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是海外来客,养好一株不容易啊!
“您辛苦了。”于良吉背着手,溜溜达达找到了何德淼:“给园丁额外奖励十两银子,就说是我的意思,伺候花园辛苦了。”
“是有指定的圆丁,还是全都给?”何德淼虽然不知道侯爷为什么给园丁嘉奖,但是作为一个合格的管家,他只要一丝不苟的执行侯爷的命令就行了。
“……全部给吧!”于良吉本来说想给一个的,但是他忘了那个园丁叫啥来着,且只给他一个,不给另外几个,好像说不过去,要奖励就一起奖励吧,人人都有份。
吩咐完了,于良吉才回了一号实验大棚,围着一株李子树转圈圈,这株李子树如今已经开了满枝头的花,一晃悠就纷纷如雨落下,看着真的特别浪漫。
当然,在于良吉眼中,真是特别浪费!
这每一朵花,都代表一个黑亮的果实啊!
李子树为什么没有结李子?因为他们不给剪枝,不给除花,不给施肥,有花无果,闹不闹心?
反正于良吉是闹心了。
“看什么呢?”石宏大进来就看到他围着李子树转圈圈。
“看今年的贡品啊!”于良吉歪着头,看着李子树。
石宏大不明白他说的是什么意思,但是也不打扰他,自己露胳膊挽袖子,给各种果树开始浇水。
这水都是淘米水,沤肥后浇下去,能让果树疯长。
都是于良吉给弄的,就是这味道不太好闻,且于良吉也不许别人进来,能进来的也就是石宏大于宝宝,隔三差五的还能有几个搬东西的人进来……
“贡品就是开满花的树?”石宏大浇完了水,看于良吉还在那里站着,累似发呆的架势,于是小心的猜测。
“不,是果子。”于良吉语出惊人。
“可是我听说,这东西是不结果的啊?”看着是个李子树,实际上,只开花不结果吧?
“有我在,它就必须结果!”于良吉打了个响指儿:“今年给皇帝陛下的贺礼,就指望它了!”
第331章 改良土质
六月一开始,便有些干,不过地里还不缺水,头一边地铲过了,地里的庄稼长势良好,尤其是十八里铺这边,一片土豆田。
六月的天,小孩儿脸。
说变就变,前一刻还晴空万里,下一刻已经乌云密布,人们纷纷归家或寻找避雨之地。
大风刮起,随后便是瓢泼大雨。
于良吉看着外头的大雨嘴角一直翘着,有了这场雨,地里的庄稼不会缺水,这也勉强算是风调雨顺了。
石宏大端了一碟杏花糕进来:“厨房新做的杏花糕,尝一下吧。”
除了杏花糕,还有一杯热豆浆,侯府里人口众多,自己有一个磨坊,可以打米磨面,还能磨豆腐。
“嗯。”于良吉拿了一块吃,清淡的杏花味儿充斥其间:“味道真好!不甜不腻,又松软好吃,果然是黄厨娘的手艺。”
“是啊,做得很好吃,还放了鹅蛋,一般人家都是放的鸡蛋。”石宏大打趣道:“幸好咱们家鹅蛋多。”
“今年开春的时候,家里可是养了一百鹅雏。”石宏大想到那一群小鹅子,就有点头疼:“你养活那么多,能成吗?”
农家人都知道,家禽不能养活太多,不然容易生瘟病,不然大家都养活家禽,蛋类也不会那么贵了。
“能成,只要听我的,散开养,保证能养成。”这才多大的规模啊?以前他都是一万只起,大型养殖场,谁家不是上万只的鹅子,蛋鸡,甚至是麻鸭子。
人家也能养活的很好,尤其是后来,他们那儿流行绿色养殖,那些鸡鸭鹅什么的,都是放养,吃的都是虫子草籽儿,喝的都是干净的河水,偶尔还能吃些小鱼小虾。
那样养活大的家禽,下的蛋,连蛋黄都是黄红色的,一腌都流油。
“好吧,你随便折腾吧。”石宏大将豆浆放他跟前:“喝点豆浆,我放了点儿蜂蜜在里头。”
放了蜂蜜没有豆腥味儿,反而有一股花香味。
“嗯。”喝了热豆浆,人也热乎了,六月虽然热,但是外头雨一下,也就没多高温度。
这雨一下就是一天,稀稀拉拉,一晚上都没停,第二天却大放晴天,气温急速回升,可是有了夏天的样子。
天气炙热,大家都被晒的蔫蔫。
很多人家的杏树已经挂果,而侯府的果园,于良吉也开始剪枝摘果,果树结果太多,也会给果树增加负担。
维护果树很费时费力,石宏大怕他自己忙不过来,可于良吉又不想让别人插手,于是石宏大只好跟在他身后,学着打理果树。
果树除了李子,还有杏子和沙果。
为数不多的北方水果,也就这几样了,连山楂都不能在这边种植,实在是春夏秋的时间太短,冬季几乎占据了四个月,还有俩月都是解冻期,剩下六个月,分别占据了三个季度。
春天也就一个月,秋天也一个月,剩下的都是夏天了。
要不是因为夏天时间长,这北地连粮食都种不了了。
“等沙果熟了,就切片,晒干,做果茶。”于良吉对于他们这儿只把吃不了的沙果切片晒干,到时候干嚼或者泡水。
“果茶?”石宏大只喝过茶叶泡的茶,还没喝过果茶呢。
话说,啥是果茶啊?
“等我做好了,你就知道了。”说也说不清楚,当年他也不知道这玩意儿是啥,后来还是导师告诉他的,为了帮果农们销售掉水果,导师找了好几个果茶配方。
挂到网上去卖,可红火了。
打理果树的时候,也没忘了折腾试验田,肥沃的土地他用,还找了一块盐碱地。
那是一块一毛不拔的地方,石宏大不解的看着眼前的盐碱地:“你要这地方干什么?”
盐碱地,就是盐碱太多,不能生长植物的地方。
“挖坑吧,把上头那层土挖掉。”于良吉指挥人手挖大坑。
石宏大不解,不过也跟着一起干活,将盐碱地挖了坑,两锹深的地方,挖出不少的土,都让搬走堆砌成低矮围墙。
将这块地方围了起来。
“把沤熟的肥料和干牛粪丢进来,跟那些盐碱土一起搅拌!”于良吉开始折腾。
他虽然研究出了尿素和化肥,但是他还是喜欢绿色一点的东西,所以他没用那些激进手段,而是选择了慢慢改变土质。
这块盐碱地,就是他的首选试验地,肥沃的土地不多,但是相信盐碱地肯定不少。
若是能改变这样的地方,肯定是一件大功德!
北方的土地肥沃,但是别的地方就不一定了。
例如那些贫瘠的地方,或许他们那儿的土地比盐碱地强,可以种植庄稼,但是也肯定生长的不怎么样。
不然也不会让上头那么重视他的研究成果。
不过那只能治标,不能治本,每一年大量的投入化肥和尿素,也只能生长一次植物,若是能长久的改变土质,日后不靠化肥和尿素,也能种植粮食呢?
毕竟这个时代可没那么发达,所有尿素和化肥都靠人工提炼,有点费事啊!
改善土质,这个才是治本的方式。
折腾了一溜十三遭,又下了两场雨之后,有一天早上,石宏大出去跑步,跑到那块盐碱地的附近,就觉得有点不对劲。
走过去,眼尖儿的他发现,那块地方,本来光秃秃一片的,现在,竟然长出了五六个,不知道是啥的绿色的东西!
于良吉是个起床困难户,在自己醒来之前,他是很难被人叫醒的,所以他一直都是家里头,睡觉睡到自然醒的那个。
只要没什么大事,或者必要,他都睡的很好。
今天也一样,昨天晚上石宏大折腾他半宿,折腾的他都想挠他了,都不知道啥时候睡着的。
早上他正在沉睡,做美梦之中,漫山遍野都开满了花儿,各种果树的花儿,从最南边的芒果树,到最北边的山杏树,各种各样!
开了花,很快就结了果,很快就成熟了,梦里感觉都能闻到果子的味道……。
正美着呢,就被人给叫醒了。
“快起来啊!快起来!”石宏大不敢使劲儿晃悠他,知道他低血糖,就只能一直在耳边不停地喊人。
“干什么啊!”于良吉一个翻身,将被子拉到头顶。
可惜,夏天啊!
被子也单薄,不隔音啊!
“那里长出东西来了!”石宏大轻轻的扒拉他:“快起来去看看啊!”
当时于良吉要改良盐碱地的时候,村里的人都很惊讶,甚至老村长和车爷爷都觉得侯爷这是异想天开。
但是侯爷想做的事情,就算没道理,也没人敢拦着,尤其是石宏大,哪怕于良吉的要求多么不合理,他也会支持。
其实石宏大也觉得于良吉是异想天开,那地方可是盐碱地,多少年才形成的地方,怎么可能长东西?
连野草都长不起来的地方!
俗话说“一毛不拔”的地方!
竟然真的长了东西,虽然还不知道是啥,哪怕是野草也好,能生长野草,终有一日就能生长庄稼。
“快起来去看看啊!快起来!”石宏大一直跟苍蝇一样嗡嗡嗡的在于良吉的床边制造噪音。
“我不要!”于良吉翻身,继续将自己塑造成了一个春卷的架势。
“你那块盐碱地,长了东西!”石宏大在他耳边轻轻地告诉他。
“……咦?”于良吉终于精神了一些,闭着眼睛坐了起来。
石宏大赶紧弄了湿毛巾给他擦了擦脸:“我才发现的,那块地方长了点东西,大概五六个吧,也不知道是啥,不过是啥都无所谓,哪怕是野草也好,只要能长东西,就能种庄稼,快去看看吧!”
于良吉终于睁开了眼睛,穿着半截袖和七分裤,趿拉着拖鞋就往外跑。
顶着盛夏初升的朝阳,五六个刚刚冒出两片细嫩叶子的植物在摇摆,清风吹过,摇曳生姿。
于良吉蹲在那里,看着这几个小东西,笑眯了眼睛。
于侯爷那块盐碱地真的长了东西,很多人都不信,于是七月大太阳下,很多人都去看,还真长了东西!
“了不得啊,了不得!”车爷爷看的直稀罕:“怪不得朝廷封了人家当侯爷呢,还是庆丰侯,要是盐碱地都能长庄稼,这可真是要庆丰了!”
连老村长都摸着那几个不知道是啥的东西,稀奇的不得了,还真长了东西啊!
再下了两场雨之后,那里生长出了一层青翠的苗子,长大了才发现,都是些杂草,一个有用的能吃的都没有。
不过这样也好,起码这些东西适应能力好,哪怕是头一年,这盐碱地不种东西,也能用它们试一下水。
于侯爷做实验的事儿,大家都知道,也没瞒着的必要,石宏大也给上头报了,这次又给报了喜讯。
连来家里铲二遍地的雇工都知道了!
随着大家口口相传,都知道庆丰侯有的是招儿,连盐碱地都能折腾的长草,还能有啥难得住他的呢?
不多久,上头就下了指示,请侯爷放开手实验,不必拘束,需要什么,当地没有,可以直接找上级要就可以。
可见上头对于良吉研究的重视。
不过于良吉没管那么多,他开始折腾自己家已经成熟了的家杏,以往没有杏子的时候,就收购别人家的,现在有了杏子,他就折腾自己家的了。
除了甘草杏,他还弄了不少杏干,还有一些杏子,让他做成了花果茶需要的材料。
这段时间也正好是十八里铺制作甘草杏的时候,家家都飘着香味儿。
七月的骄阳很热情,晒的庄稼都发蔫儿了,一场大雨过后,又精神了起来,土豆这东西皮实的很,哪怕不怎么打理,也能生长的不错。
七月太热了,学堂放了暑假,不过那八个最先考中的秀才却没能放假,他们被留在学堂,由两位老先生和两位年轻的先生,开小灶加餐。
而于良吉也时不时的过去,并且决定等过了七月半,就将人直接带去府城,先熟悉一下环境。
连八月节,他都不让人在家里过了。
外头的天气太热了,于良吉啃着香瓜,看着报纸,上头公布了波尔多溶液的配方以及各种注意事项。
这可真是刊行天下了。
其中有一个专栏,是专门刊登农事的,此时,那里全都被波尔多溶液给占据了。
据说,今年西边葡萄受了虫害,多亏了有这个配方,保住了葡萄园。
更有朝廷的嘉奖等等,以前是朝廷的抵报上才有消息,现在已经刊登在报纸上了,就有很多人都知道了,包括一些属国。
第332章 说好了啊
七月末,十八里铺开始收春蒜,春蒜个头不大,但是蒜头虽小却很有味道,十八里铺的春蒜是种在菜棚子范围内的,那里常年施肥,蒜的个头还挺大,比一般的春蒜大,但是比秋蒜小一点。
“这些大蒜你要怎么办?”石宏大看着满院子的大蒜问于良吉。
“晒干,保存好,留着吃啊!”于良吉看着新鲜拔出来的大蒜。
这些大蒜有的晒干,有的腌了糖蒜,黄大厨做了蒸茄子,然后将新蒜扒出蒜瓣,拍碎了,配上作料,铺在蒸茄子上。
还煮了白切肉,让大家蘸着新蒜泥和酱油,吃个新鲜。
蒜泥茄子,蒜泥白肉,蒜泥豆角,蒜泥木耳……。
反正那几天,大家都吃的各种蒜,甚至还挑了比较嫩的蒜苗,炒了肉丝,味道还不错。
十八里铺的蒜丰收了,于良吉挑了些蒜留作种,剩下的都让大家要么留着自己吃,要么就直接卖了。
这个时候,这蒜说缺也不缺,不缺也缺,价格还可以,小赚了一笔。
刚到八月,于良吉就带着八个小秀才和于宝宝去了府城。
第一,是让学生们习惯一下那里的环境。
第二,是看看林、洪两位先生。
第三,是趁着天气还好的时候,带着宝宝出去看看,孩子渐渐大了,很是需要开阔眼界。
在府城里,齐五一家子对于良吉更热情了,以前还只是雇主,现在,人家已经是侯爷了!
而他们这边,已经是侯府的私宅。
整条街上都是商户,只有这里,是当官的人家,一家子出门腰板儿都直了很多。
而林、洪两位先生和家人在这里住的也不错,俩人已经上了一年的学,正想着,明年是不是去京城看看,哪怕不能科举,熟悉一下也好啊!
“开春过去吧,正好,到了那边,就住在骑尉府里。”于良吉一听就支持他们了。
“听说,学堂里已经有人手了?”这俩人是知道学堂里有了新先生的事情。
“那是两位我的同窗,学堂现在是附近那些村子里,唯一的公立学堂,你们放心,你们回来了,肯定还有地方!”于良吉知道他们对十八里铺的感情很深,对孩子们也很在乎:“扩招了学生,都忙不过来呢!”
178/223 首页 上一页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