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朝女子的耳饰多为耳环耳坠,佩戴耳钉的也有,只是很少。出嫁男的标配则是耳钉,耳环耳坠是不允许戴的。区分男子是否家人,看他的耳朵有没有耳孔基本就能确定。
接下来舅舅舅妈,季宣和夫夫不用再行叩拜礼,只需要稽首就行。
一圈子转下来,季宣和夫夫收到了每人一份见面礼。这些礼物不是乱给的,老太爷老夫人给多给少,决定了两人收到见面礼的档次。
送礼也讲究长幼尊卑,晚辈给的礼物不能高于长辈,若老夫人只给了银饰,那其他人顶天也就只能给银饰,想给多些,就只能私下补上,当面是绝不能逾距的。
有了老夫人带头,舅舅他们拿出手的见面礼都不错。
轮到同辈时,表兄表姐自是不能和长辈们比,表兄亲一色的都给了文房四宝,表嫂表姐给的则是扇坠之类小物件。
到此时,季宣和夫夫都是在收礼物,接下来就轮到两人出血了,表弟表妹人数可比表兄表姐要多。好在是同辈送礼,不需要多贵重,就如表兄表姐送他们的礼物一样,只需要心意到即可。
十岁以上的表弟,季宣和夫夫统一给了每人一方砚台,至于其他的表弟表妹,皆是金银锞子,根据嫡庶,数量上有所区别。
都是初次见面,一阵寒暄之后,家宴便宣告开始。
出嫁男比较特殊,可以坐女席,也可以坐男席。季宣和不讲究这些,邵云辰从来都是跟着他入男席,这次当然也不例外。光从这上面,就能看出出嫁男在夫家的地位。不说百分百,至少七八成能如此判断。
出嫁男入女席,代表他只负责掌管后院,外事是插不上手的,若坐男席,则手中权力会更大一些,至少夫家不限制他在外走动。
光从这一小小的细节中,文家所有人就已经接收到这样的信息,之后他们都知道该怎么对待邵云辰了。
丫鬟婆子鱼贯而入,一道道佳肴被端上饭桌,偌大的厅堂只闻得见脚步声。
别看文府季府这样的勋贵世家爵位不高,官位也不高,底子可比那些没有根底、出身寒门的高官要厚实多了。
厅堂内人员众多,却一点都不显乱。文老太爷动了筷子之后,其他人方才开始吃席。
虽说没达到食不言的程度,季宣和却是不大习惯这样的场合,实在是太拘束了。长期如此,季宣和都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受得住。
邵云辰八岁前生活在邵府,这样的场合碰到过不少,他倒是自在得很。
文老太爷是个合格的大家长,他等众人吃得差不多时,方才搁下筷子,家宴就此宣告结束。
季宣和夫夫又坐了坐,眼看时间差不多时,才向老太爷他们告退回房。
“老爷,你看大外孙如何?看着和批命不符的样子。”闻名不如见面,老夫人看着一点都感觉不出大外孙哪里如大女儿说的那样。
“我看着不错,不光是大外孙,连外孙君郎都颇有气度。这样的人怎么会有妨碍六亲的命格?”文老太爷也很是诧异。
“以前没见过,下意识就认为女儿说得准不会有错,现下吗,这个认知得推翻。不过事情也不能光看表面,如何对待这个外孙,还是老爷拿主意吧。我看着还不错,甚至比府里一些个少爷小姐还要出色。”老夫人毫不吝啬自己的夸奖。
“嗯,再看看吧,不急于一时。”
难得来一趟京城,季宣和没有打算办完事情立刻就走。
之前两天两人虽然逛遍了京城,那不过就是走马观花过了一遍。接下来几天,季宣和带着邵云辰,挑着那些两人感兴趣的铺子,一间间仔细赏玩。
买了铺子之后,季宣和手头能动用的银钱不多,不过一些小玩意还是买得起的。今年庄子上的收成估计和去年差不多,康平县城百姓日子不算难过,季家铺子就时时都能有进账,季宣和不担心会缺银子花。
今年在京城置办铺子之后,一两年内,季宣和都不打算再开铺子了。先稳一稳,之后再视情况而定。
“走,云辰,那边那家茶点铺子,看着还不错,我们进去坐坐。”季宣和同邵云辰都不怎么喜欢这些甜腻的点心,不过偶尔尝试一下也未尝不可。
这家铺子装修不错,看着就让人很有食欲。里面小孩子居多,季宣和也不大,进去了也没人会觉得诧异。
现在是秋天,气温并不低,季宣和一边啃着冰淇淋,一边看着邵云辰,吃美食赏美人两不耽误。
蛋糕之类康平县城就有,只是味道没有季宣和现在吃的好,估计原材料和手艺上都有差别。说起蛋糕,季宣和只知道是用面粉和鸡蛋做的,具体如何做,他就不知道了。
写手系统中药方子很贵,食材方子他倒是没有多了解,只是大略扫了几眼,好似也不便宜的样子,晚上去瞅几眼看看。有了决定,季宣和更是享受地吃着冰淇淋,对于周围闹哄哄的场面也不介意了。
没有长辈跟着,季宣和夫夫随意地在街上逛着,逛累了就找间茶铺坐坐,很是惬意。
两人直逛到黄昏才归家。
一回到文府客院,季宣和就收到了消息,说是明年要选秀,还是大选。
这消息不止将季宣和夫夫弄懵了,连文府老太爷他们都一时没转过弯来。
仁泰帝都接近知天命之年,且近年来身体一直不是很利落,这都多少年没选秀了,怎么突然决定明年开选?里面若没什么缘由谁能信?锦朝可不像清朝那样,官宦女儿都得让圣上先选一遍才能自由婚嫁,也没有给宗室随意指人的习惯。
☆、第37章
锦朝各代皇帝选秀并不频繁,大多都只在年富力强时三年举行一次,一般过了不惑之年,选秀就基本停了。
选秀主要服务对象是当今圣上,其次是为宗室挑选佳媳。由此选秀直接分为两批,而并非皇上挑剩了再指给宗室。
虽则如此,各家各户却并不能提前知道,报上去符合要求的人选究竟是挑给皇上还是挑给宗室,这些只有等到各地上报的名额齐全,圣上下发旨意之后才能知晓。
如此一来,命运好坏谁都不清楚。
文府已经接到官差关于当今明年选秀的通知,那么一切都已成定局,但凡符合要求的人选都得如实上报。看来文府在京城的势力还是不够,不然的话,即使在当今眼皮子底下,也该当能提前知晓才对。如今这样,却很是被动。
今上并不爱男色,之前的选秀就不曾出现秀男。至于有这方面需求的宗室,那就不在圣上的考虑范围之内,全让他们自行解决。
这次选秀和以往几次都不同,男子也包括在内,这也是导致文老太爷他们闻之一愣的原因之一。
男子嫁人不是锦朝才兴起的,之前的朝代就有这样的习俗。正所谓上行下效,只有上层人士都认同,百姓们才会欣然接受。
男子毕竟比女子地位要高,也是一个家庭的支柱,名额比女子要少上许多。姑娘们但凡符合要求的,没有门路就得老实上报,至于能不能进入初选,那不是她们说了算的。而男子则不同,符合要求的每一户人家,嫡长子不在此内,除此之外,一家最多出两个男子。至于是嫡是庶,只要官差递消息时,没有特别要求的,那就任凭各家自己决定。
这个消息,对志向高远的少爷公子们来说不异于是个晴天霹雳,而对那些本就生活不如意之人,却不失为一条好路子。
这次是大选,除了官宦富商之外,还包括平民百姓。选秀出身的,但凡被选中,再不济也是个主子,这对于百姓们来说诱惑力不可为不大。锦朝幅员辽阔,自是不可能所有百姓都有这个机会,每个县都有一定名额,这些名额就掌管在各县知县等一干官员手中。
当明年大选的消息传遍整个锦朝时,不少百姓们都为之而激动异常。选秀是三年一场,大选可就不一定了,一代皇上,最多也就办个两三次,有一些干脆就登基之时才有这种盛况。
对于百姓们来说,这样的机会真的不多,家里只要有人选上,就算只是个小小的侍妾,那也是宗室的良妾,地位比平民百姓不知要高出多少,对他们来说,可不就是一步登天?
百姓们是高兴了,官宦们可未必。要是放在以往就算了,现在这种敏感时期,若家里有人被选中,还进了皇子们的府上,对他们来说可未必就是好事。这就等于是变相的和皇子们绑定,此后他们做起事来不免有些束手束脚,支持不是,不支持也不好。
选秀这事,本身和季宣和夫夫没什么关系,只是季府和文府都在选秀范围之内,两人也不能当没这回事。
各府小姐没什么好争的,只要符合要求都需要上报。可就算如此,各府都不能平静,看不入眼的,互相使绊子的不少,报名时间内竞争者是能少一个就少一个。少爷们就更难说了,有的不想要这个名额,有的却千方百计争夺。府里当家人能耐不够的,一时间被这些事弄得手忙脚乱,府里被折腾的乌烟瘴气的也不在少数。
大选人员众多,第一步就是报名的同时捎带上秀男秀女的家世画像,经过筛选之后,通过了这一关,秀男秀女们才能进京参加初选。
季宣和也就刚听到消息的时候怔愣了一会,过后就将之搁置一边。他在锦朝待了七年,也知道锦朝男子能光明正大出嫁,但在听到选秀还要选男子时,仍一时有些没反应过来。
呵呵,这和现代真是不一样呢,季宣和不由笑出声来。
季宣和的亲姐季锦娴符合选秀的要求,不知道她现在有没有定亲?若没有定亲的话,估计就要参选了。季宣和与她没什么感情,却不能当她不存在。不犯事还好,犯事可是有可能连累到季宣和的。
明知如此,季宣和却也没什么好的办法,季府和文府他都说不上话,他们的决策好坏与否却能影响到他,季宣和颇为无奈。
事情已然如此,季宣和不是那等自寻烦恼之人,日子还得照常过。大选人员如此之多,能不能进初选都还是个未知数,实在没必要患得患失。
将京城铺子的事情都处理完毕之后,季宣和夫夫同文府众人告别,踏上了返家之旅。
季宣和在京城也就待了半个月左右,回程时正好处于秋收时节。官道两边田地上一片繁忙的景象,农户们挥洒着汗水,挥舞着镰刀,辛勤收割着麦子。麦子一片片倒下,再被人一捆捆扎好,过不了几天,就能变成黄灿灿的麦粒收进各家的粮仓。
京城到康平县一路上都是如此,季宣和看着,心情也为之舒畅起来,收获总能带给人喜悦。
季家不算多富有,吃喝却不差,季宣和之前被养得很好,只是走了一趟陕西之后,原本的婴儿肥消下去,之后再没能回复原样。季宣和自己很满意现在的长相,段妈妈他们却大叹可惜。
邵云辰比季宣和大三岁,如今正是抽条的时候,经了那一回,现在是瘦高瘦高的,想要身上有肉就得等到他过了生长期。
季宣和放下车帘,将视线停留在邵云辰身上。邵云辰如今身形瘦削,个头却很高,长相英气,一点也不会让人觉得女气,看着颇为赏心悦目。
人都有爱美之心,同样条件下,没人不喜欢相貌俊美之人,季宣和也是如此。无论是长相,还是个性,邵云辰都符合季宣和的口味。如今想来,这也未尝不是两人的幸运。
季宣和光明正大地盯着邵云辰看,邵云辰岂能无所察觉?只是季宣和是邵云辰的丈夫,他喜欢看就让他看个够,邵云辰对此还乐见其成,被丈夫喜欢,总比遭人厌弃好。
近两天的旅程很快就结束,季宣和又回归到了正常的生活之中。
今年杨家埠的收成依然不好不坏,季家两个庄子也差不多。
锦朝各地仍旧大灾小灾不断,连着四五年下来,有些地方已然出现食不果腹的迹象。朝廷不可能无止境的赈灾,最终还是要靠各地自行解决,实在无法解决就只能将一部分百姓迁移到其他地方。
这些季宣和只了解个大概,具体情况如何,他是不清楚的。去了趟京城,季宣和或多或少知道一些皇室的情况,如今成年的皇子有不少,对皇位有一争之力的也有好几个。当今圣上不是长寿之象,一旦皇上有个好歹,皇子们为了争夺皇位,拉帮结派,腥风血雨将难以避免。
再加上不少地方连年灾害,锦朝并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样歌舞升平。
季宣和不得不为自家多作打算。他原先还在犹豫是否要用系统币购买一些粮食,毕竟大宗粮食不好避人耳目拿出来让季家人食用,如今却不用考虑了,连续几年,锦朝整体粮食收成都不好,国力在逐年下降,好在锦朝不重文抑武,武力并没被削弱,外敌很难入侵。
季宣和在动用系统币买过一枚试毒玉环之后,就再没有大笔支出,到如今,他攒下的系统币已为数不少。有了决定之后,季宣和便趁着当下粮价不算高的时候,于当晚用系统币买下一批粮食。他没有买太多,买下这些也就是为了以防万一。
季宣和并不依赖写手系统,他如今生活很好,写手系统对现下的季宣和而言,更多的是用来作保命之用,系统币能不花就不花。
时光悠悠,转眼就到了仁泰十八年。
这一年,季宣和总算是费了点心思在学业上,既然要参加今年的院试,他可不想连秀才都考不上。
五月照样是府试,紧接着六月就是院试。季宣和同潘宏力不用参加府试,两人等到五月底才出发去云州府城。
院试要考两场,和之前的县试府试不同,两场必须都考,且以两场的总成绩来排名次。
参加院试的童生那是不分年龄段,下至小孩,上至白发苍苍的老者,都能在考场中见到。季宣和有了上次的经历,对于眼下的情况已经有了准备,饶是如此,却仍然不可避免地被震撼到。这是对科举有多大执念才能如此?反正季宣和做不到这样。难道除了科举就没有第二条出路?估计在这些人心中,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33/112 首页 上一页 31 32 33 34 35 3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