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小说

千里江山——苏少微

时间:2017-04-02 18:11:09  作者:苏少微

    “你呀你。”赵极笑着摇摇头,“你在师父心里是唯一啊,别人吹得再好听也不能与你相比啊。”
    “说得这么好听也不成。”希孟笑着把箫藏到身后,就是不肯吹给赵极听。
    “诶,不吹就不吹,藏起来做什么?”赵极从怀中取出一条白玉穗子,“看你箫上没个挂饰,这是为师闲时做的,拿过来为师给你系在箫上。”
    希孟把箫递给赵极,赵极接过竹箫,把自己做的玉穗子在箫上系好,再递回给希孟:“系好了,给你。”
    希孟接过竹箫,看着挂在箫尾上玲珑剔透的白玉穗子,微微笑了笑。
    “还有一件东西,为师这里放了五年了,一直都没有给你。”只要能看希孟笑,赵极就挖空心思地想讨他关心,从怀中取出一柄折扇,放在希孟手中,“你还记得吗?”
    希孟打开折扇,青碧的天空上,画的是十八只姿态万千的仙鹤。
    “师父?”希孟惊讶地抬头看了看赵极,不是原来只有十二只么?
    “每一年,我都会在上面加画一只鹤。”赵极笑道,“现在一共是十八只,希望师父能为希孟画二十八只,三十八只,五十八只……一只画下去,哈哈哈。”
    希孟微笑:“师父能画这么多形态各异的仙鹤,真的好厉害。”
    “你不是画了这么多形态各异的山吗?”赵极挑眉,“为师哪有你厉害?”
    “师父?”希孟疑惑地看着赵极。师父最喜欢花鸟和人物之类,自己似乎没在他面前画过什么山水。若说画过山水,都是自己离宫两年之间的事情,师父又是怎么知道的?
    看希孟懵了,赵极笑呵呵地从袖中掏出几轴画卷,放在桌上:“你看是你画的不是?”
    希孟摊开一幅画卷,那是自己过三峡时画的巴山蜀水;第二幅,是自己在华山下画的嵯峨高峰;又一幅,是自己在江南画的浅山细水……
    可是这些画都已经卖给人了啊。希孟疑惑地看着赵极,不知道该问他什么。
    “这些,都是为师这两年派人去向各地官员重金收购回来的。”赵极宝贝似的把这些画卷卷好,藏回袖中,“那时候你不在身边,为师就想知道你的近况,看看这些画卷,就能知道你画了些什么,最近去了哪里,画艺可有长进……不过可别说,这两年里,山水绘画倒是进步真的很多呢。”
    “唉!你不知道师父那时候有多想你。”赵极叹了口气,拉住希孟的手,“以后不要再离开师父了,要是哪天想走,就带着师父一起走算了,师父陪你浪迹天涯。”
    “师父。”希孟感动地握住赵极的手,微笑道,“好。那下次带上你。”
    “好小子你还真打算再走!”赵极佯怒道,“你再走为师打断你的腿!”
    “诶?不是说好了一起浪迹天涯的吗?”
    “这个么……看你表现。”
    转眼将近两个月过去,希孟的画已经打好线稿了。
    触目所及,峰峦耸立,烟波浩渺。或有流水在山间回还,长桥横跨水上,山间居民自由来往;或有大船在水上停靠,船上满载的货物吃□□,观者仿佛能掂量出船的重量;或有亭台楼阁伫立山间,三两隐士把酒草檐茅舍下……三丈之绢,没有一寸角落不横生妙趣;三丈之绢,竟能画出江山千里的气概。
    就要上色了,希孟反复端详着手中的画卷,决定用青绿作为山水的总基调。
    青绿明艳而不俗,若能将着三丈白绢染作青绿山水,将是一幅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旷世杰作。
    此时的希孟自然不会意识到,他的名字竟然有一天,会随着眼前这幅画一起流传后世,彪炳千古。
    希孟现在想的,只是怎么画画。现在他的眼里只有这幅画,这幅画就像他的生命一样重要。
    画没有他的生命无以为画,他的生命没有画无以找到存在的意义。于是他的生命和他的画,就在十八岁那年,发生了一场激烈地碰撞。就是那一刻的爆发,迸发出了短暂的生命中,最永恒的意义。
    一百八十个日日夜夜,画家在水与墨的交融之间询问生命的意义,在毫端与绢的摩擦之间询问生命的意义,在在青与绿的层层渲染之间询问生命的意义。
    最后他也许得到了答案,也许没有得到答案。
    然而他的生命倾注在三丈余长的青绿山水之中,化成了生生不息的长度。
    此时的希孟只是在画画,在他的眼里,无关当下,也无关后世。只关乎他的爱,关乎他的师父。
    十八岁的年华,流传千年的画。
    希孟积累着多年的绘画技法,在三丈长卷里发挥得淋漓尽致。
    群山冈峦连绵入天,三川四海沧波万顷,行船打渔,云树飞鸟,甚至山石每一寸明暗变化与肌理,都无不在画卷之间。
    春去秋来的时候,满院黄叶纷飞,希孟决定把千里江山的天空染成淡淡的赭石色,与净丽的青绿山水冲突而和谐。
    只差这最后一次渲染了,希孟落下最后一笔,仿佛完成了他一生,甚至整个时代数千年来的使命。
    过去不会有这样精致这样壮阔的青绿山水,往后,也不会再有。
    这注定是绘画历史上的一座巅峰。
    注:《千里江山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绢本,青绿设色,无款,据卷后蔡京题跋知系宋代王希孟所作,现藏故宫博物院。
   
    第24章 画成
   
    画成之后,无一败笔,气势磅礴,无懈可击。就连希孟自己都无处舍得下笔题款盖印,于是这长长一幅画卷,没有作者的落款,亦没有作者的印章。
    希孟望着眼前这幅画,粲然一笑。忽然眉头一蹙,连忙用一块帕子捂着嘴,闷咳了几声。
    这是他出宫那两年里,不分昼夜地作画时,落下的老毛病。
    人一生的精力有限,艺术却浩如烟海,渺若星辰,无穷无尽。有有限的生命与无线的艺术硬拼,总有心力总有交瘁的一日。
    希孟摊开帕子看了看,果然是一片鲜红的血迹。
    把帕子藏到桌下抽屉里,希孟将桌上的画收起抱在怀中,往凝和殿走去。
    暮秋时节,金风阵阵。虽然时时有宫人打扫,道旁银杏的落叶还是给小路铺上了一层厚厚的金色地毯。
    触目所及,已经是一片金色的海洋。时而几片银杏飘落在衣上,落在怀里的画卷上,希孟也不去伸手拂拭,任凭它们飘然洒落,就像久违的好友相见,心里总有一层淡淡的温暖。
    希孟毫未察觉,怀里的画卷随着秋风在他身后翩然起舞,赭石的天空和金色的天地融为一体,青绿山水在秋风里熠熠生姿。金色与碧蓝的碰撞,明艳而清丽,如同十八岁的翩翩美少年一样,风华不可方物。
    正是大好年华,奈何金风易散。
    赵极看到眼前缓缓展开的画卷时,几乎屏住了呼吸。
    三丈余长,千山万水,江山无限。不论他身为一个精通书画的大师,还是身为一个见多识广的皇帝,都不曾见过这样精美的鸿篇巨制。
    《千里江山图》,古来唯一能与之抗衡的画作,应当是本朝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了吧。
    只是眼前这幅画还多了几分超脱的大气,少了几分市井的味道。它不知是多少千多少万笔画就的,然而每一笔,每一画,都是作者的一滴血,一颗心。
    真正的呕心沥血莫过如此,自古来能为艺术呕心沥血穷尽一生的人屈指可数。
    “希孟,师父实在高兴得不知道说什么了。”赵极感动得热泪盈眶。这感动无关其他,是对艺术的感动,是对艺术精神的感动。
    有些作品需要年岁的积淀,有些作品却需要少年的激情。
    当俗世的生命到了重要的结点,艺术的生命便会升华成永恒。
    十八岁,也是一个人的永恒。
    “希孟,师父相信,你一定会和这幅画一起,流传千古。”
    “师父,您说得太过了。”希孟笑道,“这幅画是送给你的。”
    “不,这幅画现在属于师父一个人,有一天也会属于整个世界。”赵极把画卷小心收起,放在案头,“师父一定会替你妥善保管,让它永远永远流传下去。”
    流传不流传下去,希孟不在乎。
    当有形的生命终结之后,无形的生命绵延不息,只是那时候世人一声声惊艳的赞叹,与当年的希孟哪里有半分关系呢?
    这些虚无缥缈的将来实在不是希孟在乎的事情。
    “师父,只要您喜欢便好了。”希孟道,“那些以后的事情谁也想不到,随它去吧。”
    “你画这样细致画一幅大作,一定非常伤眼伤身。”赵极拉起希孟的手,让他在自己身边坐下,“近日千万不要再作画了,还有,得好好补一补身子,晚上我让人多加些进补的食材,你留在这里陪我用饭吧。”
    “政和三年,希孟呈《千里江山图》,上大悦。”
    赵极一高兴,就把此事告诉了自己的宠臣太师蔡俅。蔡俅说尽了好话,求着赵极要看一眼他口中那神乎其神的《千里江山图》。
    “好好好,就给你看看吧。”赵极亲自起身到书架上宝贝地取下一只精致的镂空金盒,小心地碰出一卷绢布,看了看蔡俅的手道,“你先擦擦手。”
    “臣的手刚洗过,很干净。不过陛下如此宝贝,臣就再擦一遍。”蔡俅拿出一块帕子,把双手从手心手背到指尖都仔仔细细擦了一遍,“陛下您看现在可以了吗?”
    “哈哈哈,可以可以。”赵极满意地点点头,把画卷郑重地递到蔡俅手中,“拿去看吧,给你见识见识,希孟对他师父有多上心,哈哈哈。”
    蔡京接过画卷,刚摊开卷首,便已经开始赞不绝口:“啊呀,好画!好画啊……”
    赵极坐在一旁洋洋得意地笑着。
    “陛下,这真真是一幅绝世好画。”蔡俅感叹道,“不过听说好画要有好字来配,不知林待诏怎么没有题款啊?”
    “这个……”之前想着希孟送给自己画高兴过头,根本就没有想过这么多,现在被蔡俅一提醒,赵极发现这画还真没有题款,便猜测道,“估计是他画高兴了就没在意这回事吧。”
    “臣有个不情之请。”蔡俅道,“臣以为,这幅画必将是一幅流传千古的旷世佳作。臣的字虽然一般得很,配不上这幅画,不过还是请求陛下让臣来给此画题上几个字。”
    “好,那好啊。”赵极点点头,“蔡太师的书法好,也算没有辱没了这幅好画。”
    “那臣就献丑了。”蔡俅去书案前,提起笔架上的狼毫,蘸墨在画卷留白之处挥毫写道:“江山千里望无垠,元气淋漓运以神。北宋院诚鲜二本,三唐法从弗多皴。可惊当世林和赵,已讶一堂君与臣。曷不自思作人者,尔时调鼎作何人!”①看到前面几句,赵极心中高兴得很,直到蔡俅写出最后“尔时调鼎作何人”一句,赵极尴尬地干笑了两声。
    蔡俅的意思是说,自己不宠幸朝中大臣却如此在乎一个画师和他的画,实在是太玩物丧志了。
    如果换做别人这么说,赵极一定愤怒地拉下脸来,可是现在这么说的是蔡俅,赵极最喜欢的朝臣,难得当做好朋友的人,寻思着也觉得自己最近的重色轻友确实有点严重了,心里顿时感觉有些过意不去。
    “陛下,让您笑话了。”蔡俅微笑着放下笔,“臣写心里想什么就写什么,这首诗看起来挺乱的。”
    “不不不,写得好,写得好。”赵极点点头,见画上字迹还没有干,便由它摊在桌上,拉着蔡俅在一旁坐下,道,“卿之前不是一直挺看好希孟,怎么如今说出这般酸溜溜的话来。”
    “唉。”蔡俅叹了口气,“臣就是嫉妒一下而已。画画又没有那么好本事,脸又没想那么好看,不知道该怎么讨陛下开心了。”
    “你呀你。”赵极笑着摇摇头,“这话说得更酸。这样吧,朕送你一件礼物,你要什么尽管说,朕都满足你。”
    “真的?”蔡俅连忙起身跪拜,“臣先谢恩。”
    “快起来吧。”赵极笑道,“平日送你礼物也没见你这么高兴啊。”
    “因为臣这回特别高兴!”蔡俅满怀期待地看着赵极说道,“请陛下赐臣这幅《千里江山图》吧!”
    ①:根据《千里江山图》的字迹判断,这首题诗应不出自蔡京之手,蔡京应该是为画题跋。然而此处剧情需要,请大家谅解~
   
    第25章 尾声
   
    “请陛下赐臣这幅《千里江山图》吧!”
    “你……当真很识货嘛。”赵极摇摇头,“此图朕可不能给你。”
    “诶?陛下不是要赏赐臣吗?为何又不肯了?”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