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小说

[七五同人]大宋小吏(穿越)——拉棉花糖的兔子

时间:2017-03-31 19:13:53  作者:拉棉花糖的兔子

  据说仁宗震惊非常,召来一些年老的臣子询问,得知真相果然如此。
  当年刘后生不出孩子,但是真宗想要她做皇后,待李妃怀孕后,便叫她假称怀孕,待李妃生产,便以其子充作刘后之子,好以诞下皇嗣之功加封于她。
  刘后忙于朝政,将仁宗交给后宫一位杨淑妃抚养。是以这么多年来,仁宗虽然觉得自己与母亲不亲,但并未怀疑二人关系,只以为是因为他自幼在杨娘娘处抚养,没有多加相处的缘故。
  而李妃,她出生也不如何,本是刘后的侍女,本就是为刘后借腹的,诞下皇子后就默默无闻,待真宗死后,还被迁往皇陵直至病逝,以至于仁宗连自己亲娘长什么样都不记得。
  本来刘后就有效仿武后之心,只是碍于朝臣阻拦,未能成行罢了。现在知道她甚至不是自己亲娘,个中酸爽,只有仁宗自己知道了。
  刘后一去世,风头转了,群臣纷纷开始说她坏话,指责她曾经苛待李妃,纵容家人之类的。
  虽然如此,仁宗还是给刘后加了封号,毕竟她是真宗封的皇后。而亲娘李妃,也不能委屈了,追封为庄懿皇后。
  如此一来,天下皆知官家生母另有其人,又是好一番八卦。
  而后宫之中,本来官家名义上的母亲和生母都挂了,理当是庞娘娘最大,然而庞娘娘后宫第一人的欢喜还没享受几天,仁宗冷不丁就声称刘后生前说过要尊抚养过他的杨娘娘为太后,然后吧唧一声,把保庆皇太后的帽子冠到了杨娘娘头上。
  嚯,一尊大佛又凭空出现在庞娘娘上头了,她也只得委委屈屈地又趴下来做老二。
  这时,仁宗还把开封府的公孙策、王朝、马汉、张龙、赵虎几人也各赏了官职,说他们办事不错。而这几个人,分明是上次与包拯一起去陈州,弄死庞昱的人。
  本来想挽起袖子大揍包拯的庞太师被如此敲打,这时也只得偃旗息鼓,安静如鸡,以免扑街。
  ……
  朝堂权力更迭,东京城风云涌动,但是对于开封府的某小吏云雁回来说,什么改变也没有,不过是包拯忙与更忙的区别罢了。
  云雁回正忙着收葡萄,带领后厨的人,把它们都处理了,酿成葡萄酒。
  这个过程中,不断的有质疑声。
  “连酒曲也不加,真的能酿成酒吗?”
  “这出来的真不是葡萄汁么……”
  “咱们这么好的葡萄,可别浪费了呀。”
  如此种种声音不断,但是云雁回向来是不辞辛苦于打脸的,两旬之后,就用实际行动告诉了他们,酿葡萄酒才不需要酒曲呢!
  这真是又叫开封府哗然一片,原来中原一直少有上好的葡萄酒,正是因为酿酒的方法错了啊,这葡萄酒,原来不需要也不能加酒曲。
  于是又是一片欢呼,开封府食堂可又多了一个独门招牌。
  虽然太后刚刚去世,不能宴印,但是云雁回还是先将一部分酒二次酿造,一部分放置,又一部分拿出来教大家做了砂锅葡萄酒鸭。
  这东京城,暂时可能只有开封府的食堂舍得用上好的葡萄酒来做这菜了,一盘就需要一锅葡萄酒了,好多人吃的时候都有点不敢置信。
  大部分人虽然知道了官家赐下酿酒权,但是根本没想过他们府里真的能酿酒,前段时间食堂摘葡萄大家都以为是拿去卖呢,谁知道拿来酿成酒给他们做菜了,听说过段时间少尹还要定下条例给大家分酒喝。
  有些低等官吏感动得都快要哭出来了,自从少尹上任,他们的日子真是改变太大了。以前是恶吏,是走狗,走到哪别人又怕又恨,现在跟着包少尹,百姓对他们脸色好看了不说,从食堂改制后,更是升级成了羡慕嫉妒恨,还总有主动来套近乎的。
  现在走出去一说自己是开封府的,别人投来的眼神都不一样。走亲戚的时候只消从每日两餐里省下一道菜带去,就很有面子了。
  外快,更不必说,少尹很通情达理,也不禁制部分人把自己那份转卖。
  现在葡萄酿还没上菜单,消息便已经传了出去,如今人人都认为,即便是一样的东西,开封府食堂的,质量也会好一些。毕竟那菜是少尹每日吃,官家也尝过的呢!
  ……
  因为酿了大量葡萄酒,云雁回还要与仓曹的人衔接,想方设法把葡萄酒都塞进仓库占地方。如此忙活了一个月,发现似乎很久没见到赵允初和郑凌了,放在以往,这两人是三五不时路过开封府就要来找他叙叙的。
  恰好他自己也趁着这次酿酒多为自家准备了几坛,便分别拿一坛送到王府和郑家。
  上了门这才知道,郑凌最近在和家里闹别扭,他在鸿胪寺干得不开心,最近家里逼他上进一点,而鸿胪寺尽忙些什么接待使臣,还要学外国话,学得他头都大了。
  郑凌便闹着要进翰林图画院,做个职业画家。
  翰林图画院倒是既清闲又符合他的兴趣了,但是日后升迁往哪里去啊,顶天了做个院长,郑家当然不开心,现正哭天抢地和家里磨。
  至于赵允初,就更不可思议了,他居然和他几位哥哥一起,除了上朝,都被圈在家里读书。
  要知道,王妃对他们,尤其是赵允初,一直是抱着一种“成也享富贵,不成也享富贵”的心理,反正不管怎么样,朝廷都会厚禄养着。
  现看他们用功读书,自然是吓到云雁回了。
  王妃亲自接待了云雁回,喜滋滋地收下了那坛葡萄酒,叫人带他去看看赵允初。
  赵允初和自己三位哥哥一起坐在书房里啃书,见到许久未见的云雁回出现,便要哭不哭地看着他,“雁哥儿……”
  “小弟,你哭什么。”赵允迪却是精神一振,搓了搓手,“好久不见雁哥儿,仿佛是越来越清秀了啊,嘿嘿。”
  云雁回:“……”
  云雁回听到那嘿嘿两声淫笑,简直不寒而栗。
  赵允初:“三哥……= =||”
  赵允迪自己看着云雁回和赵允初的脸色,有些不好意思了,又放下手来,讪讪道:“唉,失礼了,失礼了,有月余没能出门找乐子,一时冲动……”
  云雁回:“……”
  云雁回知道这是个浑人,只得若无其事地与诸位都见礼,说道:“开封府酿了些葡萄酒,我送一坛过来,顺便看看你,没想到你这么久没出现,是在家苦读?”
  “雁哥儿,我还以为你不记得我了……”赵允初幽怨地看他一眼,“阿爹给我们请了先生,叫我们补补诗书,也不知是为何。”
  赵家的大哥赵允熙此时慢吞吞说道:“我倒是听说,似乎是官家有意召试宗室子弟,应举迁官。”
  宗室子弟本是生来即可赐名赐官的,他们的升迁与其他臣子不同,和血统有关,不用考试,也不许考试。召试虽然属于特旨考试,但如果仁宗真的允许宗室进行召试,也是给了他们一条新的升迁路线。
  赵允迪迟疑地道:“不会吧……官家吃饱了……”说到一半,赶紧闭嘴。
  宗室不参加科举就能做官,是一种优待,又何尝不是一种禁锢,这是官家防着宗室呢。现在要开条小缝,却不知是为何?
  赵允迪眼睛转了几下,和兄弟们对视几眼,心里有数,却不敢说出来。他们家老爹隐居那么久,突然间冒出来揭发皇室秘密,还帮官家一起弹压庞太师——这真的是主动的吗?
  官家活了那么久,在皇宫待了二十几年,难道真的对自己的身世一点耳闻也没有吗?
  这里面啊,一定有猫腻。
  云雁回不清楚内里发生过什么,所以一点想法也没有,说道:“那这也是一件好事,难怪王爷王妃要紧着你们学习了。”
  “好什么事呀,”赵允迪坏笑几下,“你不知道,阿娘说,雁哥儿这孩子虽机灵,但不爱读书,叫小弟温书这些日子,不要老去找你。要我说,你今日若不是捧了葡萄酒来,恐怕阿娘要把你拒之门外,以免扰得小弟没法静下心来呢。”
  云雁回:“……”
  云雁回气鼓鼓地道:“王妃娘娘小看人,我不好读书,却不是不会读书啊!”
  赵允迪“咦”道:“你的意思是,你会读书?”
  云雁回哼了一声,他虽然放弃了学习,可那是因为他的知识框架已经定了,很难再去钻研古文。而学习方法,尤其是应试方法,隔着千百年也是共通的!
   
    第70章 我也要进开封府

  虽说在现代, 很多人诟病应试教育无法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成为只会考试的人,但是对于现在的赵允初来说,反倒是最好的方法了。
  如今就应该紧紧围绕召试,召试可能考什么, 就往死里钻研什么。
  至于怎么钻, 怎么研, 很多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办法。
  例如押题,想当初云雁回所在的高中年级就有两个老师很出名,一个化学老师,押题准确率高达百分之八十, 一个地理老师,曾经给他们押了两张试卷的题目,结果一道都没中……某种意义上也算是个神人,所以大家拿到他押的题从来都是用来排除的。
  所以说, 这押题猜题也是一个很有技术含量的活儿, 与其说猜题, 不如说是猜心,需要一个非常了解上意的人。
  大多数宗室,都远离朝堂了。朝廷用高官厚禄把他们供养起来,不让他们与朝臣走太近。这是朝廷忌惮宗室,存心要将宗室养废了。
  赵元俨当年虽然也是天下闻名的贤能,否则也不会被刘后死盯着,十几年来称病不朝,物是人非,于是对仁宗也谈不上了解。
  倒是云雁回这里,他们开封府包少尹就是上一科的进士,若非庞太师作梗,分明是前三甲的料,现在更是天子近臣,管理京畿地区。云雁回找到包拯求助,叫他帮忙押题。
  包拯哭笑不得,直呼本府如此忙碌,哪有时间给你押甚么题。
  结果云雁回还是厚着脸皮叫包拯给划了范围,然后自己划重点,做知识点便签条,以缩记的学习法来将大量的记忆内容归纳……等等。
  到这时,云雁回不禁怀念起现代发达的应试教育衍生物,例如《三年XX五年XX》《黄X密卷》《王X雄学案》等等各种辅导书、试卷。
  云雁回哗啦啦给赵允初弄了大堆笔记和小纸条,每天一下班就往王府跑,督促他学习。
  “我告诉你,这些你自己写了出来,然后找你们先生帮你改,改完之后,你就背下来。日后考试若是遇到这个方向的,就默写出来改一改,至于怎么改,我教你……”
  所谓的万能模板就是这样了,试问哪个学生上学时没背过几个作文模板?
  赵允初颇有些愁眉苦脸,“这……”
  “加油,小初,你可以的!你要想想,是痛这一时,还是痛上很久。”云雁回拉着赵允初的手说道,“官家若真为宗室子开召试,想必是长期之制,你这次过不了,下次还得继续考。这中间的日子,岂不是一直得学习?我看你爹请了先生,恐怕也有此意,一次次地考。”
  赵允初一脸失神,他的几个兄弟在旁听到了,却是都炸了毛,“若是这样,我们还有什么活头?那老头讲课甚是枯燥!日日也不许人出去,我都这么久没上妓馆了!”
  “不行,我就这么犟下去了,反正他讲一月课我在睡觉,讲一年课,我也在睡觉!”说这话的很明显是赵家二哥。
  “唉,我不想加什么官啊,更不想做事……”这是赵家的大哥,按照宗室惯例,作为长子他至少也能被封个国公,什么都不做也是人上人了。
  其他人群情激愤,就更显得赵允初不在状况内了。
  云雁回把手在他面前摇了几下,“你在想什么啊?”
  赵允初被惊醒一般,羞涩地低下眼,睫毛长长地搭下来,眼神若有似无地瞥着云雁回握在自己手掌上的手。
  云雁回:“……”
  云雁回深吸一口气:“小初,你听到刚刚我说的话了吗?”
  赵允初:“??”
  云雁回在他脑袋上弹了一下,“跟你说话呢,还走神!”
  云雁回又将弊处陈述了一遍,赵允初这才听明白,慌了,“谁知道官家多久召试一次,若是真的一次不过还要考第二次,我们不是日日过这样的生活。”
  他本来还觉得应付一次也就罢了,然而雁哥儿这么一说,他才想到还有第二种可能,因为之前实在没有苦读的概念。考上N次,考到头发花白了才有官做,这样的事情只存在于耳闻之中。
  “那我还是选择短痛吧。”赵允初咬咬牙,决心了。
  他并非没有毅力的人,否则也没法坚持日日清晨起来上朝了,也不是愚笨之人,不然读不懂晦涩的经文。只要有了这个想法,就能够全力配合云雁回了。
  ……
  王妃本来十分不放心,她是眼睁睁看过的,当年赵允初小时候,非要和云雁回一起写作业,那时候云雁回还在上学,结果就是云雁回都写完了,而赵允初盯着人家发了一下午的呆,啥也没做。
  但是,儿子终归是长大了,雁哥儿也更有手腕了,竟然真的压着赵允初用功了!
  王妃只看赵允初不消先生看着,比他那几位想方设法偷懒的哥哥要勤奋百倍,连云雁回不在的时候,也好好做着人家布置的试题,就满心欣慰。
  而且她更没有想到的是,雁哥儿俨然半个文盲,问起《诗》《书》里的内容一知半解,但是还真像他说的那样,他不懂只是不好读书,而非不会读书。相反,他再会读书不过了!
  王妃不觉得云雁回的方法有什么不好的,相反,她觉得这样很好,效率很高。
  可是,王妃和王爷给他们请的先生看见这样的情形之后,却气得很。
  一开始赵允初向他请教,他还很开心,因为赵允初的兄长们都懒懒散散,浑然不似其父,若是教出一个,好歹也不负大王的托付了。老先生是个老翰林,与王爷相交数十年了。
  可是后来,老先生发现赵允初在苦背他改过的文章,再一细想,这些都是最近朝廷、官家很关注的题材,更兼内容很能广为应用,一下子明白过来了。
  从来学生之中也有押题的,但是科举试题范围太过广泛,军事、农业、政务、商业、外交……整个国家的治理,任何一方面都有可能成为试题,所以不可能把希望都放在押题上。
  而赵允初此举,也不知从哪弄到了最新的讯息,下功夫押题,又看平日的温习方式,简直就令人目瞪口呆。这甚至不是为了做官而读书,这是为了考试而读书啊!
  简直有辱斯文呀,老先生呼呼地把王爷叫来了。
  ……
  王爷莫名其妙地来看儿子们学习,看到的结果是,赵允初十分努力,但是学习方式很奇怪,专门针对某几个方面疯狂练习试题。
  这种一条腿极长另外一条腿很短的瘸子学法,让赵元俨很是稀奇。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