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昱指着那汩汩冒泡的水池:“不是活泉还会冒泡?”
温彦之道:“禀皇上,微臣在池底牵引了竹管,再将竹管折回池中,池水因压力而经木管流动,形成泉泡。宫中的三花瀑便是用此种原理,将池水变为假山上的瀑布,《东坡志林》之中,称这竹管为唧筒。”
齐昱恍然,笑,“原来是偏提之法,你为了这园子,倒着实费心。”
池子上方是个铜壶滴漏,嵌在假山之中,准尺上刻了十二时辰,皆是青竹小楷,秀雅得很,不难想见是谁的手艺。
一旁的空地上有个做了一半的木头匣子,一把小矬子放在内里,周围散落着许多手雕的齿轮零碎。西厢的廊柱上钉了一张图纸,画出了匣子当中拟用的木座等,以证屋主每日都在悉心钻研。
“那是何物?”齐昱信步走到图纸前,问道。
温彦之道:“回禀皇上,微臣不才,坐在园中偶然听闻,隔壁孩童想要个会唱戏的宝箱,于是便想试试能否做出,如今尚未成功。”
齐昱回头看了他一眼,“果真能做出这般物件?”
温彦之道:“回禀皇上,唱戏虽未见得,奏些音色总不是难事。”
为了个孩童的玩耍之物,竟还空口讲起了大话。
齐昱很是唏嘘。
想不到平日呆愣刻板的温舍人,心内还有这等柔情恻隐。
为何写实录时,对朕就没有。
院子正中的石桌上放着一把小葱和一根苦瓜,旁边有个蒙着纱布的大瓷碗,周边散落了些白面,一个泥炉煨在旁边,上面的陶罐像是刚烧上水。
齐昱猜道:“做面?”
“是,皇上。”温彦之答。
回绝了惠荣太后的晚膳,齐昱批着折子忽然就跑出了宫,此刻闻着阵阵葱香与园中清冽的草木味,只觉积淤心中的烦闷扫空了些许,忽然又有了些胃口,更觉出五脏空空,于是便走到石桌旁坐下了,打开扇子摇了摇。
“烦请温舍人,给朕也下一碗。”
温彦之兀地抬头看向齐昱,那眼神清亮到要滴出水来:“微臣饭食粗鄙,不敢奉与皇上。”
齐昱笑:“怎么,一碗面都舍不得给朕吃?”
温彦之终于还是跪下:“微臣不敢。皇上容禀,微臣已在面中……和入了……苦瓜泥,恐不合皇上胃口。”
齐昱摇扇的手顿住,作难地看向温彦之。
苦……瓜……泥……和……面……?
甚么鬼吃法。
而正在齐昱哀怨自己还要饿着肚子等回宫再吃的时候,温彦之及时接了句话。
“若皇上不弃,微臣重新为皇上做面。”
齐昱脸上阴云转晴,手上的扇子也再摇起来。
“甚好。”
做面是门学问。齐昱虽是皇帝,却从来都知道。
早年先皇立了大皇子做储君,将其余稍小的皇子挨个分封了一遍,却把他与贤王、康王等当时尚算愣头的少年拿来补了军职的空,以作为每个皇子必经的历练。
这一进关西军中,便是八年。
关西的麦子好,人都爱吃面。关西侯齐政一开始为了巴结他,常到营中拉他一起装平民,吃面馆,于是他也见过很多次麦子磨粉,面粉再和成面的过程。而后老板徒手便将面条拉成,放入锅中,各色香料勾进碗里,捞出熟面,将滚烫的油向上一泼,顷刻面香四溢。
油辣微麻的口味,是关西的豪爽。
可眼前在泥炉边忙活的呆子,却是另一番景象。
齐昱好生自在地打扇,看着温彦之卷起褐青色长衫的袖口,露出一截细白的手腕,玉葱似的手指在瓷碗中拿捏面团,神容风清云郎,竟生生将这庖厨之事,作出几分君子之风来。
泥炉虽关了火,近旁却依然有些热。天没什么风,一层薄汗拢在那呆子的额头上,就连耳朵也似染上了面颊的微红,变成粉色。
齐昱挑眉看着温彦之,饶有趣味,“温舍人,读书人不应避讳庖厨之事么?”
温彦之将瓷碗盖在纱布下,答道:“回禀皇上,家母送来的厨娘每日做菜过多,微臣一人未免浪费,便拒了,如今只一老伯每日来浣衣扫洒,故庖厨之事,微臣不得不为之。”
齐昱莞尔。
这温彦之比起京城里多数的纨绔来,倒是个实在节俭的人,可见温久龄育子有方,品行上亦比得起他那两个在地方做官的兄长。
温彦之在齐昱的目光中,垂首立在边上,静静等面发起来,没有言语。
实则他也明白,一国之君不会单单跑到自己府上问问家常吃碗面,今上总有正经的事情,要细细地问他。
然,这也是他离开御书房前开口献策时,所想要的。
齐昱的目光,虽带着一贯城府极深的笑意,却像是能够看穿他似的,静默,却锐利。
“那进内史府,也是温舍人不得不为之?”齐昱支着头,突然问。
温彦之微微一愣,可没等他开口,齐昱又笑吟吟道:“温舍人可得好好想想,倘若在朕面前胡说,可是欺君之罪。”
欺君之罪?
几不可见地,温彦之的嘴角,泛起一丝清苦的笑,他直身跪下,神情并无波澜:“皇上圣明,早已知晓原因,微臣说与不说,已无分别。”
这无惧的神情,是齐昱意料之中。
齐昱慢慢收起折扇,唇角微末的笑意亦是一点一点地收了起来,此时只目如霜雪地看着温彦之,道:“想查工部旧案,你就真的不怕死?”
☆、第9章 【那株不开花的树】
“皇上要杀微臣,微臣无话可说。”温彦之依旧肃然地跪在那里,目光静静看向前方虚空处,好似看着院中青砖碧瓦,又像是映着翠竹的叶子。
总之,不是惧怕。
那不卑不屈的模样,叫齐昱想起了御书房后院廊下,那株不开花的树。年年空把一身青绿付了春日里最不羁的风,等到秋天摇落飘零,终了,自己甚么也不剩下。
齐昱看着他,哂道:“果真是个呆子,恐你真死了,亦不知自己是为何而死。”
温彦之猛地回转目光,眼眸中像是亮起了星:“皇上知道秦尚书的冤情?”
齐昱勾起一个不近人情的笑:“你怎知那是冤情?”
“秦尚书乃忠义之人,”温彦之声音提高,“秦尚书绝不会——”
“有多绝对?”齐昱打断他,锐利的目光直看进他的眼中,“你才认识秦文树多久,就知道他是个甚么人?你从小被温久龄养在宗族,与世无争,若不是参举状元及第,根本不会来到京城,你对朝中百官又知道多少?”
温彦之愕然,怔怔看着齐昱。
齐昱手肘撑在石桌上,笑道:“实则史记也是误人,总叫心有不甘者都以为自己是伍子胥,忍辱负重便可‘隐忍就功名’,可你也不想想,那伍子胥是个什么下场?”
——父受谗诛,伍子胥为父报仇灭了楚国,将楚平王挖出鞭尸,好似报仇雪恨了,可最终却和父亲伍奢一样,死于小人的谗言,和君王的不信任。
“温彦之,”齐昱接着道,“当年将秦文树弹劾之人,是御史断丞彭怀秋,大理寺卿周博崇督查取证,审理此案的御史大夫林瑾如今已贵为太傅,将秦文树满门抄斩的文书,更是先皇御笔所批。他们都不觉得秦文树冤,又岂容得下你来为他喊冤?单单是你今日质疑先皇判决之事,就已够朕砍你八次脑袋了。”
温彦之垂下眼,木讷地薄唇微启:“那皇上还在等甚么。”
乃是仍旧不明白,亦不怕的模样。
齐昱看着他,像在看一尊顽石,一方愚木,抑或是看一只撞了南墙还不知返的傻狍子,颇有些恨铁不成钢。
为何方才御书房里,觉得这呆子的性命,重要到要让自己出宫来将他训上一顿?他不过是个一根筋的呆货,留得他被朝中那群能人折磨死,又有什么不行?
如此点拨他,自己等的,是甚么?
难道仅仅是因为他终于等到一个人同他说,治水、安邦,是有希望的?
十年前踏入关西,八年前血战黄沙,六年前助康王扳倒废太子齐昙,四年前收归人心,两年前釜底抽薪毁了康王夺位之计,到如今继承大统——每日挑着青灯批奏章、每日发狂一般寻找治水之法,他一直都在等的,究竟是什么?
想想,他自己都想笑。
若说,他等的只是还江山一片海晏河清、富足安稳,温彦之会不会信?
或是,他在这呆子眼中,大约如先皇似的,只是个昏君罢了。
那又能如何呢?
温彦之迟迟没有等到齐昱的回答,抬眼看去,却见齐昱正目光清亮地看来,笑着,像是在笑跪在地上的自己,却又像是自嘲。
他总在笑。
温彦之垂眸,长睫微动。
“罢了,”齐昱叹息,放弃,抬手指了指石桌上的瓷碗,“还是先吃面罢。”
面条是用一种木器做出的,将面团放在木槽中再轻轻转动木槽旁边的把手,细长的面条便会从另一侧的狭窄的木洞中挤出,十分新鲜。
温彦之捧出一口雪花辞的广口方碗,捞出给齐昱的白面,并撒上葱花和细盐,恭敬放到齐昱面前。
齐昱看着眼前的面,汤十分清,清到他都能看见自己在汤中的倒影,且真的只有葱花,半点儿油腥都无。
他不由再问自己:朕究竟是为何,要放弃宫中的晚膳。
况这呆子还不领情。
温彦之将一双竹筷递给了齐昱,这才让开来,站在旁边。一旁默不作声多时的周福走来,要先查验一番汤面,却被齐昱挥挥手,遣开了。
——姓温的脑子大弯转不了几个,你竟还指望着他弑君。
——不如指望老高丽国君生孩子。
“你自己也煮吧,”齐昱将自己玄衫的袖口勉起来一截,拿起筷子,“不必在意朕了。”
吃完赶紧回宫吧,还有奏章要看。
温彦之道:“皇——”
“治水之事,”齐昱一边挑起面,一边问,“是秦文树教你的?”
温彦之一怔,过了半晌,摇头道:“回禀皇上,不是。”
齐昱吃了一口面,“你自己想出来的?”
温彦之道:“回禀皇上,是……前工部侍郎的提议,秦尚书修改过,微臣亦画过图纸,原本要呈给先皇。”
“哦?”齐昱顿住筷子,“前工部侍郎……耿璞?他竟有这能耐,朕是不是该考虑将他从镇江调回来。”
温彦之低头,“皇上,不是耿大人。”
齐昱皱眉,再往前想,忽然说:
“方知桐?”
这个名字,宛若一根钢针,忽然在温彦之的心头狠狠一戳,他突然说不出话来,只勉强点了点头。
秦文树落难后,所有工部官员都承了御史台所判的“不察之罪”,统统官降三级,可方知桐身为工部侍郎,虽无证据直接参与案件,“不察治罪”却更深重,便直接被罢免官职,朝廷永不录用。
四年前御史台一别,温彦之再未听闻过他的消息。
齐昱吃得很快,一碗汤面见底。他放下筷子,掏出绢帕拭嘴角,余光中见温彦之神色怔忡,以为他是顾念起了曾经的同僚,便道:“你大约觉得,先皇冤枉了不少人。”
温彦之垂眸,“微臣不敢。”
齐昱不置可否,收起了绢帕,“这是事实。”
温彦之没有说话。
“有些事情……”齐昱缓缓道,“往往明知是错的,皇帝,却不得不做。”
他突然唤道:“温舍人。”
温彦之低头:“微臣在。”
齐昱道:“如今你是个史官,你来告诉朕,史官眼中的好皇帝,究竟是什么模样?”
好……皇帝?温彦之愣了愣。
江山沉浮间,明君多少,贤主多少,开疆拓土,励精图治,却不是个个都流芳百世,有的甚至顶着千古的骂名。
温彦之道:“微臣不知。”
“朕也不知,”齐昱笑了,“但朕却知道,好大喜功、连年征战的,不是好皇帝,纵容外戚、仰仗权臣,亦无法称为真正的盛世。朕不想做个开疆拓土劳碌民生的皇帝,亦不想做个攀高附低的窝囊皇帝,朕只想要天下人,有饭吃,有衣穿,吃得饱,穿得暖,边境不再开战,哪怕仅十年,二十年,如此安稳,便很足够。”
7/104 首页 上一页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