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小的自然就好说了,除了一些刺头或者性子不好的,最好不过找到生身父母或者亲人,送回亲人身边。再不济拿些剿匪的银钱分一部分出来,养育这些孩子到能自食其力的年纪也不是太难吧?”
秦嘉泽微笑着看着自家心上人,深知他的品行,知道英钰未必想不到这些,定是早有了主意。现在如此愤怒,怕是底下有人不愿意,或者有别的盘算惹怒了他。不对,英钰向来不对自己诉苦,这番行为怕是……
秦嘉泽敲敲额头,有些懊恼道,“阿钰,你居然也开始跟我打哑谜了。有用到我的地方直说就好,何须绕弯子?”
英钰低笑一声,见到眼前人这才反应过来,不由的觉得的有趣。心中的郁气散了几分。“怎么是绕弯子呢?这主意原始你早就提出来的,此时也只是再问一遍罢了!”
“早就说的?”秦嘉泽疑惑道,“我什么时候说的?”忽的想起自己去年曾经寄给英钰的一封信里提到过,水军缺领兵的将领和造船的匠师。
然后秦嘉泽就建议,建一所军校专门培养这种人才。不妨先在被英钰拿这话来堵自己了,眼下时机确实不错,可现在秦嘉泽可没一点想法,再说了专业不对口,无能为力啊!
秦嘉泽直接道,“这建议虽然是我提的,但我的的确确没这能力。兵法、造船技艺,我可一点不会!”
“不要忙着妄自菲薄,这些你的确不会。要找这些人并非难事。但是你有功名通番文、算术、绘图,知教化之法。最重要的是……”英钰定定的看着秦嘉泽,眼神有些微妙,“你有教无类,不介意学生身份,而且并不反感歧视外来事物!
况且现在也只是一个雏形而已,之后这些孩子年纪稍大一些之后,再谈其他。你就当这是一个私学,只管按你的想法做就是了,就当照顾这些孩子吧。你很好,不必别人差!”最后一句英钰说的十分认真,眼神真诚。
话说到这里,秦嘉泽真是既感动甜蜜又无奈。感动于自家爱人的信任,无奈的是自己的计划又被打乱了。在秦嘉泽的人生计划中,办一个理想中属于自己的学校,那是三十岁之后的事情了。三十岁之前,游历四方才是主要任务,当然恋爱除外!
秦嘉泽甚至暗暗想到,英钰如此打算是不是怕自己跑的太远见不到人呢!额,这自然是秦嘉泽心里有些小自恋的想法。英钰就坐在自己面前,脸上丝毫看不出其他的神情。完全是公事公办的态度,所以也只是心里想了那么一想,又抛之脑后了!
可怜啊!秦某人活了两辈子,完全不理解热恋中的人的想法。要知道在现代异地恋的定律就是容易说拜拜的,古人虽然不知道这个名词,但不代表不懂这个道理啊。让恋人留在身边的时间久一点,相聚的时间再长一点。英钰他就是这么想的。
只能说在这段感情里,英钰投入的要比秦嘉泽深,占有欲要强一点。秦嘉泽看似温和实则内里清冷,英钰恰恰相反,外冷内热。
英钰虽然年纪轻轻,却将秦嘉泽看的分明,不动声色的织就一张大网,只待某人自投罗网。某人却被英钰外表所惑,啧啧,看来是逃不掉了!不过这本就是一件美事,不对吗?
秦嘉泽没有答应,却也没有回绝,需要考虑一下,仔细想想。吃过饭,暮色之下,两人结伴在城中闲逛一会儿,才分开各自忙碌去了。
青色的素锦缎,将整个马车衬的朴素又不失品味,檀木的小桌凹槽中放着青瓷茶具。干净纤长的手指捏着细润的瓷杯,相得益彰。
云放伸手为主公续上一杯热茶,“郡公,为何突然改变主意,将那些孩子交给秦公子教管?”
英钰低头喝茶,未等到回答。云放也不着急,眼神微凝又道,“不过,若秦公子真的答应了,倒是那些孩子的福气了。秦公子虽不爱揽事,却心软负责,必定尽心尽力为那些孩子打算。”
你说的对,阿泽就是这样一个矛盾的人,冷情却心软,还闲散固执,心心念念着去游历四方。不过也就是这样自己才喜欢,一个建议就把他拴住了,真是无奈之极。
有些事情,他那个人啊,许多事情还是不知道为好!英钰转念间神情一肃,心中决断立下,清冷的嗓音敲在人耳边,“吩咐下去,你亲自派人手,仔细查证清楚。那些手里有无辜鲜血的孩子,无论大小一律处决,不留隐患。十二岁之上的孩子全都送到七哥那边去。”
云放端正神态,低声应是,马上下车去办。车厢内独留英钰一人,神色清明,静谧无声,茶香袅袅!
这头秦嘉泽泡过澡,身上疲乏。早早地躺在床上,心中却安定不下来。英语不多说,秦嘉泽也多问,却不代表秦嘉泽什么都不知道。
在水军营地,秦嘉泽见过被擒拿的海匪。十三四岁的孩子,混进新征的兵里被发现了,当场被拖走,下场不言而喻。秦嘉泽只是一时好奇,不想去兵营里麻烦舅公。只是跟着弟弟去看征兵,正好碰到这一幕。
稚气未脱的脸庞,被发现后凶狠的表情,狠辣的动作。让秦嘉泽惊讶不已,现在更是难受至极。自己的教过的学生,都是这样年纪,处境却一个在云端,一个陷落在污泥里。环境影响人,如今知道这些孩子,竟然是被抓走的无辜幼童,被教育成危险分子。
秦嘉泽不想也不敢,去问英钰那些沾血的孩子下场如何?秦嘉泽暗暗唾弃自己没出息,一边默默地从已经渐渐模糊的记忆里搜寻上辈子的政治课程,绝对能派的上用场。
简而言之,就是给那些孩子洗脑之后,重塑三观,把一颗颗歪脖子树苗,绑上架子掰直了。说难也难,说不难也简单,现在比之现代,就是民智未开,政治洗脑比现代容易啊!
闭着眼东想西想,意识渐渐模糊的时候,忽然想起这工作不就是班主任军队政委的工作吗?好像有个明星被叫做“政委”来着。
一晚上梦境光怪陆离,外加灵光一闪,醒来就觉得头疼难受。吩咐下人准备些清单的饭菜,别做海鲜。秦嘉泽脑子有点乱,却渐渐有了思路。干劲使劲拍拍头,抓紧把零星的想法都写下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是秦嘉泽的学习信条。
半个上午过去,有了大概的思路和框架,一本政治教育大纲就出来了。果然古代十年苦读,是把文字水平提高不少啊,秦嘉泽吹干墨水,正要收起来。下人禀报,有客来访。
有客人,是谁?海平城除了英钰,不认识其他人啊!秦嘉泽正在疑惑,直觉不会是好客来访,送礼的还是找茬的?
外边的客人不算找茬的,其实是送礼兼打探的。秦嘉泽对自己身份认识不深,外昨晚和郡公街上一游。秦嘉泽立刻在小范围内,在海平城出名了。今天一早就有人上门试探了。
不管来人是何盘算,全都白搭了!主人家病了!
秦嘉泽虽然觉得外边的人是个麻烦,但还真没准备退缩,想着要不要会一会来着!结果他真病了,秦嘉泽过敏了,起了一身小红点。倒是不严重也没觉得痒什么的。但是出门见人是别想了……
于是秦嘉泽到海平城的第二天,开始发愁怎么不让情人见到自己惨不忍睹的脸呢……
第51章 奋进
秦嘉泽过敏并不严重,很快发现了过敏源头,是一种海菜。庆幸的是东西吃的少,情况并不严重。只要脸上打上一层薄薄的粉,见人不成问题,当然这个人得是秦嘉泽他想见的。
英钰来的很快,午饭两人就是在一起吃的,秦嘉泽亲自下厨做了一道酸菜烤鱼,一道肉沫烧豆腐。英钰这次来没有刻意避人耳目,就这么大大方方上门了,这倒是让秦嘉泽有些不好意思。秦宅的大管家更是脸色变换,给自家小少爷打了几个眼色,确定秦嘉泽没看懂之后,默默地退下了。
下人把午膳摆在花厅。长方形的铜盘下头是小碳炉,酸菜配着海鱼咕嘟嘟的冒着香气。秦嘉泽先用公筷为英钰分出一大块白嫩的鱼腹肉。然后才是自己吃着豆腐青菜。两人默契的吃着饭菜。
秦嘉泽其实不是不知道管家的意思,一个哥儿就这样上门让旁人看来确实不合礼数。更何况两人的关系还没正式摆在明面上。双方也没见过长辈。
老王爷和王君已经去世,英杰还小。英钰最亲近的长辈就是京城的皇帝了和七王爷了。眼下秦嘉泽还没有面圣的资格呢。这一顿饭的功夫,秦嘉泽瞬间觉得肩上的担子沉重。不做出点事情来,好像连见家长的资本都没有。
“离近点我看看到底怎么样了?”下人都不在,英钰显然放松了许多,两人挨着坐下。
秦嘉泽挽起一节袖子,让英钰看。“大夫说了,不是大问题,吃上几服药,过几天消了就没事了。”
英钰向来清冷的脸上,露出不赞同的神色,“这种病症可大可小,严重的能要人性命,怎么小心都不为过。让你身边的人都多加注意,自己也要多小心。”
“好好好,我知道了,一定会小心的,你放心。为了你我也会好好的。”秦嘉泽对恋人的关心,很是受用,连连应是。
两人就这样一起聊起海平的风俗地貌,秦嘉泽言谈之中也将知道的一点点海上贸易的历史轨迹,一点点透露出来。绝对不能像明代郑和下西洋一样,只顾宣扬国威,倒贴银子给海外国家。海洋贸易那就是圈地圈钱,虽然不至于像欧洲人一样满手血腥,但也犯不上给人家送钱。钱吗?当然是自家赚才好!
英钰最近十分忙碌,能抽出一个多时辰来已经很不容易。小坐一会儿又匆匆的走了。
秦嘉泽送走英钰把自己关进了书房,不努力怎能配得上恋人呢?已经收录两千多字的字典还得继续改进,至于小说话本以后再说吧。
学校既然要办就要办好,场地人员都得准备充分。最重要的是不受人掣肘,现代的教育观念可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的。可以接受别人的指点,但是指手画脚就免了。
秦嘉泽掏空了钱兜,在海平城和水师大营之间建了一所学校,自己画的设计图,仿照现代学校的建筑布局建造。从定阳到海平城,四处搜罗人才,很是受了不少奚落。秦嘉泽招人不拘一格,不要求全都有功名在身,只要有一技之长便可。
师长、朋友都不看好秦嘉泽的作为。还好阿爸和舅公、英钰一直十分支持,尤其是金钱上沈舅公尤其大方。最可贵的是舅公介绍了一位洋人老师,金发碧眼秦嘉泽不稀罕,稀罕的是这人懂数学啊。秦嘉泽基本的数□□算不成问题,再深了可就不行了。
想当年语数外、史地政、理化生,九门横立,让多少学生咬牙启齿却无可奈何。数学绝对不能少,甚至秦嘉泽还可以顺便延展一下会计知识,当年秦嘉泽可是有证的人(会计证)。
海平城的春风吹绿海岸的时候,秦嘉泽的学校的第一批学生也终于正式入学了。因为这批“问题儿童”,保险起见秦嘉泽没有再招收平民学生。倒是不少兵士托了秦嘉然小魔王的关系,把自家的孩子送了进来。
不管他们出于什么目的这么做,秦嘉泽也没矫情到要面子不收,只不过全都推迟到秋天入学。以防万一秦嘉泽先熟悉了学校里的问题学生,摸清了大概性情才敢让正常人家的孩子入学。
学校办了起来,秦嘉泽就得对着六十七个孩子负责。这些孩子可没人给交学费,秦嘉泽也没兴趣做圣人,虽说当初官府送这些孩子来的时候,给了一笔安家费。
但这六十多个孩子的衣食住行,学习生活都在这里。再加上笔墨纸砚书本的花费,每人每年也得十几两银子吧。其中花费的心力就不用说了,秦嘉泽还要负担先生们的工资,想想就是一个大坑啊!
秦嘉泽算来算去,这绝对的亏本买卖。索性秦嘉泽效仿现代先上学后交费的办法。七年之内秦嘉泽负责这些孩子们在学校的基本生活,包括学习花费在内。七年内这些孩子,只要学完规定的课程,就可以从这里毕业。
之后不管是继续去别的书院,继续读书科举,还是找活计谋生。必须在五年到十年之内,偿还学校五十两学费,当然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变动,你毕业越早,自然花费就越少。
可不是秦嘉泽黑心啊,实在是古代书本的价格就是一大花费,一个正常家庭的学生读书,束脩钱不是最多的。最多的是买书和纸张的钱,一本薄薄的《蒙学》就要三百多文。
秦嘉泽不苛待这些孩子,饭菜都每天至少可以吃到一顿荤菜,外带一年四季每人每个季节三套衣服。为了俭省顺带教孩子们种地,秦嘉泽专门在学校旁边买了一百多亩田地,请了老农打理,自给自足外带教学。
秦嘉泽和平常的书院不同,寻常书私塾只是教孩子们读书识字,考功名。当然像玉山书院这样的地方,自然会教授君子六艺这些东西,就相当于大学的选修课程一样。
秦嘉泽办学校是为了教导这些孩子一技之长,离开学校之后能挣钱吃饭。当然不能教读书识字。算术、番语、种田、绘画、木工、民俗地理等等都会捎带一些。甚至秦嘉泽还定时请军营的老兵来教几手功夫。
秦嘉泽还四处搜刮藏书,建了一个小小的图书馆,按照大学图书馆的章程来办。兵书、农书虽说不算珍贵,但入门绝对够了。再想学的多一些,秦嘉泽也没办法了。
在古代手艺活、兵法都是家族之内或者师徒,口耳相传,兵书更是传家宝的东西。秦嘉泽也只能搜罗一些浅显的东西,能学多少就看各人天分了。
种种花费投入加起来,秦嘉泽都想哭了。若不是秦嘉泽搭着恋人的东风在海贸上投资,根本负担不起前期的投入。不管如何看着自己一点一点摸索着建立起来的学校,秦嘉泽成就感油然而生。
忙碌了两年学校运转终于进入正轨,秦嘉泽也终于松口气,把全部的精神投入到字典的编写、校正之种。这两年秦嘉泽也不是什么都没准备,跟着金发碧眼的外邦友人学习番语。顺带接触不少番邦书籍,秦嘉泽终于为自己的拼音和阿拉伯数字,找了一个合理的出现时机。
秦嘉泽从学校繁忙的工作中脱身出来,全身心投入到字典的编录。两年,秦嘉泽和英钰的感情越来越深,近来很有些平淡长久的味道。秦嘉泽也向父亲和阿爸、舅公正式告知了两人的关系。大白话就是见家长了,秦家众人对两人的关系自然乐见其成。
秦嘉泽也不遗余力的讨好未来小舅子,着实受了不少“考验”。不过最终结果还是不错的,小舅子总算不再横挑鼻子竖挑眼,可以和睦相处了。
但是最高决定人员,皇帝陛下秦嘉泽却不知怎么搞定。英钰虽然说不必担心,但是那怎么可能。因而秦嘉泽全力以赴的想把字典编写出来。
古代读书人出人头地的方法,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进士及第为官做宰。这条路秦嘉泽暂时不打算走,那么唯有教书育人著说立说这条路了。这两条路那一条路都不好走,不过秦嘉泽有外挂加成啊!
秦嘉泽一直对自己的身份地位缺乏深刻的认识。直到办学的时候一路绿灯通过,这才发现原来官二代的身份不是白叫的,买账的人可不少。
自己勋贵的身份和举人的功名,一般人看来还是挺够看的。随着阿拉伯数字和拼音的传开,尤其是是阿拉伯数字和新式运算法的传播使用。在秦嘉泽不知道的时候他已经出名了。秦嘉泽俨然已经成了官二代里的有为人士,成了别家父母嘴里“别人家的孩子”。
又是一年。八月,嘉然、嘉欣两兄弟,一个第一次进了考场,一个真正上了战场历练的时候。秦嘉泽万般担心、心惊肉跳的同时,终于在沈舅公和父亲、还有几位先生的帮助下,完成了常用字典的最后编纂。收录三千二百三十一个常用字,断断续续花了十年时间,秦嘉泽终于完成了。
33/35 首页 上一页 31 32 33 34 3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