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饭,西韦在家就待不住了,把哥哥炒的五香瓜子揣在兜里拉着卫成就往出跑——今天过年,西远也不拘着卫成在屋里了,小孩都爱凑热闹。
爷爷和父亲喝了酒,饭后一人一个屋,倒下睡午觉,西远没事也陪着来了一觉。奶奶和母亲在厨房,准备晚上的饺子。在偶尔的噼里啪啦的鞭炮声里,西远酣然入梦。
北方的冬天,天黑的早,按现代的时间下午四点多的时候天就开始暗了下来,还没等天完全黑呢,西韦和卫成就跑了回来,兜里的瓜子少了,多了些花生之类的,过年了,小孩去谁家大人都会往兜里给放点小零嘴。
“哥,哥,”西韦看西远在睡觉,急的在地上转了两圈儿,趴在西远边上,用手指一下一下点着西远的鼻子。西远其实早就醒了,故意装睡不理西韦。
“哥哥,哥哥,”得!卫成也趴在西远脑袋那拿手指戳西远的脸。
“呼噜、呼噜,”西远佯装睡的很熟。
“你哥咋还不醒啊!”跟西韦和卫成一起回来的柱子问。
“别吵,我哥睡觉呢。”好嘛,他俩戳了半天,才知道他哥睡觉呢。
西远也不逗这两淘气包了,起来找出两段蜡烛,给他俩把小灯笼点上。小灯笼的框架是在西远的指点下,西明文用木条给做的,西远用奶奶剪窗花的彩纸把四面糊好,其实是很简陋的,但对村子里的小孩儿来讲就是比较“奢华”了。
这里的小孩都是散着养,大人只求能让他们吃饱饭,饿不着,冻不着,哪里有闲心给弄一些小孩子的玩意儿。家里的蜡烛也就过年的时候买几根,亮堂亮堂,平时都是点煤油灯,或者连煤油灯都舍不得点,一到天黑马上睡觉。所以谁家肯给小孩子拿蜡烛玩儿啊?
村里的小孩对于西韦和卫成“吹嘘”他哥哥一人给做了一个灯笼感觉很好奇。跟西韦他俩进家门的是柱子几个经常和西韦一起玩儿的,关系比较好的(当然,这是按照西韦的标准评判的),外面院门外还有几个小孩因为很少来西家,没敢进门,在大门外等着,也要看看西远做的神奇的、能拎着的灯笼。
灯笼一点上,两个小萝卜头就迫不及待地要出去显摆,西远也不管,过年了,家家大人都要守夜,大人忙碌完了都坐在家里一边磕着瓜子一边聊天,小孩子就各家乱窜,尽管是晚上,村里还是安全的。
西远给自己和爷爷一人倒了一碗白开水,爷爷也睡了一觉刚醒,奶奶忙碌了一小天,累了,在炕头那歪着小憩。爷孙两个喝着白开水磕着瓜子聊着天。
“咯吱”一声,西远听到院门响,家里今天过年,院门也没栓,可是过了半天也不见有人进屋里来,大过年的不会有贼吧!西远下了炕,在灶边拿了烧火棍,悄悄地打开了屋门。院门边一个小小的黑影站在爷爷树起的灯笼杆下,不用看西远就知道是卫成。
“成子,怎么不进屋哪?”西远走进卫成问。
“哥哥,”卫成叫了一声哥哥嘟着嘴,站在那不说话了,西远怎么看这孩子怎么不对劲儿。
“怎么了,来,告诉哥哥,是不是谁欺负你了?”
“……”卫成抿着嘴不肯吭声。
“没事儿,跟哥哥说,哥哥不怪我们成子。”西远在卫成的脸蛋上亲了一下。
“灯笼破了。”卫成把背在身后的手拿出来,西远一瞧,可不是,灯笼上四面的纸都坏了。
“怎么弄的?是不是天太黑摔倒了?有没有摔着哪?”西远一边说一边就着小松树上挂的大灯笼仔细瞧卫成的身上,用手去摸。
“丑丫头,丑丫头抢我灯笼,还推我……”丑丫头是西远给卫成同母异父的那个姐姐取的外号,那个小丫头比卫成大一岁。
“她有没有打你?”西远一听就急了。
“我摔倒了,哥哥做的灯笼破了!我打她,把她打哭了。”卫成是心疼哥哥做的灯笼。哥哥说了,再碰到丑丫头不用怕,只管打,有哥哥呢。
“她没打着你?”西远问,他还是担心卫成受欺负。
“没有,我一打她,她就哭了,说回去找她娘。”卫成也怕给西远惹祸。
“没事儿,宝贝儿,只要咱没受欺负就行,有哥哥呢,那个死女人不敢怎样。”西远给卫成壮胆。妈的,要是那个女人或者卫老二敢大过年的找晦气,他可不是吃素的。
“灯笼破了!”一提起灯笼卫成又眼泪汪汪了,这可是哥哥给做的,也是他最喜欢的东西了。
“没事儿,走,咱进屋,哥哥给你修一下,比原来还漂亮。”西远牵着卫成的手进了屋。
“来,成子,坐爷爷旁边,喝点水,是不是光顾着玩儿了,渴了吧?”爷爷伸手把卫成抱到自己身边坐下。
卫成还是真渴了,他一边喝着水一边看哥哥给修灯笼。家里的彩纸没有大块的了,西远只好把各种颜色的拼到一起,凑成一整面,然后糊到灯笼上面。
“哥,哥,成子哥哥回来没有啊?”西韦一进院门就扯开嗓门大声嚷,西远都想不明白,他为什么要这么大声的说话,也不嫌累的慌。
“回来了,回来了。你快进来吧。”西远应道。
西韦“蹬蹬蹬”跑进屋,他刚才光顾着和柱子他们显摆灯笼了,还有他兜里的瓜子,五香的,别的孩子都没有。等别的小孩告诉他,他才知道卫成叫丑丫头给欺负了。
“成子哥,丑丫头打你没?”西韦问。卫成摇了摇头。
“我和柱子说好了,等明天堵着揍她。”西韦捏了捏拳头。
“呦呵,你还能揍人呢?”西远打趣西韦。
“哼!谁让她抢成子哥的灯笼了。”西韦喊道。
“我也能揍她。”柱子在旁帮腔。西韦可是说了,谁帮打丑丫头就把灯笼给谁提一晚上。
“好啊。”西远也不劝阻,他家卫成可不是像原来,谁想欺负都行。
“我揍他!”卫成也不喝水了。哼!明儿看见丑丫头他还揍哭她,看她还敢不敢抢自己的灯笼了。
“嗯,行。咱不怕他,他爹哥都不怕,咋还怕她个丑丫头。”西远很怕过去的生活给卫成留下阴影,所以不管方式对不对,西远一概支持。
“哥,哥,这个灯笼真好看。”西远用彩色纸拼成大张糊在灯笼上,又把奶奶剪的窗花挑剩下的小的给贴在上面,所以看起来比原来做的那个单色的还要漂亮,西远给里边点上蜡烛,卫成拿着就不撒手了。
“哥,哥,”西韦在旁边叫,急的直倒腾脚儿,一看就是瞧上卫成的灯笼了。
“来,哥也给你的贴两个窗花,你看看要哪个样的。”西远不想委屈卫成,哄西韦道。
“要这个,还要这个。”西韦也很容易满足。
弄好了灯笼,西远也不懒了,领着两个弟弟跟一帮小屁孩去玩儿,其实按西远的身体年龄来算,西远也不大,村里有好几个比他大一两岁的小孩还满村跑着玩儿呢。
嗨!谁让咱这心理年龄大呢。
“呦!小远来了。”西远和孩子们去谁家,家里的大人都会来一句,看着西家小远就和村里的其他孩子不一样,具体不一样在哪,村民们也说不清,也许是西远和李大夫学了书的原因?
“婶婶过年好。”西远也嘴甜地问好,不过眼睛一直没有离开玩耍的卫成和西韦,他不想让刚才的事再发生一次。
“卫成,你这个灯笼上是什么啊?”别的小孩也想拎拎卫成的漂亮灯笼,不过卫成不可能给他拎,只能想办法凑近了稀罕地伸手摸摸。
“是喜鹊,我奶奶剪的。”被一群小孩子羡慕地围着,卫成很骄傲。
“我这个是燕子。”西韦也把自己的灯笼举得高高的。
“成子,小韦,走喽,咱得回家吃饺子了。”看时间不早了,西远叫两个小家伙。这里年夜的饺子吃得早,不用等到午夜子时。
“回家喽。”西韦和卫成提着灯笼跟在西远身后,两个人你撞我一下,你撞我一下,再跑几步去追哥哥。
年夜饭的鞭炮声又噼里啪啦地响了起来,伴着新年的鞭炮声,西远领着卫成、西韦,踏上回家的路。
☆、白菜
过了年,转眼就出了正月,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整,卫成的身体好了许多,李大夫又给仔细地诊治了一次,然后换了药方。
二月初二,龙抬头的日子,西远在卫成和西韦的衣服肩膀那里都缝上两个龙尾,龙尾是用细高粱秸剪成三厘米左右的小段,然后把彩色的布片剪成圆形或者方形,两个间隔地用线穿起来,在最下面用各种颜色的长布条做成穗子。据说二月二小孩子戴龙尾可以保佑一年平安无灾。
龙尾是西远和奶奶一起弄的,西远管剪,奶奶用线穿。卫成和西韦两个戴上龙尾美个滋滋的拿着哥哥做的毽子玩去了。现在进入二月,天气已经转暖,西远放心地让卫成去外面玩儿,不过一早一晚比较凉,西远就要求卫成不要出屋,卫成也比较听哥哥地话。
望着两个孩子跑远的背影,西远收了脸上的笑容。家里的钱不大够了,去年卖辣白菜赚的共三十两银子,三两还债,五两给了卫老二,其余的除了过年的花销,剩下的都用来给卫成买药了,这还是李大夫没要诊金,省着用的结果。卫成接下来的治疗还要花钱,另外开春马上就要忙地里的事情了,种地要到三月中旬,但是家里要事先把种子预备下,这也需要一笔钱。
外面冰雪已经融化,现在就是早晨和夜晚气温比较低,还会上冻。想起秋天力排众议放在地窖里的大白菜,西远又有了信心。趁着今天天气温和,西远和父亲一起下到地窖里,小心翼翼地把包裹大白菜的油布打开一个角,借着手里的蜡烛光,西远细细的观察了一下,嗯,还不错!从里面拿了两颗白菜出来,回到上面,手里的大白菜除了表面的一层稍微有些发干,里面的保持的都比较好,西远把表面的一层白菜帮扯掉,里面的白菜脆生生、绿莹莹,和秋天刚收的时候差不多,看着就招人喜欢。
“别说,小远这法儿还真好。”奶奶拿过了白菜欣喜地说。
“小远,这些白菜你打算到镇上还是县城去卖?”西明文问道,他知道小远不会费了这么多心思只是为了给家里添一项吃喝。
“不去镇上,过两天去县城,问问聚德楼掌柜的买不买,他家要是不需要,咱就再问问别家。”西远早就打算好了。
“行,听我家小远的。”西明文知道在这方面自己不如小远有见识,所以把决定权交给西远。
又过了两天,西远起了个大早,和父亲一起走路去县城。没办法,现在村里人都没什么事情,很少有人去县城办事,没法儿搭顺风车。
爷俩过了万德镇就碰到一辆去县城的牛车,西远给赶车的四文钱,让把他和父亲给捎上。西明文想阻止西远,但是张了张口,最终也没吱声。其实他觉得走着去县城也没啥,一共也就三十五里地,以前有什么事情不得不去县城的时候他都是走着去的,可是……看了看西远,他家小远可不禁这么折腾,花四文钱就花四文钱吧。西远看出了西明文的犹豫,但是装作不知道,他才不会为了省四文钱让自己累的像狗似的呢,再说,两个人今天还得回来呢,回来的时候可不见得还会有顺路的车坐。
西远毫不犹豫地爬上了牛车,牛车一路咯吱咯吱地到了彦绥县城。进了城西远直接和父亲去了聚德楼饭庄。饭庄的祁掌柜正坐在柜台后犯愁:现在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冬天的大白菜大萝卜土豆这些能够储存的东西都消耗的差不多了,而且即使是剩下的,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冬天也都湿了水分,变得干巴巴的了,用这些材料炒菜一点也不好吃,饭庄的客人也都很有意见。可是也没有办法啊,现在刚开春,离地里的蔬菜下来还有最少两个月的时间,家家都是咸菜、大酱,饭庄里就只能卖荤菜,可是那些有钱人总吃肉也吃腻了,想吃点蔬菜爽爽口,到饭庄一点菜,饭庄也没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祁掌柜正思量着,门吱呀响了一声,进来了一大一小,哎,这不是去年秋天来他这卖辣白菜那爷俩嘛。饭庄去年靠辣白菜做的菜可是招揽了不少客人,东家为此年底的时候还额外给了他一笔赏钱哪。
“祁掌柜,您这好悠闲哪!”西远笑嘻嘻地跟祁掌柜打招呼。
“小远啊,你可就别打趣我了,这开门做生意悠闲可不是好事情啊。”祁掌柜无奈道。
“怎么饭庄的客人瞧着不多啊?”西远明知故问。
“现在不是淡季嘛,饭庄里面存的菜都用没了,我这也做不出多少花样来了。”祁掌柜倒是实话实说。
“我家里倒是有些新鲜的大白菜,还有点大萝卜,不知祁掌柜您感不感兴趣?趁着今天来县城我还给您带来了两颗。”西远从父亲手里把篮子拿过来递给祁掌柜,里面是两颗绿莹莹的大白菜和一颗脆生生的大青萝卜。
“哎呦,你这大白菜可是真不错,家里还有多少?我这全包了。”祁掌柜也不傻,稍微一思量就知道西远来此的目的。
“有不少呢,够您这儿支撑到新鲜青菜下来的时候了。不过这价钱……”西远开始和祁掌柜讨价还价了。
“秋天时白菜是一文钱四斤,现在的我给你一文钱三斤怎么样?”
“一文钱三斤?那可不行,就是一文钱一斤您现在都没地买去吧?”西远寸步不让。
“大白菜这东西也不出息,里面水分多压秤,价太高也不划算啊!要不一文钱两斤……?”祁掌柜一边同西远讲价钱,一边在心里计算着这笔买卖能赚多少。
“祁掌柜,我也不和您多要了,就一文钱一斤,您看看能买不,要是您这儿不要我再去隔街的美味居问问?”西远调侃祁掌柜道,他可知道美味居秋天的时候抢聚德楼客人的事。
“别,别呀,行,行,一文钱就一文钱,成交了!”祁掌柜也不抠搜了。
“那您明儿个派两个马车过去把菜拉回来吧,一共有差不多六千多斤的样子。”秋天家里大田的一亩半加上奶奶在菜园里种的,共收了有一万斤大白菜,除了用掉的,和家里准备过冬用的,地窖里储存了大约六千五百斤,去除失掉的水分,西远思量着怎么也得有六千斤,另外还有大约三百斤的大萝卜。萝卜西远也和祁掌柜商量了,按照大白菜的价钱来。
跟祁掌柜定好时间,西远和父亲一起出了聚德楼,本来想给西韦和卫成买点吃的,不过想想家里钱不多了,西远也不敢乱花,但是又不想两个小家伙失望,他都能想到两个孩子眼巴巴的盼着他们回去的样子,于是就一人买了一串糖葫芦。
很快两个人出了城,三十五里地,走了大约两个时辰,本来要是西明文自己一个多时辰就差不多了,不过西远腿短,人又不禁累,走一段就得歇一会,又拒绝让西明文背着,没办法,西远爹只好陪着他慢慢磨蹭着往家走。
10/92 首页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