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涮菜还是有羊肉的。宿谊的蘸料是自己做的牛肉辣酱,绝对能压得住膻味。
为了让火锅看起来更高雅一些,慕晏还让人在锅中撒了几朵红梅花。
红花映着白汤,煞是好看。
这铜火锅一端出来,就惹得众人啧啧称奇。
“我怎么没想到?”王禀反客为主,抢先下筷子煮了一块羊羔肉,道,“冬日吃食端上来就凉掉了,半点胃口也无。这热乎乎的锅子可真不错。”
“这是宿天师想到的,我可想不到。”慕晏笑道,“若是大家吃的高兴,就谢宿天师吧。”
几人忙笑嘻嘻的起身对着宿谊作揖,宿谊忙道:“折煞贫道,各位不必多礼。”
待饭前一阵客套之后,几人热火朝天的吃了起来。几位被带来的人也落落大方,半点不见拘束。
吃了半饱之后,几人就着温热的酒开始行酒令。
宿谊以“不会喝酒”为由,躲过了这次行酒令。
他喝着热腾腾的汤,看着那几人为一句行酒令争得面红耳赤,颇有些看戏的爽快感。
这以前是在电视剧上才能看到的。
这行酒令,输掉的人不但罚酒,还有即兴表演。
这表演不但有即兴作诗吟赋,还有各种文艺表演。
比如弹弹琴,比如唱唱歌,比如“啸”。
这“啸”啊,是这个时代的人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不仅世族的男人要“啸”,女人也会在聚会的时候“啸”。
《美国的隐逸派诗人》一文,看到其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中国有没有垮掉的一代诗人?”
“有。一千七百年前的晋朝就有。嵇康、阮籍、吕安、向秀,还有孙登、陶渊明,都可说是他们的代表人物。”
“他们歌唱吗?”
“唱歌。他们唱一种‘无词之歌’,也叫‘长啸’,每天在小林中仰天长啸,抒发感情。孙登是长啸大师。
实际上,“啸”并非无词之曲,而是口中发出的口哨声。也并非魏晋首创,《召南·江有汜》道,“之子归,不我过,其啸也歌”。春秋时就有此项娱乐了。
这几人都是世家特别出彩的子弟,自然各种时尚也玩得十分利索,都是“啸”中高手。他们或啸或吟或高歌,宿谊听了一场别出生面的演唱会。
啸也就罢了,吹口哨基本都能吹准音。但高歌起来,这些人的声乐功底,可就都不咋地了。若是唱的音调高了,也就是干嚎。
不过总的来说,曲子都还是挺不错的。
听了许久的热闹,王禀便撺掇周围人起哄,让宿谊也唱一个。
宿谊瞬间有一种众人集合起来唱卡拉ok的感觉。
这个时候他也兴致起来了,便同意也唱几句。
但宿谊想来想去,都没想到合适的。在众人催促下,他不知怎么一开口,唱到:“红尘多可笑,痴情最无聊……”
等等,我在唱什么?
宿谊尴尬脸。这歌唱出来,怎么有一种花花公子的感觉?
第42章
不过其他人觉得宿谊唱得好, 虽然他们没听懂。
这时候的语言和现代社会的普通话自然是不同的。宿谊平时说话的时候, 脑袋中想的,通过身体记忆,自动翻译成现在的语言。
但唱歌的时候,他用的是普通话。
这个不难理解。说话语言切换容易,唱歌就不容易了。
所以宿谊唱歌的歌词,他们是听不懂的。他们只听着宿谊用奇特的语调和曲调在唱。
古代的音律和现代的音律不同, 其最大的差异就是现代许多音阶是没有的。这就导致宿谊唱出来的曲调和旁人风格完全不同。
或许是因为有神棍滤镜加成的缘故, 或许是好的曲子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会震撼人心的缘故。当在座几人听了宿谊的歌时, 顿觉一股洒脱风流,逍遥世外之感。
宿谊本来正在尴尬,觉得歌词有点不对。当他看着其余几人拍手叫好之时, 才反应过来,哎呀他们听不懂歌词啊。
神棍的面子保住了。
宿谊一首歌罢, 在座几人让宿谊再来一首。
宿谊再次有了一种唱K的感觉。
作为矜持的高人, 他自然是拒绝的。
他之前就奠定了不喜吵闹的人设, 所以其余人也不再逼迫他,而是自己寻乐,让他做裁判。
待天色稍暗的时候,宾主尽欢, 宿谊扶着微醺的慕晏回到府中。只太子依依不舍。但宫中人催着,他定好再次过来的时间之后,才回去。
慕晏的酒品挺好, 他喝醉的表现就是寡言少语。对于宿谊而言,慕晏喝醉了还更好对付一些。
不过很快,他就被打脸了。
慕晏一回到府中,迷茫的两眼就变得清明起来,一看就知道是在装醉。
亏得宿谊扶了他这么久。
“既然无事,何必装醉?”宿谊抱怨道。
那么大一坨,还是很重的。
慕晏掩嘴打了个哈欠,道:“我有装吗?真的醉了。不过吹了些凉风,便又清醒了。”
宿谊想,这时候的酒酒精浓度都不高,说不准是真的。他也不是小气的人,扶一把也没什么。
慕晏道:“对了康乐,我有事要跟你说。”
宿谊道:“何事?”
慕晏道:“上次我在御前说漏嘴,夸了你……夸了那首《静夜思》。陛下好想听了《静夜思》之后心情很不好。你小心些。”
宿谊想了想,大概皇帝听了那诗句,以为是原身在抒发凄凉之意吧。被误会了也没坏处,他懒得澄清了。
宿谊道:“大概陛下心中有其他所思所想吧。不是快到先皇忌日了吗?”
慕晏想了想,点头道:“说的也是。况且陛下家乡不在京城,说不定也有些思念过去。”
慕晏特意等了几天皇帝的反应,见皇帝并无其他举措,才将此事告诉宿谊,免得他虚惊一场。
既然皇帝并无其他反应,想来应该是因为诗句想到其他事了。
这件事说完之后,慕晏突然又想起了另一件事:“康乐,我记得你说李白出身千年后盛唐这个国度。但你之前说过盛唐的国度,可是说的几百年后啊?虽然我知道你只是编些故事狐疑糊弄我,但好歹编的时候上心些。”
宿谊一脸懵逼。
咦?他之前说过吗?哎呀,他一个理科生怎么知道盛唐跟现在距离多长时间?这随口胡扯果然扯出问题了。
宿谊高深莫测道:“贫道本来就只是说个故事而已,是河清想太多。”
慕晏斜眼瞟:“那那首诗真的是李白所做的吗?”
宿谊道:“当然,我还可以再念一句别的?”
慕晏好奇道:“念来听听?”
宿谊脱口而出:“人生在世不称意,不如自挂东南枝。”
“两句韵律都不对称,这是一首诗的?!”慕晏感觉被耍了,拂袖摔门而出。
宿谊摸摸脑袋:“呃,别生气啊,难道不是这首?那这句接下来是什么?”
宿谊想了半天,除了满脑子的“自挂东南枝”,想不到其他的了。
宿谊一拍脑门:“哎呀,《自挂东南枝》好像是首歌?那么真不是了?”
但是问题来了,“人生在世不称意”的下一句,到底是什么?宿谊连在睡觉的时候都在想,但当他睡着了还没想起来。
所以理科生装什么文豪,还是乖乖鼓弄封建迷信吧。
不过……这好似和理科生没关系,理科生也要学语文的。只能说这是宿谊自己的问题。
..................................
终于到了过年的时候,宿谊忙活于厨房的事,张罗了一大桌宴席。
还好慕晏够意思,两家年夜饭既然合在一起,自然食材也合在一起。
宿谊这才知道,慕晏每日吃的有多奢侈,甚至连极其稀少的干贝之类都有。
一想起来慕晏家里这么多好食材,偏偏来蹭他那点可怜的口粮,宿谊就是满肚子的气。
慕晏知道宿谊生气之后,觉得十分委屈。
难道不是在谁家吃点东西,还补偿食材,才是侮辱人吗?怎么到了宿谊这边,就和常人不一样了。
在慕晏的嘲笑下,宿谊梗着脖子道:“贫道就是小气,下次吃多少,双倍给我。”
慕晏叹口气,道:“既然宿天师如此小气,河清自然照办。”
宿谊点头。
小气有什么关系?实惠才是最重要的。
慕晏虽然孤身一人,但慕家是个很大的家族,其连了宗的杂七杂八的亲戚不知多少,也有不少人在各地任职。
只慕晏地位最高罢了。
实际上按照世家标准,慕家这样子,实际上并不算什么繁盛的大家族。
毕竟慕晏的官职在全朝看来,并不算什么。
但慕晏的年龄在那里,以后前程不可估量。而慕家其他人虽然只零零散散分布在地方各个部门,担任实职的人却非常多。
虽然京城有人重要,但地方的实权同样重要。甚至是在昱朝开国之处,能在地方任职的,才是皇帝真正信任的。
其余世族虽然看着风光,但都被圈在京城这一块地方。地方望族的根基在地方,皇帝明摆着是慢慢釜底抽薪。
但世族知道,却无可奈何。
在皇帝强势,且手握兵权的时候,世族也只能看皇帝颜色行事。
这样,备受皇帝信任的慕家,就格外显眼。
因此,在逢年过节,慕晏府前,自然门庭若市。
但慕晏以自己没有女主人为由,并不广邀宾客。只在闲暇时刻,邀请些许好友聚一聚。
慕晏如此做派,旁人一看,就知道他故意避嫌。
而慕家其他人的人要拜访慕晏,肯定也在大年之后。因此在年关之时,慕晏家比往日还清静一些。
古时的过年,并不在大年初一,而是在立春之时。春节,即为立春之节。大年初一,则是元旦。元旦并不算重要假期。
因古时官员“寒假”是从春节算起,若是元旦不包含在“寒假”之中,甚至不一定会放假。
不过今年碰巧,元旦正好也在假期之中。虽然明知这个时候的“春节”是立春之日,宿谊还是习惯在大年三十的时候吃年夜饭。
不过为了合群,他在立春之时会再吃一顿就是了。
这次过年的时候,宿谊第一次显示了一下主人的存在,给下仆都发了“压岁钱”,然后打了几句从慕晏那边学来的官腔。平日他都是依靠管家和老嬷嬷,自己并不管事。
慕晏听着宿谊明显是在背诵自己给他写的“发言稿”,心中忍不住暗笑。
过年之后,宿谊就迎来了各大蝗虫。蝗虫们连吃带拿,果然把他两头牛吃的一干二净。
宿谊每次想起自己的两头牛,就悲从心来,不可自已。
慕晏觉得宿谊这人很有意思。明明心疼,明明嘴上吝啬,但是在拿出来的时候却很慷慨。实际上宿谊就算只做一头牛,其余人也会吃得尽兴。但宿谊就是潜意识拿出最好的东西待客,也不知道这习惯哪来的。
若让宿谊自己说,他只能说之前富贵惯了,一时间收不住手。
因没什么亲戚可走,宿谊这个年关除了接待了一批蝗虫之外,过的十分清静。扫除之类,忙碌的都是下人,和他没关系。
在一日去庄子散步见到河水开冻,庄子里管事询问庄子里农作物的种植是否有调整的时候,宿谊才想起来,哎呀,开春了,该拿出种子种地了。
之前宿谊想通了,觉得要为华国的菜篮子做点贡献,自然就不会敷衍的来了。
宿谊原本想着,买一万送种植方式太坑了。买那么多干嘛,还不知道怎么拿出来。反正种植方式什么的,农人们摸索摸索,就出来了。
现在他想,良种,还是早点推广更好。听慕晏和太子对话的时候,宿谊才知道,这个时候居然还有人种了一年的地,连肚子都填不饱。
明明听到皇帝不但下达减税的圣旨的时候,宿谊以为,这天下就算不算盛世,好歹辛苦劳作,粮食存到明年收获还是可以的。
宿谊别的事情搞不懂,但什么天灾什么收成不好还是听得懂的。政令实施上,他半点办法也没,但若是拿出一个高产、耐寒,且能在现在种植的粮食歉收的时候补种的新粮食,应该能减少饥荒吧?
宿谊第一想到的,就是土豆这种后世主粮之一。
那么问题来了,他要怎么合情合理的拿出一万颗土豆?
第43章
宿谊想了半天, 就想到一个办法。
系统有扫描功能。哪天他到荒山野岭去踏个青, 然后让系统扫描一个隐蔽的山洞或者天然的溶洞之类,让系统直接把一堆土豆放进去,然后他再装模作样让人挖,装作天赐。
这样好像操作性挺高,但是又觉得挺容易露馅。
首先他要怎么说明自己知道那里有土豆的?明明之前多次强调,他的道行已经没有了。现在装神弄鬼弄出这么一大堆土豆, 不是自打脸?
宿谊思来想去, 都没想出个办法来。但眼见着天气越来越暖和,宿谊很担心会错过播种时间。
毕竟宿谊并不知道土豆什么时候种。现代有大棚, 有超高速的物流,土豆一年四季都能知道。天知道古代什么时候种土豆比较合适。
宿谊只从小说和影视剧中隐约得知,大概古代都是春播秋收的。大概……土豆也这样?
宿谊愁啊。
他正准备好好发挥一下穿越者的光和热, 怎么就卡壳了呢。
这种事,宿谊又没人可以商量一下。
慕晏和太子他都比较信任, 但信任归信任, 还不到交付一切的时候。
其他人……宿谊冥思苦想, 想找一个最能为他分担的人。他想来想去,好像只有皇帝了。
倒不是他对皇帝真的信任超过了慕晏和太子。只是若是此事谁最先瞒不过,且危害最大,那肯定就是皇帝了。
所以, 不如首先向皇帝半真半假的坦白,换取支持。
所谓半真半假,就是对皇帝令编一个理由, 然后说自己很为难,让皇帝帮自己想办法圆过去。
这样皇帝大概就会以为给他说的那个理由是真的?
但是皇帝会不会更怀疑他?
宿谊抱着被子在床上滚来滚去。
为难啊,为难啊,为难的快要死掉了啊。为什么不能做一只安心享乐的米虫呢?这种危险的大事还是交给其他穿越者吧?
宿谊咬着被子一角,心里简直不愉快。
其实他也明白,推广新作物的事,除了给华国民众谋福利之外,对他好处也十分巨大。
古代能改良农作物,减缓饥荒的人,那是会被塑造金身放庙里被万世称颂的。有了如此大的光环,只要他不作死不站队,无论哪个皇帝上台,都会对他礼遇。
虽然有危险,但是相伴而来的,是巨大的收益。
26/125 首页 上一页 24 25 26 27 28 2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