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小说

夫夫孩子热炕头——初吻江湖

时间:2017-04-21 20:44:22  作者:初吻江湖

  “这么好?”石宏大吃了一个,没觉得咋样,就又吃了一个,再吃了一个,吧嗒吧嗒嘴,还是没觉得咋样。
  闲着无聊,也不想玩牌,于良吉就教导小兴怀读书,小兴怀过了年就十三岁了。
  “过了年,好好做准备,秋天的时候,就带你去考童生试。”于良吉考过了小兴怀,感觉孩子真的是长大了,知道的东西也多了,一个童生试,已经没问题了。
  且孩子已经十三岁了。
  秋天考个童生试,到了第二年春天,考个县试,十四岁,中个秀才,也应该,因为原主当年就是十三岁的秀才,守孝二十七个月,等守完了孝,十六岁,中了举人。
  这孩子不用守孝,且十四岁的秀才,也是一个小天才了,等到十六岁的时候,可以考个举人了。
  “……然后放他出去游学,等二十岁的时候,再考进士……”于良吉看着外头的夜空:“考中进士,就该考虑婚事了。”
  “小叔,你计划的太远了,先说说年夜饭都吃什么吧!”小兴怀小脸儿通红,娶亲什么的,早了点儿吧?
  “不好意思了啊?”于良吉笑着摸了摸他的头。
  石宏大看孩子不好意思了,就带着一大一小回屋了,加了管家过来,四个人玩儿叶子牌。
  “这个我不会,不玩了吧?”小兴怀不想玩。
  “在京中,老人们玩儿的最多的不是扑克,而是叶子牌。”何管家道:“他们更喜欢玩儿这种老式的东西,而扑克一般都是年轻人玩儿的,人老了不想熟悉新规则,因为那样很麻烦,所以,您最好也学一下,不求精通,起码会玩儿。”
  于良吉想了想:“玩儿吧!”
  叶子牌的规则,于良吉也不知道,何管家教两大一小玩儿了会儿叶子牌。
  到了晚上,鞭炮响起,烟花满天,伴随着簌簌而下的大雪。
  “瑞雪兆丰年啊!”这是这么多年来,少数过年的时候,下大雪。
  “是啊,明年肯定是个好年头。”石宏大揽着他的肩膀,一起看漫天的烟火和大雪飞舞。
  吃过了年夜饭,一家三口看书的看书,看报的看报,小兴怀抱着一本资治通鉴看的津津有味。
  于良吉看了他一眼,嗯,典型的文科生!
  孩子这两年长得很快,如今已经到他肩膀了,想当初刚来的时候,他还是小小的一团,说话都是软软糯糯的奶腔。
  到了初一,一大早,小兴怀就穿戴整齐,于良吉和石宏大坐在正堂,小兴怀恭恭敬敬的给俩人磕了三个头:“兴怀给叔叔和石叔拜年,祝叔叔和石叔喜春吉祥,顺意安康。”
  “好,好。”于良吉赶紧笑眯眯的递出红包,石宏大今年没给红包,他拿了一套小弓箭!
  那小弓半月形,用的材料于良吉都不认识,他不怎么会看武器,但是也能看得出,这小弓箭的不同寻常。
  “这是铁木弩,梨花箭。”石宏大将东西递给小兴怀:“自动上弦三次,每次最多可以射出十只箭,最远距离三百米,有效距离两百米,最佳射程是百米之内。”
  “你怎么给他这个?”于良吉心说这种杀伤性武器,怎么能给小孩子当玩具呢?
  “他喜欢的,过年前就听他说过好几次。”石宏大笑道:“男孩子嘛,总要有一件属于自己的武器。”
  尽管东西提及小,可石宏大是让人按照真正的弓弩缩小了制作的,且用的铁木,光是这小弓弩就用了很长时间财做成,因为铁木本身很坚硬,木匠十分花费力气。
  “驽者,怒也,怒而击之。击力毋增加,而制弩之法有增加。冲斗弩制挂口长不过七寸,力不过百五六十斤,弩箭重不过二钱,五十步发,准而有力,远难命中。今弩制,挂口长九寸或九寸半至一尺者,力有三百斤或三百五十斤至四百斤者,弩箭重三钱至四钱,百步能命中,其技不减于弓也。如弓力四五十斤,用箭有五六钱,何也?因弓矢之长,阴弓拉满,以至于彀,又加射者撤放之力,故箭发百步能杀敌者,此也。然而世之习弓矢者,比比皆是,计百千中未必得以精巧者。其技之难也。故阮子曰:‘世多善弩而拙于弓,弓无法准,故任巧由意,弩有法准,故易有善。’今蹶张弩,有力则能挽,下士亦可习,如法上射,朝习可以暮成,雨露无妨。上弦架箭,十步之内犹能杀人,若弓似不及矣。这是《武备要略》里提到的关于弩的记载。”小兴怀摸着得到的小弩弓箭,十分顺利的背出了这段话。
  于良吉有听没有懂!
  这《武备要略》和他也没啥关系,小家伙又背得快,只知道大概是说的弓弩的事情。
  “不错,不过现在弩箭都是统一制式,不像以前那么散乱了,给你的就收好,今年秋猎的时候,好好打猎,估计我跟你小叔还能指望一把你的皮子做衣服呢 !”石宏大笑着摸了摸他的小脑袋:“这种小弓弩很好用的。”
  “嗯!”狠狠点头,他一定会好好珍惜。
  吃过了早饭,便回去补眠了,等到了初二就开始做准备,要去外祖家了。
  今年小兴怀也有礼物给姥姥姥爷,就是他做的四双鞋垫子!
  两双给了于良吉和石宏大,剩下的两双,他带给了张家二老。
  这次去张家村依然轻车简从,到了张家跟老爷子谈了谈今年的计划。
  “中了这么久的地,需要杀杀菌了。”于良吉提醒老爷子。
  “今年打算种一茬春蒜,然后补种一茬土豆。”老爷子道:“自打前年闹了虫灾,村里人都怕了,去年春天也种了一茬春蒜,后来种别的就没事了,以后估计隔三差五的都会种一茬大蒜。”
  张家村也算是吃一见长一智,现在再也不敢随便种植青菜了,别的村子怎么做,他们就怎么做,于良吉毫不吝啬的告诉他们种植菜棚子的禁忌。
  例如不能连作同一物种,不能只知道施肥而不知道消毒,更不能不通风换气等等。
  “这样很好,不能盲目的看啥好就想干啥,没有系统了解过就不要随便跟风。”于良吉对张迪可是怨气深重,据说那几个村子之所以种植大棚,都是他撺掇的!
  张迪要是个人才,于良吉肯定不会不高兴,他更喜欢良性竞争,可张迪这人太让他失望了,啥都不懂就赶指挥人手跟风搞菜棚子,而且他要是真想帮大家发家致富还有情可原,他这是意气之争!
  “张迪已经不是村长了。”张老爷子知道于良吉生气张迪的所作所为。
  “不是村长更好,这样的村长能带领大家干什么?”于良吉一听就解气的不得了。
  “也不是族长了。”张老爷子笑眯眯的道:“村里要重新选举村长和族长,正月十五就在祠堂公举。”
  张迪可把张家村害惨了,大家没赚钱不说,有好几家差点揭不开锅!
  他年前终于顶不住压力,引咎辞职了!
  不辞职也不行,村里人天天去他家闹,当时说好了赚钱,结果呢?
  他收拾不了烂摊子,只好装缩头乌龟,引咎辞职也是为了避风头,不过若是后来者能把张家村摆平,估计这就没他什么事儿了。
  从今往后他都得夹着尾巴做人了。
  “有人找过您家吧?”石宏大突然出声猜测。
  “找过,说让我当村长,我没同意!”张老爷子摸着胡子笑的有点老奸巨猾的架势:“我傻啊,给他收拾烂摊子擦屁股?谁惹的事儿找谁去啊!”
  当初那么被人欺负,真当他们家的人没脾气啊!
  “您老英明!”于良吉竖起大拇指,要是老爷子当了村长,肯定有操不完的心。
  石宏大看了看老爷子,若有所思。
  直觉告诉他,张家村的人肯定不会放弃这个机会,能跟侯府拉上关系的,也就张老爷子一家了。
  但是张家村的事儿他无法插手,因为张家村是一姓村,来个外人立刻就跟白天鹅进了黑鸭子群一样显眼!
  在张老爷子家呆了两天一夜,他们回到了十八里铺。
  初六是侯府请客吃饭的日子,和往年一样全村的人都来了,包括小孩子们,于良吉喜欢大家热热闹闹的。
  吃饭的时候,还跟老村长他们商量:“前年种植的土豆,去年种植的谷子,今年咱们也种一茬春蒜吧!”
  “你不说我也想提了,去年种植的谷子还够吃一年多的呢,咱们种植一茬春蒜杀杀虫挺好,张家村的虫灾可刚过去,我们也担心自家土地。”车爷爷喝了一口葡萄酒。
  老村长也点头:“我们不缺粮食吃,田地最重要,种一茬大蒜,左右有好处,就算没什么,也能求个心安!”
  张家村的虫灾虽然是发生在大棚里,可也吓坏了这群老实人。
  农家都是靠天吃饭的,各种天灾在他们看来是很严重的事情。
  “张家村做损事情太多,报应!”当时付二柱子家的就狠狠唾弃了一番张家村。
  十八里铺的人虽然问心无愧,却因为自己赚了钱,怕福气太过他们这群人压不住,所以大家都很珍惜这几年的好日子,且种一茬大蒜,还能让天地休息休息,杀杀虫子啥的,大家都同意于良吉的提议。
  “那好,那就种一茬大蒜!”于良吉高兴的不行,他以为自己会费尽唇舌才能跟村里人说明白呢,谁知道大家这么给面子。
  等第二天去村长家吃饭的时候,大家开始报名种植大蒜,并不是全部的土地都种植大蒜,有的土地去年种植过了,今年就改种土豆,因为土豆高产啊!
  来吃春宴的顾掌柜的也说了:“要是大家都种植大蒜,我负责收购,用来腌菜或者买卖都很不错,辽东府那边尤其需要,年年都短缺大蒜、白菜和辣椒。”
  于良吉笑眯眯的跟他谈了谈合作事宜,辽东府,就是原本的高丽,已经被收服了,并入本国版图了。
  那边的人多数都是高丽族,吃的泡菜里,大蒜是主要成分之一。


第353章 村长族长
  但是那边多是山地,种植很是困难,野菜倒是不少,多数时候,那边都是以种植高丽参和养殖为主,粮食之类的东西,都是要依靠朝廷补给,这样也变相的控制住了那边,因为你不听话,只要朝廷断粮,他们就没辙了!
  年年都缺衣少食也让他们没力气反抗,这才多久?就有当地人肯学说汉话,学习汉字,等过个百八十年的,甚至更长,二三百年之后,估计就没本族什么事儿了!
  知道的人都不吭声,慢慢的潜移默化。
  “那边每年都折腾各种咸菜,也不知道他们怎么想的,吃咸菜就饭,能吃一辈子!”说起那边,顾掌柜的也有些不解:“要给他们换个啥东西可难了,那些人一根筋的,不过高丽参不错,明儿我过来,给你们带点,听说炖鸡吃可好了!”
  于良吉:“……!”
  第二天他再来吃春宴,果然带了许多成盒的高丽参,按照十八里铺的家数,一家一盒。
  给了于良吉十盒,因为侯夫人多……。
  时间到了正月十四,去京城送礼的队伍回来了!
  “这是皇帝陛下的赏赐。”已经连续三年去京城送礼,侯府管事已经很淡定了。
  “先不看,说说,情况如何?”石宏大没看礼单,先问回来的管事。
  “骑尉府一切都好,两位先生准备今年秋天会试,他们在那里适应的挺不错,等今年秋天的会试。”管事的立刻开始汇报:“骑尉府里的人也都生活的不错,已经将今年的工钱、补贴和福利都发了下去。”
  被人家都是年底算账,他们家不是,骑尉府和县城以及府城这三个地方,因为没有主人家在,从来都是正月里的时候就把一年该给的份儿都给了,过年还有红包可以拿。
  为的是他们不能及时过去,看房子的人也不会生活拮据。
  “好,好。”石宏大听了就放心了,京城那边物价高,他也鞭长莫及,只能托人照看,给的银钱从来都是足足的。
  “一路辛苦了。”于良吉也放心不少。
  “进贡的金桔皇帝陛下很喜欢,听说皇后也将金桔放到了自己的宫殿之中,让孩子们谁想吃了自己去摘。”管事继续汇报:“已经将一小盒金桔当面交给了柳公公。他老人家很是高兴。”
  虽然只有一小盒金桔,里头也才十个,可管事的是亲自交到柳公公手里的,没经手他人,也没什么人知道。
  “办得很好。”叮嘱他的是于良吉,柳公公帮了他的忙,他不能给人家送一年礼就当没事儿人一样,但是大张旗鼓的也不行,只能这样随手送个什么。
  不能引人注意,更不能交浅言深,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皇帝陛下还亲自赏了二十盏宫灯,说是让正月十五的时候点燃挂上好欣赏。”管事特意指出:“这个可不能忘了。”
  “让何管家去安排。”花灯他们家不缺,宫灯倒是头一次有。
  于良吉这才打开礼单,皇帝陛下的赏赐这次给的很丰厚,春夏秋冬四季笔筒一套,青花祝寿圆棒槌瓶一对、清华山水人物图双耳尊一个、白玉浮雕玉兰花插瓶一对,碧玉双兽耳活环弦纹瓶一对,都是贵重的摆件。
  皇后殿下给的则是珍珠地花瓶一对,很是精美的东西。
  除了这些御赐的东西之外,还有内务府给的,当然,内务府给的肯定没有御赐的好,但是比御赐的实惠,他们给的礼物都是上用的笔墨纸砚!
  于良吉想到自己学堂的那些孩子,这一年的笔墨纸砚都有了!
  “这个好,这个好!”于良吉指着内务府给送来的八大车笔墨纸砚高兴的几乎手舞足蹈。
  他们如今把这种上用的笔墨纸砚当成奖品,谁考试考得好,就能得到一套,当成传家宝,或者拿出去炫耀也是十分有面子的东西啊!
  尤其是考试的时候,孩子们带的几乎都是这种笔墨纸砚,因为质量好,考试的时候最关键,大家都用好东西,可谁的好东西,都没有十八学堂的孩子用得好!
  于良吉奖励他们的笔墨纸砚已经就剩下半车了,这八大车正好弥补库存!
  管事的看了看于良吉,再瞅了瞅何管家,何德淼抽了抽嘴角,这话最好不要被传出去,要是皇帝陛下知道这位觉得内务府送的东西比他赏赐的还让于良吉高兴,内务府可就糟了!
  皇帝陛下很小心眼儿的!
  正月十五,今天没人请客,但是今天是元宵节,侯府早早就预备好了花灯和无数的烟花。
  花灯初上的时候,所有花灯都点燃,挂满了十八里铺和侯府,照的雪地一片白光。
  吃过晚饭之后,便出门跟村里人一起看花灯,还有猜谜语,他们不必去县城人挤人,更不去府城看灯山人海,因为他们的灯笼已经很好看了!
  因为还有皇帝陛下赏赐过来的二十盏“宫灯”!
  宫灯制作和民间不同,每一盏宫灯下,都有制作师傅的留款,且宫灯不论是形状还是用料,肯定都比民间自己糊的强多了!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