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小说

大明国师(穿越)——太冲天马

时间:2017-03-14 18:27:23  作者:太冲天马

  周遇吉整理战场,将一路上捉拿的俘虏,共六千多人,全部暂时押在平壤,派人向朱由检跟李云崖报告,是现在就把清国主将押到汉城去,还是等将来一起押到北京。
  朱由检跟李云崖商量着作出指示,让暂时关押在平壤,并派第三师接收最后一个平安道,至此整个朝鲜全境,皆被明军占领,李云崖主持安民事务,跟朱由检一起接见了几位士绅乡老,就是朝鲜民间比较有分量的老头,当听说站在面前的是大明朝的皇帝,老头子们一个个老泪纵横,叩头不已,有翻译在旁解释,说老头十分激动,在喊万岁。
  从两三千年以前,朝鲜半岛就跟中原地区有着紧密的联系,半岛上的大部分地区还曾一度被纳入中华版图,到后来则是以附属国的形势,奉中华为宗主,接收中华天子册封,各方各面都学习中原文化,先前在万历年间,明朝还曾经抗日援朝,击退了个子很矮,却凶狠无比的日本侵略军,朝鲜人对大明是很感激的。如今朝鲜被满清灭国吞冰,在朝鲜人心中,仍然奉大明为正朔,视满清为不开化的野蛮土著,别说跟宗主国大明帝国比,就是在以小儒家自称的朝鲜面前也是蛮夷一类。
  现在明朝终于派兵来朝鲜,第二次帮助自己的国家打跑了凶狠残忍的敌人,朝鲜人怎么能不感动,不激动,以及不冲动呢?
  能受到异国百姓如此爱戴,朱由检也很高兴,亲自把众多老头扶起来,让王征南给每人赏了十枚崇祯元宝,老头子们不认得,只知道非金非银,看上去应该不值钱,但既然是大明皇帝赏的,比本国朝鲜国王还要高级,价值自然不同,就算真的金银也不能花,回家打板供起来,日日上香。
  就在朝鲜全境被解放的同时,孔有德也率领着满清水师的主力战舰进入了渤海湾,先到天津卫看了看,大沽口岸防炮密布,射程又远,威力又大,这里相当于明朝的咽喉,一旦攻占这里,用不了半天就能打到北京去,后来的鸦片战争、八国联军进北京等,各国侵略者走的都是这条路,所以防卫森严,孔有德还想试着打两炮,然而还没走到自己火炮火车之内,城上的大炮就已经开火,炮弹穿过他一艘战舰的帆面,打到后方的海里,吓得孔有德不敢再战,急忙忙转舵掉头。
  发现清军战舰以后,天津守将立即给北京发电报,很快孙承宗和袁可立就做出指示,让沿岸各部小心防御,并派吴三桂率领京营来渤海湾沿岸布防。
  孔有德离开天津之后,并没有如多铎命令的,往北方去切卢象升的右肋,而是往南走,到山东一带,随便找了两个海边的渔村,登岸之后把人全部杀光,东西搬上船,割下人头,等回去以后就说是跟明军打过的证据,而且是胜仗!
  孔有德接连屠了五个村子,男女老幼是鸡犬不留,最后来到了登州城,寻思索性干一票大的,若能杀进登州城里,什么金银美女自然是少不了的,未来在多铎甚至皇太极面前,也能立下一笔战功,就说是杀卢象升军队杀的,于是,他就真的跑来打登州。
  登州位于山东半岛的尖上,并且跟北面的大连共同构成渤海的门户,朝鲜人逃难过来,最先到达这里,李云崖也曾规划在这里加大军事建设,只是一来帝国中心都在西北跟东北两个战区,二来现在战舰能力有限,无法彻底封锁渤海,因此建设有限,不过就算这样,城头也布满了大炮。
  听说清军水师来了,登莱守将茅元仪下令士兵先不要开枪,偃旗息鼓,只当毫无防备。
  孔有德见明军没有防备,立即把舰队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直接开船冲向登州城靠海的城门,另一半绕道另一边,弃舟登岸从另一个城门进入,不然四五十条大战舰挤在一起,反而会羁绊住自己,结果在他们距离城门不到五十米的时候,城头上突然开火,大炮全部瞄准后方的战船,而火枪跟手雷则对准来夺门的清军。
  茅元仪最精明的地方是,他见孔有德带来的人并不是很多,下令不许关闭城门,就那么城门大开,引诱清军上前,望着近在咫尺的城门,清军挨打的第一反应就是加快脚步,继续冲,只要冲进城里面去就万事大吉了,结果被打了个满地找牙不说,只剩下不到三分之一的残兵冲到城门口,突然从城门里面杀出端着枪的成排明军,清军顿时丧胆,掉头就跑!
  明军随后掩杀,杀死清军无数,还顺势追上了船,夺得完好战舰十三艘,用岸防炮击毁三艘,击伤十九艘,孔有德仅乘坐十一艘船狼狈逃跑,其中还有四艘被炮弹或者打破船帆,或者炸破甲板,行进速度缓慢,加上多人受伤,出海不久,就把这四艘船弃了,只余七艘船离开。
  这一战,由于茅元仪的指挥得力,明军获得大胜,消息传到国防部,孙承宗立即下令刚刚回到天津港的两支海鲨卫编队立即出海去追击残敌,务必将孔有德残部彻底消灭。
  至此,这一场明清全面战争进入了最关键的时期,在西方的内蒙古草原上,孙传庭先后击败实力最大的察哈尔和科尔沁两部,之后横扫十余部蒙古联军,杀散蒙古正规军共十三万余人,各部皆做鸟兽散,有的立即投降归顺,有的逃亡漠北,有的逃奔青海,有的跑来辽宁跟满清会师,孙传庭从锡林郭勒一直杀到科尔沁,紧跟着挺进通辽一代,从西北方向威胁辽宁、吉林等地的清军。
  右路军由三万海军陆战队占领朝鲜全境,歼灭了多铎率领的攻击七万余清军,然后越过鸭绿江,从东南方向杀奔辽阳和沈阳,后金最初的都城就在辽阳,后来才迁到沈阳,因此这两个地方是满清最重要的两个城市。
  左右两侧的羽翼都已经被剪除,并对满清所在首都盛京沈阳形成合围之势,明军共计二十余万人马,大部分都是配备火枪跟火炮的精锐步兵。
  皇太极也是个很精明的军事家,从一开始就看出了明军的意图,所以上来就集结全国八旗精锐,把家底都拿出来跟卢象升硬拼,还想要如当年萨尔浒战役那般,任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先握紧一个拳头打垮你一路主力再说。
  只是今天的明军战斗力远非昔日可比,卢象升把大军沿着辽河、凌河一代布阵,利用火器和水师优势跟清军打零碎战,八旗军的高机动性发挥不起来,明军那边仿佛是一张大网,他们钻进去轻飘飘地打不到人,想跑又跑不了,到处都是架着火炮,扛着火枪的明军,或是沿河列阵,或者在高地布防,清军打了两个多月,被明军消灭了近三万人,始终未能如愿跟明军决战。


第80章 明清决战
  卢象升看破皇太极的意图,皇太极也明了卢象升的目的,十分无奈的是,明军现在处于优势地位,等到了秋天,蒙古诸部彻底败亡,合围之势渐成,众大臣纷纷劝皇太极赶紧跑,盛京是不能再呆下去了,否则的话,孙传庭直取长春,占据吉林,他们就彻底成了瓮中之鳖了!
  皇太极作为一代枭雄,当断则断,一面分兵加紧攻打卢象升和袁崇焕部,做出要跟明军决一死战的姿态,一面让八旗军准备撤离方案,将能带走的全部带走,并带着兄弟到努尔哈赤皇陵前哭诉,与八旗将领共同发誓,将来一定还会再回来的,最终在一个风高月黑之夜,满清贵族离开沈阳,向北进驻长春,要撤退的共有二三十万人,自然不可能一口气全部撤退,先走的是八旗军的贵族主子,然后主子们的家属,再然后是八旗普通人家,再然后是蒙古,分批撤离,等满蒙大爷们都走了,然后才轮到断后的汉官、朝官……
  沈阳距离长春不远,只有五六百里路,快马两日就能赶到,只是辎重比较费劲,对他们比较有利的是这一代多山多丘陵,而孙传庭的人马还没有赶到。
  不过他还是很快被卢象升觉察到,立即通知袁崇焕,两路合击,攻取沈阳。
  十余万明军兵临城下,只放了一轮排炮,城门就自动打开了,大清国智顺公尚可喜斩杀了留守的满族将领,率众控制了皇宫,打开城门向明军投降。
  当李云崖知道这个二五仔又背叛了清朝,将一个完好无损的沈阳献给大明的时候,很是有些无语,朱由检却很高兴,觉得此人应该重赏,李云崖却道:“此人本是明将,后来造反,背国投敌,这些年残杀我大明多少百姓?如今投降乃迫不得已而为之,就算没有他,我大明雄师也足以轻取沈阳,此人反复无常,宜早杀之!”
  朱由检摇头:“如此,以后谁还能主动投降我大明?岂不让人心寒齿冷?”
  李云崖想想也是那么回事:“就算如此,也不可再让他掌权,给个虚名也就是了。”
  两人进入沈阳城,盛京皇宫修建得十分华丽,比汉城的朝鲜皇宫还要好,其实两处都是仿照明朝皇宫建造的,也依照风水,寻龙望气,倚山傍水,细腻之处不如汉城,但比汉城更加大气。
  朱由检夸赞尚可喜,以“使城池百姓免于战火之灾”为由给他记功,封他做归顺侯,让他举家到北京城去养老,所有田产地产充公,在满清的奴才全部解散,只允许带着家财细软进京。
  随后又请出来一位,便是朝鲜国王李倧,见到朱由检这位比自己小了将近二十岁的年轻帝王,李倧跪拜谢恩,痛哭流涕,感谢朱由检出兵为他复国,并承诺等他归国之后,一定对大明朝年年进贡,岁岁称臣,大有“纳全国之物力,结明皇之欢心”之意,有些话甚至有些肉麻。
  但他确实是高兴坏了,已经成了亡国之君,在沈阳朝不保夕,不但满蒙大爷经常来敲诈,他也害怕哪一天皇太极不高兴了,就派人来送他一杯毒酒,现在这种日子终于一去不复返了,他仍能归国去当他的国王了!
  朱由检好生安慰一番,派人送他先回住所,然后跟李云崖一起大会群臣。
  卢象升作为东北战区的总司令,军方的最高领导人,站在最前面,紧跟着是东海舰队总司令袁崇焕,然后是下边的十几位师长,还有孙传庭派来的联络员,大家一起制定接下来的战略。
  两日后,明军整顿一番,然后继续出兵北上,进攻长春,孙传庭则自西向东,两路夹击。
  这时候又有人劝,继续往北撤,以避免两面受敌的情况,皇太极犹豫再三,反复衡量了双方军力以及战略情况,终于不顾许多亲贵将领们的反对,毅然决定再撤,一直撤到黑龙江去,同时派使者来沈阳,向朱由检请和。
  皇太极跟朱由检说的意思,大致就是我已经退到这里了,将明朝疆土都还给你了,甚至连吉林都让出来了,比当年后金起兵前,还让出了大片的土地,我大清国从此立足黑龙江一带,双方以嫩江、松花江一带为界限,从此划定国界,明清两国永远修好。不然的话,大清尚有五十万能战勇士,明主若是一意孤行,满清上下军民一体,戮力死战,胜负还未可知。
  朱由检把信给李云崖看,李云崖看完就笑了,告诉清国使者:“你回去告诉皇太极,他想以空间换时间,想用这种暂时示弱的方式拖延,那是没有用滴,向东到东海,向北直到北溟,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中华的固有疆土,他想割据建国,那是痴心妄想,让他赶紧备战吧,咱们好好打一场,不要再跑了。”
  听使者回去一说,皇太极知道这一战在所难免了,明朝这次铁了心要消灭自己,躲是躲不过去,原来还想拖延到冬天,再全力杀过去一举击溃明军。
  皇太极带领全军誓师,先祭拜天地,祷告上苍,然后祭拜父亲,告诉所有人,这次是事关大清,事关满族生死存亡的一战,要大家豁出一切来,跟明军决一死战!
  清军是全民皆兵,满汉蒙朝,连六七十岁的老人,十来岁的孩子,凡是能拉弓持枪的,全部走上战场,共有三十余万人。明军三路汇合之后,孙传庭的西北战区八万,卢象升的东北战区十二万,也是二十万出头,双方总共投入兵力将五六十万,战马十六多万匹,各式火枪二十多万杆,野战炮五百多门,迫击炮一千多架,机关炮二百架,火箭炮一百辆,双方在哈尔滨跟长春之间的东北平原上展开血腥厮杀。
  这是一场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战争,对于满清来说,这一战若败,则亡族灭国,对于大明来说,李云崖改革到现在,所有的家底都填在这里,若战败国内反对力量立即反扑,政局动荡,满蒙卷土重来,顺势杀入长城,亦是亡国的局面,因此谁都输不起!
  李云崖跟朱由检也到了前线,在高处用望远镜向下方观望,只见明军分成许多小部分,或者以师为单位,或者以团为单位,或者是以连为单位,分别占据各个有利地形,或是河岔口,或是高岭上,或是架炮,或是布雷,清军那边则是万马奔腾,震得大地都开始颤抖,无边无际的清军从地平线里面跑出来,迅速铺面乾坤,直冲向明军主力所在之处。
  清军在这个时候仍然敢跑来主动求战,李云崖不得不佩服皇太极的谋略和勇气,皇太极知道敌我双方的长处短处,他选择在这里决战,一来可拉长明军的后勤补给线,二来平原地区更利于骑兵发挥,三来马上就要入冬了,这时候的东北,没有空调没有暖气,一旦下雪就只能靠皮袄御寒,最先进的也就是火炕了,东北的冬天,大雪没腰深,连熊都冬眠了,更何况是人了!
  皇太极有信心,只要拖到入冬,他就有办法把这些进入东北的明军全部消灭掉,重现昔日父汗在时,那场萨尔浒战役的荣光!
  但可惜,李云崖和朱由检没有给他拖延的机会,大军有条不紊地一步步向北推进,哈尔滨差不多是他最后的据点了,这里曾经是金国的首都,后来成为陪都,但人口稀少,物资匮乏,最重要的是这里没有城墙,从金到清,从来没有建过城墙,等到明军杀到眼前,这里就是死地。
  面对清军不顾一切的冲锋,明军开火攻击,野战炮轰轰爆响,狂喷怒焰,迫击炮片刻不停,炮弹像下饺子一样落入敌军后方,然后是枪声,密集得堪比后世春节时候的鞭声,啪啪枪响连成一片,其中还有火箭炮,车载中型火龙巢,一道道火蛇带着尖啸冲向敌军人群最密集的地方。
  五十多万人在嫩江和松花江一带铺展开来,战区横跨数百里,炮声隆隆,枪声密布,战马嘶鸣,弓弦急响,杀得硝烟滚滚,血肉横飞!
  卢象升在哈尔滨城的南面,孙传庭在哈尔滨的西面,也形成一个半月形状的战争区域。
  卢象升率领的东北军更重火器,当年袁崇焕做督师时候,野战打不过满清,就主要依仗红衣大炮和三眼铳,后来卢象升带着贪狼骑来,他们深受李云崖影响,酷爱枪炮,甚少与敌人以冷武器拼杀,从来能用枪解决的事情,绝不用刀!
  当年李云崖在网上做键盘侠的时候,曾经跟其他键盘侠论战了一夜,主题就是当年的抗美援朝战争,到底该不该打,志愿军又是不是只会人海战术,李云崖查找了海量的资料,论证志愿军是当时世界上的轻步兵巅峰水平,战略战术远超美军,不然的话那时候美军火里过剩,炮弹动不动就饱和轰炸,志愿军单靠人命去填,就算添进去再多,也不可能把美军从鸭绿江达到三八线,在飞机坦克大炮为主要作战手段的时候,怎么可能是人多就能打赢一场战争的!
  李云崖把志愿军的六大战术原则:一点两面、三三制、三猛、三种情况三种打法、四组一队,四快一慢搬到了大明朝,他是纸上谈兵,卢象升却是练兵高手,熟读兵书,文武双全,以此为基础进行细化,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进,各组之间多大距离,何时猛,何时快,如何掩护,如何冲锋,全都研究透彻。
  前段时间,皇太极想要在蒙古和朝鲜两路敌军未到之前,先将卢象升这一路重创,但卢象升在大凌河和大辽河一带摆下战阵,将解放军的穿插迂回,偷袭爆破,四面开花等等战术运用的炉火纯青,双方鏖战两个多月,清军扔进了将近三万人,被卢象升打得晕头转向,满地找牙。在李云崖看来,卢象升是从冷兵器时代向热武器时代过度,将热武器战术运用到极致的第一位将领。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