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显挪啊挪的跟跑去跟郑玘并排跽坐,然后开始搞科普!别说郑玘对天文还是比较感兴趣的,这个年代的读书人,其实有很多爱好的,天文也算是其中的一种。
李显说的也算是简单直白,郑玘自然也是听懂了,不过李显发现自己说完之后郑玘也没表现出松了口气的样子,不由得趴在书案上看着他:“王傅在担心什么?”
郑玘看了看室内已经逐渐暗了下来,也没回答李显直接喊人来点灯,等再过一会天就要完全黑下来了。李显看着承保和狸奴看上去脸色都有点发白,似乎很害怕的样子,他张了张嘴想要说什么,不过,郑玘知道他的事情,所以他可以给郑玘搞科普,别人……还是算了吧,弄不好就要出事儿了。
更何况比起给这些人科普,李显更像知道郑玘到底在担心什么。烛光映衬之中,李显那双明亮的眼睛依旧充满求知欲的看着郑玘,郑玘忍不住卷起书敲了敲他的头说道:“你以为我是在怕日食?”
难道不是?李显抱着头,怕再被挨打,没有说出来,不过脸上的表情却出卖了他。
郑玘沉吟了半晌之后说道:“日食其实并没与什么好怕,只有那些无知愚民才会人心惶惶,只不过……借着这次日食,朝堂之上又要有大动静了。”
李显一下子就明白了郑玘的意思,也就是说有学问的人虽然不知道日食的真正形成原因,但是对日食的畏惧却不如普通百姓多。
在普通百姓眼里,出现日食了就是上天的警告,要么是皇帝不够乖啊,要么是朝上有奸臣啊,而朝臣们虽然心中也有敬畏之意,不过更多的则是在思考怎么借着这个机会攻击政敌了。
李显沉默的坐在那里,他的政治素养果然还是不够,郑玘一瞬间就想到了这里,不过……他又安慰自己,因为郑玘经历过了嘛。
“那……王傅,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不会影响到我们吧?”
郑玘摇了摇头说道:“我也不知道。”
李显一脸不信的看着他说道:“你告诉我啊,我不会说出去的。”
郑玘依旧摇头:“因为有你,很多事情已经跟前世不一样了,所以我也说不好,唯一能够确定的是……太子那里恐怕要难过了。”
“不一样?我……我没干嘛啊。”李显顿时惊了,想了一下才有些不确定的问道:“你是说,因为闽西郡王的事情?”
郑玘点头:“没错,闽西郡王已薨,冀王改封也提前了,明崇俨提前成为了冀王府文学,所以朝堂之上会出现什么情况谁也说不好。”
“提前?也就是说八郎原本不是这个时候改封冀王的?”
“没错,我清楚记得相王是总章二年十一月才改封冀王,然后改名去旭字,而现在刚六月。”
李显咽了口口水,怪不得郑玘听到他忽悠武后脸冷的跟中央空调一个效果,原来因为自己,郑玘也失去了先知的能力,不过就算是这样,郑玘依旧很肯定的表示太子要难过了,这又是为什么?
李显想要问,结果还没等他问郑玘就直接把书丢给他表示:“既然你也不怕,那就继续读书吧,我告诉你的再多也不如你自己想到的有用。”
好吧,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懂!李显叹了口气开始读书。
而接下来,李显虽然没有上朝,但是每天的邸报他这里是少不了的,而且他每天进宫请安也能听到各种,咳咳,八卦。
日食过去的第二天,李治那里就收到了一堆折子,在大朝会上他也自我检讨了一下,说自己这个皇帝做的不好,以后要更加谨言慎行才是。
然后就是各个官员也自我检讨,检讨完了,李治就挥一挥袖子让五品以上官员谏言,意思就是对皇帝多朝政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你们直说,朕是要做个明君的。
李治敢这么说,朝臣中也没几个愣头青敢直接指责皇帝啊,找抽呢?但是他们还真的有话说,于是李治那里的折子多了好多份委婉劝他效仿汉武帝,严格执行后宫不得干政的规矩。
甚至还有人非常直接的表示朝廷政事大半决于皇后之手,天下臣民只知有皇后而不知有太子!
这些折子快要把武后给气疯了,当然,这个气疯了是李显想的,实际上武后依旧稳得住,只不过看向太子的目光更加冷了而已。
而作为皇帝,李治对这种情况却视而不见,没有依照朝臣们的建议去压制武后,也没有斥责这些朝臣,他似乎打定主意要两不相帮了。
李显每次从宫里听到这种消息,回头就来跟郑玘八卦。
郑玘对此的评价是:太子坐不住了。
李显觉得他也算是理解太子了,毕竟李治因为身体不好,早就开始让太子监国了,如果是在别的朝代,太子距离登基也不远了,谨慎一点的太子虽然监国也还会将各种政务报给皇父知晓,野心大一点的就直接架空皇父,等时机一到就逼皇父退位了。
结果到了李弘这里,苦逼的遇到了一个比爹还凶残的妈,头山两座大山,虽然说是太子建国,但是实际上政事大多还是武后在做决定,李弘今年已经十七岁了,也娶了太子妃了,各种意义上来说都算是个大人了,更何况他还经常受到各种朝臣的赞扬。
李弘也是想做出功绩来的,这个时期的少年,就算是再怎么沉稳也有一颗想要好好表现的心。作为太子,李弘自然是认为后宫不得干政的,可是他妈太厉害,他又不能直接扳倒武后,因为有武后,他才是嫡长子,这个太子之位才更加名正言顺一些。
好不容易找到了这么一个日食的机会,太子立刻开始布置发难了。太子的想法也很简单,就是请他妈回去好好管理后宫就可以了,政事交给他就行了。
接下来的几天正如郑玘所说,朝堂之上简直是一片血雨腥风。
今天这个贪污被御史参了,明天那个违法又被参了,一开始还是小打小闹,折腾的都是下面的小虾米,结果不知道是不是两边撕红了眼,就连西台侍郎,换个习惯的说法就是门下省侍郎,刑部尚书这种要职都被卷进去了。
因为证据确凿,这两位肯定是倒了大霉,然后空出来的位置自然是让大家都红了眼。因为是要职不能缺人,所以李治快刀斩乱麻,先是以范阳郡公卢承庆为刑部尚书,而后以李敬玄西台侍郎,兼太子右中护、同东西台三品。
这两个人,李显肯定是不知道的,但是郑玘知道,卢承庆因与许敬宗交好,也能算是武后党羽,而李敬玄……当年可是李治侍读,所以这位严格来说是忠于且只忠于皇帝的。
而皇帝……是站在太子一边的。
这样一场交锋看起来似乎是势均力敌,但是李敬玄的授官重点不在西台侍郎,而在同东西台三品意味着……拜相,李敬玄他是宰相了!
李显每天看着邸报跟看热闹似的,不过说起来,要不是郑玘给他解释的明白,估计他也看不懂这内容。
结果看着看着热闹,他发现这场热闹把他也给卷进去了。对于李敬玄拜相,武后出手也十分果断:她要把两个儿子也塞进去。
于是李显就接到了一份委任状,加封为扬州刺史,瀛州牧,虢州都督。
李显:……
作者有话要说: 说明一下,李敬玄和卢承庆的升迁时间并没有确切的记载,于是……以上是我胡诌,当然这两个人的官职是肯定的,也是在总章二年升迁的XD
第29章 29
李显看着手里的圣旨简直是要崩溃了,虽然唐朝的圣旨的确推翻了他对圣旨的印象,上面那一连串的官员签名都让他举得有点眼晕,但是最让他不安的还是圣旨的内容。
扬州刺史,瀛州牧,虢州都督,这三个职位都是比较有实权的职位,问题是他现在宁可要个没那么有实权的职位啊,别说让他管着三个地方,就算是只让他当扬州刺史他都当不好!
李显有些不安的看着郑玘:“这这这……这要怎么办?”
郑玘看了他一眼:“你慌什么?”
李显一脸苦逼:“我……我做不来啊。”
郑玘没说话只是伸手点了点圣旨上的两个字,李显一看在一连串的官位前面写着个遥领。李显抬起头看着郑玘,郑玘解释道:“遥领代表着虽然你在这个职位上,但实际上你不用去赴任,也不用管事儿。”
李显听了之后更加疑惑了:“那……突然加封是为了什么?好像五郎也被加封了吧?”
“为了告诉大家你们已经长大了,可以入朝站班了。”郑玘顿了顿,忽然想起来他还没教李显朝上品级和所站位置,好在李显是亲王正一品,所处位置只在太子之下。
对于入朝站班虽然李显压力有点大,但是一想到自己身上的职位只不过就是听着好听,也就没再说什么了,然后郑玘丢给他的一本书则让他瞬间内牛满面,那本书是郑玘亲自所写,上面写着如今朝上各个位置都是什么人,他们背后都有什么样的背景,以及他们的倾向性。
说起来如果真的只是想要做一个闲散王爷,这些东西李显看不看都一样,反正他也没想着培养自己的势力,不过郑玘还是想让他知道一些,如果李显看不进去……那就揍好了!反正这小兔崽子自作主张在娘子面前装神弄鬼的事儿他还没算账呢。
想到这里,郑玘忽然叹了口气,自从遇到李显之后他身上那点世家子的优雅都快被磨不见了!
结果李显还真看进去了,他不仅看进去了还拉着郑玘各种讨论,郑玘观察了一会就发觉了:这货当看热闹呢。
李显现在的行为如果确切一点说的话应该是八卦!他对历史是不熟悉,所以很多事情他都是只知道广为人知的一个结果,他知道李弘猝死,知道李贤被废,但是在史书上短短的一两段话,中间是隐藏着更多不为人知的事情。
为什么大家都怀疑李弘是被武后毒死的?还不是所有人都知道李弘不得武后的意?但是李弘到底怎么惹到了武后,也就是那么简简单单几句话,而到了这里……那就是实实在在的政斗了。
李显现在的水平想要看出更深层次的东西有点难,但是直线思维的人还是有点好处的,他就看双方力量对比,朝堂上哪边儿的人多,机要位置都在谁的手里,多少也能看出来的。
不得不说,高宗朝后期朝堂之上简直就是一锅粥,大朝会的时候朝上一站一堆美青年美中年就算还是老头级别的也有个仙风道骨的劲儿——唐朝皇帝都是颜控,长得不好的想要升官太难了。
但是这些只是表面上看到的,实际上,一个朝臣四周或许一个自己人都没有!这满朝文武有太子党,有武后党,还有只忠于皇帝的,然后就是墙头草和太子党,那掐起来简直是如魔似幻。
不过总的来说,武将一般都在皇帝和太子手里,武后这边文臣更多一些。
李显跟着上了两天朝觉得这份工作也不难,反正就是当个背景板么,沛王李贤或者还会表现一下站出去说两句,他最多就是一句臣附议的份儿。倒是他上朝的时候,好多大臣都会若有若无的多看他几眼——之前周王傻了,然后后来听说又渐渐好了,只不过这位王爷太宅了,大家只知道一个传言,实际上根本不知道周王到底怎么样了。
现在好不容易出现在大众视野了,当然要关注一下,跟李显八卦朝臣一样,朝臣也很喜欢八卦皇室啊。只不过李显在朝上每次都一副鹌鹑样,看他的神态不像是傻子,但是不多话也让人揣测不出来他到底有几分本事,倒是让很多人都觉得他颇为神秘。
李显不知道自己也被大臣们八卦了一下,他每天上朝都在努力吸收着各种知识,不得不说,很多东西郑玘都给他讲过,但是那些东西当时他并不明白,现在结合着现场版教学,他多少有些明白了。
想明白了之后他又有些可惜,郑玘窝在他的王府有点大材小用了,可是就算可惜他也不想让郑玘走,这个心里很矛盾,李显很多时候都有鸵鸟的习性,矛盾了就不想了,于是他开始关注太子李弘和沛王李贤。
结果这一观察他就发现,李贤和李弘已经三番两次政见不合了,这让李显有些担心,转头又去找郑玘了。
郑玘正在书房练字,看到他过来说了自己的担忧之后放下笔擦了擦手说道:“你以为,娘子把你们两个扔到朝上就真的只是在怄气?”
李显擦了擦额头上的汗,他一听郑玘这么说就知道这里面肯定有故事,当时加封旨意下来的时候尽顾着慌了,然后就一连看了好几天的八卦,都没想过武后为什么突然把两个儿子扔出去了。
现在想一想,他忽然灵光一闪问道:“是要用六郎来牵制太子?他行吗?”
不是他看不起这位兄弟,实在是……这位兄弟就比他大一岁,今年刚14,虽然皇家的孩子早熟,但是……太子已经17了啊,老婆都娶了,不用问都知道肯定是世家女,而且太子被皇帝培养了那么多年,东宫就是个小朝廷,他手上的力量比李贤强多了。
现在李贤拥有的也不过就是帝后的宠爱而已,恩,是的,从加封上面就能看出来李治还是更喜欢李贤的。
岐州刺史,雍州牧,扬州大都督兼左武卫大将军,虽然将军衔也是虚的,但是虚衔也是衔啊。
李贤受宠,又开始入朝参政,说不定什么时候朝上就又要多一波沛王党了,啧啧,真是够乱的。
李显想通了这一点之后忍不住问道:“我这是沾了六郎的光吗?”
因为他和李贤年岁相近,所以加封的时候就把他也给顺手了。
郑玘静静的看着李显忽然说道:“若是以后我不是周王傅,甚至要离开王府了,你自己就多加小心吧。”
14/205 首页 上一页 12 13 14 15 16 1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