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人走了,于良吉捏了一个出来递给石宏大:“吃么?”
石宏大捏了过来,张嘴咬了一口:“保存的挺好,味儿还挺甜。”
平日里他不太爱吃这种甜了巴索的东西,倒是于良吉听他说挺甜的,自己也吃了一个。
“平白无故的送了一盒柿子饼给我,这是要我吃柿子饼?”于良吉一边吃一边猜。
“未必。”石宏大吃完了一个就不再要了,喝了好几口茶水去掉嘴里的甜腻:“他这是让你上书请立世子呢!”
于良吉差点被柿子饼噎到:“不是不让上书请立世子吗?”
想当年,他刚当上庆丰侯的时候,可是立刻上书就请立世子的,一个是为了小侄子,另一个则是省些麻烦。
结果柳公公就不让他上书请立!
现在这不疼不痒的时候,为啥要请立世子?
“当年是当年,现在是现在,你这些年没少出彩,年年都不落,研究的东西又好,利国利民。”石宏大给他分析:“而且你当年是太上皇立的庆丰侯,庆丰侯世子必须新帝批准,这样新帝就能施恩给你和兴怀了。”
“好复杂!”于良吉眨巴了一下眼睛,一口吃掉手上剩余的柿子饼:“那你看怎么上书?”
“就跟平常一样,上书请封世子,先上一本看看风向,要是没动静,就在新年的时候再上一本。”石宏大想了想,替于良吉做了决定:“若是新年的时候还不许,那就一年上一本,不能这么再没动静下去了。”
柳公公既然让人给了这么个东西,肯定是上头有了什么想法,不管上头咋样,他们都得请立世子了。
兴怀也大了,世子之位除了他,也没别人了!
“好,听你的。”这种事情,于良吉向来是听石宏大的。
外头交接完了厚赏,何管家就让黄大厨好好准备一顿饭,招待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们。
于良吉兴致勃勃的去仓房看了看赏赐,好么,比起太上皇,新帝给的东西更加符合于良吉的心意,因为全都是金银财宝!
两个金子打造的聚宝盆,比脸盆子都大一圈!
六尺高的血珊瑚一对儿,颜色纯红中带金沙!
剩下的绫罗绸缎不计其数,果然是大手笔啊!
“果然是厚赏!”于良吉高兴的指着两个金子打造的聚宝盆让石宏大看:“这个以后给兴怀留着当传家宝吧!”
“太俗气了吧?”石宏大吐槽:“人家要么书香传家,要么武艺传家,你弄这个也太俗了!”
“俗气什么?挺好的,起码哪一代穷了,还能拿出去卖了换钱花花!”于良吉可实惠了。
而远在千万里之遥的海岛上,正在喝椰子汁的于兴怀打了喷嚏,还不知道家里头他小叔给他弄了俩特别实在的传家宝,等着传给他呢!
第380章 风和日丽
于良吉一个人工培育银耳的方子得了厚赏,随后上书请立世子,都过了八月节秋收了,也没见朝廷回信儿。
他就开始犯嘀咕了:“这是啥个意思?”
柳公公让上书请立世子,如今他也上了奏本怎么没个回音儿?
“过年的时候,再上一本!”石宏大倒是不着急,请立世子乃是一府的传承,有爵位,有氏族,有财产。
这都是慎之又慎的事儿,上头让你上书请立世子,只不过没说什么时候可以给你批复。
但是你还不能不上书!
秋收过后一算计,今年又是个丰收年!
且十八里铺比别的地方都高产那么一点点,并不多惹眼,可就是比别人的高产!
“知识就是力量啊!”于良吉乐呵呵的看着自己家成堆的粮仓。
侯府的粮食每一年都有剩余,这个时候粮食不太好保存,超过两年就容易生虫子,所以侯府每一年清理一次陈粮,有的拉出去卖给酒坊酿酒,或者给巴家,喂养奶牛。
剩下的新的粮食入仓,保证粮仓有两年的储备粮就可以了。
正好,于兴怀的家书也到了。
原来这孩子跑去了南边,看到了一年三熟的稻子,说那里稻田遍地都是!
他在家里的时候,于良吉跟石宏大也教导他农事,只是做得少,但是必须会。
这跟读书习武一样,于良吉不想见孩子养活的四肢不勤五谷不分。
每年秋天,于兴怀也会跟小伙伴们一起去拾秋,捡谷穗麦子穗儿。
而且石宏大还手把手的教过他如何割谷子,割麦子,到了南方,她就跟人去割水稻了!
结果写信说累得够呛!
因为他没那么长时间作业过,回到休息的地方,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了!
“这孩子咋能这么傻呢?那种农活他一个新手能不累么!”于良吉看信看一半就上火了。
“他在家也没那么长时间做农活,是因为咱们俩舍不得,这次出去干点农活也好,别以为种地多简单,雇用人手也得主家自己上!”石宏大现在还会跟着雇佣来的人一起下田,哪怕于良吉不让他多干,他也会搭把手。
可于兴怀不同,首先,他还小,才十五岁,于良吉可不想用童工,而且这还是他亲侄儿,关心都来不及,怎么可能眼睁睁的看着他做农活受苦?但凡干了一点,熟练了些,于良吉就立刻让他歇着!
说句不好听的,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
幸好于良吉还有点理智,将也许心怀教养成才,读书习武和农业一个都没落下,该他学的哪怕累点儿也让他都学会了。
再有,这孩子学文习武是第一要务,农活什么的,只是想让孩子不忘本,不要养成个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的人而已。
又不是指望他以后耕种田地养家糊口!
突然割了一天的稻子,当然累着了!
于良吉没看完就想赶紧写信叫侄子别犯傻,体验生活就体验生活,别把自己累着了!
“还说什么了?”石宏大让他赶紧看信,于良吉最近嘟嘟囔囔起来颇有点没完没了的架势。
于良吉这才继续往下看。
这割水稻是因为他累了,就先写的,因为太累了,这胳膊使不上劲儿,写字也有些发飘,主要是怕小叔和石叔嫌弃他的字儿,先写了说明一下,其次才写,他们四月份就渡海去了东瀛府,那里的樱花开的漫山遍野,很好看,只可惜,他们从南到北追着看,也只看了七天。
“这么短?”石宏大一愣。
“樱花的寿命就七天,要想看到最美的落英,就得从南到北走一遍,盛开,凋谢,很是凄美的那种。”于良吉前辈子跟着导师去过那里,但是不是去看樱花的,他们是想看看那你关于松茸的研究,拿东西太娇贵,好多人都想弄明白,人工栽培松茸的事儿,结果直到他穿越了,也没人研究出来。
不过那里是松茸研究的最先进之地,他们是去看一眼的,结果看了他们就彻底觉得没戏。
因为他们太珍贵松茸,弄的种植的地方,跟无菌室似的,白花花一片,还没种植成功!
“这什么破花儿啊?”就七天,还凄美?石宏大就不解了。
“他们哪里的原住民都喜欢,而且动不动就剖腹自杀!”于良吉很是抹黑了一把那里的原住民。
听的石宏大直皱眉:“是不是傻?还是缺心眼儿?”
“都有吧!”于良吉闷笑:“那里并不安稳,动不动就火山爆发或者海啸地震的,倒是盛产银子。”
可不是么,穿越前辈绝对是个愤青,在将东瀛并入版图的时候,就大开杀戒,杀的东瀛人都快要绝种了。
剩下的没绝种的也都弄去开采矿山,且只鼓励生女儿嫁人换粮食,生儿子只能自己家养着,到了岁数还是要下矿,短短百年时间,东瀛人成了大熊猫一样的存在了!
且女子居多!
“就是盛产金子,那地方也不让人安生!”石宏大只喜欢安稳的环境,也就是说,他最喜欢的其他还是陆地,而非海上。
在去看樱花之后,又回到了南边靠海的州府,吃了人家那边盛产的各种水果,于兴怀没出去过,没见过椰子,只听说过,也吃过椰肉罐头,只是罐头到底是没新鲜的那种味道。
还吃了芒果,其实这些年有芒果干卖的,但是终究不是新鲜芒果。
尤其是一些他没见过吃过的果子,榴莲、莲雾、人心果、柚子、金心果、尖蜜拉、蛋黄果、油梨、红毛丹、番荔枝、西番莲、柠檬、木瓜、绿橙、龙眼、石榴……。
将他吃过的都写在了上面,还可惜的说不能带新鲜的回来,但是已经跟他们定了罐头,得了之后邮寄回来。
不过走邮递路线的不如信件快,所以还需要等两天。
“这小傻瓜,罐头都差不多一个味儿,甜的齁人,能吃出什么好赖?”石宏大听了可惜,那些水果,说实话,他也没吃过啊!
于兴怀走走停停,跟着大家伙儿见识了海岛风光,去看了樱花,秋天还跟着收拾了一茬稻子,看到了一年三熟的水稻是个什么样儿。
罗里吧嗦说了一大堆,最后关心的问候了一下他们俩,而后写着要去江南水乡,春节打算在那边过,据说很有意思!
“金童庙是个什么地方?”于良吉没听说过。
“是我的一个战友的老家,他现在就在他们老家的山海府当守城驻军的副将,跟我一样有个锦衣卫的身份,金童庙是他们哪儿最有名的一座大庙,供奉的是哪吒,三坛海会大神,据说是当年哪吒受香火的地方。”石宏大还记得他那个同袍说他在出来之前,就让他老爹老娘送去那座庙里硬生生关了三天,说让他沾一沾哪吒的仙光。
结果大家一起上了战场,那家伙的确运气不错,好几次都跟必死擦肩而过。
“兴怀要在那边过年。”于良吉的口气很委屈。
“那边是南方,过年和咱们这边可能不太一样,不过应该也很有意思。”石宏大只能找话安慰他。
于良吉吸了吸鼻子,还是觉得很委屈,为啥不回来过年呢?
收到了于兴怀的家书之后,于良吉就觉得自己侄儿太累了,第二天早上起来,石宏大还怕他有个什么想法,闹个什么小情绪,结果于良吉第二天就精神饱满的去五号实验大棚,再次采摘了不少银耳,制干之后,又种了一茬银耳下去。
八月二十五,于良吉带着一群秀才去了府城,考举人。
八十三名秀才,都考中了!
十八里铺再次举办了流水席,流水席过后,便是秋猎了。
今年秋猎没有于兴怀跟着了,于良吉也没丢人的背着弓箭去凑数,跟着黄老先生上山,别人打猎他们就捡木耳,虽然野生黑木耳也不少,不过已经让妇女们捡了一遍,而他们进的是深山,也能再捡点回去。
这次狩猎,石宏大为了让于良吉开心,打了二十只狐狸,给他做了个大毛衣服,还有不少兔子,弄了兔子皮做了个炕褥,铺着特别软。
秋猎过后便是准备冬藏,何管家跟黄大厨他们忙的脚不沾地,于良吉也跟着指点东西,要腌咸蘑菇,冬天好剁碎了配上肉末打了卤子吃面条,要腌些四川泡菜、高丽泡菜、东北咸菜,冬天好下饭下粥用!
待到十月封冻,一切准备就绪,十八里铺开始烧大棚了。
于良吉给大家伙儿的蟠桃和李子树,今年终于能结果了,且金桔大面积种植,也分了些出来,于良吉干脆都送去了张家村张老爷子家。
金桔这东西长势快,两年间就能长大结果,而且寓意也好,逢年过节用的多,但是不太适合北方人口味,只求个吉利。
给了张家之后,于良吉就让大家伙儿好好伺候金桔,今年他们不摘果子卖了,干脆整株整株的卖,卖完之后还回收!
天气冷了起来,十一月份一到,张家来了两个消息:
张家的张兴业媳妇儿生了个儿子,于良吉正让管家张罗着给准备礼物,又来了消息:张兴伟家的是个女儿!
“进门就怀孕,怀了就生了,真是快啊!”于良吉接到信儿很是羡慕,张家的小子也算是他看着长大的,这么十年过去,人都成亲生孩子了!
“等兴怀回来,也给他娶亲生子了!”石宏大想到于兴怀回来也该十七八岁了,订得亲了。
“啊?”于良吉晃了晃,十七八岁,就要结婚了,太早了吧?
“你想啊,兴怀回来起码三年之后,他都十八了,也肯定会试了,有了进士的功名,成了一名贡生,最低也是在翰林院学习个科目啊!”石宏大想到了一个转移于良吉注意力的办法:“那个时候,哪怕不成亲,也得定亲啦!”
给侄子找个侄媳妇儿啊!
好像还挺有意思的?
于是于良吉高兴了:“说的对!说的对!”
石宏大哄好了于良吉,第二天就出门去了十八里铺,联系了那些出门游学的家长们,一起去了趟县城,带着好多东西,既然知道于兴怀在那边过年了,也不能啥也不做。
大家都有孩子在那边,干脆一起寄了东西过去,没有厚实衣服,因为那边很热,最多穿个毛衣,连棉衣都穿不上!
但是给邮去了不少的家乡特产,何管家立刻给装了三坛子咸菜,一坛子辣白菜,一坛子糖醋蒜,一坛子老酸菜。
而于良吉则是兴致勃勃的叫来单媒婆,跟她商量看看,于兴怀该娶个什么样的媳妇儿!
“我的个老天爷!”单媒婆一刷手帕子,那眼睛都不是一般的亮了:“这还用您操心?风声放出去,随便您挑啊!”
于良吉也是脑子一热,就真的点了点头,他还啥也没说呢,单媒婆就颠颠儿的兴的了不得的跑走了,那速度,于良吉以为自己见到了东方神鹿!
何管家跟着石大人出去了,曹嬷嬷和信叔俩怎么觉得这事儿这么不靠谱呢?
结果石宏大他们当天晚上没回来,第二天回来的时候,发现自家客人一直没断过!
且客人们都是描眉打扮的媒婆们!
于良吉一开始还有点兴趣,可是听媒婆们说的不是李家村的闺女就是郑家村的女儿,都是村儿里的!
而且大家都没带画像不说,时不时的还打听是给他还是给石宏大?
当时就不高兴了!
将媒人们撵走了!
石宏大知道这回事儿之后,笑了半宿!
第三天上午,好么,媒婆们跟狂蜂浪蝶一样,因为她们知道了,这次是给于兴怀相看!
于兴怀是谁?
那是侯府未来继承人!
于良吉早翻过味儿来了!
知道自己干了蠢事儿,就躲起来不见人,让何管家给他收拾烂摊子,何管家只好苦逼兮兮的挨个打发媒婆们:“我们侯爷就算是有那个意思,也得等少爷回来啊!”
整个冬月里闹哄哄,迎亲嫁娶的就不说了,媒婆们给侯府提供了各种闺女们的详细资料,从府城首富到最远的马家村的闺女那是应有尽有!
等打发走了最后一波媒婆们,何管家的嗓子都哑了!
曹嬷嬷赶紧的找了刘村医抓了些胖大海、薄荷叶、金银花等物泡水给他喝,又让厨房做了些清热润肺的东西给他吃。
214/223 首页 上一页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