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小说

第一佞臣(穿越 重生)——甲子亥

时间:2016-11-21 20:10:41  作者:甲子亥

    宴放摇了摇头,若是这样,倒不如散了。打从他来了这大扬朝,他心底总有一种高人一等的感觉。那种我读过五千年历史,我上过天,我入过海,尔等封建小民,哪有我视野宽广的优越感。
    便是到现在,他经历了这么多乱七八糟的事情之后,他的心气总还是高傲的。
    可他哪里知道,从他救回来了宋谨,从他弄出来了重生酒,他的未来早就注定了不能善了了。
   
    第二十章
   
    褚玉院越发的热闹。来自大扬朝六省二十一府的宴氏支脉当中数一数二的青年才俊如今尽皆汇集在这褚玉院之中。
    休息了几天,宴敛总算是被允许能够踏出这房门。甩了甩空荡荡的袖子,一场大病下来,之前好不容易将养出来的肉给折腾了个一干二净。暖洋洋的太阳打在身上,宴敛眯着眼伸展着身体,忽的听见身后传来一个爽朗的声音。
    “兄台可是新住进来的?”
    宴敛回过头,入眼的是一个中年男子,面白无须,穿着一身浆洗的发白儒衫,手里捧着一卷书,脚上着一双打着补丁的步履。
    顺着宴敛的目光看过来,宴文亮眼角一抽,不自在地将双脚往袍底缩。
    “咳咳”回过神来,宴敛也是知道自己过了。当即轻咳两声,“在下宴敛,来自福建松溪支脉,见过兄台!”
    深深一揖,又是说道:“我早几日就住进来了,因着水土不服,所以大病了一场,未曾出房门。不知族兄是——”
    对上宴敛颇为诚挚的神情,宴文亮坦然回礼道:“在下宴仁亮,字从吾,湖广衡州府人士。”
    宴敛抬了抬眉。因着仁字辈乃是依着先朝崇光皇帝御赐的字,自昭武皇帝之后,包括两侯府在内,几乎所有的宴氏支脉都摒弃了这个中间字。比如下河村宴氏从文,两侯府宴氏从之。也没想到这衡州府宴氏支脉居然这么清奇。也不怕遭了忌讳?
    像是想到了什么,宴仁亮眼睛一瞪,又是问道:“族弟可是今科福建乡试解元。”
    宴敛摸了摸鼻梁,道:“不才正是在下。”
    那宴仁亮更是兴奋,猛的将手中的书往手里一拍,又是叹道:“族弟大才,还未及冠已是一省解元,今科会试皇榜高中想来也是顺其自然的。文亮寒窗苦读三十载,才将将考上举人,比之族弟,却是差的远了,某好生嫉妒。”
    宴敛忙摆了摆手,正想着谦虚几句,下一刻便是听见这宴文亮的最后一句,再对上宴文亮一本正经的神情,顿时僵住了。
    不不不,我才是差远了。兄台太过坦诚,某竟无言以对。
    宴敛干巴巴的想着,脑中转动飞快,当即说道:“族兄刻苦,竟然已经开始温书了吗?”
    宴仁亮看了看手中的书,轻抚着上面的虫齿痕迹,又是叹道:“没办法,文亮愚钝,总是该刻苦一些才好。侯府虽然贵重,可毕竟武勋出身。平常人家一辈子都见不到的宝书,这侯府竟是满满堆了五个屋子。只可惜,再好的宝书,如今也都喂了虫子。”
    宴仁亮说的无奈。
    科举,科举。这种以考试为基础选拔官员的考试,颇有些考试面前人人平等的味道。可说到底哪有公平可言!
    世家大族几乎垄断了所有的教育资源。书籍,名师,人脉……他们打小开始,就得名师教导,时时刻刻督促着。家中藏书万万千,他们看过的书比人家吃的饭还要多。等到了年纪,人家是能够直入国子监的,起点就与举人无误。
    同样是一方天地,旁人在纵游书海的时候,一般的寒门子弟可不知道还在哪里玩泥巴呢?等到入了学,破了天也就是乡下落第秀才私设的书墅,没有老经历给他们讲述科举之中的避讳,也没人告诉他们考官的喜好以便于去去迎合,他们的眼界仅仅限于玩耍过的那片泥巴地。
    寒门难出贵子,从来都不是妄言。
    就如同现在,他们趋之若鹜的书籍,不过是靖宁侯府用来充门面的装饰品罢了。
    宴敛撇了撇嘴,他似懂非懂。以前他也学四书五经,学诗词歌赋,那不过是学雕刻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是附带的产物。更何况现代之中资讯发达,只要你知道的书总有办法弄到手不是。
    他没有体会过这种无奈,但他总是知道的,这天下总是不公的,要想自己过得好。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安与享受,没有渴望,也就没有不平。一种是只有当你爬到一定的高度,俯视这世间的时候,这世间在你眼中那就是公平的了。
    宴敛曾是前者,但他现在和宴仁亮一样同属于后者。
    “罢了罢了,总归是有这机会好好地研读这些书籍,族弟,文亮且先行会屋里读书去了。”宴文亮拱手说道。
    “族兄自便就好。”
    望着宴仁亮一身修长的背影,宴敛双手负于身后,转过身来慢慢地踱步回去,细细想着这位宴仁亮的言行,倒是宴敛喜欢的。
    这便又过了几天,宴攸时不时给宴敛带来一些宴北重一家的消息,比如他家在侯府的帮扶下,在这京城开了一间酒楼,凭借着一些颇为新颖的宣传手段,如今已经在京城打开了门路。
    比如那宋谨前一日在与宴放争执的时候,竟又被人追杀,两人掉下了悬崖,竟然也能双双生还,不仅如此那宋谨还因此恢复了记忆。
    宴敛打了个哈欠,翻阅着手里的一沓信纸。他这两位堂弟真是越来越有本事了。竟然连那两人私会的时候的对话也能弄回来。
    嗯,不过是你想放手,我偏不让。你怎么这么霸道,我就是这么霸道。你无耻,我不仅无耻,我还想(哔——)
    哦,若是在现代,这两位大概可以去演琼瑶阿姨的电视剧了。
    宴敛随手将手里的信纸扔进一旁的火盆,不一会儿就只剩下了一堆冒着烟的灰烬。
    宴攸推门而进,笑道:“大兄,上门的礼成备好了,我们这就出发吧!”
    “好。”宴敛端起桌上的茶水,刺啦一声,泼灭了火盆里的火星子。
    他们今日要拜访的便是那位刘大人,好歹也算得上是宴敛半个救命恩人,更何况是晚辈。如今宴敛身体大好,自然是该上门拜访的。这可是他跨进清流圈子里的第一步。
    所以宴敛提着一只雏鸡敲响了刘府大门。
    没错,就是一只雏鸡。这大扬人认为雏鸡不吃诱饵,不惧怕威慑,如果被活捉也会自杀,有着宁死不屈的节操。送雏鸡,用来表达拜访者对主人家的敬意与忠信。更何况那位刘大人是言官,送雏鸡却是再好不过的。
    相比于后世送烟酒,送人参鹿茸,送古玩什么的,果然还是古人会玩,既具有高尚的情怀,又上的了台面……(编不出来惹O_o)
    大门裂开一条缝隙,见着门房探出头来,宴敛奉上拜帖。那门房翻开一看,随后恭恭敬敬地说道:“公子稍候!容小的先行通禀。”
    宴敛点了点头,不过一会儿,那门房便折了回来,开了大门,将宴敛一行人迎了进去。
    刘府不大,只是个二进的院子,而且地处偏僻。不过作为一个七品小官,能在京城这样寸土寸金的地方置办下一套房产,想来是家产颇丰的。不然就凭着他七品官每年五十两的俸禄,怕是连吃土都不够。当然,这是在两袖清风的前提下。
    入得正堂,刘仲已经坐在了主位之上,宴敛上前几步,躬身一揖,说道:“末学后进见过刘大人!多谢大人救命之恩情。”
    “誒!”刘仲站起身来,扶起宴敛,颇为和蔼地说道:“贤侄不必多礼,我本也不过是做个顺水人情罢了。要论起来,我与那冯凉(冯县丞)本是同年,你若不嫌弃,唤我一声世叔也是可以的。”
    嗯?又多出来一个世叔。
    宴敛忙又躬身说道:“承蒙大人不嫌弃,晚辈便厚脸称大人一声世叔。”
    果真是言官出身,这位刘大人最是健谈,从福建的风土人情到京城的各路风声。遇见高兴的,摇头晃脑好不自在,时不时地停顿一二,然后继续说道,掺杂着几句之乎者也,或是考校宴敛一些学问,他问一句,宴敛便答一句。这便过去了一个时辰。
    末了,他又叹道:“我在这京城一呆便是七八年,许久不归家,见着你们深感亲切,你若愿意,日后常来我府上走动。我自是欢迎之至的。”
    “应该的,应该的。”
    ……
    宴敛爬上了马车,锤了锤发麻的双腿,可算是完了。他果然不善于交际,亏得那位刘世叔是个善谈的,一个人撑着场面也能谈天说地。
    那方的刘仲挥了挥头上的冷汗,猛的灌下了一大杯茶水。亏得他是个善谈的,好歹是没有冷了场。
   
    第二十一章
   
    此后不过两日,靖宁侯宴北惟总算是空出闲暇来召见居住在褚玉院中的宴氏支脉子弟。
    这天一大早,宴敛便换上了普通的一身棉制长袍,扶正了头顶上的纶巾,推门而出,宴仁亮却是已经在外头等着了。
    依旧是前几天的那身装扮,也不管旁人如何的审视,他的目光总是平和的。
    宴敛拱手说道:“却是让从吾兄久等了。”这几日两人倒是有所往来,一来二去,宴仁亮便成了宴敛在这褚玉院之中最为交好之人。
    宴仁亮随意摆了摆手,“没事,我也不过是刚刚出的房门罢了。其他的族兄弟早就动身去了,我们也快些才好。”
    褚玉院中九十余间厢房,如今已经是住的满满当当。这些支脉族人之中身有功名的不过三十五人,其余人等或随着这些书生上门来打秋风的,或是他们的书童小厮。这三十五人才是靖宁侯今日要见的。
    一路无言,到了和庆堂外,便有仆从引着宴敛等人向内走去。进了垂花门,两旁是抄手游廊并着长排的厢房,中间立着一个檀木架子撑起的巨大插屏,其上雕刻着松鹤,做引颈高歌,不动如山之状。转过插屏,便是正堂,二层木制大楼,上房六间大正房,两边穿山游廊厢房,俱是雕栏玉砌。楼上有匾,上书着斗大的字,正是“和庆堂”。
    跨过门槛,那仆从便退了出去。正厅里已是汇聚了不少人,皆是崭新的儒衫打扮。见着宴敛两人进来,随意扫视了一两眼,便不再关注。
    宴敛两人自顾自的找了小角落呆着。自来了侯府,他本就显少出门,这些才俊都是勤奋的,平日里一日三餐都是耗在侯府的藏书阁里,入夜了才会回来,双方本就显少有交集。如今见了这些宴氏支脉族人,对于宴敛而言,大部分人就如同大街上的路人一般——互不相识。
    人群自然而然地分做两堆,打前头的一堆人汇集在一名青年男子身边,那男子身着缎装淡蓝色长袍,腰间坠着一块美玉。不知道在与旁人说些什么,虽是云淡风轻的君子模样,但眼神之中却透着一股不容忽视的高傲。
    至于其他人则是三三两两自找了地方闲聊,目光时不时地打在中间那堆人身上,似乎是想要上前攀谈,却又迟疑不前。
    “最中间的那人乃是浙江宁波府支脉,名之章,今科浙江乡试第三。他父亲现任宁波知府,孝熙元年恩科二甲传胪,乃是宴氏所有支脉当中唯一一个出仕的。”宴仁亮指着那蓝袍青年,对着宴敛轻声说道。
    “围在他身边的那五六人,俱是举人出身,明年二月都是要下场一试的。别看侯府虽然对其他支脉都是爱理不理的。可他父亲能做到宁波知府,少不得有侯府的扶持……”
    宴敛点了点头,难怪有这般的高傲,原来是后台强硬的。这样想着,突然听见一阵靴子踏地的声响,便有人高声喊道:“侯爷到,二爷到……”
    四周登时噤声,在场众人急忙整了整衣冠,垂下头来肃立在两旁。等到上首几人落了座,众人这才躬身说道:“学生见过侯爷,二爷。”
    只听着一个肃穆的声音传来:“嗯,尔等不必多礼!”
    众人又是一拜,这才直起身来。只看见正上首坐着一位七旬老人,虽是皱纹横生,但是精神抖擞,眼神之中透着一股锐利,透着一股无声的威严。他右手下方坐着一位中年男子,虽不言语,却也是一副严肃的模样,想来这便是侯府的那位二爷宴之建了。这位二爷左手边还站着一人,宴敛捻了捻眉,果不其然是自入府之后便再也没有见到过的宴故。
    众人一字拍开,按照一般规律,接下来便是听从最高领导训话了。
    依着这位靖宁侯的话,无外乎三个意思。一则你等都是宴氏一脉的青年才俊,宴氏的未来都是要靠你们来创造的。二则你们要好好读书,将来金榜题名,才有机会为宴氏添砖加瓦。三则读书辛苦了,你们远道而来,这些日子吃的可好,住的可好,不可玩物丧志,侯爷我也给你们准备了东西,不多,但心意都在这里!
    然后,宴北惟合掌一拍,只看见一长串的小厮捧着一个个瓷制托盘,托盘中俱是放着两套冬衣并全副笔墨纸砚。
    而后,宴北惟随手一招,那宴之章上前一步,躬身行礼。宴北惟将小厮奉上来的托盘放到宴之章手里,说道:“克昭(宴之章的字)最是聪敏,必要刻苦温书,来年皇榜高中,我也与有荣焉。”
    “多谢侯爷,侯爷的话,克昭铭记于心。”紧接着便是捧着托盘九十度的大鞠躬。
    嗯,有点像是现代那种学生上台领奖状的既视感。除却宴之章,在场的众人,宴北惟也不识得几个,到了后面,就成了上去的人先行介绍自己的来路,然后宴北惟递上托盘,再送上几句勉励的话。直把这些家伙说的神情激昂,一副士为知己者死的模样。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