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小说

清和(穿越)——来自远方

时间:2015-07-29 19:34:03  作者:来自远方

    兀良哈首领打滚耍赖,朱高炽没像老爹一样直接挥刀砍过去,而是好言好语的劝说,积年的坏账需要查证,他已经安排了人手,不久应该有结果,得有点耐心。
    至于不久是多久,几天还是几个月,甚至是几年,他也无法保证。
    当然,真要硬抢也没关系,老爹能收拾得了,他也行!
    不能亲自带兵出征,手底下能带兵的照样不缺!况且,老爹在位那么多年不见找上门,他刚一登基就来撒泼打滚,是不是看他好欺负?真以为他心宽体胖就没脾气?
    朱高炽脸一沉,兀良哈首领利索起身,不敢再打滚了。灰溜溜的回了驻地,暗地里和人嘀咕,朱家人当真不是一般二般的抠门!
    为同样抠门的朱棣父子做事,孟清和自然要再三思量。
    办法想出来,功劳也不能自己领,必须把戳盖到朱高炽头上。
    工作是朱棣交给朱高炽的,朱高炽只是咨询孟清和的意见,并非将整件事交给他去做。其中的差别,孟清和想得很清楚。
    李景隆和部下争功,顶多被说一句人品不好。他敢抢本该属于朱高炽的功劳,人生都将黯淡到底。
    最简单不过的道理,总经理交给部门经理一件重要工作,部门经理绞尽脑汁也没想出办法,下边一个小职员蹦跶起来,就这事,简单!看我来!
    三下五除二,事情解决了,然后直接跑去向总经理表功。
    这不叫聪明,这叫犯傻,还是傻到家了。
    事情拖了三天,朱高炽派王安来问了几次,孟清和都是一脸的愁容,一再的表示,难啊,这件事真难!解决高巍只是耍点小聪明,不入流的手段,这件事可是关系到王爷的大业,卑职冥思苦想,至今未能想出好办法。卑职斗胆,世子可否指点一个大方向?
    “难为孟佥事了。”听到王安的回报,朱高炽没生气,背着手在暖阁里走了几圈,“孤这里倒是有个办法,去请孟佥事过来,一起参详参详。”
    王安答应着出去了,没另派他人,一路小跑,亲自去请人。
    “孟佥事,世子有请。”
    孟清和刚服过药,表情不用装都很苦涩。王安心下暗道,看来是真想不出办法了,世子若怪罪,咱家是不是该帮忙说几句好话?
    “王听事稍等。”
    孟清和灌了两大口水,嘴里仍是发苦,却不敢继续耽搁,捧起世子交给他的匣子,跟着王安一起出门。
    两人走得很快,到了暖阁外,王安还好,孟清和已有点微喘。
    通禀之后,孟清和走进暖阁,满脸的惭愧,“卑职辜负了世子期望,请世子降罪!”
    朱高炽亲自将孟清和从地上扶起来,温言道:“孟佥事何出此言?说到底,还是孤让你为难了。孟佥事的忠心,孤都是知道的。”
    孟清和知道自己做对了。
    献策固然好,出头的椽子不能多做,适当的藏拙才能走得更远。
    “世子厚爱,卑职实在是……”
    说着,眼圈开始泛红。
    演技已然炉火纯青。
    朱高炽忙安慰了孟清和几句,又道此事本是燕王交给他来办的,孟清和能想出办法固然好,想不出也没什么,他总会记得孟清和的这份忠心。
    “世子厚爱,卑职愿肝脑涂地!”
    砰的一声,孟十二郎膝盖触地。青石砖的地面,砸上去生疼。
    演戏总要演全套,这点疼,受得住!
    “孟佥事快起来!”
    再次被朱高炽扶起,孟清和擦干眼泪,见好就收。戏不能演过头,差不多就行了,过犹不及。
    “孤倒是想出了一个办法,只是拿不定主意。”朱高炽坐回到凳子上,手指敲着桌面,“不如孟佥事帮孤参详一下。”
    “卑职不敢。”
    “孟佥事不必过谦。”朱高炽笑了笑,“孤想出的也不是什么好办法,不过一个字,拖。”
    “拖?”
    “恩。”朱高炽点点头,继续说道,“马上给出这么多的羊,肯定不行。不说孤手中没有,就是有,孤也不会任他们予取予求。”
    孟清和没出声,表现出了恰到好处的惊讶和些许不解。
    “孤明白你的忠心,你是全心为父王做事。那些蒙古人,”朱高炽顿了顿,“既然能背叛宁王,谁知会不会转投朝廷!必须压着他们,让他们清楚,父王愿意用,他们就是战场上一把刀。否则……”
    朱高炽没有说下去,孟清和生生打了个机灵。
    朱元璋的孙子,朱棣的儿子,未来的明仁宗,谁敢小看他,绝对和找死无疑。
    “孤是这样想,孟佥事以为如何?”
    斟酌了一下,孟清和顺着朱高炽的想法,提出几点补充建议,“卑职认为,可以适当满足他们的一部分要求。吊着他们,让他们更好的为王爷办事。”
    “善!”朱高炽笑了,“孤也是这样想的。恩威并施,父王将这件事交给孤,孤自然不能令父王失望。”
    这话题有点深,肯定有引申含义,孟清和果断闭嘴。
    “只不过,该给多少总要有个准。”
    朱高炽又开始敲桌子,他曾想过折换成茶叶或是其他朵颜三卫需要的东西,又觉得不妥。这样一来,难免要费些时间,假如那些蒙古人借此提价又是个问题。
    “禀世子,卑职对此倒有些想法。”
    “说说看。”
    “卑职认为,王府没有足够的羊,可以同边民交换。残元正乱作一团,一些势力小的部落朝不保夕,有南迁的意愿。”
    “你是说?”
    “世子可请示王爷,允许几支部落南迁。太祖高皇帝曾下令设守御千户所,用来安置归附的部落。可以用粮食和茶叶交换他们手里的牛羊,通过这些部落,也可同草原上的其他部落联系。想要多少牛羊,不过是一句话的事情。王爷和世子救了他们全族的性命,他们必当为王爷和世子效力。”
    内迁的草原部落要价绝对比朵颜三卫低,等他们进了守御千户所,一切都是燕王说得算,不想效力?自己掂量一下。
    孟清和越说,朱高炽的眼睛越亮。
    “孟佥事大才!”朱高炽猛的一拍桌子,“正是如此!其部族勇士还可为父王所用,冲锋陷阵!”
    孟清和忙道:“世子英明,卑职却没想到!”
    朱高炽搓着手,羊的问题暂时解决了,为父王争取到了新的生力军,还能给朵颜三卫一个警示,让他们明白,想到燕王这里打工的不在少数,敢拿乔,薪水不给你,饭碗都给你砸了!
    此举又能削弱北元的势力,当真是大善!
    朱高炽越想越是兴奋,孟清和适时的恭维几句,世子英明,世子真是大大的英明。这样的主意只有世子能够想出,能驾驭这些蒙古人的,除了燕王殿下还能有谁?
    “说到底,还要多亏孟佥事。”
    “卑职不敢当,都是世子想出了好办法,王爷必定是相信世子大才,才会将此事交给世子。”
    孟清和笑得万分真诚,拍世子马屁的同时不忘赞扬燕王英明神武。
    世子才智过人,必须的!
    燕王勇猛盖世,绝对的!
    问题解决了,朱高炽很高兴。
    孟清和好话一篓筐,马屁拍得恰到好处,朱高炽更加高兴。
    人都喜欢听好话,建文帝是这样,朱高炽也不能免俗。不同的是,建文帝被黄子澄的好话带进了坑里,打死孟清和也不敢对朱高炽这么做。
    所以,朱高炽的好话听得很高兴,也很“安全”。
    “此事孤会禀报父王,必会记孟佥事一功。”
    “卑职谢世子!”
    “你我之间不必如此。”
    这就你我了?
    孟清和立刻感激涕零,表情十分到位。
    等到他离开,朱高炽脸上的笑意更深,是个聪明人,难怪会得父王看重。
    此人若能为自己所用,是件好事。
    若不能……应也不会被二弟收拢。
    如果他一心跟着父王,自己倒也不必多费心思。
    收起脸上的笑意,朱高炽开始思量,给燕王的书信该如何写。
    回到房间,靠在房门上,孟清和长出一口气。
    用力拍了两下脸,和朱家人打交道,当真是不容易啊。
    或许他应该再病上几天?
    摇摇头,今天这关刚过去,还是别自作聪明了。
    蔚州城外,燕军再次出发。
    大同传来战报,指挥滕聚领一万部下投降。燕王立刻整军,下令拿下居庸关,回师北平。
    朱棣了解李景隆,滕聚手下这一万人就是他送出的炮灰。会不会再有炮灰上门,端看李景隆白痴到何种程度。只要敢来,朱棣就敢收下。白送上门的好事,没人会向外推开。
    过居庸关时,朱棣还想着是不是再给李景隆送去些情报,让他继续对朝廷表功,可惜德州城传来的消息掐灭了他这个念头。
    武定侯郭英已率军进入德州。
    李景隆可以藐视,郭英却必须重视。
    武定侯到了,安陆侯和魏国公还会远吗?比起这些人,都督平安更让朱棣忌惮。
    因为了解李景隆,朱棣才能大破五十万南军,连战连捷,把朝廷的军队撵出河北。
    平安是太祖高皇帝的义子,曾多次随朱棣出战,相当了解燕王的用兵方法。再加上一个曾在北平练兵的徐辉祖,接下来的战斗绝对不会如之前一般轻松。
    和了解自己的人作战,绝对不是多愉快的事情。
    连战连捷,怕是不可能了。怎样才能继续打胜仗,要仔细想想。
    朝廷军队战败,可以整军再来,自己要是大败,怕是会万劫不复。
    燕王坐在大帐中,自举兵以来,还是第一次心中没底。
    朱高炽的书信恰在此时送到,看着信上的内容,燕王的脸上顿时露出了笑意。
    “好!”燕王抚着短髭,“不愧是孤的儿子!此法甚好!”
    朱高煦朱高燧和其他将领一起候在帐外,隐约听到帐中传出燕王夸赞世子的声音,朱高燧下意识去看朱高煦,却发现朱高煦面色寻常,好像什么都没听到一样。
    “二哥。”
    “恩?”
    “父王……”
    话没说完,郑和从大帐中走出,对众人说道:“王爷召见。”
    在军中,高阳郡王和朱高燧并未受到多少优待,同样是战场冲锋,以首级论战功。若非张玉朱能等将领再三进言,燕王八成会让两个儿子去基层体验生活,从小兵做起。
    朱高煦按了一下朱高燧的肩膀,手下用力,低声道:“一切听父王的,记住了?”
    朱高燧点点头。
    自从父王起兵,世子和二哥都变了许多。在真定城时,二哥偶尔会提及那个孟十二郎在前往南京途中说的话,话中有赞赏,还有几许复杂。
    朱高燧想不太明白,干脆不去想。
    南京的皇帝还坐在龙椅上,德州还有朝廷的大军,将来的事情谁又能说得准?
    真到了世子与二哥争锋的那一日,再决定也不晚。
    大帐中,燕王先将南京和德州的密报说于诸将,话中重点提及了魏国公徐辉祖和都督平安。
    徐辉祖是徐达的儿子,虎父无犬子不适用于李景隆,却适用于他。
    “当初在北平练兵,论战术谋略,魏国公同孤是旗鼓相当。”
    燕王对徐辉祖是佩服,对平安则是完全的忌惮,说话时也不太客气。他对平安多有提携,结果这小子回头帮建文帝对付自己!
    “平安竖子,随孤作战多年,屡次出塞,若为先锋必为大患!”
    说完这两位必须注意的人物之后,诸将的表情都变得分外严肃。
    紧接着,燕王话锋一转,“此二人虽勇,然李九江等却皆匹夫,南军虽众,却将帅不专,政令不一,不足为惧!”
    独木难支,几个人的勇猛不代表什么。南军人多,粮多,武器精良,又能如何?抢来就全都是咱们的!
    “甲兵粮饷,适足为吾资耳。”
    简言之,不用怕,跟着孤王有肉吃!
    燕王以这句话结束了演说,朱高煦和朱高燧带头为老爹捧场,拼命鼓掌,眼含激动的泪水,巴掌拍得通红。
    帐内诸将也是举臂高呼,王爷英明!王爷千岁!
    从大同赶来的沈瑄,带着滕聚在帐外求见,正好听到朱能这个大嗓门带头高呼,“抄家伙,抢他X的!”
    沈瑄很镇定,滕聚却是脚步一顿。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