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小说

重生之八风不动——柳满坡

时间:2014-09-09 23:01:56  作者:柳满坡

  顾相檀呐呐道:“师傅,你切莫再为了爹娘之事挂心,相檀此去京城已是将来龙去脉调查了清楚,眼下虽暂时不能严惩凶手,但我信天道无私,因果循环,恶人必是要为其所作所为付出代价!”
  傅雅濂自是早就知晓真凶是谁,自觉三王之势,短期之内无法撼动,而他又不愿见顾相檀被仇怨蒙蔽双眼,反倒失了本心,所以自怨自艾愁思难平,却又难以为外人言道,于是郁结于心之下日渐消瘦,还不让观蕴禅师将实情告之于顾相檀。
  此刻听他所言,心里是又酸又涩,刚要开口却又听顾相檀道。
  “相檀即便不谙朝事,此去京城却也是得见一二了,君上无道,听信谗言,卖公营私、上下交困,风起云飞,朝中竟无一个人能为百姓所想。灵佛入世究竟为何?如此世道,岂能袖手旁观,就算不为父母亲仇,不为姻缘私情,也该为大邺子民寻一个天下安定!”
  说到此,顾相檀双膝一软,跪在了傅雅濂面前。
  “相檀不知师傅当年是何因由才离京隐居,但是此刻民不聊生灾害四起,朝中缺少贤才良臣为百姓谋得福祉,我等平日吃斋念佛所求也不过是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如今又怎能坐观成败,视人命于无物?千人诺诺,不如一士谔谔,单凭相檀一己之力实难力挽狂澜扭转乾坤,此时,我能求助的人,也就只有师傅了。”
  顾相檀语意切切,句句说得傅雅濂无从反驳,又想到当年眼看着身边的至交好友一个个被宗政帝放逐罢免,还有裕国公阖府的惨案,傅雅濂凝固了多年的心也不由翻起了重重的波澜……
作者有话要说:算是过度一下吧,师傅这一关还是很重要的
谢谢RICE姑娘的地雷

    84、鹿澧
  
  顾相檀说完倒也不急着让师傅就下主意,待傅雅濂何时斟酌完了再告诉自己,加之那件事才发生不久,师傅难免防备,所以一切都急不得。
  于是之后的几个月里顾相檀便同以前一样,乖觉地在鹿澧日日持斋把素晨昏定省,时不时还去到相国寺听禅师们讲经,就好像他从未离开去过京城一样。只是傅雅濂却晓得,偶尔夜半,他睁眼起时,皆会瞧见顾相檀房中的灯色幽幽未灭,那个孩子总是手持一串紫玉佛珠,跪在佛像前一跪就是一夜,所念的全是祝祷平安消灾避祸的经文,所为何人,早已不需言明。
  每每此时,傅雅濂便也不由得怔怔听着,一晃神,竟已不知不觉天光大亮。
  终于这一日观蕴禅师来给顾相檀诊脉时,顾相檀问起师傅的身子如何,禅师道:“傅居士是心病,若是心魔不消,此症便难解,不过或许京里的太医会有些妙方,醒之可以一试。”
  顾相檀立时眼眸一亮:“京里?难道师傅终于答应随我回去了吗……”
  观蕴禅师笑着点点头。
  顾相檀不由急急站起,刚要高兴,却对上禅师了然目光,又有些赧然。
  “禅师……醒之未能如您和几位师傅们所愿,在鹿澧潜心修佛了。”
  观蕴宣了声法号,说:“佛在心中,身在天边又何妨,虽入红尘,能度众生,也算功德。”
  顾相檀听后忙道:“醒之道浅,度不了众生,不过求一个尽力而为罢了。”
  观蕴并未多言,只叮嘱了一句。
  “此去无论所遇何事,奸诈险恶勾心斗角自不会少,不过你却仍需谨记,修佛之人终究以慈悲为怀,因缘果报,临到轮回台前一桩一件算起来都不会少,就当为自己,为所惦念的人积德,本心不可忘,善念不可丢,得饶人处且饶人。”
  顾相檀一怔,垂下眼去,半晌,点了点头。
  ……
  到鹿澧时还未入夏,离开时已是要入秋了。
  郊野小院外,苏息和安隐前后奔忙着来回收拾,备马车,拿行李,顾相檀同衍方一道确认了回程的路线后,便回到院内,就见傅雅濂负手站在门前,默默地望着那两架高高的葡萄藤出神。
  前几日,葡萄已是熟了,他和师傅一道亲自将它们采摘而下,自己留了几串,剩下的全赠予了相国寺的僧众,此刻架上光秃秃的一片,加之院内本就不多的东西都带上了马车,显得到处都有种人去楼空般的味道。
  “师傅……”顾相檀轻轻地唤了一声。
  傅雅濂转脸瞧见他眼带忧色,笑着摇了摇头:“我无事,不过想到以前有些感叹罢了。回京时的安排可好了?”
  “嗯,宫里的侍卫已在路上了,待我们离了鹿澧,便正好能同他们遇到。”
  傅雅濂颔首,回头再看一眼小院,径自转身上了外头的马车。
  顾相檀也望了望那空落的葡萄藤架,轻轻地呢喃了句:“若有一日,再回到这里,必是一切已尘埃落定了吧……”
  两人一道坐上马车,衍方在外头赶着,顾相檀并未让相国寺的人来送,师傅二人走得悄无声息。
  既然决定重回朝堂,这一阵傅雅濂自是问顾相檀了解了不少朝中的动向,傅雅濂当年才束发就已高中状元,一举入仕,得先帝亲笔御赐入都察院当差,名动京城,自此十多载于名利场中浮沉,最终成为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良臣,所以即便离开了七|八年,但个中曲直动向他就算久未关心也能猜到个八|九不离十,所以在顾相檀说到三王如今势力时,傅雅濂便道。
  “羽林将军身死,的确让赵典元气大伤,但将去兵留,根基算不得大动,侯将军也被牵连,六世子又年少,待神武军东山再起同样需要时日,宗政帝手中兵权了了,三王依旧有恃无恐,若要真与之一战,兵力自是少不得,”不过他们是文臣,打仗的事帮不了太多,而且有赵鸢在,傅雅濂坚信他必不会让几位兄长失望,“然而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若要动摇三王根基,除了在战场上用兵力较量,或许我们更能做的,是想法子断他的后路。”
  “粮草……”顾相檀若有所思。
  傅雅濂颔首:“扬汤止沸,莫若去薪,三王屯兵在东县,东县已是多年穷困,单凭当地的庄稼怕是连一个骑兵营都养不活,那些口粮或用以安兵的补给皆是从别的地方运过去的,如今国库空虚,宗政帝自己连银子都没剩多少了,三王犒劳那些军队的钱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无非是盘剥百姓中饱私囊!”顾相檀想到来时所遇庄稼汉的话,不由咬牙,光是那鹯鸟就能将三王旗下的一些贪官污吏养得脑满肠肥了。
  傅雅濂冷冷一笑:“那便正好乘此机会釜底抽薪,斩草除根。”
  顾相檀心头一动:“三王如今必是全心全意为培养一个能替代羽林将军的良将,而再未寻到前,他不会轻易动兵,兵不动却仍是要操练,钱一样少不了……”如此这般,不正是抓他把柄的好机会嘛。
  傅雅濂道:“我们不急,他一层层的盘剥,我们回去便一层层的查,我便不信,还能让他如斯做大了去,就算不能将他一击扳倒,也要让羽林军吃些苦头,只是……就怕朝中有人阻挠。”
  顾相檀想了想:“宗政帝手下党羽皆以右相仲戌良、瞿光等人马首是瞻,礼部尚书为人奸猾,这样的人虽诡计多端,但也着实惜命,不到万不得已,他自不会痛下杀手,”因为他也知晓,宗政帝赢面不大,到最后万一输了,他只能自保为上。
  “而右相大人……”顾相檀笑了下,“师傅可宽心,相檀自有办法。”
  傅雅濂看着顾相檀说这些话时条理清晰头头是道,再不是一年多前那个纯稚懵懂,还未长大的孩子了,不过去了趟京城,早已今非昔比。想到顾相檀所经历的一切,傅雅濂这心里是纷繁复杂,他希冀顾相檀能早日懂事,又不想他懂得太多,特别是这般蝇营狗苟之事,但是……身处乱世中,往往身不由己,再没有什么,比顾相檀能好好活着更重要的了。
  傅雅濂整了整心思,继续道:“那两位国公呢?”
  “敬国公对皇上倒是衷心的,”他从三王那儿转投宗政帝,要是再不卖些力,那便无路可退了,“不过太子妃却比他更明事理。”有贡懿陵在,顾相檀相信,敬国公就算有些小伎俩也掀不起太大的风雨。
  “至于慈国公……”顾相檀皱起眉,“虽说他是渊……是六世子的亲外公,但是两人却从不亲厚,听说以前似有恩怨,只是具体相檀却不知了。”
  提到慈国公,傅雅濂明显神色一顿,半晌重重叹了口气:“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个心结依旧没有解开。”
  顾相檀眉眼一动,也不追问,只默默等着师傅后话。
  果然,傅雅濂缓缓道:“伶舟家子息单薄,慈国公膝下也不过一儿一女,他原本倒也不怎么偏心,对待他们一视同仁,只是赋姐……大王妃自小便温婉娴雅德容兼备,然伶舟家长子却被教养得飞扬跋扈狂妄无道,尽管慈国公知晓儿子不成器,却终究只这一根独苗,对其狠不下心,也便是这般仁慈,最终葬送了伶舟瑾的命途。”
  傅雅濂一说前头,顾相檀便差不多能猜个完全了,不过他还是问道:“伶舟家大公子所犯何事?又是……怎么死的?”
  傅雅濂摇头,说来都有些难以启齿:“一日宫宴之后酒醉冲撞了亲王的公主殿下,公主羞愤至极在家中悬梁自尽了,当日先帝便大怒降罪,将伶舟瑾下了大狱,慈国公相求多日无果,说是几日后便要问斩,于是无奈之下只能去寻大王爷相助。”
  可是赵谧此人最是守正不阿,若是对亲眷家人念私背德,被他的将士,被朝野其他人得知,要他以后如何在军中治下,而且伶舟瑾并不是初犯,早年就已恶果累累,就算慈国公百般求情,赵谧都不愿出手维护。
  “结果,皇帝到底开了恩,将伶舟瑾从斩立决改成了秋后流放,只是没想到这位大公子还是因行程艰苦,病死在了路上了。自此慈国公便恨上了大王爷,觉得他们不近人情,不顾血缘亲恩,放出话来要恩断义绝,于是连王爷身死,王妃弥留之际都没有来看上一眼,任亲孙儿一个在外漂泊,另一个寄人篱下,实乃糊涂!他也不想想,若是大王妃真冷心冷情,毫不顾忌这位亲哥哥,他那好儿子又怎么会一夜之间就免了死罪,怪只怪伶舟瑾作恶太多,连老天爷都要收他。”
  从傅雅濂的话中不难听出,他对慈国公颇有微词,这让顾相檀一时也有些惊讶,既感叹陈年旧事的种种不公和蹊跷,又意外于师傅竟也会为了除自己之外的人动这样大的怒。
  说到此,马车已是渐渐驶出了鹿澧,眼看着到了田萍县以北处,再前头便有大邺宫中的侍卫在此守候,预备迎灵佛回宫了。
  此时天际忽的传来一声轻啸,顾相檀掀开帘子仰头一看,便见茫茫云间隐约有一抹暗影在空中盘旋缭绕,待得片刻,那东西便越飞越低,不一会儿已俯冲到了近前,竟是一只全身黢黑的鹯鸟。
  顾相檀等它在马车桅杆之上停稳后才伸手自它脚上解下了一只竹筒来,又从里面拿出一张纸条,瞧了瞧,不由勾唇一笑。
  傅雅濂在一旁面露狐疑,顾相檀就将纸条递予给他,一边高兴道:“师傅,这可是好消息。”
  傅雅濂接过一看,便见纸上写了两个人名,统共也就十几个字。
  科举放榜。
  状元:孟粟
  榜眼:高进廷
  ……
作者有话要说:下一章又是一个新的开始~~

    85、三年

  宗政十五年,春。
  这一日,鸟语花香满园春|色,礼部尚书瞿光自御史台一出来便见前头来了一顶蓝帏小轿,他透过轿帘一瞥见对方,立时对轿夫挥手,还不待轿子停下,便匆匆忙忙地跨了出去,双手一拢,笑呵呵地给对方打招呼。
  “御史大人……”
  轿帘动了动,不一会儿探出一张斯文俊秀的青年面庞来,见得瞿光,悠然一笑。
  “尚书大人早啊。”
  二人同为一品,官阶一样,但瞿光都亲自来给自己行礼了,御史大人便也索性受下了,连轿子都懒得下了。
  “这时辰您到御史台来不知有何贵干?”
  瞿光暗地里狠狠咬牙,脸上却笑得分外灿烂:“这不是今早皇上吩咐的嘛,鲁大人的案子瞿某既然知情了便没道理不出来给个交代,虽为同僚,但他做出这等丑事,瞿某自不会维护包庇。”
  御史大人点点头:“这位鲁大人才进都察院没几日,眼看着今年的科举又在眼前,试题还未选定,偏偏在此时爆出了他揽权纳贿的案子,真是可惜了,瞿大人果然是明事理的,皇上也算是没有看错人。”
  瞿光连连点头,又把御史台大中至正明察秋毫的办事能力给好好地夸了一遍:“有薛大人坐守,又有像高大人这样的青年才俊跟随,大邺未来自是无可限量。”
  薛仪阳耐心地听他把话说完,这才点点头,阖上轿帘让轿夫起轿走了。
  瞧着对方慢慢行远,瞿光脸上的谄媚立时便收了起来,眼中露出不忿的神色。
  一旁随侍的家奴忍不住小声道:“大人,这姓薛的现在可是越来越狂了。”
  “他能不狂吗,不过几年就从都察院副御史一跃而成了御史大夫,如今整个京城的错处都等着他薛仪阳来抓呢,你没瞧着每日上朝第一要事便是听新上任的御史大人带着他的爱将弹劾群臣吗,不过几个月,像鲁又芩这样因一点小偷小摸就被拉下马的官员已不知几多,连皇上都不敢管御史台的事,现在还有谁会来说话!”
  御史台负责监察百官,先帝在时自然可谓是朝中第一大助力衙门,但是宗政帝登基后,许多府衙自不会如此面面俱到了,到后头简直形同虚设,但是没想到去年薛仪阳上台后,瞿光都算不清自己这小半年到底跑了多少次御史台来为那些身歪影斜的官员擦屁股了,连这里地上有几块砖都快要记下了,偏偏以高进廷为首的那批小毛崽子却是软硬不吃,整个御史台竟只有薛仪阳还会勉强好声好气地和他多说几句,瞿光除了腆着脸多拍拍马屁暂时真没别的法子了,一想到此,真是怄死的心都有了。
  瞿光才坐上轿子回府,那头家里的管家就匆匆迎了出来。
  “老爷,户部一早就派了人到府里,现下已是等了您好久了。”
  瞿光眉头皱起:“来的是谁?”
  管家苦脸:“户部主事,孟粟孟大人。”
  瞿光不由胸口一闷,就听管家道:“老爷,您要不去偏院躲一躲?”
  “躲个屁!那人属狗皮膏药的你又不是不知道。”就年前,自己也想侥幸一避,却被孟粟从城南又盯到城北,城北又盯回了尚书府,前后足足闹腾了七天,就差连上茅厕这丫都站外头等着了,怎么甩都甩不脱,真不服也不行。
  瞿光深深吸了口气,认命地下了轿往书房而去,原本的黑面在推门而入时即刻换上了和暖的笑意,目光在站在书案前的颀长青年手腕上的绷带略过,不由笑了笑。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