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小说

红楼之驯服呆霸王(穿越)——衣青箬

时间:2017-04-27 18:08:19  作者:衣青箬

    不过赞叹着赞叹着,他又忽然记起来,原著里薛蝌的官配似乎是邢夫人的侄女邢岫烟。柏杨对她的印象不深,基本上只记得有这么个人存在,这会儿想起来,就寻思着是不是要设法去找找?
    不过在原著里,邢岫烟的出场也很晚,而且当时还是来贾家投亲的。现在贾家已经在柏杨蝴蝶翅膀的煽动下倒了,这投亲自然不必再提,要去找人,似乎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不过回头还是让人出去问问才好。
    等他想完了,回过神来,不由一拍脑门儿,暗道自己怎么又想到这方面的事情去了?
    亏得他今日还打趣林祁,像个老妈子似的操心完了这个又操心那个,转回头来想想他自己,似乎也没有好到那哪里去。同样是操心完了宝钗的婚事又操心黛玉,现在还担忧起了薛蝌乃至据说许给梅翰林家但原著没有交代后文的宝琴。
    难道说他还有做媒的天赋吗?
    邢岫烟的消息还没有打听到,年就过完了。柏杨、薛蟠和黛玉辞别薛家众人,登船南行。
    他们第一个要去的地方是扬州。
    直到柏杨生活的那个年代,扬州仍旧是个提起名字就让人觉得说不尽诗情画意的城市。而现在,正是它最辉煌的时代。随着朝廷在这里开设盐政衙门,无数的盐商亦纷纷聚居于此,营造园林,让这座城市充满浮华奢靡之气。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第134章 密信
   
    烟花三月下扬州。
    虽然他们来的日子早了些, 但江南已经有了几许春意。
    瘦西湖的杨柳发了芽,城外的白塔似乎还是旧时模样,山坡上的草色烟光则形成了一幅动人的早春图景。
    还没入城,黛玉的情绪就激动了起来,频频掀开帘子往外看。这也难怪, 毕竟是自己生活过的故地, 而且当初因为黛玉年纪幼小, 并不能够扶灵回乡, 而贾琏又急着赶回京城,所以只是将林如海的后世料理清楚之后,葬在了这边,便匆忙离开了。
    所以这还是她父母的埋骨之处。
    其实黛玉离开的时候年纪还小, 加上又是女孩子、身子又弱, 几乎不怎么出门走动, 对这座城市很难说有多少熟悉。但光是“扬州”这两个字,就已经足够惹她落泪了,何况亲身至此?
    林家在这里还有旧宅。之前黛玉在贾家说要将这里的宅院卖了, 旧仆们进京去安置,其实不过托词。这里还留着父母亲人生活过的痕迹,算是同他们最后有关联支出, 她怎么可能舍得卖掉?
    薛蟠之前早派人送了消息来,因此入城之后,便碰上了来迎他们的小厮。虽是主仆之分,但亦有多年不见, 仆人神色恭谨之中带了几分拘束,问一句答一句,显然还没摸准这位主子的性情,所以还有些观望之意。
    林家只剩一位女公子,还多年不在扬州,败落是应有之意。这些仆人们再是忠心热血,这几年来也渐渐冷了,有别的心思很正常。
    柏杨和薛蟠都发现了这一点,但都当做没有看见。
    涉及到姓氏,他们虽是兄长,却也不能越俎代庖。这些仆人,总要黛玉自己去收服才好。
    这两年黛玉住在薛家,跟着学了不少东西,这会儿正是施展和检验的时候。
    为此薛蟠和柏杨甚至落在了后面,让黛玉先行下车。
    紫鹃第一个跳下车,回身来扶黛玉。——她当日原本是被留在了贾家,只因柏杨觉得她毕竟是贾家世仆,心里是向着宝玉的,有这么个人在身边,黛玉要看开并不容易。但不能否认,她在黛玉身边,一向服侍周到,而且肯为她着想。原著之中,因知道黛玉的心病,还特意去试探宝玉,弄得宝玉又发了一回痴病。
    论理她的这种行为并不算周全,但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其实是她唯一的选择。
    宝玉年纪渐长,开悟各人只能得各人的眼泪,跟黛玉有了心心相印之感后,黛玉不再常常纠结于宝玉的态度,但心里却出现了新的担忧:父母早逝,终身大事无人主张,而且自己病已建成,恐怕时日无多,将来如何殊难预料。
    然而紫鹃这么一闹,虽然并没有过明路,却是将宝黛二人的事弄得贾府里人尽皆知,甚至贾母为安抚宝玉,亲口说出林妹妹就在咱们家里,哪里也不去的话。
    如果没有意外,大家便都默许了这二人是一对了。这算是紫鹃这个丫鬟,唯一能为黛玉所做的“主张”。
    虽然二人后来结局并不好,但紫鹃的确是个好丫鬟,这一点柏杨不能不承认。因此后来贾家被抄家败落,这些丫鬟们大半没了官,被发卖出来时,他又主动提起,让黛玉将昔日的丫鬟们都赎了出来,算是全这一点主仆情意。其他人都拿了银子,各自安置去,唯有紫鹃不肯走,说是要留下来伺候姑娘一辈子,黛玉最后也只得允了。
    别说,在照顾黛玉上,她的确比别的丫头更尽心也更能干,因为她能揣摩黛玉的想法,且毕竟相伴了好几年,就是有什么想法,也敢当面说出来,而不像其他人,只知唯唯诺诺。
    所以这一回出京,别人都没带,单带了她和唐嬷嬷。
    唐嬷嬷是主动要求来的。
    她其实并不赞同黛玉这般出门跟着柏杨行走。柏杨也不知道黛玉用什么办法说服了她,总之最后她点了头,但自己却也要跟来。
    这会儿唐嬷嬷下了车,板着脸立在黛玉身后,便立刻衬出她家姑娘十二分的气势来。柏杨见状,若有所思的点头。他有些明白唐嬷嬷为什么要跟着来了。想来也是知道黛玉将会面对什么,来帮手的。
    譬如此刻,她甚至不需要开口,只需往那里一站,那来接人的小厮脸色立刻严肃起来,态度也越发的恭敬。
    “小的林大,来接姑娘回府。”
    “在这里等了几日?”黛玉十分自然的含笑问。
    林大忙道,“回姑娘的话,收到传信之后,计算着日子,差不多也就是这两日。从前儿开始,小的就每日到城门口来等。”
    “辛苦了。”黛玉道,“我这些年不在扬州,全赖你们周全。如今我回来了,自然不会亏待。车上还有客人,咱们先回府再说其余。”
    长兴便乖觉的过去将林大拉了起来。
    林如海当初是扬州盐政御史,本有官邸可住。因此林家在这里的旧宅并不大,但是一花一木,都是精心挑选培育。而宅子从建筑到种种装饰,更是极尽江南小巧精致之能。
    然而原本辉煌的宅院,经过多年风雨侵袭之后,早已不复旧观。虽说也有仆人看守,但是只做简单的洒扫,并不负责打的修缮等事,况且大宅子住的人少,少了人气,冷清之后就坏得更快,所以近十年时光过去,这宅子自然便透露出颓朽之势。
    黛玉在门外看到,眼圈儿就先红了。到了这里,她总算是找到了些许熟悉的影子。——她生来早慧,又因为身体不好,大部分时间只能在待在后院,自然熟悉更甚于别处。哪怕当时年纪还小,这么多年来所思所念,总还会有些印象。
    留在府中的仆人们鱼贯而出,欢迎他们的主子回府。
    人并不多,两房家人,总也不过七八人,黛玉一一看了,问过名姓和关系,然后才动情道,“这些年多劳诸位费心,我心里自然有数。别的话且先不急着叙,还请管家先将两位兄长安顿好。我去给爹娘上香。”
    黛玉在贾家时,因后宅里是不允许祭祀的,所以就算是思念父母,也只能偷偷垂泪,或是自己燃一炷香也就完了,总不能尽心。后来到了薛家,倒是自在了,然而黛玉想着坟茔和祖宅都在这里,就算在京城遥祭,也没有多少意思,便也罢了。
    如今回到扬州,才要正式开始以林氏长女的身份,在林家祠堂内,供奉祭拜父母先人。
    柏杨和薛蟠知道她百感交集,必定有许多话想说,这时候不需要外人在场,让她痛痛快快的发泄出来才好,因此也不提去祭拜的事,自跟着下人去安顿了。
    这里黛玉在紫鹃和唐嬷嬷的簇拥下,来到祠堂,看他们将东西一一准备齐全之后,便让人都出去了,自己独自留在祠堂内。
    一见了灵位,黛玉几乎难以自控。但她始终记得柏杨对她说过的话,往后不可再哭。况且这是时隔多年后正式祭拜父母,若哭哭啼啼,怕只会惹得他们悬心,因此竭力忍耐住了,只上了香之后,狠狠叩了几个头。
    额头触在木质的地板上,发出“咚咚”的声音,黛玉微微一愣,总觉得这声音与平常听到的不太一样。她下意识的抬手在旁边的位置敲了敲,果然声音更沉闷些,也没有隐约的回响声。
    这地面下是空的?
    她小心的揭开薄薄的垫子,试了几次,果然将这块木板揭了下来。而木板之下的确是个空格,里面放着一只红木盒子。
    在林家祠堂之内,又是放在主任们磕头之处,这东西会是谁留下来的,可想而知。黛玉万没想到这祠堂里竟还留下了这样的东西,连忙将盒子取出,小心的打开。
    盒子里并没有别的东西,只有一封写在上好生绢上的信。
    信是林如海写给她的。
    黛玉颤抖着看完了这封信,不由抬手死死地捂住嘴,若非如此,她生怕自己下一秒就会哭出来。
    她眉头微微蹙着,努力睁大眼睛,心里拼命告诉自己,不能哭不能哭,然而唇间还是溢出了一声哽咽,“爹……娘……女儿不孝……”
   
    第135章 可怜天下父母心
   
    林如海久经仕宦, 何况并不是骤然得疾病去的,中途缠绵病榻数月时间,足够他为许多事情做好打算。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又怎么可能不对独生女儿将来的事有所安排?
    那时黛玉还住在贾家,林如海略有精神, 安排这些东西时她还没回来, 而等她跟着贾琏回来, 那时林如海已是沉疴难起, 随时都会油尽灯枯,就是想叮嘱什么,也没有精神。况且重病之身,周围自然少不了有人伺候, 也不便多言。
    所以这封信, 究竟是什么时候准备的, 又是什么时候放进来的,黛玉不得而知。
    然而在这封信上,林如海将他所有的安排一一尽述, 有些是黛玉原本就知道的,有些却是她如何都想不到的。
    譬如林家的财产,绝大多数暂时由贾家接手了, 但是真正事关命脉的部分,林如海早已安排心腹负责,算是为林家保留一点火种,也免得黛玉孤身一人, 在京城行动艰难。
    贾家虽然是姻亲,但人走茶凉的道理,林如海再明白不过。
    甚至信里还提到了她和宝玉的婚事。说这本是她母亲还在时,同贾母通信,口头定下的。原本他让黛玉进京,胃肠没有让小孩子们多相处,将来感情自然更好的打算。然而自己这一去,这门亲事恐怕就要作罢。所以林如海在信中让黛玉忘了此事,至于她的终身,他亦另有安排。
    林如海身为探花,又是巡盐御史这样举足轻重的位置,在扬州城里,自然备受推崇。无论是官员们,还是扬州城附近的文士,都对他十分佩服。而林如海,作为前辈,自然也颇指点过几位年轻士子。而在这些人之中,他看中了一个,无论人品才学样貌都算是出众,但又并不格外出挑,家世也只是寻常。这样的家庭,黛玉若嫁过去,当家做主自然不在话下,而她的身份,也让公婆不敢为难。
    男方那边,林如海早就安排好了。那人才学不错,凭着他一点香火旧情,入京赶考,想来当能榜上有名,外放做个官员。等再过几年,倘若黛玉和宝玉婚事未成,而这人已在官场中站稳了位置,便可持林如海的信物前往贾家求娶。既有父母之命,贾家又不会为宝玉聘她,自然会痛快放人。
    那些家资,便只当是多谢贾家数年来照看扶持她所费。
    除此之外,还有些琐碎小事,但凡能够想得到的,林如海都在这里交代了。
    写到后面,许多地方甚至有重复和缪乱,想来那时林如海的精神已经不济,又过分担心她孤苦无依的未来,以至于有些失措,才会如此。
    黛玉想到这里,悲从中来,如何能忍?
    是她不孝,才让重病在床的父亲,还要为自己如此操心,事无巨细的进行安排。是她不孝,所以当时悲伤太过,葬礼结束之后,甚至不敢再踏入这间祠堂,离开时也只在门口磕了个头,以至于父亲一番苦心,都付诸流水。
    如果能够早早看到这封信,如果能够早早知道父亲这一番苦心孤诣的安排,也许她的人生,就不会是后来那般模样了。
    深想下去,若非柏杨,黛玉自己竟是再没有起过回扬州的念头的。——或者也不是她没有这样的念头,只是深知自己一个孤弱女子,无法如此往返周折。而贾家是决不会为她这般兴师动众的。
    若她不来,这一份来自父亲的沉甸甸的爱,便只能留在那红木盒子里,藏在神龛前的垫子下,永远埋葬。
    “爹……娘……”情绪波动之下,黛玉只觉得一阵心悸,头脑也逐渐昏沉下来,整个人都使不上力气。
    她知道自己这是又犯了病,虽然想就这么闭着眼睛睡过去,但想起这数年来的经历,想起柏杨说过的话,想起自己曾经生出过的那些念头,又想起父亲的百般安排……倘若她死在这里,岂不枉费了旁人待她的这份苦心?岂不让她的所有打算都成为空谈?
    这一点不甘心支撑着黛玉,她深呼吸了数次,感觉身体恢复了一点力气,便打算爬起来。不过这对她来说实在是太难的,于是她只能用尽所有力气,抬手将神龛上供着的那个香炉拽了下来。
    香炉质地极好,摔在地上发出闷闷的响声,然后骨碌碌的滚开了。
    唐嬷嬷和紫鹃就在门外,听见动静,立刻推门走了进来。
    黛玉眼前已是一片黑,但她能听得出唐嬷嬷的脚步声。就算是在最紧急的情况下,唐嬷嬷的步伐也显得不疾不徐,似乎拥有一种镇定人心的力量。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