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小说

[七五同人]大宋小吏(穿越)——拉棉花糖的兔子

时间:2017-03-31 19:13:53  作者:拉棉花糖的兔子

  赵允熙膝下只有一个孩子,赵允良倒是因为纵情声色,有好几个孩子。
  不过赵允熙这话说得太直白了,让赵元俨脸色更不好看。他不是想不到这一点,只是实在无法放任幼子走上歧途。
  赵允熙还有更险恶的话没说,他还想问父母,他们府上几兄弟,大多荒唐,到底是真的天生的,还是暗自放纵,以逃避当年刘后的忌惮呢。
  他们这些血缘近的皇亲,不知道多少双眼睛盯着。老赵家啊,那也是“家学渊源”呢。
  官家仁厚,也许没有那个意思,可是这两个选择肯定是各有好坏。选前者不会有什么灭顶之灾,但若选择后者,日后的机会肯定更多一些,能为王府再续一辈的繁华,再往下又要看子孙自己的了。
  ——如果可以,谁想像猪一样被养着,光有个贵族名头,却没有实权。
  赵允良也说道:“哎,阿爹,一个也是担,两个也是挑,还好我现在有四个儿子,差不多够分给弟弟们的。他要是没喜欢的,我继续生,他挑一挑……”
  赵元俨夫妇:“……”
  两人脸色变幻,都很不甘心,可是自己也明白,鱼与熊掌无法兼得。
  赵元俨板着脸道:“虽然有心报国,可是祖宗也在天上看着呢!你们四个日后至少也是公爵,做个闲散宗亲也行。”
  赵允熙失笑,“何苦呢,若四弟想做个逍遥宗亲也就罢了,可他不快活呀!”
  现在已经很清楚了,一边是放任赵允初自由恋爱,日后过继赵允良的孩子,还能在仕途上走得更远,作为王府的顶梁柱。另一边,则是叫赵允初回归正途,娶妻生子,但是他不会开心,为官不说肯定没希望,但应该是不如前者更让官家放心的。
  赵元俨前半生过得甚是痛快,鲜衣怒马,立功无数。然而壮年之时,就不得不龟缩在王府之中,藏起锋芒,甚至装疯卖傻,全无尊严。
  一直到官家冒着许多朝臣抗议,重新启用宗室,然而失去了的已经无法挽回。
  赵允熙的话叫赵元俨发怔许久,对王妃对视一眼,在发妻眼中也找到了相同的情绪,两人皆是长叹一声,难以言明其中滋味。
  ……
  深冬时节,一场大雪催醒了东京的梅花,江洲梅渚梅林初绽,十二分惊艳。
  叫都人惊喜的是,江洲梅渚的主人宣布开放梅林三日,容许百姓免费前来踏雪赏梅。
  不过,若想进入主人家的院子与观景阁,就需要受到邀请了。
  王府收到请柬,邀请阖家上下到江洲梅渚赏梅。约定之日,赵元俨、王妃并四个儿子及各自家眷,驾车前往江洲梅渚。
  彼时无雪,江洲梅渚的梅林中有许多趁着此处开放到附近游玩的百姓。
  步入江洲梅渚的院落,就能看到许多云雁回的亲朋好友,囊括了官商平民各个阶层,甚至有外国人。
  云雁回快步走过来,向赵元俨行礼,虽说大家最近关系紧张,但是在外人面前,云雁回半点不露,仍旧是口称伯父。眼角瞥到赵允迪在挤眉弄眼,也毫无异样。
  赵元俨细细一看云雁回,他也算是看着云雁回长大了,仿佛突然间才发现,云雁回裹着裘衣,风度翩翩,五官俊秀,鼻尖冻得微红,平添一丝烟火气,已是二十好几的青年了。
  再侧头看一眼,这才发现幼子穿的其实也是同款裘衣,他都没有问过,还以为这是王妃给置办的,现在想来,应该是这两个混小子“私相授受”的吧。
  赵元俨无奈地笑了一下,叹息一声,抓住云雁回的手捏了捏,轻不可闻地道:“以后就不要叫伯父了。”
  云雁回抬眼,眼中闪过一丝喜色,这才知道为什么赵允迪挤眉弄眼,赵允初面上也带着一丝不好意思。
  这一家人,仿佛是在一句低语中获得了某种默契,尤其是小辈们,全都难忍兴奋的样子,看着云雁回。
  云雁回作为刚刚获得许可的家庭新成员,也心照不宣地小声重新唤了赵元俨和王妃一声。
  赵元俨和王妃听了这声称呼,神色有些不自然,但也渐渐舒展开了,干咳几声,“梅花……开得不错。”
  “里面温了酒,从广南来的瑞露酒,大家到阁中喝酒赏梅吧。”云雁回十分自然地邀请大家进了温暖的室内。
  阁中也有不少熟人,赵元俨一家进来,很快就找到自己的圈子,融入其中。
  云雁回安顿好客人们,便偷偷带着赵允初上楼。彼此不发一语,却颇有心意相通之感。
  两人爬到观景阁的顶楼,钻入无人的临窗隔间,从大开的窗口眺望,方圆数十里的苍茫雪景尽收眼底。阁楼之下的大片梅林,红红白白尽皆绽放,美不胜收,幽幽梅香,沁人心脾。
  低头望去,不知哪个书院的少年书生折枝吟诗,才情风流;新婚夫妻,携手漫步梅林,情意绵绵;青衣黑袄的小贩,趁着大好商机,在周遭卖起了小食;翰林图画院的画师们灵感大发,泼墨作画;大相国寺的小沙弥在院中用雪堆出一个憨态可掬的弥勒佛;白玉堂抱着瓜瓜,从三楼一跃而下,惹得沈括在楼上直喊……
  士绅官吏,三教九流,大宋风情,由这方天地,得以窥见些许。
  云雁回收回目光,嘴角不觉已带上笑意,侧首与赵允初对视一眼,相拥而吻。
  窗外不知何时,飘起了细雪,昭示着来年的好景。

    第282章 三上东京

  十年后,东京汴梁郊外
  夜色将晚, 骤起暴雨, 路上车驾皆寸步难行, 若要冒雨进城,恐怕雨天路滑出危险, 故此行人各讨论起来,倒哪处借宿避雨。此处已经临近城郭,民居众多, 倒不是问题。
  其中有几辆车驾同样停下, 上面下来了一伙人, 身着印染布衣,身佩银饰, 却是苗人打扮。
  路人并未多看几眼, 只因汴梁城中云集天下客商, 近年广南茶酒、棉布等生意兴起, 其中竟有不少当地土族经营,来往汴梁, 很不稀奇。
  都人与其交流变多, 发现他们不止经商, 还学习儒家文化, 也能够将本族文化传递出来, 教人知道他们并非茹毛饮血之辈。
  不似以往,苗人大多卖艺歌舞,便偶然有经营饮食买卖的, 也引为奇谈,故此刮目相看,鲜少再有视其为蛮夷的了。
  这群苗人当中,以一名双十左右的小郎君为首,此人相貌俊美,五官颇有汉人的柔和细腻,身形又较为高大,一双眼眸黑白分明,湛湛有神,且自有一番威严。
  下属恭敬报来:“大雨恐怕一时半会儿停不了,前方堵塞的车驾主人,大多要投宿周遭。我已打探过,此处近蒲关泽游苑,附近有许多民宿。主人,知州送的蒲关泽分苑年卡不是通用的么,索性进游苑,里头有妥帖的上等客栈。”
  这苗家小郎君颔首道:“可以,白岐,你传下去吧,今夜便留宿蒲关泽。”
  于是,这一行人改道,往蒲关泽游苑方向去。
  虽然是白岐建议住在蒲关泽游苑,但是,他心中充满了对那处的好奇。他生长在广南,这还是第一次进京。这个蒲关泽游苑分苑开遍天下,不知接待了多少游人,听说分苑都是照着京城总苑的模子打造的,没有新奇事物,也定然是从总苑推广开。就连蒲关泽这个名字,也是源自总苑的地址。
  倒是他的主人,似乎是三上东京了,前次已是十年前,那时应该就游玩过蒲关泽游苑的总苑。
  此时天色渐晚,还下着暴雨,但蒲关泽仍然是灯火通明,人们可以在室内购物游玩、观看表演。只是大舞台的演出,恐怕是停了。
  光看大门,白岐就觉得眼熟,果然与他在桂州看过的一模一样。
  在门口,白岐从怀中掏出了桂州蒲关泽游苑所开设的年卡,递给查票之人。
  查票人检查过通用的密码,便请他打帘子,登记一下人数。
  头一辆车,里头便坐着白岐的主人,查票人举着灯笼往里面一看,吓了一跳,“失礼,失礼!原来是云郎大驾,这,这难道是突击检查……”
  查票人一时紧张,把心中所想说了出来,有些惶恐,绞尽脑汁该如何把消息递给上司。
  白岐只看到查票人突然间背就弓下去了,一副恭敬的样子,有些不解。
  来京之前,他就听说了,在京都不比桂州,有能耐的人多,为了不给主人添麻烦,行事一定要低调稳妥。
  而一路来,白岐也发现,越是靠近汴京,所遇到的小民背挺得就越是直。而像蒲关泽游苑的查票人……便是在他们桂州分苑的,面对一般人都态度冷淡。
  他们是桂州的地头蛇,又不是东京的,眼前这个查票人即便知道他们身份,也不该这般恭敬吧?
  不对,此人说什么云郎,难道是认错人了?
  白岐连忙道:“你看错人啦,我们家主不姓云!”
  “咦?”查票人心中惊疑,斗胆举着灯笼再看,这才发现内里之人虽然生得与云郎肖似,却稍稍年轻一点,细处也有大为不同,方才真是灯昏眼花,才一时错认了。
  “真是不好意思,这位客人与我们上官生得像,小人认错了。”查票人不好意思地一礼,他辨认了一下年卡上的姓名,复又道歉,“石郎君,抱歉,抱歉。”
  “无碍。”白岐看到,他那位平日素来高傲的主人,竟然回了话,嘴边甚至挂着轻松的笑意,真是叫他瞠目结舌。
  查票人查完票,将人都放进了游苑,待他们走远了之后,心中想了一会儿,恐怕此人虽不是云郎,却与云郎有亲戚关系。
  许多人都知道,云郎父家是苗人,此人也是苗人打扮。他思考再三,将这个消息报与上司知,上司果然吩咐下去,速速通知接待的客栈,定要好生应对。
  那边厢,到了客栈后,白岐去登记,只觉得接待之人态度十分亲热,一面有人为他们登记,一面还有人送来毛巾热水等物,叫一旁等待的主人、同伴稍事歇息。
  白岐心中想,不愧是京都、游苑总苑客栈的服务,真是好啊。像他们桂州的服务,因为人太多,身份高也就罢了,常人还真顾不上这么体贴。
  入住了房间之后,白岐听到外面隐隐传来锣鼓响,与陡然高昂的欢呼声,不禁打开窗。这大概是不远处的戏院里,有红角儿登场了。
  近些年来,汴戏可谓是传遍大江南北,满地开花。而但凡是成名的,无不在汴京孔家班孔寄先生门下修习过,白岐素日也爱听戏,故此有所了解。
  桂州最红的戏班,整个班底就都是从孔家班开设的培训班毕业的。也难怪,有人将汴戏叫作孔戏。
  身处喧闹之中,令白岐对于汴京城内的风光,更为向往了。他十三岁那年被选在主人身边做侍卫,还一起学习了汉学,到如今也算粗通了。
  如今的广南,已经与往年大不一样,白岐还记得自己小的时候,饿着肚子挖虫子吃。后来,似乎是随着桂州的官学一间间增多,博易场的开设,还有种种政令畅行之后,他所见之人,过的生活就越来越好了,许多苗人搬到了山下,方便工作、生活。
  土族与汉人之间的矛盾,渐渐消失,不像从前,白岐的父母还警告他,不要和汉人说话,而现在,白岐的父母就在汉人聚居地卖苗药……
  那么多汉人文化的来源之地,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越来越多客商来往广南,白岐听他们说起最多的,就是汴京的繁华,他们描述中岸植垂柳的汴河、大相国寺的钟声、上元节的花灯如昼……一切都在白岐脑海中描绘过千百遍。
  这一次主人进京,将白岐带上,实在令他喜不自胜。
  游苑内客栈条件虽然好,坏处就是不够安静。在几乎是彻夜的热闹中,白岐抱着对汴京的向往入睡。
  ……
  天光大亮,白岐服侍主人起床洗漱,下得楼去。
  客栈的人问他们,要不要在游苑中游玩,若是不要,累赘的马车可以帮他们从专用通道赶到门口去,另有苑内专用的车驾供他们使用。
  白岐打量主人的神色,点头答应了。出去一看,那车驾没有四壁,便于观光,又绘制成黑白二色,车顶上两只耳朵并黑眼圈,是个竹熊的形制,里面可以坐好些人。
  上了车后,车夫问了他们去哪里,便赶起这温驯的竹熊马车。
  白日里,又放晴了,蒲关泽的人更多了,白岐忍不住说道:“人真多啊……”
  东京蒲关泽比桂州的占地要大许多,东京的人口也更多。
  车夫轻笑一声:“不多啦,客人,今日乃是佛诞日,好多人都去寺里礼佛了呢!”
  桂州寺院不多,不流行过佛诞日,好在车夫看白岐迷糊,给他解释了一番,原来今日大多数人都会去寺院。即便如此,蒲关泽的人仍多得让白岐吃惊,真不知这里人最多时是什么样子。
  “想知道人最多时什么样子,下月您到这里来便知道啦。孔家班的名角儿去辽国演出回来,要开新戏,现在就开始订票啦。”
  白岐讪讪道:“那票还能抢得到么……”
  “别人自然是不能,但是你们……”车夫说着,自觉失言,赔笑两声,住口了。
  白岐凛然,不知车夫何出此言,看了主人一眼。
  却见主人斜靠在椅座上,对此不甚在意,反而似笑非笑扫过来一眼,说道:“你若是想看,我便给你弄票来。”
  白岐大喜,他心中已转过弯来。看来主人从前在东京时结交、至今还时常通信的友人们很有身份,这一次,主人不就是为了参加旧识的婚礼而来么,搞不好是高官呢,就连这蒲关泽的人,都连带着对主人礼遇有加。弄个票,自然不在话下。
  “那就……多谢主人了。”白岐不好意思地道。
  客栈位于蒲关泽偏中心的位置,竹熊马车向外行驶,经过了戏院,白岐忍不住多看了两眼。
  过了戏院没多远,却是有场热闹。几个衣着华贵的衙内大清早就一脸醉意,围着一名美貌的女子。
  女子目露不耐,身旁的婢女也屡屡阻拦衙内们的动手动脚,双方撕扯间,引来不少人围观。
  车夫一瞧,讶然道:“谁家的衙内,光天化日轻薄孙娘子。”他还转头解释了一番,“孙娘子在咱们游苑登台演出,她可是京中有名的小唱艺人,也不知保卫处的怎么还没来。”
  这时,那婢女被衙内们用力一推,撞在了马车上,摔在地上,幸好没惊了马,车夫连忙勒马,去看有没有轧着人。
  孙娘子眼见婢女险些受伤,也急忙要过来扶起她。衙内们将她一拦,气势汹汹地道:“我们有说让你走吗?”
  孙娘子气急,骂道:“无耻!亏你们还是太学、开封府学的学生,怎么如此卑鄙!难道平日读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吗?真是有辱斯文!”
  旁人一看,可不是么,这些个衙内里,有三人并未着罗衫,两人穿着太学的制服,一个背后则是开封府学的字样。这两个地方,都是京中有名的学府,太学多名门子弟,开封府学则多出饱学之士。
  白岐知道蒲关泽对登台艺人们很是保护,至少在苑内会护着,只是保卫之人一时没赶过来,故此只是旁观。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