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小说

带着写手系统从末世到古代——梦之草

时间:2015-07-13 19:24:11  作者:梦之草

    宁庄所在地杨柳村,杨树林家。
    堂屋上坐着乌压压一群人,听了杨老汉的话后,堂下诸人一个个神色不一,好几人张张嘴,又因嘴笨而没有开口,他们不知道该跟老父说些什么。
    正在这些人神色不定时,兄弟中头脑最灵活,说话也顺溜的杨家老三总算开了口,结束了此前尴尬的场面:“爹,您老怎么想的?儿子认为这笔买卖做得,东家不会拿收成开玩笑,退一步而言,就算他所言不实,再如何,总不可能颗粒无收吧?咱家什么都少,就人多,为了以防万一,可以让娘带着媳妇孩子们多割一些野菜,凑合着总能把日子过下去。这万一要是东家说的都是真的,那咱家错过这趟,以后想再碰上这样的机会可就难咯。”
    杨老汉高坐堂上,吧嗒吧嗒抽着旱烟,满是风霜沟壑的脸上一贯让人看不出表情,习惯了他这样子的儿孙们,却能分辨出其间的差别。
    这是事关一大家子生计的大事,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对于杨家老三说所说,却也找不到反驳的话。
    杨老汉脑海中不断回想老三说的一大堆道理,求稳,就不该按着老三说的做,问题是之前那么多年都这么过来,杨家子孙越来越旺,这日子却越发难过了,显然,求稳这一道并不那么适合。可要真采纳了老三的办法,这风险有些大啊!
    第一次佃这个东家的田,也不知道他们为人如何。要是东家不靠谱,东家倒是损失得起,他们可就真得损失惨重了。
    诚然如老三所说,就算这次看走眼,让老伴带着媳妇孩子们多扒些能吃的,他带着儿孙们再去打打短工,再东家西家借上一些,勒紧裤腰带撑到明年收小麦应该不成问题。
    杨老汉很是感叹,年轻时只知埋头苦干,爹让干什么就干什么,等到自己当家作主了,这思路也没改变过来,仍是走着老一辈传下来的老路子,谁想临老,竟然还得冒一把险,这可真是越活越年轻了。
    就这么干了,本分那么多年,只壮大了家口,日子反而越过越艰难,不赌一次他不甘心。
    杨树林家是佃户中佃田最多的一户,他家人口多,儿子加能下地的孙子一溜排下来,十个手指都数不完。
    邵云辰一看在所有同意种植他家良种的庄户中,杨家一家就顶上其余好几家,便免了他们家几亩田种子钱,带头人总得给点好处不是?
    杨家得了好处,其他佃户虽然眼红,却仍旧观望,大部分人都是不见兔子不撒鹰,这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
    对于这样的状况,邵云辰并没有不满。如今,他眼界开阔,对以前他比较看重的事,现在也不那么在意了。钱吗,够用就好,他和宣和都不是摆阔之人,赚多了也只能拿在手中把玩,但要让他们将辛辛苦苦赚到的银子随手给人,他们还没有那么大方。
    邵云辰这边忙着春耕之事,季宣和那边也没闲着,他将自己最初修习的初级锻体术传给了安王世子。
    锦朝所在世界是低魔世界,只有如初级锻体术这样的低级功法才能练,同为低级功法的法术之类却是想都不要想,完全没法练成。
    陈煜拿着手中誊抄的初级锻体术简单口诀,常年板着的小脸露出疑惑的神色:季先生怎么抢了武师傅的活?
    他翻到功法最后一页,上面写着功法的效用,长久习练,能改善身体,延年益寿。他的眼睛闪起亮光,这个世界上,最想长生的恐怕就是王族了,谁不想多享受几年?特别是帝皇,尤其在乎这一点,事实却很讽刺,凡是九五之尊,没有几个是长寿的。
    仿佛看穿世子心中所想,季宣和开口打消了他的奢望:“不要抱太大期望,练个几十年,延寿一二十年可期,再多就得看运气了。”
    听到季先生如此讲述,世子不止没有萎靡,眼神反倒越发晶亮了。一二十年,这对于平均寿数还不足50的锦朝人来说,平白多了将近一半的寿命,这可是旁人求都求不来的好事,正所谓贪心不足蛇吞象,他岂会如此不知足?
    得到这本初级锻体术后,没有大毅力者也是练不成的,随便耍耍,能延的寿命不多,这很好的体现了有付出才能有所得这个常律。
    安王拿到手后,自是勤练不辍。还没练上多久,他就感觉到身体轻快了不少,原本的沉疴也有了治愈的希望。这倒不是初级锻体术有这么神奇,改善身体,也就意味着身体抵抗力上升,一些迫于抵抗力不足,而久治不愈的病症,自是有了治愈的希望。
    初级锻体术修炼有成,能使身体更加灵活,身轻如燕做不到,比普通人跳得更远,跑得更快还是可以的。这样的改变,放在单个人身上不显,这要是搁在军中,百人千人甚至万人一起同敌军作战,这效果就大了,必定会让人为之一惊。
    安王光想象那样震撼的场面,他就浑身气血涌动,怎么也平静不下来。
    季宣和将初级锻体术随手丢给世子后,他就不管了。安王要是连保密都做不到,那他无话可说。锦朝那么多技艺握在各家手中,怎么传承,如何掌握这个度,自是很有一套。安王掌管一方,又打过仗领过兵,这方面季宣和这个现代人反而有所不如,的确不用他操心。
    安王看着季宣和当起甩手掌柜,一派悠闲,他却为此忙得脚不沾地,劳心劳神,让他看了觉得愤愤不平,却不知道要对他采取何种措施。他没辙,只能看季宣和继续逍遥自在。
    其实季宣和压根就没有闲着,他有很多事情要做。工部任务要完成,当世子先生也得备教材备课,还得忙活新世界网的小说创作,哪来那么多闲工夫?
    季宣和自觉忙得很,在安王眼中却不是这样。上差时可能没闲余时间,下衙还不是嘛事都没有?
    安王说的不全对,却也有些道理。
    小半年过去,季宣和在新世界网中创作的第一部小说,已经步入正轨,若不出差错,这日子就能过下去。
    而他在元穹联邦连载的小说也已进入尾声,之后的小说,他决定将新世界网中的小说搬过来。在新世界网连载的小说都有限制,只有创作者本人才能在其他地方发表,读者是不行的,规则直接起作用,他们就是想发也发布不了。
    如此一来,季宣和晚上的时间也空出来了,除了必要的修炼,其他时间都可以任他安排,做什么都行。如此一来,他的生活比起去年秋冬那段时间,闲暇时间的确多了许多。
    不知不觉中,锦安郡悄悄发生了变化。初时不显,等时间一长,各郡间的差距就会显现。
    时光飞逝,又到了新一年丰收的时节,田野上到处充斥着象征收获的金黄色。今年除了气温低点,难得的风调雨顺,农户们一个个脸上洋溢着笑容,昭示着今年收成差不到哪去。
    杨柳村杨树林家的人笑容尤其刺眼,简直刺痛了整个村人的心扉,特别是那些没有购买季家良种的佃户,更是后悔的想吐血。悔不该当初啊,要是他们照着东家的意思做,现在也该轮到他们畅怀大笑,哪里用得着眼红别人。
    “老头子,你说多少?我耳朵没坏吧,你再说一遍。”杨老太眼睛瞪得溜圆,满脸的褶子都似乎被抹平了不少。
    “娘,爹说的没错,还是儿子几个一起称的,出不了错。”杨家老大黝黑的脸上露出憨憨的笑容,谁都不会想到,当初他家堵上全部家当,得到的回报竟是如此丰厚,平均亩产比往年高了一倍,一倍啊,这个数目连他都吓住了。
    “那卖了粮,咱家今年岂不是能过个好年?”这次聚会连媳妇们都捎上了,说话的是杨老二家的。
    其他人听了皆点头附和。
    “爹,之前东家不是说这粮食可以制成粮种卖吗?粮种可是比粮食价格贵多了。东家也说了,他们愿意回收粮食,超出粮食价格的部分,和咱们六~四分成,咱们只要将粮食晒成半干,然后交给东家处置就行。市价部分,东家直接付款,剩余钱银则等粮种卖出去后再交付。爹,您觉得呢?”杨老三想起之前东家让庄子管事捎的话,整个人都神采飞扬,跟当初和媳妇成亲时有得一拼。
    “六~四分成,这,咱家得的会不会少了点?”有人表示异议。
    “哪里少了,这是东家厚道。你们想想,粮食收购价那么低,可粮店里卖的一点都不便宜。粮商转一道手,一出一入,就比我们辛苦半年所得还多。要这么想,那些粮商岂不是黑了心肝?可那又如何,我们还不是得乖乖卖粮给他们。东家那边不一样,咱家没人会制作粮种,你看着吧,要是不卖给东家,那些粮商必会闻着血腥味过来收购,给咱们的价格只会更低。”杨老三心里明镜似的,士农工商,别看农比商排位高出不知道多少,可睁眼细瞧,只要有点经商能力的,哪个过的日子会比农家人差?
   
    ☆、第132章
   
    其他人听了杨老三的话,都闭嘴不说了。他说的没错,事实确实这样,他们没有门路,又团结不起来,碰上那些奸诈的粮商,只有被他们剥削的份。
    话说到此,决定已不难下,杨老汉最终拍板定下,新出的粮食都卖给东家,还不能滥竽充数,必须将不好的挑出来,免得东家看了觉得品质不好而不收。
    有了杨家带头,杨柳村其他几家佃户也纷纷照做。
    邵云辰其实看不上这点收益,他这么做,不过是想让佃户多赚点,就像杨老三说的那样,真要钻到钱眼里,必不会按照分成结算价钱,没有哪家会如此。
    有人种出亩产五六百斤的水稻,玉米产量更是夸张,亩产最少的田地都有六七百斤,最高甚至能达到近千斤,见过的没有一个舍得移开眼睛,一个个都想方设法要买这些佃户的粮种,以便明年也能分一杯羹。
    杨柳村个别几户粮食亩产翻番的消息很快传遍周遭,没亲眼见过的人大都不信,却千方百计打听消息来源的真实性。这种事情,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探探消息不过费点时间,万一消息属实,他们要是错过来年,捶胸顿足都不足以形容他们的懊丧。
    杨家从丁口来看,在杨柳村排名非常靠前,奈何祖祖辈辈都靠田吃饭,人口一下子膨胀,赚钱能力跟不上人口发展速度,导致家境愈发贫寒,和他们真正交好的也就那么几户人家,其他人自是能不沾身就不沾身。
    和杨家走得近的几家,这回可真是沾光了,明年春播时的良种一早定下,到时候不说赚个盆满钵满,至少家里可以不用担心吃不饱穿不暖了。
    负责宁庄的张庄头,看着堆得满满的粮仓,一张满是褶子的老脸上像是要笑出花来,从第一批粮食入仓开始,嘴角就没见他平复过。
    民以食为天,翻番的产量足以让某些人不顾一切。
    季宣和考虑到这一点,最主要是为了省心,少赚点他不在意,要是为此引得众人觊觎,进而让与自家相关的人丢了性命,这就有违他的初衷了。
    由此,季宣和同邵云辰商量决定,将良种晒制完成后,立刻卖给庄子附近的农户,还有剩的,就直接放到二舅家粮铺售卖,方便得很。
    文卓成大部分产业都分布在各省,远一些的地方赶不上农时,所以最终种植新品种的田庄并不算多。他看着各庄子管事递上来的账目,脑中想的却是大外甥和他大妹一家的事,眉头皱得死紧。
    清官难断家务事,这事还真不好办。良种是给还是不给呢?给了对不起大外甥,不给,又说不过去。
    最终,文卓成还是决定直接把良种放粮店里卖,限制了每家购买的数量,他大妹家能不能买到,纯看天意。
    现在外头已经传的沸沸扬扬,到处都是有关良种的事。有人信,有人不信,不少粮商都打出了自家粮种品质优良的牌子,还有些黑心的,甚至直接就说他们家的粮种就是那高产粮种。
    直到中央官府派人肃清,这种乱糟糟的情况才得以遏制。
    百姓不明真相,只是道听途说,传言虽然甚嚣尘上,到底没有亲眼所见,也就跟着瞎凑合,大多就看个热闹,真正盯着良种的是那些消息灵通人士。
    安王的皇庄同样分布甚广,好在他提前做了安排,在锦城附近购置了不少田庄,其他一些过远的庄子,占据比例不多,他所提出的七成皇庄,已经是能赶上农时的极限,再远,铁定得误不少农时,本就是北方,成熟时间长,如今气候仍然严寒,耽误农时过久,不说收成多少,能不能有收获都还是个未知数。
    安王那么多庄子,粮食丰收时,难免被庄子附近的农户看到,这种事无论如何瞒不住。比起季宣和他们,安王才是被骚扰最多的人。谁让他官最大,不烦他烦谁?
    当然,能和安王扯上关系的,除了锦安郡少数人之外,就只剩下其他四郡王爷。自己臣下他可以随意应付,其他四郡王爷可不是那么好打发的,一阵扯皮下来,各自得到相对满意的价格,才算分配完良种的份额。
    安王卖出了近五分之三良种,相当于只比其他郡多了一倍有余。他将这些良种分发下去,部分能种两季的,立即就能用上,下一季收获之后,等到明年就能大范围种植。一想到这些,安王之前同四郡王爷商谈价格时偶尔产生的不愉快,也尽皆消去,前景可期啊。
    良种的事,不可能保密,初级锻体术却必须抓在自己手中。安王心中明白得很,这个可是好东西,比各种秘方级别还要高。不是所有将士都能学,兵卒只能学口诀的一部分,效果自是没那么好,却能有效的阻拦外人的窥伺。不是心腹,学不到全本。
    季大夫人听着管事的禀报,这脸色就没好过,待到听说她家只买到极少的良种,整个人散发出阴沉的神色,脸上寒意阵阵,挡都挡不住。
    将人挥退之后,房内传出了瓷器破碎声,亏得她还能克制,没在管事面前发火,不然这贵夫人的形象就不保了。
    欺人太甚,简直是欺人太甚。那小畜生就算了,居然连二哥都不向着她,这将她的面子往哪搁?她倒是要去问问,二哥这么做是为哪般。
    季大夫人收拾好仪容,怒气冲冲奔赴文卓成家,没想却吃了一记闭门羹,她二哥竟然不在。不光她二哥,连她二嫂也不见人影,只几个侄媳妇在充场面。任她有再大的气,也撒不到侄媳妇身上。真这么干了,可真得把侄子都给得罪光了。何况,这事跟他们没多大关系,文家掌着话语权的是她二哥,文卓成发话了,小辈们哪个敢不听?她就不信以后也堵不上,吃了杯茶,便匆匆返回家中。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