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准备东西了。”于良吉看着外头的阳光,默默的盘算了一下时间。
二月初八的那天,于良吉换了一身灰色的长衫,去了老村长家。
百日热孝一过,忌讳就没那么多了,再加上连正月都过去了,于良吉总算是可以出门走动一下了,于宝宝还是不行的,他是儿子,于良吉只是弟弟,于宝宝要守孝三年,于良吉守孝一年。
如今半年都过去了,于良吉出门是可以了。
“我想买下一块地方,就是我家前面那片,打个地基。”于良吉一到老村长家,直接就说了买地的事情。
老村长以为他要盖房子,可能是要扩建,于家前头是一片盐碱地,没什么产出,但是做房场还是足够的:“行,你全都要么?”
“全都要。”那片地不大不小,正好。
“行,等我弄好了契约,跟我去一趟县里办个手续就成了。”那片地不大,但是还要上报到县里的。
“那就麻烦老村长了。”这么干脆的就应承下来,于良吉不仅对穿越前辈的前期努力工作特别满意。
每一个开荒者,都不容易啊!
“对了,你家的地……你想怎么分配?是所有的都留在自己名下,还是?”对于于良吉名下的免税名额,大家都很关注。
“都留下,我想开点荒地,到时候凑够免税的面积就行。”开荒,在这里依然受到鼓励的,但是不许破坏植被和森林。
“也好,还是有地有粮心里不慌,开荒的话,只有三块地方合格,一块是山脚下那片,原来也是盐碱地,现在已经不是了,一块是河沿边上那块,离河近,灌溉方便,要是相中的话,种稻子不错,那个能卖上价儿,最后一块有点远,在南边沿小河沟那块地,很肥,以前是河床,后来小河沟改道了,那边地就露出来了。”老村长想了想:“咱们十八里铺很长时间都不曾有开荒的地上报了。”
不是没有地方开,而是没人种!
这边不像南方,气候温润,适宜耕种,东北的天气注定只有春夏两个季节适合植物生长。
而且这里的土地是不能像南方那样套种的,更不可能轮耕,这边的自然气候是不允许轮耕存在,就一茬庄稼。
再说种田的方式,全靠人工,穿越前辈不错,已经弄出了马耕,也有弄出耧车等物,但是依然是人工种植。
一个壮劳力,最多二十亩地,再多都干不了。
一亩地出产大概二百斤左右的粮食,已经是丰收了。
这还是有了土豆玉米等高产农作物的情况下,换了以前,据说过得更惨。
一个人一年平均的口粮需要八百斤,要有五亩地,才能保证一个人的生活,也只能保证温饱,剩下的衣服、盐巴、食用油等等,就不能考虑了。
所以说,这个时候的百姓们,是真的很贫穷。
各家各户想要吃肉,就只能养殖一些家畜家禽,真馋了的时候,宰一只打打牙祭,仅此而已。
平时都是留着下蛋的多,因为鸡蛋拿到县城里还是可以换点活钱花一花。
第081章 规划耧车
“要山脚下的那片地吧,离我家的田近。”于家的那片地,就在离山不远的地方,要是开荒的话,正好连成一片。
于家的地十亩上等田,要想凑齐,非要开荒四十亩才行,连成一片正好。
“行,正好,那片地是五十亩,你开四十亩,剩下十亩给石宏大。”那片地连着,老村长就想着他们俩关系好,地挨着,不会起纠纷。
于家靠边,站在家门口,就能看到山脚下那片地,中间没阻挡,地再往北就是林子了,林子再往北,就是山了。
“那就这么说定了。”于良吉很高兴说定这件事情。
从老村长家离开,路上遇到了几个村民,打了招呼,大家对于良吉还是很尊敬的,毕竟是举人老爷了。
回家之后跟石宏大说了开荒的事情,石宏大沉默而了一下:“你开那么多地,种的过来么?”
本来于家的十亩地,加上村里能分给自己十亩地,二十亩地,他一个人就能种过来,可五十亩的话,看了看于良吉的小身板子,别说二十亩地了,就是十亩地,这举人小老爷也种不完啊!
“想办法呗!”于良吉一点压力都没有:“到时候弄个耧车。”
“耧车是啥?”石宏大好奇,没听过这玩意儿。
“耧车啊,那东西种地快着呢!你不知道?”于良吉好奇。
耧车这东西,他记得,有介绍说牛拉三个犁铧,由一人操纵,滴下种子,并同时握住条播机,也就是耧车,一天内可播种667公亩。
而且早在汉代就有雏形了,怎么穿越前辈没找人弄出来?
“从未听说过。”石宏大认真回想,别说耧车了,种地谁家用车?都是用的犁开垄,镐刨坑,人工点籽,人工埋土。
“也罢,我就弄个耧车出来,不然这么多地,我怎么种?”于良吉可不想真的人工种植,非累死自己不可!
于是立刻露胳膊挽袖子,画了耧车的图形,然后犯愁了:“这东西你说咱们是弄木头的,还是铁的?”
没等石宏大回答呢,他就开始自问自答了:“铧用铁的,后面这些,用木头的吧?不然太沉了。”
石宏大沉默的看着他画出了一个奇怪的东西。
于良吉将古代耧车做了新的改版。
耧车一开始种植的都是谷子、大豆等农作物,并不适合玉米,但是改良之后的耧车,就适合种植玉米了。
他做的是三脚耧车,这个虽然没有五脚、七脚的那么省事,但是胜在灵活。
苞米籽儿是需要间距的,不像谷子是不怎么需要,所以他给上头加了个小闸门,像双层筛子一样,到时候一拉,就会自动下种。
前头开垄的铧头是铁打造的,破的开土,后头合垄盖土的则是木头打造的,可以轻一些,不然土压多了,苗也长不出来。
于良吉没别人可以倾诉炫耀,就只好对着石宏大解说,说到专业,于良吉可谓是手舞足蹈,说的也头头是道。
石宏大越听越惊奇,若是这耧车真的能达到要求,对大蒙来说,可是了不得的发明!
但是,举人小老爷,怎么会这个?
第082章 耧车图纸
他心里有所想,就直接问了出来。
“其实,早在汉代的时候,就有了耧车的雏形。”这一点,于良吉可是有根据的:“只不过后来人们经历的太多,朝代更迭,天下分了合,合了分,以至于到了现在,能留下来的东西越来越少了,尤其是先前的朝代,对工匠们也不怎么看重,丢失一些手艺传承,很正常。”
“那你这是?”石宏大对于良吉说的话没有反对。
原因就是圣祖皇帝当年也是这么认为的,不然也不会大力的发展工业,制造出火枪大炮地雷等物品。
当然,水泥什么的,都是那个时候创造出来的,如今的工匠们可不是曾经那样落魄了。
各种好待遇。
“我这是在古书上看到的提示,然后自己琢磨的,你也知道,我哥……就是这样累死的,我不想孩子以后也是这样累死……。”于良吉越说声音越低。
这个借口他在画图纸的时候就想好了!
原主的哥哥,的确是猝死,而且很大原因就是累的!
他现在还原主一个心意,为死去的哥哥和千千万万早逝的劳动人民,创造出一种简便的耕种方式。
希望他们在天国安好。
“对不起。”石宏大的心突然有点难受,举人小老爷别看平时很随意,甚至还亲自下厨做饭,但是本人的确很高尚。
不是那种迂腐之人,甚至还能看书看出东西来!
被人这么诚恳的道歉,于良吉有点脸红,明明只是一个借口而已,骗人是不对的!
“没关系,这个东西,你看找谁做?村里好像没有木匠。”村子里只有一个铁匠。
“交给我吧。”石宏大将图纸收了起来:“过几日去县城,在那里住一晚,我找个木匠打造,你放心,不会让人知道。”
“啊?”于良吉有点听不明白。
不让人知道?
“不会让任何人知道。”石宏大很郑重的承诺。
“什么呀!”于良吉伸手锤了石宏大一下,硬邦邦的肌肉将他的手都震红了。
石宏大有点错愕,这是什么意思?
“这东西研究出来,就是给老百姓用的,我自己藏着掖着算怎么回事啊?”于良吉哭笑不得:“要是真的好用,咱们全村,全县,甚至是全天下的老百姓,都能用,那才叫好呢!”
“可以献出去?”石宏大比于良吉还激动。
“当然了!”于良吉以为他说的是“现”:“不过怕他们不接受,我先弄出来用,等他们发现好用了,再准备一个自己家用就行了。”
老百姓接受新事物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关系到一年的生计的时候,哪怕是他那手动玉米脱粒机,也是在看到了他家的成效之后,大家才陆续接受,而且手动玉米脱粒机的体型小,也不费钱,更不会耽误什么,不好用,大不了再用手搓玉米籽粒呗!
耧车就不同了。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大家都是抢着时间在种地,一时都耽误不得,而且耧车关系到下籽儿和出苗。
谁敢拿这两件事情开玩笑,做实验啊!
第083章 胜临之县
“你放心,肯定不让你吃亏!”石宏大暗暗决定。
“我能吃什么亏?只要乡亲们种地的时候省点力气,我就高兴了!”于良吉没多想,将图纸交给石宏大去打理。
二月中的时候,于良吉将张家二婶子请来帮忙照顾于宝宝两天,他跟石宏大还有老村长去一趟县衙。
这是于良吉第一次离开十八里铺。
当然,原主的记忆里,不是第一次,但是他是啊!
石宏大驾着马车,老村长家的二儿子也赶着马车,带着老村长,和村子里另外五家人一起,一共七辆马车,浩浩荡荡的往县城方向走。
村子里的是一条水泥道,一直连到官道上,官道是朝廷修建的,同样是用水泥铺地,平板的水泥大道,来往车辆还挺多。
“人不少啊!”于良吉坐在马车上,屁股下面铺着一条破褥子,一条好褥子,不至于太颠簸。
“快要开春了,都是去县城的,买卖地契,看个牲口什么的,等到了三月,就有挑种子的了。”石宏大赶着马车,拉着举人小老爷。
“咱们办完地契,就去买两头牛,一匹马吧!”于良吉摸了摸怀里的钱包。
于家原本有过大牲口的,是于家大哥去世之后,原主做主给卖了!
现在他要买回来!
家里有个老牛车,那就买两头老牛,老牛力气大;再买一匹马,打造一个带车厢的马车,他现在好歹是举人老爷了,以后出门可得有车子代步,拉车的马也可以种地。
再加上他们马上就要盖房子了,必须要有几个大牲口拉料干重活。
这次去,也是要解决房场的问题,田地的问题,还有买大牲口,至于盖房子的料子,石宏大说他负责找人。
于良吉毕竟是举人了,有功名在身的人,不好总是为这些琐事,跟人打交道,而且那些人看到于良吉亲自去谈,也不敢要价。
尽管穿越前辈努力了一辈子,但是还没能彻底取消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也是,现代社会还有个高低存在呢,更何况这封建的古代社会了。
因走的是官道,路上冰雪少见,等快到中午的时候,他们也到了地方。
一个四四方方,在于良吉看起来也算是挺大的古城,是用青砖和水泥搭建起来的,很结实的县城。
上书“胜临县”。
据说是因为在圣祖年间,大军八次北征,次次都得胜而归,而每次得胜而归的时候,都会路过这里。
这里最早只是个落魄的小村落,一直到后来圣祖皇帝登基称帝,与民休息,大力发展,这里就起了一个县城。
虽然不是在重点国道上,但是因为有点历史,所以这里就被大家齐心协力改成了“胜临县”,原来的名字,已经无人记得了。
县城有两个门,一个南门,一个北门,中间一条宽敞大道横穿期间,县里的格局,好像棋盘一样,分为东南西北四块地方。
东街富贵,西街勤俭,北衙办公,南面坊市。
也就是说,东边住着的基本上都是本县富户;西街则是平民老百姓;北边是衙门的地盘;南边则是做买卖的地方。
第084章 初进县城
他们进的是南门,正好都是做买卖的地方,还有一处存车的,一个大钱,车马都给你照料好喽。
存完车,就直接去的衙门,办正事要紧。
佘老村长对衙门很熟悉,这次来因为有于良吉这个小举人在,连衙役都对他们礼敬有加。
“是要盖房子么?”办理房契的书吏态度不错,一点都不为难人。
“是,盖个三进的四合院。”于良吉他们是坐着跟他说话的。
“盖房子好,是砖房还是土房?”书吏问的很详细。
“砖房。”于良吉压根就没想过盖土房,土房年年都要维护,砖房就不用那么麻烦。
“好的,衙门里有专门的施工队,南门那边还有两家民间施工队,技术都不错,您可以考虑一下,还有水泥和青砖,都在南边那有卖的,现在就该准备一下料了。”书吏很热情地介绍了一番。
于良吉对这个还真不太在行。
“施工队是肯定要雇佣的,可能,三个都得去。”石宏大在一边开口。
“要这么多施工队干什么?”书吏也愣了。
“我们村儿还有围墙需要建。”老村长可自豪的咳了咳,连腰板都挺直了。
“那恭喜您老了,早该建个围墙了。”书吏也高兴的笑了。
十八里铺每年都会被野兽逛进村子里,大家都担心,他们那里有个什么人员伤亡的,这可是大事。
无奈的是,那地方的人都一个个脾气倔的不行,有心想帮一把吧,偏跟他们也不熟,这回好了,总算是想明白了。
办完了房契和地契,于良吉还去这里的公立书院,领了举人该有的东西。
四套举人的衣服,春夏秋冬各一套,现在是春天,所以管理物资的斋长给了于良吉四套衣服,介于他还在守孝,给的都不是颜色鲜亮的蓝色,而是淡淡的青色举人服,于良吉还顺便领了这一年二十两银子的举人份例。
“因你家里有孝,鹿鸣宴就没有找你,今后可有什么打算吗?”一县之内,有公立学堂一个,专门用来读书习武,这是一个文武科举并盛的时代。
而跟于良吉说话的这位,就是这家学堂的山长。
在古代,山长约等于校长。
18/223 首页 上一页 16 17 18 19 20 2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