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中作为全省前五、全市前三的领头兵,时时处处站在风口浪尖之上,当然不能在分班这事上做得太明目张胆,所以才会把重点班的编号押后,再冠以“实验”之名,从表面上减弱其与生俱来的锋芒。
锋芒虽然被减了,但全年级最顶尖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都将会倾注在这三个班身上。
方源想了想,本届共有18个班,既然他这个十六班是文科重点,难道说……
果不其然,班主任蒙老师又对大家介绍道:“十七和十八班是理科实验班。”
方源理所当然的石化了。
等他解冻之后,心里才感叹道:
哦~~惭愧惭愧,沈雁鸣那蠢萌蠢萌的大个子,原来也有两把刷子。
人家可是理科尖子生,跟他不是同一国的。在大家的眼里,理科生比文科生的发展路子更为全面。
别人可以去奥林匹克竞赛上面出风头,别人也未尝不能制霸全国英语竞赛、写一手畅快淋漓的文章,而文科生如果能解得好数学题,多数早就申请转班级,不当文科生了。
诶……等等,方源忍不住想,他才刚刚踩上八中的分数线,究竟是怎么被弄到文科实验班去了?
他的语文和英语分数绝对比别人高,这么算下来,本届共有18个班,有整整15个平行班的人的文科分数必不如他。
然而换个角度来说,这并不是值得他自豪的事,反而应当为此而感到恐惧。
他的分数才刚刚踩线,说明其他15个班的人数理化分数比他高,否则会考不上八中。
而另两个理科重点班的尖子生们的数理化就不用说了,至于本班的其他学生,数理化也不太可能比他这种偏科的人低。
也就是说,他的数理化在八中全员中是倒数的,没跑了。
有种生无可恋的感觉啊……以后还能不能跟上?
“你在想什么?”
同桌杨睦的一声呼唤,引回了正两眼发直的方源的神智。
方源的位置是随便找的,班主任当时只说不能男女同桌,而方源来晚了,随便捡了个角落的空位置坐下。
说到方源的同桌杨睦,他是个发色乌黑,嘴唇红润的男生,肤色不算白,所以存在感略低,但当方源坐到他旁边时,仔细一看,他的模样却出乎意料的端正,让方源看着很舒服。
班主任讲完了学校的情况,开始进行详细的自我介绍。
她告诉大家,她是本学期才从翰阳初中调上来的。
她在翰阳初中是语文名师,在全市小有名气,所以一上来就能执掌八中文科实验班的教鞭。
翰阳初中……方源的眼睛睁得圆溜溜的。
等等,这不是沈雁鸣的学校吗?!
还有,所谓的“调上来”,莫非意思是……
方源扭头问同桌杨睦:“你知道翰阳初中吗?”
杨睦答道:“翰阳是我们八中的初中部,它的校区不在市中心,所以你可能没听说过。”
“……”方源无语凝噎。
搞半天,那个沈雁鸣是直升上来的啊?
课间,班主任走到方源的同桌杨睦身边,没头没尾地问了一句:“还适应吗?”
方源一愣:这是什么节奏?这两人是从一处来的?
“嗯,还好。蒙老师您也加油。”杨睦点点头。
班主任走后,方源问杨睦:“你也是翰阳的?”
“是的,”杨睦灿烂一笑,“蒙老师是我的毕业班班主任。”
杨睦样貌低调,他的笑容非常标准,唇红齿白,十足一个知心哥哥的形象,方源对他的好感度又嗖嗖地往上涨。
“你认识沈雁鸣吗?”方源忍不住搭了话。
“认识啊,同一个班的。你既然听说过他,那也应该知道翰阳啊?”
方源的思维一下子就接不上线了。
看杨睦那毫不惊讶的样子,难道外人听说过沈雁鸣,是件很稀松平常的事?
那人到底是何方神圣啊!翰阳初中的招牌菜吗?
第27章 谜之大触
方源暗自思索了一番。
沈雁鸣的名气如此之大,不外乎几个可能:跟特大的事件有关联,帅得天崩地裂,成绩是全区前列。
沈雁鸣看起来不太像是惹事精,其外表温文尔雅,笑起来还有点儿甜,但也没好看到惊天地泣鬼神的地步。
看来只剩余一个可能……沈雁鸣的成绩必须得傲视群雄。
估计是初中数理化奥林匹克竞赛的高分获奖学霸吧。
方源联想到沈雁鸣弱柳扶风的形象,以及那张看谁谁心软的乖乖脸……呃,还是不要评价了。
他决定等沈雁鸣的病好了,再去三楼看沈雁鸣一眼,把那家伙在他心中的形象更新一下。
病萌病萌的大个子,真的很囧啊。
“我是今天升旗的时候认识他的,在这之前我没听过他。”方源郁闷地为自己申诉。
杨睦有些语塞。
方源就更无语了——亲爱的同桌,我承认自己消息闭塞,不应该连八中的初中叫什么名字都不知道。但是我为什么非要知道传说中的沈雁鸣?
“沈雁鸣在你们那里为什么出名?”方源不甘心,决定刨根问底。
“你不知道吧,他很强的,他的数学拿过&%%¥%,物理拿过#@*&¥%,化学#@*&¥%……本来他父母安排他去念九中,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他非要来八中。明明九中的理科比八中更强。”
方源被那些个名字深奥的奖项唬得直愣,便随口应付道:“我看他挺好说话的,如果哪天我有不认识的题目,可以找他请教。”
没想到杨睦却当了真,将手掌一拍,说道:“没问题,要我给你他的手机号吗?他的数学物理在中考可是满分,化学因为粗心被扣了一点。”
方源在被“满分”这个词吓得不轻之后,讷讷地道:“我没有手机。”
杨睦愣了愣,忽然笑道:“你回到家不可以打给他么。”
“也对。”方源并没有非常执着于找沈雁鸣提问题,他认为问老师或者本班同学就好了,没必要舍近求远。
杨睦这个说做就做的行动派,却麻溜儿地掏出手机,给沈雁鸣拨了过去:“小沈,你今天认识了我们十六班的一同学啊?人家跟我问起你来了。”
手机里传出了沈雁鸣愉悦的笑声:“是呀!”
方源紧张兮兮地盯着杨睦,他觉得脸红,沈雁鸣会不会认为他这人特别多事,或者爱套近乎?
“啊,好,”杨睦把手机递给方源,“小沈让你听电话。”
方源接过手机,看到通话人的名字被杨睦写成“大副”。
这是几个意思?大副的意思不就是仅次于船长的二把手吗。
方源支支吾吾地向沈雁鸣问好,而沈雁鸣显然很高兴,连着问了方源几个关于新班级的问题。
这人还挺不错的——方源在心里悄悄地给沈雁鸣发了好人卡。
第二堂课仍旧是蒙老师的课,也仍旧没开始正式讲课。
蒙老师搞了个破冰认人的游戏环节,还号称这是八中和翰阳的传统,每个新生班都必做一遍。
这个游戏,其实有些不知所谓,还令人尴尬。
蒙老师让大家围坐成一圈,打乱大家的位置,要求每个人至少能与本班另一个人互相认出名字,认得出则过关。
方源觉得这游戏也是醉了,大家才刚来没多久,除了同桌以外,还能认识谁?
万一有人在这节课之前没跟自己同桌互通过名字,那岂不是死得很惨?
方源和杨睦早在第一节课前就互相自我介绍过了,所以杨睦是本班唯一能被方源叫出名字的人,他目前坐在距离方源较远的教室另一头。
方源不停地对杨睦使眼色,然而杨睦眼神迷茫地看着方源,摇了摇头。
这是不记得他名字的意思?
方源无奈地低下头,他没辙了。
渐渐地,无法互相认出对方名字的人已经不多,就像是被挑剩的一样。
方源心里酸溜溜的,看来,这游戏是存心给被剩下的人提个醒,在学校里不光要用心学习,还得搞好人际关系。
毕竟高中生的主要目的虽然是学习,但学习成绩并不是人在外界立足的唯一基础。
在人生地不熟的时候,哪怕只有一个人认识你,也是好的。
更何况这是实验班,将来的前途不可限量,而且他们的父母之中,肯定包括一些有头有脸有门路的人物。
方源仍旧不肯放弃,他给杨睦做口型,只可惜杨睦还是没能意会。
杨睦倒也不傻,他灵机一动,趁蒙老师不注意,偷偷用手机发短信。
方源不知道杨睦在搞什么幺蛾子,但当杨睦把手机收起来后,很快便举手报出了方源的名字。
看来他刚才是向沈雁鸣搬救兵去了。
轮到方源报杨睦名字的时候,他平静地说出了“杨睦,和睦的睦”。
杨睦面上流露出隐隐的惊喜之意。
方源不以为意地想:这很奇怪吗?记得另一个人的名字有什么难的,这只是上不上心的问题。
蒙老师对班级人员的位置进行了微调,方源和杨睦依然是同桌。
方源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很快发现,杨睦是个性格开朗、极易相处的人。
杨睦特别喜欢看漫画,上课时经常把漫画塞在抽屉,每逢老师讲课的内容令他不感兴趣,他就偷偷地翻漫画,上学第一周就被班主任蒙老师抓了个现行。
蒙老师似乎已经对杨睦的行为司空见惯,毕竟是自己这么多年一直看过来的学生。她也不多说,直接收缴。
这丝毫不能打击杨睦的热情,方源偶尔和杨睦一起看看,次数不多。
一周后,在上晚自习之前,杨睦坐在座位上写数学作业。
方源拿出在学校门口新买的信纸,给钟明恒写信。
钟明恒的中考成绩实在是不怎么样,去一家学药的职高报道了。
他俩在毕业前互留了通讯方式,方源没买手机,于是他们之间联系的方式便是周末打电话,但他们也曾约定过要互相写信。
高一年级的学生中,很多人都给自己的初中同学写信,方源也加入了这一潮流之中。
方源好久没给人写信了,他信笔写下几个字,却发现写出来的是顾盼的字体。
“……”方源的笔悬停在纸面上空,一时写不下去了。
他曾经两次学写这字体,一次是替被打伤手的顾盼完成假期作业,另一次是为了从李芳香那里钓信息而给隋意写情信。
他面前的信纸,与李芳香给他的信纸的质感和颜色有些相近,他当时挑信纸的时候,看见这套信纸有种莫名的熟悉感,也不多想便买了下来。
因此方源今天在无意之间,就习惯性地再次写下了这样的字体。
这几天的日子太过忙碌,他要考虑的事情也太繁杂。
直到这个时候,他才猛然惊醒,他是如此形单影只地漂泊在这陌生的八中地界,面对着全新的人群和学习生活。
他与他的过去之间,产生了一道鸿沟,而那鸿沟将会被漫长的时间河流所腐蚀,越来越宽,越来越深,直至成为汪洋大海。
方源害怕与过去的一切分离,因此他手中的笔杆子渐渐开始颤抖。
他不知道自己在什么时候,会忘记顾盼的字体。
而且,他在无意中写下的这字体,残忍地强调着隋意这个人的存在。
“我帮你寄信,我家旁边就有邮筒。我确定邮政的人每天都去开箱。”
杨睦的话唤回了方源的注意力。
“啊……如果你不觉得麻烦的话。”方源脸色苍白地答道。
杨睦见方源答应了,就笑得特别舒心,笑容中带上了小邪恶。
他那双眼睛凝视着方源,闪现出轻灵鲜艳的光彩,如同一道晨间之光,打在方源的心灵之上。
“不过,你要把信的内容分享给我。”杨睦提出了条件。
这是几个意思?方源没弄懂。
难道意思是说,他写给钟明恒的信,每一封都得给杨睦看?
莫非……也包括钟明恒的回信?
方源的眉头紧了又松,松了又紧。
其实,也没什么不可以的。
杨睦想要了解自己,那就让他了解吧,又不是见不得人,大不了在这封信的后面,问钟明恒愿不愿意,如果不愿就算了。
钟明恒或许不会如此小肚鸡肠。说不定杨睦也能成为钟明恒的朋友。
21/59 首页 上一页 19 20 21 22 23 2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