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阵阵吵,惊动了茶楼的掌柜。问明了原因,才知道是说书的问题。那掌柜的直接让伙计去打听了炸串子小哥儿住哪,打听到了地方,让伙计套了驴车去把张宝叫来。
张宝正在家收拾韭菜,打算晚上腌韭菜吃。茶楼的伙计往院子里看了看,问了句“镇上卖炸串子的小哥儿住这吗?”
张宝放下韭菜,走了过去,“你找他啥事啊?”
“我们家掌柜的请他去茶楼说书。”
“说书?你家掌柜的给多少工钱?”
“二十铜板一下午。”
“哦。这也太少了吧?”张宝不了解行情,感觉就像是给你二十块钱,让你去讲一下午。
茶楼里的伙计诧异地看了他一眼,“那正经说书的一下午可只有十五个铜板。”
“那说书说的故事可有那小哥儿说的好听?”
伙计想了一下,是没有。
“算了,俺跟你去镇上看看吧。俺就是你要找的那小哥儿”“小三儿,你去找找你大哥,俺要去镇上。”
三壮从屋里走出来应了一声,快跑着出去找大壮去了。
大壮赶车的时候很高兴,这还是他第一次自己赶车呢。他“吁吁”了两声,轻轻地在驴身上抽了一鞭子,头也不回地和张宝说,“俺给驴起了个名字。”
看他高兴,张宝也高兴,“叫啥?说给俺听听。”
大壮先憨憨地笑了两声,然后才说,“俺就叫他驴蛋。”
张宝眼角抽了抽,“你确定?”
“嗯。这名好养活。你看啊,还带个驴呢。”大壮还有些沾沾自喜的。
张宝头往前伸了伸,贴在大壮耳朵边说,“咱庄上有孩子叫驴蛋的吗?”
现在张宝挨着大壮近了,大壮都有些紧张,还会想起来昨晚的事情。他稍微动了动身子,“没有。俺都想好的。”
“那就叫这名吧。”
到了茶楼,大壮把驴车交给茶楼的伙计。伙计安排驴车的时候,大壮就在那看茶楼的招牌。他没想到有一天自己还能来茶楼里。伙计安排好了驴车,带着张宝直接去找掌柜的。
途中经过了大堂,有人瞅见张宝了,指着张宝的方向叫了一声,“就是那个小哥儿。”一众人看过来的时候,张宝冲着众人点点头。
有人就喊道,“小哥儿可是来说书的?”
“是啊,是啊。来讲一段。昨天我没挤到前头,没咋的听清。”
“我还没听过瘾呢。”
“是啊,小哥儿,来一段。”
张宝转过头去笑着在大壮耳边说了一句,“人民群众真是热情。”
伙计一看这场景,领着张宝和大壮加快脚步走向了后堂。
“掌柜的,那小哥儿来了。”
伙计口中的掌柜的正在喝茶。掌柜的闻言,立马放下了茶杯,站起身。
刘正阳转身的第一眼就把张宝打量了遍,心里暗暗点了个头。这小哥儿看着倒挺精神的,眼神也清明。“这位小哥儿,我听说你的书讲的好。”
张宝作了个揖,“那是别人谬赞了。”
“不知小哥儿可否愿意来我这里说书?”
“愿意是愿意,只是这价钱”
“哦?不知小哥儿想要个什么价?”
张宝伸出了五个手指头,颇为豪气地说了声,“五十铜板。”
“五十铜板一天的价倒是不贵。”虽然比现在的说书先生贵了二十个铜板。
哪知张宝摇了摇头,“掌柜的,俺说的是五十铜板半天。而且,俺就上午讲一段,下午讲一段。”张宝顿了下又说,“俺就这个价。掌柜的要是不愿意,俺就上别人家的茶楼里说去。”
“哎,哎,小哥儿。我哪里不愿意了,你这价钱也不高,要不,你现在就去说一段。”刘正阳可不傻,说书的对茶楼来说可是很重要。
“哎,那行。”张宝也不矫情,人家愿意掏钱雇他了,他直接就出去说书去了。他让大壮自己去找人凑一桌子喝喝茶。
张宝一出去,伙计就把原来正在说书的老头叫走了。众人一阵欢呼。
张宝就把昨天讲的几段讲了,就去刘正阳那领了工钱。
大壮高高兴兴看着张宝,“宝哥儿,你打的短工可真好。赚的真多。”
张宝垫起脚,曲起手指敲了大壮一下。“走,媳妇给你买肉吃去。”
大壮哎了一声,等张宝坐上车后轻轻给了他家驴蛋一鞭子。驴蛋慢悠悠在街上走起来。
路上看到一家叫清风斋的书斋,张宝在后面喊了句,“大壮,等等。”
大壮赶紧拽住了缰绳,“咋啦?”
“俺们去买些纸笔。本来今天俺就想着要买的,结果一下子给忘了。”家里孩子们的学习问题也该提上日程了。
清风斋里书墨香很浓,一面墙上挂着好几幅字画。张宝对着这些也欣赏不来,匆匆扫了一眼。倒是大壮,挨张都看了一遍。
书店里的伙计看着也斯文,应该是个读书人。“二位,可是有什么要买?”
“俺买些纸和笔。”
那伙计给张宝介绍了下纸和笔。那纸、笔也分好几个档次。张宝觉得三壮他们都还小,也还不会写字,不需要太好的东西。就买了价钱稍微低点的纸和笔。张宝都想好了,等三壮他们读了两年书的,再给他们都换上好的。
买了五支笔,一大叠的纸。张宝今天的工资不仅没了,他还贴了些自己的积蓄。
启蒙书什么的张宝家里有些,就不用买了。就是不知道哪家私塾好。“大哥,跟你打听个事。镇上哪家私塾好?”
“说到私塾啊,这镇上没有能超过方老先生家的。我小时候就是方老先生教的,他教出了好几个状元呢。这书斋也是他儿子开的。”
“那方老先生收学生有什么条件啊?束修要多少?”
“没什么条件。就是这束修就有点多了,听说现在是五两银子一年。”大壮听到这才明白,家里是有人要去学堂了。
又和那人打听了方老先生家的住址,张宝才离开。
出了书斋的门,大壮就问张宝,“宝哥儿,家里谁要去学堂?”
“三壮先去吧。”本来张宝是想把贝贝和四壮一块送去的,可是五两银子一年的束修让他有些吃不消。也不是拿不出来,只是这样子手头上就有些紧了。
“哎。”大壮有些激动,家里面要出个读书人了。
去肉铺买了两个猪心。肉铺里的猪下水都不贵,两个猪心加起来还不到一斤肉的钱。
回到家,张宝宣布了要送三壮去私塾的消息。三壮得知自己要去学堂了,激动地傻乐呵。贝贝和四壮羡慕地很。围着张宝嚷着他们也要去学堂。
“你们还小,暂时先不去。等小三儿每天回来的,让他教你们识字。”张宝又给他们每个人发了纸和笔。大壮和二壮都很吃惊,没想到还有他们的份。贝贝和四壮拿到纸笔后高兴了好一会,然后有些不放心地叮嘱了三壮好几遍,让他好好学,晚上回来好教他们。
三壮拍了拍自己的胸脯,“放心吧,俺肯定能学好。”
作者有话要说:
晚上奋斗。
第28章 28
七十年后,张宝和大壮都成了老头子。
一个阳光很好的秋天,张宝和大壮坐在院子里。张宝的牙掉了一多半,他现在已经吃不动太硬的东西。此刻他正拿着个熟透了的柿子吃。
旁边的大壮腿上趴着重重小孙孙。小哥儿扬起头,红绳子扎的朝天辫就歪向一边,他问,“大太爷爷,你是咋认识俺大太么么的?”
大壮看了看旁边吸溜着柿子正欢的张宝,摸摸了摸娃娃的头,“俺呀,记不得了。好多年前的事啰。”他不知道这个人咋就看上他了。可是他们就这么走了七十年。他记得这个人的谎言,这人七十年了,还没学会缝洗衣服。他也记得这个人的好。他还记得这个人哭的样子,那眼泪掉下来跟针似的扎着他的心。
这天晚上的时候,大壮就梦见了张宝,那个比他还小的哥儿给他买糖葫芦吃,笑着敲他的脑袋,嬉皮笑脸地骂他憨子……
作者有话要说:
今晚再来一发。
第29章 29
拜师还是要慎重。第二天,大壮套好了驴车,带着家里的鸡蛋,和张宝、三壮一起去了镇上。今天他们穿的都是自己最好的衣服。张宝觉得三壮去读书了,以后穿衣服不能再穿的那么差了,起码不能再打补丁。要不然让人笑话。
到了镇上,张宝去好再来布庄买了两匹布,都是店里最好的。那伙计给他们便宜了点,不过就这样,这两匹布就花了一两银子。又去杂货铺抗了一袋面,一袋精米。张宝还去点心铺给三壮买了包点心,叮嘱他,“拿着点心分给你的同窗,好好和人家相处。”
一路赶车去了方老先生家。三壮看起来还有些紧张,攥着自己的衣角,小脸绷的紧紧的。张宝看着觉得好笑,三壮今年九岁,搁现代就是小学三年级的小孩。“你甭紧张。好好学习就行了。要是跟不上学习,回家俺现在也能教教你。”
“哎。”三壮又搓了搓自己的衣角,“俺好好学。”
老先生家的院子门口立着两个石狮子,看着很气派。大门敞开着,张宝看见里面有几个小孩子在玩。也有孩子看见他了,朝他看看。
“小孩,方老先生在家吗?”
“先生在家。”
“俺们来拜师呢,请你带俺们去找方老先生。”
那孩子瞅了瞅三壮,应了一声,“哎。”
三壮被他瞅的缩了缩身子,躲在张宝后面。
张宝到时,那老先生正坐在堂屋看东西。一个长相清秀的小子恭恭敬敬地站在他旁边。那小子瞅了他们一眼,又转回头去。
等那老先生看完了东西将纸放下后,才看到张宝三人。
张宝忙上前一步,“久闻先生大名。”
那老头也不接话。他看了看三壮,捻了下胡须。
“方老先生,这是俺家田长仁。他今年九岁,俺们听说老先生教的好。把他送来读书。”说完,张宝把三壮又往前推了推。
“老夫可以替你们教教。长仁,你可学过书?”
三壮老老实实回答没有。老先生也没说什么。
张宝把束修给了老先生家的小厮,又叮嘱三壮要听老师的话,手脚勤快些。老先生要是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就主动去帮帮。和同窗要好好相处。三壮一一应下了。最后张宝又说,“俺就在那吟月茶楼说书,等说完了俺们就来接你回家。你要是早早下学堂了,就自己去找俺们。”
“哎。”
张宝走后,那个领他们进门的小子凑到三壮旁边,“你叫什么名字?”
“俺叫田长仁。”
“嘿,你可别说俺。我们上了学堂的都说我。”
三壮搓了搓自己的衣角,哦了一声。又想起张宝给他的点心,忙从怀里掏出点心,“给你吃点心。”
那小子也不客气,拈了块点心尝了一口,“这个不错。”三壮又招呼了其他人来吃,每个人都分了那么一小块。
吃完了点心,那个小子朝着三壮自我介绍,“我叫冯立成,家里就住在镇子上。”
“我叫赵荣征,是赵家庄的。”
“我是马庄的,我叫马平伟。”
……
张宝到那说书,大壮就找个桌子坐下,和大家一起听张宝说书。张宝说累了歇歇的时候,大壮就听人说闲话。
上次看过两次的那个书生今天也在。大壮旁边的两个人就在那说这个书生。
“这一家都是文酸书生的样。”
“那张老头考了一辈子不过是个童生,现在这两个儿子还什么都不是呢。”
“我听说,这一家子都擅长画画,就是读书不成。”
“你还别说,我看过这家老头的画。画的人跟真的一样。”
……
张宝的书讲完了,三壮还没来。大壮赶着车带着张宝直奔方老先生家。靠近他们家就听见读书声。他们又等了一会儿,才见有孩子出来。
张宝见大家出来时都背着个小包,才想起来自己还没给三壮做个书包。果然,三壮是抱着书出来的,他旁边还有一个小子手里抱着东西。
三壮看到张宝他们就加快了脚步走了过来,那小子把手里的书放在张宝家的驴车上,朝三壮挥了挥手,“长仁,我先回家了。”
“哎,你回吧。”
不用张宝开口,三壮就把今天在私塾的事都说了。认识了谁谁,先生今天教了几个字,谁谁很厉害,会写诗……
张宝和大壮说去扯点布,回去要给三壮做两身新衣服。他看到今天私塾里的小孩穿的衣服了,张宝想着,回去照着那颜色扯几块布让李小清帮忙做出来。
三壮刚进家门,家里的两个小的就冲了出来。“三壮哥,私塾里的先生今天教了啥,你讲给俺们听听。”
一家人对三壮今天学了什么挺好奇的。
三壮小心翼翼地拿出纸和笔,慢慢地画了个横,说是一。贝贝和四壮也都拿好了笔,在纸上画了个横。“不是这样写的。”三壮急忙道,“先生说了,不是这样的。”三壮很耐心地手把手教了贝贝和四壮怎么写。大壮和二壮就在旁边看着,心里暗暗记着。
李小清笑着说,“这一可真简单。二是不是就画两横?”
三壮抽了个空回道,“可不是,就是画两横,三就画三横。”
“那俺也识得几个字儿了。”李小清高兴起来。
“阿么,可不是你想的那样。四往后可就不这么写了。这可有个故事。说的是一个小孩,在学堂里学到三了,觉得数字很简单,就是画横的事。回家就和他阿爹说,只要是关于数字的字他都会写了。他阿爹正好要写封信给朋友,听了他家小子的话,就让小子替他写封信。不巧的是,孩子阿爹的朋友姓万。那孩子就一直在画横,画了很多张纸,一直画到夜里也没画完。他还抱怨自己阿爹的朋友怎么姓万。”说完,张宝拿起笔在纸上写了个万。
“哈哈。”大家又笑起来。
三壮又磕磕绊绊地念了一段书。张宝就在旁边给他指导指导,告诉他哪个字怎么念,什么意思。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又临时有点事情,写的有点少。欠了一更,明天补上。现在快困炸了。
第30章 30
姜顺把张宝家卖炸串子的事情和他三哥哥说了,姜风颇为稀奇。他在西城租了个小食肆,请了个做饭的师傅学着张宝家的东西做了一通,倒是颇受欢迎。现在西城就有好几家仿照他家食肆卖炸串子的。
张宝这边天天听说书的人把茶楼挤的满满的。刘正阳可乐呵了。天天也就找个位置和这些人一起听书。
这天,接了三壮下学,张宝让大壮去好再来布庄。到了布庄,张宝把几张画交给伙计,告诉他这是《射雕英雄传》里的人物。
17/36 首页 上一页 15 16 17 18 19 2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