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下人没有挑剔的权利,但不妨碍他们习惯了之前的饮食,一时间没能调整过来实属正常。
邵云辰作为主子,比起下人只能更甚,他就算在季宣和常生病那段时候,减少了肉食的供应,海产可是一点都没少。常年吃惯了海产,还是新鲜海产,邵云辰一时没能适应过来倒也属稀松平常之事。
有选择的情况下,季宣和夫夫都更喜欢吃新鲜的食物,不光是海产品,肉食蔬菜也一并如此。现下新鲜的海鲜是吃不到了,只能让邱伯买些淡水鱼冲抵一二。
现在还好,邵云辰带了大量海鲜干货过来,等以后吃完了,就得让人大老远送过来。这又是个麻烦事,杨家埠离西林县远着呢,来回一趟少说也得花上两个多月。
接风宴之后,邵云辰整理了一部分海鲜干货出来,分成几份,送到其他官员府上。海鲜干货在康平县城不值几个钱,在西林县可是稀罕货,平常很难见到。
不过话又说回来,正因为很少吃到,海鲜干货也不是人人都爱吃的。邵云辰没考虑这些,他带了许多,不送一些出去倒显得他家小气了。
季宣和作为夏县丞他们的上官,其他官员的夫人自不会让季家先送礼,在邵云辰出手前,就纷纷上门拜访,还附带了礼品。
邵云辰估算着各家送的礼,按礼的轻重给各家夫人送了回礼。回礼中不光有海鲜干货,还有一些京城时兴的小物件。
来西林县赴任前,邵云辰就考虑到了眼前的情况,和他外祖母大舅妈一起在康平县城采买了不少适用各家夫人小姐的小礼物。不然,他一个男人,哪用得上这些东西?
西林县大多数官员都是当地人,产业自是置办在当地。季家则不同,季宣和刚上任,除了银子和随声带来的行礼,那是什么都没有,连根青菜叶子都得在当地买。
季宣和不清楚西林县的具体情况,但他知道西林县和康平县纬度相仿,冬天蔬菜品种定多不到哪去,便让邵云辰带了不少菜干。他这个决定并没有白费,邱伯在菜市场上逛了逛,现在这个时节,能吃的蔬菜真心不多,除了土豆白菜还是土豆白菜。
豆腐豆芽之类不是没有,只是对于百姓们来说,这些也不是他们能常吃的,一般都是家里人馋了或来了客人,才会买上一些润一下嘴。
季家当然不存在这个问题,只是能选的蔬菜就那么一些,邱伯也变不出花样来。反季蔬菜不是没有,邱伯将西林县市场和铺子都转了个遍,就见有一家在卖,只是那个价格,呵呵,比起康平县城还要贵上不少。
季宣和并没有仗着自己是知县,就强行向人索要钱财物品的癖好,该多少就多少。邱伯自是清楚自家主子的性子,对此他也只能认了,该多少就多少。好在季家主子不多,每天采买的量不大,也没多花多少。
有鉴于此,买田庄就率先跃入季宣和夫夫的眼帘。和在杨家埠不同,在西林县买田庄主要是为季家人提供吃食,并不需要有多大。能买到大庄子那自是最好,没有合适的,几十亩也能凑合。
苏知县离任前,将手头事物都处理了,季宣和接手后,一时间倒也无事。
西林县雨水少,海拔高,光照充足,只要不起风,都称得上是好天气。
季宣和就挑了一个这样的好日子出门。县务他算是熟悉了,只是还不曾上手,趁现在闲着,季宣和便带着衙役去看看他治下的田地情况,顺带去瞅一眼邱伯看中的那两个庄子。
两个庄子距离西林县城都不远,也因为近,庄子都很小。一个三十多亩,一个五十多亩,两个庄子相距很近,中间只隔了一个田庄。
如今已临近年下,田地上一片荒芜,除了季宣和一行人,好半天才能看到一个人影。对于田地的好坏,季宣和不大看得出,邱伯也不擅长,看着旁边的田地也都是如此,想来就算差也差不到哪去。回头还是让云辰来一趟,季宣和不由想到。
看庄子只是顺带,季宣和并没有忘记此行的目的,他让衙役带着他去看了西林县的水利设施。
西林县只有一条河流过,还是那种不大的支流,每年的降雨量也不多,旱的时候,连人喝水都有困难。这样的气候,要种水稻之类喜水作物那是在难为他们。
西林县缺水,却也并非没人种水稻,那些河流上游两岸的田地上,会种植一部分,再多就负担不起了。
季宣和看着西林县唯一的一条河流——岚河,很有抚额的冲动。河流目测只有两三米宽,这也罢了,如今河水貌似离河岸还有相当一段距离,就这样的河流,一旦遇上干旱一些的年份,农田灌溉那是铁定指望不上了。
之后几天季宣和又看了其他的一些水源,例如溪流山泉之类,倒也不那么令人绝望。西林县和甘肃整体情况一样,也是山地多,平地少,山上小溪流还算多,百姓们种些耐旱作物倒也能养家糊口。
如今田地处于冬歇期,季宣和再看也看不出个花来,他只大略转了转,做到心中有数,就回县衙继续琢磨县务。
季宣和在他治下四处查看之时,邵云辰也没闲着。他抽空去邱伯看好的两个庄子上转了一圈,又和其他田地比对之后,便决定将这两个田庄都买下。
卖田庄的两人都不是大富之人,也没有门路认识新任知县,知县主君和管家,他们就更不知道了,在价格上和邱伯好一番讨价还价才最终议定。
至于中人,邱伯早就告知他不用说出他们的身份,因为没这个必要。季宣和不差这点钱,为两个小庄子就要用上知县的名头,他还不稀罕。
因着时间上有些匆忙,这两个庄子不仅小,还没有连在一块,好在相距不远,管理起来还不算麻烦。
之前杨家埠安庄上的庄户,季宣和此次都带了过来,如今买下两个小庄子,正好安排李庄头去打理。
这些日子庄户们都闲着,没事做他们反而忧心起来。没有哪家主子会养着闲人,庄户们生怕被季宣和他们给卖了。西林县不比杨家埠,这里的一切庄户们都不熟悉,被主家换手对他们来说可称不上是好事。
放在以往也就算了,身为奴仆身不由己,换个主子罢了,总有他们一口饭吃。这次,他们难得遇上一个好主家,日子过得比之前要好上不少,庄户们可不想再重新过回以往的日子。
一听到让他们去庄子上,庄户们黝黑的脸上露出了丝丝笑容。
庄子上的事物还是由李庄头负责,庄户们都安排住在稍大那个庄子上。因着庄子实在不大,只有稍大那个庄子上有几间泥墙茅草房,需要修葺一番才能入住。
眼下年节已经临近,天寒地冻的,不好开工,邵云辰只安排一部分壮劳力住了进去,再带上两个农妇做饭,其他老人孩子还是住在城里,等明年多起几间房,再让他们全部住在庄子上。
季家就带了一马车粮食,只能撑上一段日子,邵云辰便让邱伯去采买一些,手里没粮总归不大令人放心。
杨家埠气候也干燥,只是西林县干燥程度更甚,不说女人,连季宣和这样的男人,都感觉皮肤紧绷绷的,还略微有些起皮。仗着年纪小,季宣和之前很少往脸上抹面霜,这次倒是不能了,脸上不舒服,只好接过邵云辰为他准备的面霜,揉匀了涂在脸上。
邵云辰也不大用这些,只是到底是出嫁男,在这上面比季宣和更注重一些,脂膏之类他都备了个齐全。当然胭脂水粉邵云辰也是不用的,他准备的只是一些护肤用品。
西林县不光干燥,光照也比杨家埠强上不少,行走在阳光下,人很容易被晒黑。就算是季宣和,也不得不注意一些,晒得黑漆漆的,自己看着也不舒服不是?
季宣和原还想着能不能顺利接任,没成想到现在为止,一切都顺顺当当的,其他官员对他连点排斥都没有。季宣和一时摸不着头脑,只能静观其变。
☆、第43章
西林县本年的粮税已经上交,现下又是农闲时候,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底下官员就能处理,需要季宣和出面的情况不多,乍一看,让人觉得季宣和是养老来着。
对此,季宣和没什么意见,若西林县真这么安生,那是最好不过,他也能省心一些,若不然,怎么捂都捂不住,总有他知道的时候。
季宣和悠闲地过着日子,什么新官上任三把火,他连一把火都没有放出,原来如何现在还是如何。苏知县可没给季宣和留下什么烂摊子,他接手的异常轻松。
季宣和底下没什么人手,衙役之类他能差使得动,前来向他投诚的官员皂隶暂时还没有。
照理,新知县到任,总该有些人来巴结讨好才对,谁想这种事居然没有发生,季宣和一时有些莫名。
既然摸不清楚西林县到底是什么状况,季宣和遂决定按兵不动。
县衙事物少,季宣和就开始盘算着组建自己的班底。通常一个知县,手底下少说也得有那么两三个幕僚,季宣和只有王元一个,甄老夫子自是不算在内。
近十年了,季宣和已经将甄老夫子当作自己的亲人,就算甄老夫子能耐比王元大上不少,季宣和也不会将甄老夫子看作幕僚,没什么麻烦事,季宣和都不会劳动甄老夫子。
除开幕僚之外,县衙里也该有些自己的人手,不然做起事来难免被桎梏,这方面上季宣和并不忙着出手,要想打破既定的规则,必须要有一个契机。他不相信县衙一众人等都是铁板一块,总有他能撬动的时候。
季宣和不欲做贪官,却也不当那两袖清风的所谓清官。清官是让人敬佩,可真这样了,估计和其他官员之间必定有着难以逾越的沟壑,除非他自身家底丰厚,否则光凭知县的俸禄和一些冰敬炭敬之类,怎养得起一大家子人?让家人跟着自己一道吃苦,这可不是季宣和想要的。
人情往来不行,人脉就难以拓展,实际上清官能做的非常有限。那些历史有名的清官,季宣和不信其中没有当朝皇帝的手笔。
要想过得好,还是随大流最是轻松自在。
过刚易折,过柔易弯,刚柔并济才是正道。正道季宣和也许难以做到,但不偏离正道太远,他还是有这份自信的。
虽然季宣和自己无法成为不多拿一丝一毫的清官,他却也不会对清官嗤之以鼻。做贪官可比做清官容易多了,能持之以恒为官清正的,无论官大还是官小,性子必定坚韧不拔,不然早就被他人影响,很难长时间坚持。
纵使季宣和自己不为清官,他也是有底线的,该拿的他拿,不该他得的,他一文钱也不要。有些银子拿了脏手,季宣和还不想背负心理负担,人还是活的轻松些为好。
西林县离边境不算远,城墙建设的很是坚固。每年秋收过后,当地官府都会征调力役加固城墙。城内布局和康平县城也有所差别,除开街市之外,其他民舍都是以坊为单位。坊大小不一,小到十几户,大到几十户,统一在坊四周砌了围墙,都是实实在在用石块或砖头堆砌而成,想必当初建城之时费了不少心力。
季宣和作为西林县知县,就算平日里县务不多,他也得在县衙里待着。不然不出事还好,一出事这些就成了自己送上门的把柄。真到了那种时候,不用怀疑,就算为人处事再老道,总有些不对付之人,他们不会介意落井下石。
这样的事,季宣和自然不会干。
这天正好休沐,季宣和就带着邵云辰在西林县城闲逛。
西林县城只是个中县,地处偏远,季宣和出门的日子又不逢集,加之天寒地冻的,饶是临近年节,人流量也不大。
这不是季宣和第一次出门逛街,对街市说不上有多熟悉,却也不算陌生。一逛两逛,季宣和同邵云辰就逛到了小吃摊上。冬日天寒,路边吃食摊子都围了挡风的布帘,季宣和很自然地撩起后摆坐在木凳子上,邵云辰瞥了他一眼,也没多说,等即墨拿干净的帕子擦了擦凳子才施施然落座。
邱成看了一眼自己主子,再看一眼主君,很有眼色地掏出一方棉帕抹干净两人就餐的桌子。
季宣和讨好地对着邵云辰笑笑,男人吗,出门在外,不用那么讲究。不过他知道邵云辰很爱干净,这个习惯挺好,季宣和表示支持,只是要让季宣和时时注意,就有点难为他了。
为了不引入注意,季宣和夫夫都只穿了家常棉服。可与其他食客一比,差别仍然非常明显。两人一看就出身不错,皮肤细腻,气色红润,边上还有下人伺候,尽管两人尽量遮掩了,仍旧显得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
四周的食客多数都穿着打着补丁的衣衫,个别几个甚至是补丁撂补丁,季宣和一行人想不引人注意都难。
季宣和一行人进入食摊之时,有那么片刻嘈杂声远离他们而去,随后又恢复成之前的样子。
季宣和没在意,他在家已经吃过朝食,想到今天要出门,他只少少吃了一些填肚子,现在出门有一会了,再吃碗面食正合适。
季宣和没在这里吃过,自是不知道这家食摊味道如何,他会挑中这,就是看这家生意最好,想来味道不会差到哪去。
摊子上提供面条、馄饨、饺子和面饼,季宣和选了饺子,不是他不想选馄饨,而是这里的馄饨都是大馄饨。季宣和比较爱吃小馄饨,让他自己选的话,吃大馄饨,还不如吃饺子。邵云辰则点了大馄饨,两人一人一碗,倒也吃得很香。
别看只是一个路边摊,摊主的手艺着实不错,价格也公道,称得上是物廉价美,难怪有这么多人愿意大冷天过来这边吃。
饺子皮薄馅厚,量很足,又是大骨汤打底,汁鲜味美,就算季宣和吃过的美食不少,也得称赞一声摊主手艺不错。
邵云辰吃相很是斯文,听着周围不断传来的嘶溜嘶溜吸食声,眉头轻轻蹙起,随后又松开,若无其事地慢慢消灭着一大碗大馄饨。
邵云辰长相英俊,五官深邃,只眼睛略有些狭长,皱眉挑眼时,自有一股惑人的风情。对此,邵云辰自己非常清楚,平时与人相处,他尽量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至于私下里和季宣和单独相处,邵云辰就不用顾忌这些,怎么让自己舒服就怎么来,他这种有别于人前的面貌没准还能增进夫夫间的感情,何乐而不为呢?
42/112 首页 上一页 40 41 42 43 44 4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