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小说

红楼之驯服呆霸王(穿越)——衣青箬

时间:2017-04-27 18:08:19  作者:衣青箬

    但看他的姿势,黛玉便知道遇着了行家,面上不由露出几分认真的神色,定定看向刘定川的方向。
    不过才听了个开头,黛玉的面色便微微一变,似羞似恼、似喜似嗔,片刻后转过脸去,不肯再看了。
    她也是行家,一听便知道对方弹的是哪一曲。
    昔年司马相如曾于卓府琴挑卓文君,最后二人夜奔,成就一段佳话。当时他所奏便是此曲。
    曲名,《凤求凰》。
   
    第141章 凤求凰(四)
   
    一曲终了。
    黛玉靠着栏杆, 双眼看向湖面,而刘定川端坐在古琴前,没有起身。
    两人都没有说话。
    气氛静谧得有些莫名,但谁也不想主动开口打破这种安静。
    对刘定川来说,他要表达的意思都在这一曲之中, 黛玉不可能不懂。既如此, 自不必再说别的。况且黛玉毕竟是闺阁女儿, 自己以琴寄托相思, 其实已是非分,再多言便是唐突。
    而黛玉则是心慌意乱,不知该说什么。
    她之所以心慌意乱,只是每一个韶龄女子接到来自异性的讯号之后的不安与羞涩, 与情意无关。但她亦不能否认, 刘定川的确是个极好的人, 若以托付终身论,是自己高攀。有这样一个人倾慕自己,自然不会惹人讨厌。
    然而她自家知自家事, 要结一份良缘千难万难,纵然刘定川有心,但也还有许多碍难在前, 自然不敢轻易答允。
    不能答应,也不能草率拒绝,此时此刻竟不知该说什么,只好静默。
    仆人们远远站着, 没有得到吩咐,不敢近前来。亭子里的两个人便这么沉默着,各自陷入沉思。
    不知过了多久,一阵风从湖面吹来,夹杂着料峭春寒,将两人惊醒。刘定川慌忙要站起身来,然而他弹琴时本是跪坐着,时间久了,双腿自然发麻。之前心里有事尚且不觉,这会儿要站起来,才惊觉双腿又麻又痛,重新跌坐回去,不慎碰到了身前的古琴,发出铮然响声。
    黛玉听见身后动静,转过头来,便正好看到这一幕。
    “刘公子无碍吧?”她想了想,还是忍了笑意,开口问候。
    刘定川窘迫极了,连忙摇头,“让林姑娘见笑了。”
    黛玉本来是忍住了笑意的,听他这么一说,又想笑了。她在口齿伶俐打趣旁人这一点上,是从不肯让人的。若是相熟之人,少不得玩笑两句。不过刘定川是哥哥的朋友,不好拂了对方的面子,只得抿唇忍住。但眉眼弯起,还是露出了几分笑意。
    刘定川抬眼,恰将这一笑收入眼底,不由呆住。
    片刻后他回过神来,面色微红的低下头道,“春日风寒,我看姑娘穿得单薄,不知是否带了御寒之物,不若让丫鬟取了来。倘若没带,我这里倒备了,林姑娘不嫌弃,我便让人去取。”
    黛玉道,“不敢劳动,我的丫头应是带了。”
    紫鹃在黛玉的身体上一向看得很紧。尤其她跟着黛玉那几年,黛玉的身体每况愈下,但凡出门,必定要将所有东西都带齐全了才放心。而今自然是带着大毛斗篷的,见黛玉示意,便将包袱取了来,近前为黛玉披上,又将装了烧红木炭的手炉封好,塞进黛玉手中,然后才退下。
    刘定川从旁看着,不由道,“林姑娘这婢女倒是十分利落。”
    黛玉转过头去,见他神清目明,显然只是看她面子上称赞一句,对紫鹃并未十分关注,不知为何松了一口气。
    因为柏杨的到来,改变了许多剧情,黛玉的命运随之发生改变。所以原著里跟宝玉一起看《会真记》,其后宝玉打趣紫鹃说“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你叠被铺床”这番惹得黛玉又落泪的故事自然便没有了。
    然黛玉天性,在这种话题上自然十分敏感。在这个时代,贴身大丫鬟做陪嫁丫头,往后开了脸服侍姑爷,已是常态,便如凤姐身边的平儿。而刘定川方才才用琴曲表明了对她的心意,这会儿又关注她身边的丫头,自然难免惹黛玉疑窦。
    见刘定川神色如常,显然只是自己多想,黛玉心中不免羞愧。
    她自以为心思坚定,不管发生什么都不能动摇,所以当日对柏杨说起将来打算,倒像是对婚事彻底死心。然而如今不过是遇着一个刘定川,原本的淡然和坚定似乎都没了,到底还是受了影响。
    想到柏杨,黛玉才意识到他和薛蟠似乎已经离开很久了。
    明知只有四个人出来,他们两个走了,自然只剩下她和刘定川。这时黛玉哪里还猜不到是怎么回事?一时又羞又恼,一并连二人也埋怨上了。没来由的就把自己弄到这里,与刘定川独处,这算是怎么回事?
    这么一想,简直坐立不安。
    说曹操,曹操到。黛玉才这么想着,远远便瞧见柏杨和薛蟠朝这边走来。两人牵着手,意态十分悠闲。薛蟠走在稍前面一点,一边走一边回头同柏杨说话,姿态十分自然。
    明明没什么过分之处,但黛玉不知为何生出“非礼勿视”之感,忙移开了视线。
    刘定川也看见了那二人,不由笑道,“柏兄和薛兄感情真好。”
    听他的语气,显然赞赏的不会是那两人的兄弟之情。恐怕该知道的早已知道。黛玉待要开口为二人辩解几句,又不知该说什么,只好讷讷点头,没有说话。
    柏杨和薛蟠既然回来了,刘定川的机会自然到此为止。但他除了弹琴之外,竟似乎什么也没做,由不得刘定川心里不着急。他想了想,道,“我从小到大,不知多少想与刘氏交好的人家想为我提亲,母亲总说我还小,不急于此。我今年及冠,与我一般年纪的世家公子,多已妻妾成群,甚至有了儿女承欢膝下。母亲却从未催促过,我也从不羡慕,林姑娘可知为何?”
    “为何?”黛玉问。
    刘定川道,“因为我外祖母是定国大长公主,我母亲是清河郡主。”
    他说着朝黛玉微微一笑,然后站起身,朝柏杨和薛蟠迎了上去。
    黛玉独自留在原地,低头思忖了一会儿,方才会意了刘定川想要表达的意思。
    定国大长公主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故事,并不是出嫁之前跟随太/祖南征北战的经历,而是在出嫁之后,摒弃礼教,并不按制入住公主府,而是如寻常妇人般住在夫家,侍奉公婆,相夫教女。她的做法打动了驸马,二人婚后恩爱非常,哪怕只有清河郡主一女,驸马亦终身不纳妾侍。
    清河郡主继承了母亲的脾气和秉性,她的夫婿,刘定川的父亲,当日更是她自己择选。那时定国大长公主还在,她婚后却并未留在母亲身边,而是远赴江州。之后虽然距离很远,但她在刘家的各种趣闻,却时常传入京中。传言她与夫婿同样恩爱甚笃,不逊当日的定国公主和驸马。
    这母女二人的事,是京城中许多人都知道的佳话。
    虽然大部分闺秀限于身份,无法像她们那样自择终身,但无不都将她们列为女子楷模,深深向往。、所以刘定川是告诉她,他生于这样的家庭,对自己的妻子人选拥有极大的自主权,若他看重,想必清河郡主不会过分阻拦。同时也是提醒黛玉,她何其有幸,得柏杨这样的兄长庇护,自身未来之事皆可由她选择,不可辜负。
    除此之外,未尝没有暗示两人恰好合适之意。毕竟当今之世,能如二人这般自由者,想来也不会多。能遇上一个已是幸事,倘若错过了,未必还能遇到第二个。
    真是层层深意,倒好像黛玉只有他这个选择似的。
    然而若说黛玉心中毫无所动,自然也不可能。她的心事,认识的人多少都能猜到一点,但能说得如此透彻的,除了柏杨,便只有刘定川。黛玉视柏杨如嫡亲兄长,两人相处的时间长久,他能看出来不奇怪,刘定川不过见过几次,泛泛之交,却能如此切中她心中所想,便十分难得了。
    黛玉一生所求的,不过一知己而已。
    从前这份痴心放在了宝玉身上,收回时疼得她不愿意继续。然而以她之天性,本身就是重精神多于物质,多情易感,这红尘烦恼,岂是说斩就能斩断的呢?
    各自的目的都已经达到,所以他们并未继续在城外久留,选择了返回。
    回到家里,黛玉故意不与柏杨说话,自去了自己的住处。柏杨本来还想问问她,但想着她女孩子脸皮薄,还是缓一缓的好。
    没想到第二日,黛玉就恢复了正常。面对他也言笑依旧,柏杨犹豫再三,还是提起了这个话题。
    “妹妹可是恼了我了?”他问。
    黛玉道,“杨哥也忒糊涂了些!纵是知根知底的朋友,到底……不妥当。”她到底不好意思直接提,含糊掠过。
    “我也知道。”柏杨说,“但终身之事,唯从自身。我从前也与你说过差不多的话,人世艰辛,各人自知,若要论及婚嫁,自然当是同心之人相互扶持。但同心之人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总得自己去寻。你虽是女子,但我不拘束你,你自己不拘束自己,还怕谁说?”
    黛玉低头沉默。柏杨猜想她是不好意思,便道,“人你也见了,我虽不知他说了什么,但意思总该是表达到了的。既如此,就看林妹妹的心思了。你若不愿意见他,我就替你回了,送你回扬州去。刘兄光风霁月,想来不至纠缠。若你觉得还可再相处一阵子,那就在这里住下,顺其自然便是。”
    黛玉这才抬起头来,道,“杨哥这又是疯话了。无论答不答应,之后岂能再与他相见?”
    若是答应了,自然二人便算是有了口头的婚约,只等三媒六聘。这段时间里,未婚男女是不适合碰面的。而如果拒绝了,彼此都没脸,又何必再见?
    柏杨琢磨了一下这番话,才略有领悟,含笑道,“那就暂且住下,不答应也不回拒,如何?”
    黛玉仿佛含情的眸子微微一转,又低下头去了。
    柏杨爱极了她这幅模样。在他看来,林黛玉就应该这样,聪明机变、有点小调皮但绝不会惹人生厌,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皆是风景,叫人看了立刻明白什么叫做——活色生香。
   
    第142章 凤求凰(五)
   
    刘定川一路忐忑着回了家, 想了想,还是决定去找清河郡主参详参详。
    虽然知道自己多半又要被取笑,但是能娶到媳妇儿比什么都要紧,而清河郡主虽然性格洒脱不羁,但观她一生, 从未在要紧事上出过岔子。在刘定川所认识的女性之中, 自家母亲是最为睿智能干的一个。
    何况这种事, 涉及到姑娘家的清誉, 也实在不能同外人提起。
    让他意外的是,清河郡主听完了这一日所发生的事,竟没有打趣她,凝眉沉吟片刻才问, “你自己是如何想的?”
    “我想该做的都做了, 不如母亲请媒人, 正式登门提亲,也可看看那边的态度。”刘定川道。
    清河郡主摇头,“按你说的, 那位林姑娘从前再没有这样的心思,是今日才明白,你总该给她些时间想想才是。”
    刘定川道, “只怕她想得多了,反倒不愿与我牵扯了。”
    虽然他自认为各方面都不输人,但要说对黛玉来说是多么合适的良配,却也不见得。她有那样一双兄长, 倘若不拘泥门第之见,有的是好人家可以挑选。而且黛玉出嫁之后,压力要远比在刘家小得多。
    虽然刘定川说过自己家人不会为难黛玉,但世家宗妇,岂是那么好担当的?
    明里暗里,不知道多少为难等着她呢。刘定川相信黛玉能应对,但——她为什么要去应对这些难题呢?她本可以更加轻松的生活。
    而他最大的优势:出身,则正是黛玉最不会考虑的标准。
    “这倒很是。”清河郡主道,“当日你父亲虽对我有几分好感,却也不愿为我将刘氏宗族牵扯进来。若非我有决断,说不定你如今就要叫另一个人做爹了。”
    刘定川:“……”他并不想知道父亲和母亲当年是怎么成就姻缘的……不过刘定川心目中,一直觉得父亲寡言却伟岸,是个堂堂正正的男子,即便与公主府联姻,也该是他做出的决定。如今看来,倒像是被迫的……?
    “不过你又想差了。”清河郡主并不知道自家儿子的腹诽,继续道,“你的情形与我不同。我是女子,纵然有越礼之处,到底你爹得了便宜,不敢不负责任。但你那位林姑娘是女儿家,面皮薄,若你逼得紧了,怕只会让她断然拒绝,以求脱身。”
    “越礼之处”、“得了便宜”,刘定川觉得自己内心深处父亲高大的身影正在崩散,有些不敢想当初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她竭力让自己将注意力放在清河郡主最后一句话上。
    清河郡主的意思很明显,黛玉是什么心思还拿不准,若这会儿去提亲,一旦被拒绝,那就完全没有转圜的余地了。
    这也是刘定川担心的另一个方面,因此才无法下定决心。此时听了清河郡主之言,便问,“那母亲以为儿子当如何?”
    “从前如何,现在还是如何。”清河郡主道,“先按兵不动,看看那边的意思。倘若他们回避,则不看好这门婚事。倘若对你比从前更殷勤,那我就亲自登门提亲。”她顿了顿,又道,“若那边也如从前一般,像是什么都没发生过,那你可要小心了?”
    “这是怎么说?”刘定川问。
    清河郡主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傻儿子,这说明你那位林姑娘正看着你呢。你的一言一行,都会被她看在眼里,最后得出对你的评价和态度,岂能不小心再小心?”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