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小说

皇陵守墓日常(穿越)——兰拓

时间:2017-04-23 17:19:16  作者:兰拓

  “这鬼天气,方才还万里无云呢,怎么突然就要下雨了?”兵士们慢吞吞地站起来各自回帐篷去预备躲雨。
  咔嚓!轰!!!
  只听得远远一阵惊雷,靠近外围的吴国国主的大旗,应声而倒,被雷劈中的旗杆,散发出一阵焦味。
  围观众人顿时惊呆了——
  卧槽!国主大旗被雷劈倒了!
  难道是他们围困太原城惹怒了上天?
  这很有可能啊!要知道,太原赵氏可是著名的道德楷模,族人能征善战,数百年来都是历朝历代对抗北地胡人入侵的最强悍的一道屏障,保护了多少北地的黎民百姓免受胡人劫掠?
  他们现在就这样为了一己私利,围困了赫赫有名的太原赵氏,难道真的惹来上天震怒,所以降下惊雷惩罚他们了?
  正惊骇莫名之时,远远的就看到太原城内,一只巨大的黑色大鸟飞了过来,隐约还能看到鸟背上坐着一些人,有眼尖的立刻叫到:“是赵家家主!神仙来救他们来啦!”得,这一位倒是自觉把自己划归到了坏人的行列。
  众人闻言也不躲雨了,纷纷跑出帐篷围观传说中的神仙。
  眼看着飞到了营地上空,那鸟妖在半空中停了下来,轻啸一声,冲着下方齐国国主的大旗喷出了一口大火,那威风凛凛的大旗立刻着了火,再一看,那驮着赵家人的黑色大鸟已经远远飞走了。
  有时候,一句话不说,反而更容易给人造成无限的遐想……
  这一次是火烧大旗,下一次,被火烧雷劈的,会不会就是三国国主自己?
  这一次只是雷劈,下一次,会不会降下天罚?
  “主上,撤兵吧!再不撤,只恐上天震怒,降下神罚啊!”大帐已经被惊雷带来的大火烧成了一堆灰烬,三国国主灰头土脸地躲在旁边军师的帐篷内,一时间人人都是心惊胆战,他们真的没有想到,那赵家人竟然真的如此赤胆忠心,竟感动上天,派来神鸟(乌鸦精:……)搭救,还降下雷劫警告他们……
  这一刻,所有的雄心壮志,都被来自上天的神罚打得烟消云散……打仗,他们无所畏惧,可是,与天道相争?他们还没活够呢!
  走!必须走!立刻就走!
  没到傍晚,围困了太原城一个多月的梁、齐、吴三国大军,撤得干干净净,只留下一地的垃圾还有烧焦的旗杆……


第153章 北地来客3
  “哈哈哈!老子往后可再不怕那该死的雷劫了!”借助山寨版避雷针,轻轻松松地躲过了一次雷劫,虎妖得意地叉腰大笑。
  想当年他第一次遇到雷劫的时候,差点被劈得魂飞魄散,再想想这天下又有多少小妖曾经死在雷劫之下?没想到区区几根铁棍,竟然就能替他们扛住雷劫,这一刻,虎妖看夏小桥的眼神简直满满的都是崇拜!
  果然他们家阿芒的眼光是最最好的,看,随便找了个朋友,竟然就将死死压在妖兽们头上数万年的雷劫问题给解决了!幸亏虎妖不迷信,不然非得给夏小桥立一个长生牌位不可。
  “阿虎大哥,你还是好好修炼吧,这种事情估计也就这么一两次能投机取巧,你以为天上那些神仙都是吃素的?时间长了他们肯定能发现的。”给系统打补丁什么的,夏小桥最熟悉这个套路了。
  “小桥,你就这么把赵家人接过来了?我可是听城里那些读书人说了,太原赵氏世代忠良,这天下间不知道有多少大小势力一直想将赵氏家族拉拢过去,你,你就这么将他们放在书院……”阿芒担心地问道。以他现在的阅历,自然知道像太原赵氏这样享誉全国的名门,作为主人,夏小桥起码也得“扫榻相迎”才称得上足够礼貌的,也能博得一个“礼贤下士”的美名不是?
  “没事的,阿芒你别担心,我早已在城中替赵氏选中了一个合适的宅子,凤栖山也有别院一座,只等今夜和姜大哥一起去老师家中赴宴,就可以送出去了。到时候是住在凤栖山还是住在青城,就让他们自己定吧。你放心,我们关系不比寻常,师母的家人也就是我的家人,太过刻意,反而不美。”
  在夏小桥看来,对待外人“扫榻相迎”是必须的,可是赵家人不同,他如今可是杨邺的关门弟子,算起来也是赵氏的半个儿子了,这样说来,太原赵氏也算是他的外祖家,对外祖家还用“扫榻相迎”这一招,也未免太过虚伪。
  对于夏小桥没有把自己当外人这件事,无论是杨家还是赵家也都非常满意。原本赵弘文以为他们来到青城的第一次宴席,应该是城主府安排的,没想到自家妹妹却和他说,夏小桥的意思,既然是师母的族人,那便不要这么客气了,他作为晚辈,也万万没道理抢在赵氏前面设宴款待赵氏族人的,因此,便厚着脸皮准备来师母这里蹭饭,顺便拜见师母家中的长辈们。
  “哈哈!如此说来,我们这些老东西势必要准备给小夏的见面礼了!”赵弘文哈哈大笑道。夏小桥此举他大概看懂了,就是不想以“救命恩人”的身份凌驾在赵氏族人头上,更不想和外面那些大小势力一样,将赵氏当成一块道德牌坊拿来供着,以显示自己是“天下归心”,这种自觉将自己放在晚辈的位置上的谦逊,意外的让赵家人感到十分熨帖。
  “还有小夏的夫郎。”赵氏急忙提醒自家哥哥,“小夏有个已经定亲的夫郎,俩人关系非常好,是预备明年成亲的,既然是家中晚辈,见面礼也是一定要准备的。”
  “夫郎?”赵弘文诧异道。
  “是啊,你可别瞧不起人家,依我看,那威名在外的虎威军,只怕是那姜元祯交给小夏的。”
  “虎威军?姜元祯?”赵弘文瞪大了眼睛。
  “怎么了哥哥,可是有甚么不妥?”赵氏急忙道。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当年咱们北越的开国大帝,没有登基之前的名字,仿佛就叫做姜元祯吧?还有,你忘了吗?虎威军可是当年北越的皇家卫队……”
  “这……只怕是巧合吧?元祯二字,天下间多少儿郎都是这个名字?更何况,虎威军这三个字也不是只有先帝才能用的啊。”赵氏万万不肯相信这其中有什么联系,先帝驾崩已经上千年了,只怕那皇陵里的骨头都烂掉了,再说了,“姜”这个姓,在西南这个地方还是比较多的,万一人家恰好同名同姓呢?
  “说的也是……”赵弘文点点头,先帝的事情,他也是在家族珍藏的一些先祖手札中看到过一些,再说了,他出生那会儿,先帝都不知道死了几百年了,他又没见过先帝,万一人家真的是碰巧同名呢?就像前前朝那会儿,走在大街上喊一声“去病”、“衡寿”什么的,起码有好几个人回头一样。
  这天晚上,素来简朴的杨家夫妇难得张灯结彩了一回,庆祝赵氏族人安全撤离。夏小桥带着姜元祯一起出席,以弟子的身份和几位师兄坐在一起,还收到了赵家几个长辈的见面礼,赵氏一族在太原城经营数百年,底蕴自然深厚,这次虽然来的仓促,可该带的都带来了,送给几个小辈的见面礼也十分过得去,姜元祯作为夏小桥的准伴侣,还是第一次从“长辈”手里拿到见面礼,顿时对赵家人的好感度就上升了好几级。
  席上,酒过三巡,赵弘文突然拉着自家妹夫老泪纵横:“想我赵氏一族镇守太原城数百年,没想到一朝国破,如今竟然要抛下满城百姓仓皇逃走……”祖宗们的坟茔还留在太原啊,越想越伤心,忍不住嚎啕大哭起来。
  “舅兄,你们这也是为了太原城的百姓好啊,你们不走,万一梁、齐、吴三国真的攻城,那满城的百姓才要遭殃啊。”杨邺安慰他道。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可是,终究还是放心不下啊……”
  “放不下也得放下!你们现在回去,只能让整个太原城的百姓立于危墙之下!”杨邺拍了拍赵弘文的肩膀,“你若真想打回去,不如问问我那小徒?”
  夏小桥仿佛早就想到会有这一幕,当下就笑了笑站出来,走到两人面前:“老师,赵先生若是信得过我,不妨先替我将寿城、栾城、陂城三地的新兵带起来?三国虽强,到底这天下也不是人人都喜欢他们不是吗?更何况围困太原城一事,实在是寒了天下忠义之士的心,我想,只要赵先生振臂一呼,天下间不知道多少仁人义士望风而起呢。”
  “说得好!那梁、齐、吴三国的伪君子,北越皇族被困的时候,一个个都是缩头乌龟,全然不记得先帝对他们全族的提携之恩!国破后,倒是一个个装出一副悲痛欲绝的样子来,嚷嚷着要替姜氏皇族报仇,还不是想着取而代之自己当皇帝?呸!他们也配?”
  “哥哥你火气还是这么大,快些来喝一杯菊花酒吧!”赵氏急忙命人换了菊花酒来,又抱怨赵弘文,“咱们赵家说起来也为太原城的百姓镇守数百年了,怎么我听说,三国围城的时候,城内竟有人说要将我赵家人交出去、以换取三国撤兵?”
  “呵!那帮子旧族,不过是趁火打劫,想着灭了我赵家,他们好继续在太原城作威作福!”赵弘文冷笑一声道,“你哥哥我是那种凭白受气的么?”
  赵氏不再多言,赵家人在太原苦心经营数百年不是白做的,那些太原城的旧族人多嘴杂,也趁机塞了不少自己人进去,自然第一时间得到消息,别看赵弘文名字看起来斯文,整个人可和“斯文”二字丝毫不沾边的,听到有人竟敢算计他们家,还能让这些落着好?想当年她还没出嫁那会儿,不过就是因为旧族中有个纨绔子弟嘲笑她是个嫁不出去的母老虎,便被她几个哥哥揍得连亲妈都认不出来了呢。
  捂着嘴笑了一会儿,赵氏还是板起脸,命人将自家相公和哥哥两个醉鬼扶下去醒醒酒,这才将夏小桥夫夫招到自己面前——
  “文鼎啊,哥哥多喝了几杯,他的话你不必介怀。如今咱们这里你才刚将十二城收拢,自家事情还没理顺呢,且不必去管北地那一摊子烂事。”赵氏说着冷笑道,“那帮人我是知道的,靠着咱们赵家人流血流汗守卫城池,事到临头,却无一人敢站出来替咱们赵家人说句话,如今,也该让他们尝尝无人守城的滋味了,真以为咱们赵家离不开太原城?”
  “先生也是心忧太原城百姓。”夏小桥无语,勉强安慰道。怎么和她相比,赵氏这么个五六十岁的老太太更像个中二病患者呢?
  “呸!他们都看不清形势!梁、齐、吴三国的小畜生们,平时最喜自夸仁义,当初围困太原城的时候,也是打着请赵氏站出来说和、平定南北之争的名头,现在赵氏撤出太原城,他们要再敢攻打太原,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
  “南北之争?呸!他们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真以为谁都跟他们似的拿百姓的命来争地盘?”
  “师母您消消气,我心里有数的。”夏小桥急忙给赵氏亲手倒了一杯菊花茶,“我和姜大哥商量过了,三年之内,西南十二城不宜再生战事,当务之急,还是要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只有先让西南诸郡的老百姓先吃饱饭,好好积攒些粮食,才好与北地那些旧族势力相争。”
  “文鼎也不敢瞒师父师母,北上,是一定要的!只是,我不忍西南诸郡百姓连年战乱饥寒之苦,必要先休养生息三年以上,方可再兴战事!”
  “好!”赵氏一掌拍在花梨木桌案上,“你尽管去做,缺人找你师父要去,赵家要是有人敢在你面前聒噪说要北上复仇,不必你说,我自然替你训他们!”
  “如何?我这关门弟子,可合舅兄之意?”一墙之隔,正不要脸地趴在墙上偷听的杨邺得意地看了眼旁边的赵弘文。
  “怪不得妹夫你替他取了‘文鼎’二字!”赵弘文再次向自家妹夫献上了膝盖,果然不愧是当世大儒,看人的眼光就是比他们这些舞刀弄枪的准得多,他说夏小桥此人虽然行事经常出人意料,可实在是仁慈爱民的仁君之相,今日一看,果然妹夫是慧眼看中的人,再没有错的了!
  “早说了不必忧心,太原城那帮不知感恩的东西,也该让他们吃点苦头了,真以为赵氏会为了他们葬送全族?”杨邺冷笑道。他早就想将大舅兄一家拐到青城来给他家小徒弟打工了,没想到老天爷也来帮他,他还没想到好法子呢,梁、齐、吴三国自己作死,白白将太原赵氏给逼到了青城一派,真是报应不爽!
  “唉!我们也是没办法了,再待下去,不但是那些旧族,只怕那些老百姓,也巴不得赶紧将赵氏族人交出去换取满城平安了。”想到这里,赵弘文一时间也有些心灰意冷,他们赵氏一族镇守太原城数百年,多少家族子弟为了太原城百姓抛头颅洒热血?结果,到头来,为了一己安危出卖他们的,正是这些懦弱而又愚昧的百姓。
  “别想那么多了,我这小徒弟看着脸嫩,实际上最是护短了,跟着他,起码不会狡兔死、走狗烹,向来只有他卖别人的。”
  “妹夫你这是在向我炫耀吗?”赵弘文无语地看着自家妹夫一眼。


第154章 北地来客4
  几天后,赵氏族人正式从凤栖山搬到了青城内城的大宅子里,赵家男丁有一个算一个,统统被夏小桥挖去分管寿城、栾城、陂城几个新设立的郡府下面的新兵营,鉴于赵家的女眷比男丁更加彪悍,夏小桥琢磨了一下,觉得不能浪费人才,索性将新开设的被服厂郑重交给了赵氏的大嫂、赵弘文的妻子陈氏。
  他倒是不怕什么功高盖主,又或者是找个借口扣押赵家人做人质神马的。和以往那些高高在上、唯我独尊的皇族不同,夏小桥一开始就在西南十二城引入了现代的监管监察机制,还有民主监督等机制,也就是说,哪怕陈氏真的有什么私心,不用夏小桥出手,自然有相关的监管部门会按照制度约谈陈氏。
  整个西南十二城的监管部门,现在都是黄狗儿的好基友黑狗儿亲手打理的,这家伙就是个不会转弯的死脑筋,让他来负责监管,只要将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好,夏小桥都不用管,这家伙自然会一板一眼地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以前黄狗儿经常被这家伙的死脑筋气得半死,现在才发现,原来这种性格也是有好处的,只是前朝没有可供黑狗儿发挥的职能部门罢了,黑狗儿同志,实在是首席检察官的不二人选!
  将赵氏族人都安顿好之后,西南的冬天也来了。
  这个冬天,夏小桥非常忙碌,因为一下子接管了西南十二城,原先那些被旧族压迫得吃不上饭的老百姓也不能让他们活活饿死,听本地的老人们说,往年每到冬季,各郡冻死饿死的百姓都有不少,尤其是那些体弱的老人和小孩子,有时候甚至一场感冒就熬不过去了。
  夏小桥心知肚明,这不止是因为这个时空的医疗水平低下,也是因为长期的营养不良外加饥饿,导致这些人的身体免疫力十分低下。
  改善医疗水平,这个夏小桥暂时还做不到,一来这个时空的医者数量特别稀少,二来,即便医疗条件得到了改善,那些连饭都吃不上的穷苦百姓,又哪里有钱舍得买药吃呢?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