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小说

山神伪装攻略——君小年

时间:2016-12-29 18:27:12  作者:君小年

  陈老婆子看见那盒子木头小玩意儿就笑了,上午光注意君晟送的那一大盒是银子了,都忘了这东西是该孩子爷爷准备的,难怪小重孙张嘴就喊爷呢,东西都置办好了,叫一声爷换一盒银子,小东西也是个命里有福的,大儿子酸的一把年纪还委屈的哭,哭去吧,才不管呢,一脸褶子还要娘哄着不成。
  
  第66章 第六十六只君小年
  
  有道是年怕中秋月怕半,这中秋节一过,这一年就快过完了。当初因为君晟一句话多留了两年的杏花已经十六了,高氏眼红着陈壮生个儿子左一对镯子又一个银锁,过个周岁还捞一大盒银子,就急着给杏花相看人家了。
  今年陈家给君晟种那三十亩地,君晟啥章程都没定,给陈家拉了够一年吃的粮食以后,就说他和吴地主合伙开酒楼,把银子花光了,陈家今年的钱给算成酒楼入股了,其实是他把他那两成红利送给陈家了,他就赚吴地主酒水玉米和房租钱。
  陈老太太哪知道府城的酒楼是啥样,一听给算了两成红利,照着县城的酒肆一比,一年赚百八十两的,两成也就二三十两银子,虽然多了点,老太太念着君晟这孩子一片心意,就收下了,君晟生怕老太太反悔,趁着吴地主回来拉玉米面,还把里正叫过来做公证人,拉着老太太就按了手印签字画押了。
  吴家庄今年每家都种了玉米,跟君晟换了细粮也没舍得都留下吃,大部分都拿去卖了,卖成了银子也没死抠着全存起来,纷纷跟吴地主商量赎地,吴地主开着酒楼赚了钱,也就不在意村里那点地了,翻出了家里存的老账本,这家两亩,那家三亩的,吴地主的地又缩水一小半。君晟觉得三十亩地都买多了,差点没累死陈家男人,这次吴地主来问他,他这个最有钱的反倒一亩都没买。
  高氏把附近几个村子都走了一圈,相看了整整俩月,终于给杏花定了一门亲事,到底没舍得往远了嫁,选中的这户正巧是汪氏娘家下山村的,还是汪氏的娘郑氏的族亲,家里也姓郑,高氏选中的是这郑富家的大儿子郑元宝,也是十六岁,比杏花大三个月。
  君晟来陈家串门的时候躺陈老太太腿上听老太太念叨家里的事,听到郑元宝就笑的停不下来了,元宝在古代不就是钱么,为啥不干脆叫郑(挣)钱?陈老太太好奇他笑啥,就说出来了,陈老太太一头雾水,他三叔就叫郑钱,他咋能跟他叔同名,原来郑富兄弟三个,分别叫郑富郑贵郑钱,君晟一听这三兄弟的名字,笑的更欢了,政府正规挣钱,哈哈哈,他们爹也太有才了。
  杏花出嫁的日子定在了十一月十六,不知道翻的哪本老皇历,说是黄道吉日宜嫁娶,君晟也没大包大揽,提前一个月给了高氏两大卷丝绸面料,添妆的日子又送了一支银簪一对银镯,就什么都不管了。
  陈老太太一辈子没闺女,对这个大孙女也是挺疼爱的,没像高氏那么重男轻女,办嫁妆的时候给了高氏二两银子,加上郑家给的聘礼,嫁妆正经办的不错,比汪氏出嫁的嫁妆还多。
  陈壮结婚君晟跟着去迎亲,这杏花出嫁他又过了一把娘家人瘾,堵门的时候比谁都闹的开心,那郑元宝瞅着虽然也不白,可长的憨头憨脑的,瞅着就讨喜,一看就是个老实孩子,被君晟堵在门外逼着唱歌,急的直抓脑袋,最后还是陈壮看他可怜的紧,把君晟给拉走了,陈强才打开门把他放了进来。
  郑家三兄弟是分了家的,老两口跟着小儿子过,郑富的大闺女已经嫁人了,郑元宝下面还有个弟弟叫郑金锭,一家四口有十三亩地一头牛,家里六间大房,不得不说高氏给杏花相中的还是个富户,所以郑元宝来迎亲也是赶着牛车来的。
  迎亲童子是个四五岁的小男娃,拎着一双绣花鞋往堂屋走,还被门槛绊了一跤,媒婆笑着就嚷道“进门男娃倒了,进门男娃倒了!”意思孩子进门摔倒了谐音到了,娶进门就能生儿子。
  陈田撇撇嘴,我没摔跟头大哥照样生儿子!其实他就是酸君晟去扶人家了,君晟那个软萌控,看见小不点就迈不开腿的,孩子在他眼前摔倒了,他不扶才怪。
  铁蛋还小,陈家又没分家,陈壮占个大哥就背着杏花出门了,等嫁妆都搬上车,迎亲队伍就热热闹闹的走了,陈家一屋子宾客也要招待,君晟一看没热闹瞧了,吃了饭就跑了,不跑等一屋子人喝多了,他可受不了,里正现在都不帮他了,说他马上过年就二十了,喝点酒没啥,君晟不想喝只能跑路。
  热热闹闹的嫁了杏花,没几天就进了腊月,天冷了君晟又开始猫冬,宅在家里连门都不出了,自从头一年冬天用洗澡水冻了滑冰场,陈喜就当定例照办了下来,天一冷就雇人垒土坡,上冻了就有冰,陈田学会滑冰也玩出乐趣了,一冬天怎么也能玩个十几次,反倒是君晟怕冷不爱动,叫他十次能出去一次就够给面子了。
  年根底下府城酒楼也歇业了,吴地主带着账册回了吴家庄,丁丁卯卯的拨了一顿算盘,给君晟结清了腊月的玉米面和酒钱,然后又给了房租,得出酒楼今年一共净赚四千二百一十四两又八百六十三钱,两成红利给添个零头算八百四十三两,一大箱银子被抬进来放在桌上,桌子都吱吱呀呀的响,陈老太太差点没从炕上掉下来。
  “你说多少?”陈老太太整个人都哆嗦了。
  “八百四十三两。”吴地主又瞅了一眼账册,重复了一遍。
  “两成红利八百多两?”陈老太太都吓傻了。
  “是啊,广晟识字,这账册他都看了的,算的没错,你查查银子,对数你给我这按个手印,我就回去了。”吴地主说着,把箱子打开了,一锭一锭的银元宝摆的整整齐齐的。
  “晟娃啊!你们开的啥酒楼啊!咋能赚这么多钱!”陈老太太活一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银子,刚才听个数都吓傻了,这银子摆出来,老太太都快吓哭了。
  其实这酒楼不止赚这么多,大头的酒水玉米都在君晟手里把着呢,他吃肉,吴地主喝汤,老太太这两成就是碗里的碎肉沫,君晟不要这两成红利,每个月都少说一千多两银子的入账呢,酒楼从去年八月开张到今年腊月,君晟都攒了两万多两银子了,每天光一楼柜台卖的点心和发糕就不是小数,更何况只在四楼卖的‘高档’白酒,这八百多两在君晟眼里一点都不算啥,可还是把老太太吓坏了。
  君晟叹了口气,想当年他也是眼都不眨几百上千万分分钟花掉的主,现在窝囊的辛苦了两三年才攒了两万,给自家人几百就吓坏了人,这日子过的,他真想抓着老太太肩膀让他看看吴地主,你看这个奸商!当年卖我三十亩地咬牙切齿的才多要了我一百两,现在几千两赚兜里眼都不眨,你跟人家学学啊!
  吴地主和君晟俩人嘴皮子都快磨破了,死活说不通陈老太太,君晟气的把吴里正请来了,拿出之前签的契约,让吴里正给他做主,这话听着怪怪的,不知道还以为他是要钱呢,他这急头白脸的哪像送钱送不出去的,年根底下要账要不回来的才是这幅模样吧。
  把陈老太太丢给吴里正了,君晟脚底抹油跑了,到家把门一关,跟陈喜交代了陈家来人不许开门就回去读书了,怕老太太把钱还给他,过年都没登陈家门,过完年吴地主走了,君晟才带着礼物去拜了年,老太太拿出那箱银子,君晟说谁给你的你还给谁去,不是我给的我不管,陈老太太气的捶了他两把,又把他搂怀里哭了。
  
  第67章 第六十七只君小年
  
  过了这个年,君晟二十了,陈田也十一了,熊孩子现在都快到君晟锁骨了,比地里的庄稼都长的快,君晟刚到这里那俩月长了两公分,后来就再也没长了,君晟也不急,他现在一米七四,虽然不算高个子,在村里也不矮了,好多二十多岁的都跟他差不多高,不长了也没啥关系。
  过完年立春敲春牛,吴里正又把君晟拉上了,他现在已经变成吴家庄敲春牛专业户了,头一次小吴里正主持让他敲了那年就丰收了,去年大家种他的玉米又让他敲的,果然那玉米的产量高的吓死人,今年虽然还没定种不种,可大伙都相信他了,君晟也敲出经验了,几棒子把牛敲碎撒腿就跑,然后拄着棒子跟陈田站一边看热闹。
  唉你说~那土台子年年被扒一层,怎么就没扒成大坑呢?你好像傻,去年扒掉一层,今年填两层,肯定不会扒成大坑啊。
  敲了春牛,眼瞅着就要春耕了,里正又敲锣要开会了,这次倒没叫全村人都必须参加,一家派一个说话好使的就行,大伙全等着他敲锣呢,还没他在村子里转够一圈,人都在谷场到齐了,等不及又派了个腿脚快的出来找的他。
  吴里正被那小伙子拖着跑到谷场,坐在上首椅子上就直喘气,指着君晟比划了两下就不管了,意思你直接说吧,我也懒得翻二遍。
  君晟也没不好意思,开会嘛,这个太熟了,直接告诉大伙今年不种玉米了,种土豆,比玉米产量高,因为土豆少,只能一家种一亩,等收获了也不换粮食,教大伙用土豆做粉条,做出来的粉条他回收,跟绿豆粉条一个价。
  大伙心里算了算,一亩地能出不到五百斤绿豆,五百斤绿豆能出两百多斤粉条,土豆虽然不知道能出多少,比玉米产量还高,两千多斤土豆怎么也能出四五百斤粉条吧,还考虑啥,种!
  陈喜拉了一车土豆过来,君晟按照自己琢磨的经验让大家回去先把土豆放到屋里让它发芽,然后按照发芽的数切成块,一块等于一个苗,别切太小了也别伤了芽,种到地里留好距离让它在地底下长,等长大了就能刨出来了,种土豆的地记得翻深一点,把土弄松,免得土豆长不大,细细碎碎的交代了一下午,大伙领了土豆回家了。
  一家发了一麻袋,君晟空间里是一颗土豆都没有了,家里藏了一麻袋还是要种到自己地里的,君晟有点后悔之前做粉条了,这土豆收获之前没土豆吃了。其实这也是人的臭毛病,有的时候你不觉得啥,没了你就使劲惦记,君晟之前馋玉米也是这德行。说到底还是物质丰富的现代好日子给他惯的,想吃什么出门就能买到,隔着太平洋都能空运过来,更何况普通的玉米土豆。
  安排好了今年村里种的东西,君晟自己的地也安排好了,去年种那一亩花生,除了给陈田炒熟吃了几斤,君晟全留着了,算了算能种二十亩,加上一亩土豆,一亩红薯,剩下八亩地懒得想又种了葵花籽,去年那一亩地芝麻把君晟种伤心了,产量太低了,今年果断就被他抛弃了。
  君晟怕陈家男人受累,故意让他们种没见过的玩意儿忽悠他们,种的晚收的晚,种了这一茬再种一茬白菜萝卜的也不用怎么伺候,别人家都忙春耕了,陈家人闲着不得劲了,君晟就出主意,有银子了盖房子呗,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这位想起啥是啥,半小时就画出一份四合院的设计图,趴炕上跟陈老太太研究这屋谁住,那屋谁住,这屋放粮食,那屋当厨房,陈老太太也没看图纸,摸着君晟的脑袋一个劲说好好好。
  说干就干,君晟卷起图纸又去找赵光了,得让这位赵梓人给算算要用多少料,他可没想扒了土坯房还盖土坯房,要盖就盖青砖大瓦房,要不是他空间里没水泥,他都想盖钢筋混泥土的高楼呢。赵光掏出算筹一顿摆,虽然这次盖的房子多,可人家围墙是土坯的,院子里不挖池塘不铺石板,也没花哨的游廊凉亭,简简单单的只盖屋子,不像君晟又是双层火墙又是抬高地基通火龙,全算下来才不到五十两银子。
  君晟这次画的图纸正屋是五间,一间待客的堂屋,然后老太太和陈家三兄弟都带媳妇搬正屋住,东厢五间,陈强陈壮一人两间,然后一间库房,西厢五间,厨房一间,铁蛋一间,桃花荷花一间,剩下两间留着当客房。
  全家一起看了设计图,高氏心里可笑开了花,在她眼里,等那俩丫头嫁了人,西厢全是她儿子的,陈田才不会回来分房子呢。其实不看她那股贪劲,她想的还真没错,君晟没给陈田留房间,他也没想过让陈田回陈家,早在他不自觉间,他已经把陈田划拉到自己翅膀底下了,这是他家的熊孩子,他住哪儿,陈田就住哪儿。
  拆房子盖房子好像就是动动嘴皮子,可真要开工了君晟头疼了,这不像往院子里加盖两间新屋,又不能拆一间盖一间,扒掉旧房子人住哪儿啊,愁了两天君晟一拍大腿,傻了吧,再买片地盖啊,想怎么盖怎么盖,君晟找里正划地皮去了,旧图纸也改了,房子全都加大!不憋屈那小院子了,能盖多大盖多大,省的再办个什么酒席家里挤的跟春运火车似的。
  地皮划到了君晟旁边,在君晟的宅子和村口之间,陈家人也不急着搬家,腾过春耕工钱便宜了盖了一个半月,又晾了大半个月潮气,五月十八黄道吉日,陈家搬家了。村里人都念着君晟的好,可君晟天天宅家里念书出门都少,大伙想跟他近乎点又不好意思登他的门,只好绕个圈在陈家办啥事的时候过去凑个份子,所以陈家搬家这天,来给暖灶的人是络绎不绝,酒席摆了十大桌还差点没坐下,比君晟搬家热闹多了。
  君晟本来想把那三十亩地当贺礼送了,结果陈家人谁都不跟他去县城改签地契,君晟一赌气,跑了一趟府城,给老太太买了一套金首饰,吃酒席的时候也没吭声,吃饱了要走的时候临出门才塞给老太太,等陈老太太打开看清是啥了,君晟已经跑出院门了。
  陈老太太捧着首饰匣子又哭了一鼻子,她这辈子就出嫁的时候有过一根细细的银簪子,逃荒之前过不下去就已经卖掉了,活这么多年也没想过自己还有戴金首饰的一天,再没见过世面,比赤铜还亮还软的不是金子是啥。
  老太太哭完了,感动够了,翻出腊月吴地主给的那箱银子了,以前是日子不好过,现在日子好过了,她这当婆婆的戴金的,不能媳妇们啥都没有,数出一包银锭叫来三个儿子,就给他们分了让他们去给媳妇打首饰去了。
  陈家盖房子君晟没给拿钱,他知道他不让陈老太太从那箱银子里往出拿着花,她放一辈子都不会觉得那箱银子是她的,让她花习惯了,等再到年底填进去的,她也就会当自己的银子用了,不会花钱怎么赚钱,赚来钱不就是为了想花的时候能掏出来么,在教会他们怎么赚钱之前,先教会他们花钱,要不然他们赚出金山银山也会把自己穷苦死。
  陈家现在日子好过了,照以前的老想法,就该买地了,家里的银子也买得起几十亩地,可陈家没人提这个话,还种着君晟的那三十亩,他们想的是他们要是买地了,君晟这地就没人给他种了,买君晟的地他又不会要钱,张了嘴就等于白要了,所以谁都没开这个口,反正家里有银子,等君晟不种这地了,他们再买也来得及,这就是家有余粮,心中不慌,早以前他们哪敢这么想,能买起地肯定勒紧裤腰带也先买了再说啊。
  你说君晟把那红利给了他们,跟直接给钱有啥区别,为啥给钱不要,给红利他们就收了呢,这里面就不得不说君晟这个大忽悠了,他欺负陈家人老实,把地里的产出和酒楼点心的卖价一挂钩,偷换概念那么一算,照佃农和地主分粮的比例分粮食,分到的反而更多,拿地里的产出跟君晟合伙开酒楼反而分的少点,加上酒楼还有吴地主一股,钱是吴地主算明白账拿过来的,他们就选了拿红利了。
  不懂经商的陈家人,一家子捆起来转不过君晟一个的,这辈子只有被他忽悠的份,没看吴地主那个奸商都被君晟忽悠成了酒楼掌柜,每天累死累活操着心,还没君晟蹲家里赚的多么,君·霸道总裁·晟,这现代磨练出的经商头脑,绝对不是古人能玩的过的。
  
  第68章 第六十八只君小年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