年纪养名伶玩·妓·女揍都尉的儿子,只要不是贪赃枉法以下犯上,其他的没有这小子不敢干的。
“花生米不好吃!小二!再上几道菜!!”冯紫英拍着桌子吼道,然后擦了一下嘴笑嘻嘻的看着王仁道:“仁哥,好久没看见你了,最近忙啥呢?南方好玩吗?”
王仁摇头:“我是去办事的,不是去玩的。”
“啧啧!”冯紫英也不好在这样人来人往的场合说‘你能干什么’的话来,只能闷头喝酒,突然想起自家大哥曾经说的话,眼睛一亮刚想开口说道,却被一个突然出现的青色身影挡住了视线。那名青衣青年端着酒杯过来,对王仁露出一个看起来还算和善的笑道:“这位想必就是王仁了对吧,那位十三岁就能被皇帝钦赐五品员外郎的那位。”
王仁点了点头。
那男人自我介绍道:“在下郭开,可以坐下吗?”
☆、第31章
“哎?”冯紫英还没发火,就看见王仁对这位叫郭开的青年点头,青年微微一笑,坐下了。
只是……
王仁和冯紫英一个十三岁,一个超不过15岁。而这位青年,至少18岁以上,光是身量都比这两人高一些,尤其是王仁本身个子就不怎么高。这青年在王仁身边这么一坐,愣是高了人家一个头多。
郭开坐下后也立刻发现了这个问题,他这样……是不是有种欺负人年少(小孩)的感觉?
但是一想到对方13岁已经是五品员外郎了,郭开便立刻将这想法抛诸脑后,首先为王仁和身边的冯紫英敬了一杯酒:“突然打扰二位喝酒的确是郭某的冒失,郭某先为此自罚一杯,算作道歉。”
冯紫英听后脸色才算好些,既然王仁都没有说什么,这个道歉他便也受了。
郭开喝完一杯后,继续说道:“在下因为仰慕王兄大才,特地请教,王兄,我敬你一杯。”
冯紫英:……
说的再好听酒喝的再多也掩饰不了你是来找茬的!
“请教不敢当。”王仁手托腮道:“有什么事直说吧。”
被王仁直白的话噎了一下,郭开僵了一下,然后立即回转过来,笑道:“王兄玩笑了。王兄小小年纪便已经任职从五品刑部员外郎,想必文采斐然。在下有一文不解,想找王兄讨教一下。”
冯紫英皱眉,这个人明摆着过来是找茬,若是这人找的自己的茬,他什么都不管只记得揍就对了,反正朝堂上也有人护着,他倒是不怕什么。可现在这人找的是王仁的茬,他若是不管不顾的揍上去,先别说对方这一副友好的态度是冯紫英没理,到时候王仁因此招惹了麻烦,反而是他的过错。因此冯紫英是揍也不是,干坐着也不是。便就拿话刺他:“你看起来年纪也不小,也像是身上有着功名的样子。仁哥今年不过13岁,能让你讨教什么呢?”
郭开微微一笑:“才华不论年龄,且王兄如今已经是五品员外郎,才华自然便在我们之上。”如果不是,那么王仁自然就像是那说书人说的那样,只会溜须拍马而已。这件事若是散了出去让众人得知,他们不仅会因此出名不说,就算没入了谁的青眼捞到官职,也会得到别人的赞赏得到美名。而王仁的名声也定是臭了。
左一口从五品,右一口员外郎,这人到底因为什么不言而喻。
踩着别人往上爬,这样的人在哪里都有。更何况王仁这样子怎么看怎么像是送上去的脚踏石。
没等王仁接话,郭开便是开口侃侃而谈,上来就背诵了一通。
而此时,王仁他正在仔细的……盯着郭开的脸。
此人长了一字眉,性格固执独断,自尊心强。下巴有痣颜色偏灰,一生漂泊不定。眼睛外凸且眼神上视,生性傲慢。头发枯黄肤色偏白身体发虚,是常年不锻炼且没有好好保养常常饮酒的结果。
王仁还在打量着郭开的脸,那边郭开已经将那一段话背完了,挑眉看向王仁。
王仁一愣,顿了顿道:“你之前说了什么?”
这无论是谁都忍不住的。郭开脸色立刻涨红了,道:“王兄未免过于失礼!”
王仁无奈的看向冯紫英,冯紫英咳嗽了一声,道:“《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孟轲,驺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他刚刚背诵了一堆,我也就这个还记得。”
王仁顿时有点囧,史记他还记着一点,但是知道的不多。恰巧这段先生在讲述孟子的时候提起过,因为这段内容刚好是评价孟子的言论。其中‘迂远而阔于事情’是史记给孟子的评价,因此被先生着重讲解过。
王仁回忆了一下先生的解说,道:“迂远而阔于事情,意为孟子的学说虽然理想高远,但是却并不实用。至少在当时很难贯彻,因此不被战国的君主们所接受。当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国魏国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天下乱,以攻伐为贤。仁政如何能在战国施展拳脚?并非学说不可用,而是时机不对。孟子注重仁政,民本。相比较下,法家韩非子更适合战国。尤其是‘以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看到了钱粮的有限与人的*的矛盾所在。孟子之仁政只在于思想上的仁义,却忘记了现实存在的不足。秦用商鞅之法,除井田,民得以买卖,便是根本,故富有者田连阡陌,贫穷者无立锥之地……额……”
王仁还没说完,就发现酒馆里已经是寂静一片,郭开的脸色都开始发白了,讪笑道说了一句受教了,就离了座位。和他那两个友人将酒水钱放在桌上,就立刻灰溜溜的走了。
想要打别人的脸未成结果被人糊了一脸火辣辣,尴尬不尴尬?
简直都要无地自容了好么!
此时不溜难不成还要等着被笑么!
冯紫英也是被王仁这一番言论吓到了,惊愕的看着他说道:“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啊,你以前不是连《论语》都背不全吗?什么时候有如此大才了?”
王仁:==
原身那货也背不全《论语》么,突然觉得我也不是太差劲啊呵呵。
王仁把被抢走的花生米盘子夺了回来,将最后那几颗塞到自己嘴里,说道:“前段时间有位很好的新先生教导我。”这些言论,全是那位老先生说的。本来还以为那老先生是因为自觉考不上所以才止步秀才,和自己说无心朝堂不过是为了面子。现在看来……肯定是有大才的真正世外之人。话说王子腾到底是从哪里把他请来的啊!简直是捡到宝了!可惜给他这个纨绔当了先生……
王仁不想再留,便起身告辞了。
冯紫英呆楞了一下,回头就看见小二端上来几盘菜,看了一眼对面空空的座位无奈的笑了笑。点多了啊……
话说,还没替大哥探一探这位王仁的底呢。算了,下次再说吧。
冯紫英给自己倒了一杯酒,看看台上,喊道:“小二,说书的呢?怎么,不出来了吗?”
小二惊了一下,道:“爷,小的也不知道,之前那说书的说了那一个故事后,就要喝口茶水休息一下,结果不知道去哪了到现在也没出来。”
“真没劲。”冯紫英哼了一声。
而那位被冯紫英追着问的说书人,现在正好在楼上的一个雅间内,站在一边。
“可都听见了?”雅间内的圆桌边坐着一个青年,他端着酒杯笑道:“那个王仁,并非传言那般无用。恰恰相反,是个有大才的人。”
“这……八爷,我们也不是很清楚……”一个华服青年小心翼翼道:“那可还用……”
“免了。”胤禩摇头:“做的多了就太过明显。但是能在这里遇到本人,还真是运气。”
胤禩顿了顿然后咧开嘴角露出一个笑道:“只是……他若肯投靠我,倒是个不错的人才。”
☆、第32章
贾府。
王夫人坐在小踏上,一个长相俏丽的丫鬟在她背后帮她按摩颈椎。王夫人眯着眼睛沉默了一会,才淡淡道:“凤丫头,你说宝玉那个样子,要怎么办啊。”
王熙凤在下面坐着手里端了杯茶水,听到王夫人这话无奈的笑了笑:“姑妈且放宽心,也许过几日就能好了也说不定呢?”
“好?这都多少日子了……”王夫人叹息道:“你说,若是让人去扬州接那黛玉,宝玉能好吗?”
“这……”王熙凤沉思了一下,道:“那林探花恐是不愿让颦儿再来的。”
“你说,一个林黛玉,有什么好的。”说到这里王夫人就一脸的怨恨:“能让宝玉念念不忘?”
“说到颦儿,那经常跟在颦儿身边的紫鹃呢?”王熙凤问道:“不如将那紫鹃给了宝玉,紫鹃跟着颦儿许久,也沾了那么点书卷气。让她经常劝着,也许能好些。”
“紫鹃?”王夫人想起了那经常跟在林黛玉身边的丫鬟,因为林黛玉是被林家的人强制带走的,出手利落,甚至很多不是贴身的行李都没有带,而是丢弃在这里。而那一个被贾母拨到身边去伺候,卖身契根本就没有捏在林黛玉手里的丫鬟自然不是会被带走的人。因此林黛玉走了,她也就只能回到贾母身边,继续当一个二等丫鬟。
王夫人动了心思想要将人塞到宝玉那里,紫鹃自然是没什么不应的。虽然当不上大丫鬟,可一个受重视的二等丫鬟比起大丫鬟来也不差。虽然袭人不是个好糊弄的,可袭人至少表现的大度,紫鹃去宝玉那里只要处事小心些,也不会吃太大的亏来。
这话是由王熙凤告诉王夫人的,所以去贾母那里求紫鹃送到贾宝玉那边的人,自然也被王夫人推给了王熙凤。
这让王熙凤有些无奈,替二房的小叔子向贾母求丫鬟,这都什么事!王夫人身为母亲为儿子求丫鬟她拉不下脸,难道她王熙凤就拉的下脸?
但是没法子,最终王熙凤还是拐弯抹角的稍微对丫鬟鸳鸯提了那么一点,鸳鸯心思通透,顿时就懂了王熙凤的意思。也明白这肯定是二房的那位将王熙凤推出来的。于是她也就做了个顺水人情,将这件事对贾母提了。
最近贾母也被宝玉闹的没了想法,她向林府去了好几封信,却都是石沉大海,没有音讯。贾母心中也能猜得出来,大概是黛玉和宝玉一起睡的事情被林如海知道了。在贾敏去了之前贾母曾经和女儿信件来往中提起,有意为黛玉和宝玉拉线,而女儿回信的内容中也表示出了这个意思,可是林如海一直没有点头,且当时黛玉还很小,所以并没有定下来。如今贾敏已经去了,她想要撮合黛玉和宝玉有什么错?不然一个丧妇长女有哪个大家门户会娶?她虽然手段劣了点,但还不是为了黛玉好?
如今林如海这样的不给面子,她一个几十岁的老人,一品诰命夫人难不成好腆着脸去求?只是不求有放心不下宝玉。如今王熙凤的想法虽然解决不了本,却勉强可以治标。抱着试一试的想法,贾母将紫鹃亲自说教了一番,许了些好处,也警戒她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便将人给了宝玉。
也是紫鹃有本事哄人,不过几日,宝玉便大好了。虽然没有恢复往日的精神,却没有那么疯癫了。
这让贾母和王夫人欢喜的赏了紫鹃不少好东西。
虽然只是个二等丫鬟,但是紫鹃的风头却比袭人更甚。
宝玉的事情逐渐过去,王仁被任职从五品员外郎的事情自然也在贾府慢慢的被提起了。
最先起了话头的不是二房的王夫人等人,反而是大房里不怎么样的邢夫人最先说出。大概是因为贾母最近被贾宝玉整的头疼不已,终于贾宝玉消停了,邢夫人就想说些好事来让贾母高兴一下。
只是,贾母在听到王仁被皇帝提拔的事情,却并没有邢夫人想象的这么高兴。
毕竟王仁再好,也是王家不是贾家,那边的简在帝心更对比这里的败落,有多少可高兴的呢?
“仁哥的确是个有本事的。”即使如此,毕竟是姻亲,贾母脸上露了一丝笑意说道。
王熙凤也点头:“这事我也是没想到的,哥哥平时做事不显山不露水,没想到和父亲跟着皇帝出去南巡,一下子就得到了皇帝的看重呢。要我说啊,这多年苦读,不如一日在皇帝面前露脸,得到的多呢。”
贾母也赞成的点点头,道:“日后,多走动一下,尤其是琏儿。王仁那也是他的大舅哥,多来往一下总是好的。”
王熙凤笑道:“我也是这么跟他说呢,可他却总是说忙。”
“忙,他有什么可忙的!”贾母冷哼道:“过几日,要琏儿准备些礼物,去为仁哥道贺!到时候你和他一起去,也去看看你的哥哥,当官后是不是更稳重了些。”
王熙凤听后脸色一喜,道:“老太太这话可不是在打趣我们?”
“就你嘴皮子利索。”老太太笑道。
然后又说了些话,老太太这才有些乏,便让这些人都散了。
王熙凤回到自己的屋子内,正好碰见了贾琏,道:“怎么,今儿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
“恩,怎么,不欢迎我回来?”贾琏将扇子放在桌上,整个人靠在椅子上懒散道:“今儿出门又听见了你哥哥的传闻。”
“又?”王熙凤想了想笑道:“总归是从白身一蹴而就,市井上若是没有几句闲谈才是怪事!”
16/71 首页 上一页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