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他穿着被老皮特吹毛求疵改了三次的衣服踏上红地毯边缘的时候,现场的闪光灯在一瞬间找到同一个方向——
“金发蓝眼——肯·洛奇什么时候有这种品味了?”
“或许他应该自打嘴巴,他的片子从来都是选用其貌不扬的演员做主角。”
“冲着他这张可以靠荷尔蒙征服英伦的俊俏脸蛋,我愿意在他身上花完所有的胶卷。”
两侧的记者和摄影师们低声交谈着,注视着一个看上去过于年轻的男人用不紧不慢的速度走完红毯,他站在了洛奇导演的身边。那位向来严谨肃穆的导演先生伸出双臂将年轻的男人抱住,并且轻轻拍了拍他的后背。
“你状态不错。”洛奇的手掌按在文森特的肩上,“之前的欧洲电影奖之所以没有让你过来,是因为现在这个平台更加适合你的第一次。”
是了,在去年就剪好的片子洛奇拿去参展。欧洲电影奖是一个成立年限不到15年的电影节,虽然不如戛纳电影节、柏林电影节和威尼斯电影节一样名声大噪,但是却有欧洲奥斯卡之称。欧洲电影奖的评选相比起其他三个电影节,更加具有专业深度和艺术权威。
而《甜蜜十六岁》还未上映,就获得了欧洲电影奖最佳导演、最佳剧本以及最佳男演员三项提名。就如同欧洲电影奖本身的低调一样,洛奇在电影正式上映前也保持着低调,他不是头一次获得奖项提名,心态早就平静如水。
而首次出演电影的文森特却是在十七岁的年纪就获得了他人生中第一个影帝提名,电影史上并非没有更年轻的最佳男主角提名,但是在洛奇看来,文森特是他一手“调教”出来的,想要一步步挖掘潜质的潜力股,不能因为年轻时的虚名摇摆不定,甚至是走上萎靡败落的道路。
虽然最后三个奖项的提名皆是落空,洛奇在遗憾的同时也松了一口气。
不消半个月紧接而来的就是戛纳电影节,导演先生又要开始担心了。
首映正式开始的时候,现场嘈杂的声音在影片最开始出现的星空中消失不见——有些暗但是却在一点一点发着光的天空,一个男孩的声音传来“还有谁想看吗?”
一群更小的孩子争先恐后地答道:“我——”
镜头晃动了两下,光亮照在男孩的侧脸,高高举起一只手,指向他的同伴“25便士一次,交给pinball!”
两个男孩分工有序,三两下安排好了小孩子们看星星的顺序,对视一笑。
“看到大的那个了吗?那是木星。”
昏暗的画面跳转的很快,烟雾缭绕的酒馆里,两个男孩拎着布包四处兜售他们的“产品。”
“嘿女士,要一包香烟吗?它能预防心脏病?”
“兄弟,这能让你勃起超过60分钟。”
有人对此不屑一顾,目不斜视地与人继续交谈,有人掏出皱巴巴的票子买一盒廉价香烟,或者所谓的“好药”。
底层社会,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这两个半大的男孩用着看似微不足道的法子,快速赚着钞票。酒馆老板却不得不将这两个混子赶出去,男孩们竖着中指和店主对骂着离开酒馆。
紧接着,这两个小坏蛋不仅让货车倒车成功压倒了警察的执勤摩托,还乘乱顺走了警察的头盔,在街道上上演了一出追赶大戏。
如果日子就这么一直过下去,又何来“甜蜜”一说?
很快,电影就迎来了第一个“高潮”。莱姆的母亲试图为了她那个干着“交易”的男友顶罪入狱服刑,而一心想要将破碎家庭黏合起来的莱姆无法说服这个在爱情中迷失自我的女人。而他和好友pinball的生钱路也受到了最大的打击——他们终于踢到铁板。
比起pinball的惊慌失措,莱姆大口大口地喘气,却依旧冷静——就像是早就料到他们会有这样的一天,在别的孩子都还围着父母撒娇享乐的时候,却要考虑开始亡命天涯。
在场的观众多是专业影评或专业媒体人,哪怕看过这么多场电影首映,仍然会被洛奇的电影所折服:他的镜头仿佛已经融入其中,让人不得不跟随者电影之中的角色而动。
就像现在,当莱姆用那双像是盛满海水一样的蓝眼睛祈求地望着他母亲的时候,或许所有人心里都在想:谁能够拒绝这样的眼神?
一个毫无表演经验的少年向所有观影人交出一份这样让人惊叹的答卷,该赞叹洛奇调教有方,还是该夸奖这位金发蓝眼的主演天赋使然?
剧情继续发展,终于“陷落泥潭”的两个男孩触碰着原本远离他们的东西,并且以此来兑换金钱。而莱恩报复母亲男友斯坦的计划也在一步步实行中,他已经无法回头。
“你要来点儿吗?”正在将“货”一点点小心翼翼卷入纸片中的pinball问道。
莱姆抿紧嘴唇,目光虚浮地看了一眼自己手上的打火机,他拨弄着滑轮,打火机发出一道微弱的火光。
“不,”镜头贴近他的面部,男孩剪着贴近头皮的寸头,灿金色的头发仿佛像细碎的金子一样覆盖在他的头上。
“不能浪费,这批卖掉,我们很快就能够买下那个房子。”
莱姆垂下眼睫,深吸一口气重复道,“很快……”
屏幕之下观众们的心情远远没有主人公心中的那么期待——毒品交易,何况只是十五岁的孩子,一旦上手,他们怎么能够轻易摆脱?
不得不让人叹服的是随着剧情的深入,洛奇的深意镶嵌在莱姆的意志中被表现出来:幸福的人或许总有相似之处,但是不幸的人却各有他们的不幸的根源。
莱姆的不幸来源于他不完整的家庭,来源于他对母亲病态的迷恋和对母爱的依赖。
不管是为了兜售廉价香烟在大人之中辗转的莱姆,还是不得已深陷“其中”成为了那个不能轻易在白日露面的毒贩子,又或是在母亲再三从他们完整的“家”中逃跑时,想要将母亲追回来的渴望被爱的少年。
莱姆和pinball一直没有忘记自己的梦想:他们俩幻想着,在海边买一个房子,能够让两家人一起住进去,每天吹吹海风,钓钓鱼……
但是事情远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顺利。
观众和影评人们一次次心怀希望,他们紧紧地跟随者莱姆的脚步,却像莱姆一样一次次收获绝望——他和pinball相中的、甚至已经付好了首付的那座小房子被母亲的男友斯坦烧毁,在绝望之中挣扎的莱姆决定为老大“做事”,来赎回自己的母亲和梦想。
看着莱姆更深地迈向“黑暗”,却义无反顾、冷静而压抑的样子,谁还记得这只是一个不满十六周岁的男孩?
好莱坞日记(13)
我坐在座位上,屏幕上放映着电影。
我身旁坐着的导演先生专注地注视着屏幕,他的目光包容而深邃。
我想他应该是满意的,弗兰克让我放宽心——因为这部电影并不在美国上映。
所以这和让我放心的联系在哪里?
第14章 刷新纪录
当电影播放到十六岁的少年带着一种道不清的绝望走向海边的时候,放映厅内的灯打开了,在场没有一个人离开视线。
有人明白这是肯洛奇在致敬《四百击》,但是肯式四百击的方式远远来得更加沉重,他们注视着那个金色寸头的男孩迎着湿冷的海风,低垂的睫毛有些濡湿,义无反顾地往前。镜头拉长,也将男孩纤瘦而坚定的背影拖远,与海面上落日的余晖融为一体。
电影结束,却没有一个人立即起身站起来。所有人默契地静默着,直到第一道掌声打破从电影内带出来的沉默,再然后就是长达几分钟热烈而持续的掌声。
肯洛奇在掌声的尾声走上台,他抿着嘴唇,伸出一只手扶了扶自己的眼睛,几经停顿压住掌声才开口:“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有些思想、有些框架一旦形成,想要改变那将是很难的事情。想要找寻契合,更是一件难上加难的事情。”
说着,这位头发灰白的导演先生看了看台下他的整个团队,包括他年轻的主演,在所有人的注视下继续说道:“信念是一个人内心深处最高级的收藏,而我的信念也将一直存在。它一直存在于我的电影之中。”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不管是接受了良好教育的孩子,又或者是生活在底层阶级的孩子,他们都有追逐理想的权利,梦想没有贵贱之分。”
“我希望大家能够少关注些与生活无关的事情,多去看看身边的人和事。这个世界很美好,因为很多人都过得很幸福;这个世界也不够美好,因为不是每个人都能那么幸福。”
洛奇一向说得不多,他的首映会发言流程就是开头表态:你们休想改变我的画风;中间点名电影的中心思想,通常这一部分很短,一小段或者一句话。最后总结:句式固定、语气固定,因为他每次都这么说。
大概是一分半钟,洛奇就结束了他的讲话,中途还包括了三次他没有打断成功的掌声。《甜蜜十六岁》这部电影从筹备到开拍到现在上映,都让洛奇有些心力交瘁——这是他本人近些年来拍摄的基调最深刻又让人体会到痛苦的电影。
肯洛奇的电影首映会,主角从来都是他的电影本身。文森特只是简单的上去介绍了自己,用了一句话,就利落地下台来。完全没有理会那些在台下让他继续多说两句的记者,洛奇一手拿着话筒一手下压控制场面,他显然默许了主演的举动,这正是导演先生想要的。
而他自己也没有对电影本身做更多的评价,包括这位在此之前没有任何表演经历的主角。对于各路记者媒体的提问,洛奇缄口不答,一切定论自然在电影之中。
整个首映会的行程都简单而快速,除了导演本人之外,几乎所有人都是笑着进来,沉着脸出去,似乎还没有从电影的沉重之中摆脱出来。
第二天,各家影评和观影报告争相出炉,英国著名影评杂志《视与听》日报版直接给出了《何为甜蜜》的反问大标题,副标题则是用的“洛奇启用全新新人主演电影”。
而全英唯一全彩应刷的《卫报》则用了不少的版幅来刊登影评:“肯洛奇式甜蜜,结局无疑是观众从头找到位也找不出甜蜜的地方。青少年贩毒这种沉重的话题镶嵌在一个小环境之中,却点出了大意,洛奇宝刀未老。”
众所周知,《卫报》是英国典型的左倾日报,而肯洛奇也是雷打不动的坚定左倾。《卫报》文艺评论板块一向与这位导演先生交好,《卫报》也是用一本正经的语气挑着好话往上放。
刚好到新一期发售的《完全电影》连夜赶出了他们的评价:“天才般的表演!他完全执行了洛奇的导演思想!对比影片中的莱姆与首映式的文森特兰德摩,谁还认为他们是同一个人?肯洛奇今年能不能拿到金棕榈奖还犹未可知,这位或许还没有成年的小先生也许能够为他的伯乐拿回一座影帝奖杯?”
首映会的第二天,一大早弗兰克就将这些报纸杂志统统放在了文森特的面前,他端着一杯咖啡,这是他行李中随时带着的咖啡豆现磨的。
“你想看就看,十七岁十八岁拿到影帝提名是一件好事,真正的得到影帝头衔反而不那么好,如果你不想将来的从影生涯都活在捧杀中的话。”
文森特随手翻了翻,嘴里快速地说着:“英式嘲讽、英式中肯、英式夸奖、英式吹捧……我需要看什么?”
“嗯哼,看来你还挺专业?”弗兰克嗅了嗅自己纯手工磨制的咖啡香气,“说实在的,洛奇对你太过担心了,他担心你被英媒吹捧地找不到北。我看你现在这个样子,完全像是身经百战、油盐不进的老司机。”
见文森特只是平静地吃早餐,经纪人先生又自作主张地随手挑了一本给他的小艺人念了两篇影评,“啊,照我说,文森特,你完全不需要有压力,虽然欧洲电影奖在好莱坞这种地方并不流行,好歹那是一个影帝的提名,蚊子再小也是肉。你不需要这么瞪着我,男孩儿。”
文森特知道对方是为了减轻自己身上的压力和紧张感,但是弗兰克用他那一张时常面无表情的脸,说着这些既浮夸又讨打的话,实在是安慰不了人。就像他用自己一本正经的表情滔滔不绝地说八卦时,完全没有那种效果——因为那副模样太能唬人了,听起来就像真的一样。
“好吧,我承认我的话完全没有起到任何作用。那么,让我们一起面对疾风和大浪吧!”用几乎毫无起伏的语气说着豪言壮语的句子也完全不起作用。
弗兰克刚刚站起来,就接到一个电话。
“真的?”经纪人先生的语气里带着明显的惊喜,“哦,这的确是个好消息。”
这通电话来得凑巧,刚好在他们要准备出门前。弗兰克挂了电话之后看了看文森特,摇了摇头说道:“不,你得换一身衣服出门,虽然戛纳影帝提名在好莱坞同样不流行,但是这里是欧洲。我们得做好万全的准备,你得表现地不那么……”
最后那个词说得含含糊糊,经纪人先生重新打开了行李箱,“还好我来的时候早有准备。”
文森特眼睁睁地看着弗兰克道尔森先生翻出一套他几乎不会穿的那种类型的衣服——棒球帽,棒球外套,一件明显会很修身的白色背心,以及黑色的直筒牛仔裤。
“我早就想说了,十八岁就该有个十八岁的样子,这才是你这个年纪该有的画风!”
第55届戛纳电影节公布了本届所有的入选名单,而前一天才举行了首映仪式的《甜蜜十六岁》一共获得了三项提名,分别是最佳剧本奖、最佳男演员以及金棕榈奖。
这部只有导演名头响亮的青春犯罪片很快就得到了关注,就连凭借着《钢琴师》刚在奥斯卡拿下最佳导演奖的罗曼波兰斯基,也表达了自己第一时间就关注了洛奇导演的这部影片。要知道,罗曼波兰斯基也同样入选本届戛纳的金棕榈奖。
洛奇和罗曼并不是第一次站在同一个舞台上竞争奖项了,两个岁数相同的导演在风格也有一定程度上的相似,都是充满社会意识的写实主义风格。鉴于他们俩总是喜欢隔着海岸,借助媒体的口舌互相吹捧赞美,姑且认为这两位大导演之间存在着某种心心相惜的联系。
第55届戛纳电影节的看点并不少,除了在奥斯卡上获得大丰收的《钢琴师》之外,芬兰导演阿齐考里斯马基带着他的新作《没有过去的男人》来势汹汹,握着最佳导演奖和最佳剧本两项提名。
亚洲地区也有中国导演贾樟柯的《任逍遥》,与韩国导演林权泽的《醉画仙》,分别入选最佳影片与最佳导演奖。
整届电影节都呈现出一种百花齐放的盛况,一时间各国媒体都看花了眼,谁也没确定要将赌注放在谁身上。
说不关注票房那绝对是假的,《甜蜜十六岁》同时在英国、西班牙、法国、德国四个国家上映。整部电影的成本大概是一千一百万美元,这并不是特别高的预算。何况这种题材的电影,发行方也没有规划更多的排片。
9/143 首页 上一页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