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小说

大皇商——燕赵公子

时间:2014-11-27 19:34:38  作者:燕赵公子

  程维哲见他为自己的事情着急,心里顿觉温暖,他伸手揉了揉扬中远的头发,道:“兴许是吧,左不过去那些人,他们日日都是那些破事,烦得很。”
  其实他心里倒是清楚谁在搞鬼,他那个屁事都不懂的父亲肯定懒得搭理他,而那个高贵纯洁的叔父已经认为他没有任何继承家业的可能,二叔的心思倒是难猜,可他想要的都已经到手,也肯定不会分神来跟他玩这样下作手段。
  剩下的,便只有那个亲事不顺利的程维书了。
  程维书是有钱有人脉,可他毕竟年轻,虽说同程维哲差了只有两岁,却从来都没见识过市坊这些门门道道。
  他能做的,也无非就是派人等着,看程维哲要去哪家,他就跑去哪家把茶叶先一步买走。
  程家是做米行生意,可边城小铺子也有些别的营生,柴米油盐酱醋茶,米茶都是开门七件事,所以程家多少也有涉猎。
  不过这么大手笔进茶,程家还是第一遭,那些茶园园主见是程家的小当家来定,自然就撇开了程维哲,跟程家做生意与跟程维哲个人做生意,到底是不同的。
  如此这番折腾下来,程维哲绕着丹洛跑了将近十天,也不过进了二十斤茶叶回来。
  要知道他铺子里一天就能卖出小半斤丹绿,这点进货,也只勉强能维持一个半月。
  不过,这个茶叶铺子对于他来讲并没有那么重要。他当时做这一行,其实是懒得改换门庭,这些年做下来,他学到了很多东西,也对茶之一字,有了更深的了解。
  可当他学到更多,懂得更多之后,他又悟出一个新的道理来。
  他不能永远困在这个地方。
  除去盐铁,其他茶酒米粮大梁都不限制民办,这对于程维哲来讲,不仅仅是个机遇,也是挑战。
  丹洛有程家的障碍在前,他如果想在这里生根发芽,根本不可能。
  他早就想要离开这里了。
  可是,他要想走,却要百般思量。他上有长辈高堂,想要单独从程家把名册户籍提出来,简直难上加难。
  可如果他不能让自己的名册从程家出来,彻底摆脱关系,那他奋斗的这一切,都将没有意义。
  想到这里,程维哲面色暗了暗,他不知杨中元到底如何从家里出来,也不知他是否真的要回了自己和周泉旭的名册,但他却没问过。
  他知道,杨家的一切对于杨中元来讲,留下的从来不是愉快与温暖。
  这一点跟他,又何其相似。
  杨中元见程维哲脸色不好,心里便如打鼓一样忐忑与焦虑,他习惯了看这个年轻人微笑与爽朗,如今见他这样反常,想必事情十分棘手。
  杨中元犹豫良久,还是问他:“阿哲,事情难办吗?要是你铺子里茶不够了,可如何是好?”
  程维哲见他满目都是关心,心里便如水沸,上下翻腾,烟雾缭绕。
  “大约可撑到九月,明日我去问问城里其他杂货铺,说不定有别的茶源。”程维哲道。
  他这样说着,脸上慢慢又扬起笑容,杨中元心里仍旧担忧,却没有再提此事。
  说话的功夫,杨中元手里的小河虾便处理完了,他起身飞快洗了一遍,这才吹旺了小铁炉的碳火,往单手铁锅里倒入少许油。
  等油热了,他放入葱姜炝锅,翻炒两下,直接倒入蒸碗河虾。霎时间,这个小铺子里又开始洋溢出鲜美的味道。
  河虾很新鲜,杨中元不想加太多作料盖了本味,只放了少许料酒、糖与盐,然后就开始使劲翻炒。
  河虾个头并不大,很好熟,几乎顷刻之间,虾壳就由粉转红,杨中元直接用铲子铲出两只伸到程维哲面前:“尝尝咸淡。”
  其实他炒菜哪里需要尝,他学厨艺这么多年,对于调料掌控早就烂熟于心。此番之举,不过是看程维哲饿得直咽口水,心里不忍罢了。
  果然,程维哲也不嫌烫,直接伸手抓了往嘴里一扔,杨中元只听他叫:“好吃!哎呀好烫,真好吃!”
  杨中元看他精神了些,不由扬起嘴角,把小半锅河虾都盛入盘中。
  “我来我来。”程维哲主动接过盘子,送到院中餐桌上。
  这个时候日头还未全落,天际通红的晚霞照亮这个不大不小的院子,程维哲跟坐在院中帮儿子缝补衣服的周泉旭点头问好,然后仔细用竹笼罩住菜碟。
  铺子里,杨中元重新洗过锅,又开始炒起了青椒空心菜。
  素菜其实是比较难做的,看似过程简单,实则最难掌握火候。
  杨中元对于这些绿叶蔬菜学的时间可比肉菜长,菜要新鲜,爽口脆嫩,又要入味炒熟,也算是学徒厨子的第一道坎。
  这道菜只要用蒜片炝锅,然后放少许盐翻炒即可,可杨中元神情却比刚才专注,只见他左手持锅把,右手用铁铲飞快翻炒,不多时程维哲就闻到空心菜特有的清香味。
  而青椒的味道有些呛鼻,程维哲一面跑进来端盘子,一面不由自主抽了抽鼻子。
  杨中元见他样子好笑,就说:“这里味道呛,你和爹先吃吧,蔬菜放久了就不好吃了,我打了片汤就来。”
  程维哲摇摇头,把空心菜和米饭都端上桌,却仍绕回来看他打片汤。
  他不会不等杨中元便吃饭,相信周泉旭更是不会。
  这个勤劳认真的年轻人对于他们两个来说意义虽不同,但无疑都是最重要的。
  杨中元见他不肯,只得作罢,转身打了两个鸡蛋在碗里,然后拿了一双筷子递给他:“打散,会吗?”
  程维哲经常看他铺子里的白案师傅做饭,大致手法还是会的,因此略微有些迟疑地接过碗筷,慢慢用筷子在鸡蛋液里打转。
  这几乎算是厨房里最简单的事情了,程维哲没做几下便顺了手,于是一脸兴奋地看着杨中元道:“如何,我做得好否?”
  杨中元好笑地看他邀功,一面利落地切好白菜与西红柿,一面敷衍地夸他:“好,真聪明,晚上多吃点虾。”
  面片汤其实很简单,用葱姜炝锅之后,先翻炒西红柿,等西红柿炒出红油来,再放入水打蛋花。等水沸了,就放少许盐,如果爱吃胡椒面,也可放入少许,炎热夏季里吃上一顿这样的片汤,能发汗祛湿。
  之后放入面片与白菜,少许片刻这两样就能煮熟,出锅时撒一把香菜滴一滴香油,整个片汤里的面、西红柿、白菜甚至鸡蛋的香味都会被激发出来,味道清淡又美味。
  这看似简单,但对面片的要求却比较高。醒好的面要不软不硬,既能成形又要劲道不塌,十分难得。
  不过多亏杨中元做面食生意,这天食客并不是太多,虽说他预先也并没有醒那么多面,去还是剩下一小块。
  他原本只闷了两人份的饭,好歹程维哲回来了,这下就一点都不浪费了。
  杨中元把那一小块面团又反复揉了揉,然后用擀面杖擀成薄薄的面皮,用刀麻利地切成形状大小都一样的面片。
  等那一锅面片汤出锅,程维哲也不由感叹一声:“这一碗简单的汤食,搁你手里,怎么总觉那么写意?”
  杨中元对于他的夸赞颇有些哭笑不得,端着汤盆走到院中,招呼爹爹来吃饭。
  这一日的晚饭一如既往丰盛。
  河虾鲜美,肉质嫩滑有弹性,非常好吃。空心菜则有点微辣滋味在里头,却分外下饭。
  再说那蟠桃饭,因为有软烂的桃子闷在里面,远远闻着都香得不行,更何况吃在嘴里,让米饭都有甜滋滋的味道。
  等一碗米饭都下了肚,再喝一大碗温热的面片汤,夏日里的烟火气仿佛都被驱散,胡椒散湿,一身热汗发出来,却觉得浑身舒服。
  因为有虾,爷三个吃到月上中天才吃完饭,却每个人都分外满足。
  晚上照例是程维哲抢着洗的锅碗,杨中元一开始死活不肯,后来程维哲威胁他:“我天天过来吃白食,再不做点什么,我哪里还好意思吃下去。”
  杨中元本想反驳他白日干了很多活,帮了许多忙,可见他目光坚定,便只好把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乖乖把盘碗都给了程维哲。
  他们一家一共三口人,盘碗也不多,比起铺子里那成堆的碗碟,少了不知多少,杨中元这样一想,便也放手让他洗了。
  晚上程维哲回去茶铺子睡,杨中元送他到门口,安慰道:“铺子里的事情早晚都能解决,你也别着急,今个夜里好好休息,等明日再去操心这个。实在不行,我陪你去临城试试,总能有办法的。”
  程维哲回头,见月光下杨中元一脸认真看着自己,终于有些压抑不住内心的思绪。
  他伸出双手,用力把杨中元抱进怀中,低头在他脖颈间深深吸了一口气:“我知道的,你也别操心。铺子里还能撑一段时间,晚上别再忙了,早点睡知道吗。”
  杨中元被他弄得有些别扭,却担心他心情不好,于是僵硬地伸出双手,象征性地拍了拍他的后背:“我知道了,快回去吧。”
  程维哲耍赖地抱了好一会儿,才颇有些怨念地松开手。
  他往铺子走了几步,突然福灵心至,回头一瞧,杨中元仍旧站在远处,倚门仰望着他。
  程维哲一时思绪万千,许多话到嘴边,最后却扬手道:“晚安。”
  几步开外,杨中元点点头,低声回他:“晚安。”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木木棉、青裳如忆的地雷~!
  为了让大家直观感受美食,所以我百度了一张图片。谢谢观赏!【不许打作者脸……_(:з」∠)_

 

☆、第041章 暗潮

  第二日,程维哲果然早早过来蹭了碗面,然后就带着两个伙计走街串巷寻茶去了。
  杨中元依旧不咸不淡做着生意,这一日略微有些好转,但客流依旧不能跟平时比。
  因着程维哲回来了,杨中元心里也定了下来,趁着晚上最后一波客人走了,他一边炒着清炒笋丝,一边想着之前的事情。
  程维哲还没回来,所以周泉旭就在前面铺子里给儿子打下手:“小元,铺子里的生意,你有什么打算?”
  这父子俩可真是心有灵犀,想的事情都一样。
  “爹,我也正想这事呢,咱们两个可真是亲生的。”杨中元一边笑着跟爹爹打趣,一面把菜盛进盘中。
  今日时间很足,他早早就把鱼洗干净切块,打算做一道大锅红烧鲫鱼。这会儿汤汁都已经收干,杨中元时不时掀开盖子看两眼,等确定差不多了,便用筷子戳了一下贴在锅边的玉米饼子,看看熟了没有。
  大锅鱼贴饼子是沿海一带的名吃,做这道菜用海鱼味道会更鲜美,不过丹洛这里并不靠海,用鲫鱼倒也不差。
  “你这孩子,跟小时候一样皮。”周泉旭把菜放好,洗了三副碗筷出来,便又回到铺子里盯着儿子瞧。
  杨中元被他盯得受不了,最后只得投降:“好啦爹,我没想着跟他们一样报复回去,手段也太下做了些。不过我们自己却可以加一道主餐。”
  周泉旭一开始没明白杨中元的话,好半天才反应过来:“你是说,你也要做拉条子?”
  杨中元脸上露出一个淡淡的笑容,他一边看着柴火,一边道:“其实,那些不切实际的流言蜚语都是一时的,你看,这才几天,咱们家生意就又渐渐好了起来。爹你说这是为什么?”
  见儿子笑得一脸得意,周泉旭哪里还有不明白的,当即表扬他:“因为你手艺实打实摆在这里,那些坊间传言也到底有些夸张,所以食客们冷静几天,就又嘴馋咱家的面了。”
  杨中元用力点点头,继续道:“是这个道理,因为好吃,不吃还想念,所以等流言渐渐淡去,食客们还是会上门的。那爹你觉得,孟记的手艺如何?”
  周泉旭虽然没吃过孟记,但是想想他家铺子里的生意,于是答道:“似乎还可以?就是家常菜的水平?”
  果然,父子俩的评判标注是一样的,杨中元又点点头,说:“其实他们家的拉条子不说不好,但是跟绝顶美味四个字比起来,就有很大的差距了。孟记能在这里扎根这么久,其实一个是因为开铺子时间早,许多客人都吃惯他们家的味道。再一个,这条巷子里没有第二家拉条子,客人们只能上他那里吃。以前或许有,但手艺肯定不如孟记。”
  杨中元说完,顿了顿:“如果手艺实打实的好,那么就算外面风浪再大,也能站得住立的稳。爹您说,我要是做拉条子,那些食客们会不会上我这里来吃呢?”
  他这话说得自信有力,周泉旭还未等回答,边听程维哲的低醇嗓音由远及近:“那是自然的,小元无论做什么都比别人的好吃。”
  杨中元回头,见他在外奔波一天,面色倒还可以,也不好当着爹爹面问他茶叶的事,只说:“是呢,我这两天试试手,等做好了就开始卖拉条子。我以前没做过,但是吃是吃过的,只要掌握面条的劲道与配菜的火候就是了。到时候我卖得比孟记便宜些,不信拉不来客人。”
  其实,他这几天反复想过,只要手艺摆在这里,他的腰杆就丝毫都不软。
  那些蜚语流言不过是一时的,当风波过去,他照样能做他的生意。这对于孟记来说也是一样。他不知道以前的面铺子为何要走,但想要在这里生意红火,就绝对不能退缩。
  你最拿手的就是拉条子?好,那我也做这个,到时候让食客来评判,到底谁的好吃。
  一旦食客们嘴被自己养刁,即使将来自己走了,孟记的生意也再也不能恢复从前。
  杨中元低下头,没叫程维哲与爹爹看到自己阴暗的表情。这些话他都藏在心里,不敢跟任何人讲。
  虽然现在他看起来是个谦和有礼的年轻人,但是骨子里,幼时那种睚眦必报的个性,仍没有消散。
  既然孟记手段如此下作,他也就不用再留情面了。
  程维哲听后,反而有些不赞同:“小元,你面该卖多少钱就是多少钱,其他的都不用管。”
  “那怎么行,想让别人过来尝尝,总得有点便宜可寻。”杨中元闻着大锅里鲫鱼咸中带甜,鲜中有香的味道,暗自点点头。
  程维哲冲他笑笑,神秘道:“你相信我,该多少就是多少,这个我来给你想办法。”
  杨中元一愣,少顷片刻有些不太好意思:“你都知道了?你铺子里事忙,本来不想跟你讲的。”
  程维哲见他那样子,心里十分无奈,却还是说:“咱们两个还有什么好见外的?你这事巷子里传得乱七八糟,我想不知道都不行。小元,孟记的招牌我都吃过,你只要安心做你的,这事差不了。”
  外面自然不知道这里面到底是怎么回事,只有杨中元跟周泉旭两个心知肚明,可程维哲就这样大咧咧明明白白讲出来,杨中元也不得不讲一句:“佩服佩服,阿哲就是聪明。”
  说话功夫,杨中元就把炖了小半个下午的鱼都盛了出来,又把饼子整齐码在碟中,让程维哲端到餐桌上。
  今个为了自己吃鱼,杨中元特地提早把锅灶腾出来,专门用了大锅来炖。鱼里他还用了两个小红辣椒爆炒,闻起来就有点辣辣的味道。
  大锅鱼讲究的是食材混搭,一锅既有鱼又有玉米饼,两种食材的香味混在一起,竟分外和谐。吃的时候若是用那烤得香脆的玉米饼沾着鱼汤,滋味简直妙诀。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