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18

大唐诗圣(穿越重生)——北徙君

时间:2018-02-03 10:28:54  作者:北徙君
  杜蘅摇了摇头,暗地里想,他是人穿越成驴子,又不是天生的专业做驴,当然没得几分神似形似了。
  卿平对于杜蘅原型究竟哪里不像驴子没什么兴趣,他淡然道:“管他是什么,杜蘅不就是杜蘅吗?”
  听到这句话,杜蘅心里一暖,连忙朝着卿平小人,脸上绽放出一个动人的笑容。
  “切。”毕胜转头看向远方,“歪腻得很,看着眼烦。”                        
作者有话要说:  网页版居然刷不开了什么情况
用app更新好不习惯
 
  第27章 凤凰台 六
 
  
  芒砀山是平原千里沃土上的奇峰突起的一座大山,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是一处风水宝地,除了汉代的诸位梁王都葬于山中之外,推翻秦朝统治的起义军领袖便埋葬于此,更是相传当初汉高祖刘邦斩白蛇起义的地方。
  由于临近黄河,芒砀山周围水系丰富,砀水、获水、谷水、睢水、泡水交错纵横,山脚下环绕着薛湖、沛泽、孟渚泽、沙泽等各个大小不一的湖泊沼泽。
  在这些水域盛产一种可以用来制作砚台的文石,当杜蘅赶着牛车经过一处文石塘的时候,正好看到一队采石工拉着纤绳压着塘边小路走去。
  那艘船上装着沉甸甸的文石,吃水线已经到了船舷边缘,而拉船的人衣衫褴褛,尽管快到冬天了,他们还穿得很单薄,有些人只着草鞋,还有些干脆打赤脚。
  塘里的水因为长期采石,石粉混入水中,变得非常浑浊,不能饮用,那些人虽然拖得满头大汗,却连一口水也没有。
  杜甫透过车窗看到这番景象,心中悲悯,就拿了水袋从车上跳下来,走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面前:“这位老伯,我看你们走得很累了,为何不停下来喝一口水?”
  老伯摇了摇头说:“拖船是苦营生,都已经那般重了,身边便没有带水,这塘里的水不能喝。”
  杜甫连忙将水袋的木塞拔下来,递给老伯:“我这里还有一些水,多少喝点吧。”
  老伯便也不再推辞,结果水袋喝了几口,润泽干裂的嘴唇,递还给杜甫道:“谢谢好心的小郎君。”
  杜蘅摸了摸牛背,示意它不快不慢地沿着路走,自己则下车,学着杜甫给那些采石工送水,李白和高适也下车照样做了。
  一时间这队人里大部分都润了喉咙,因此也开始健谈起来,他们一边拉着船一边问:“几位看打扮是读书人吧?来芒砀山访古来了?”
  老伯也说:“你们要去哪里,我可以给你们指路。”
  杜甫偷偷问毕胜:“我们去哪里?”
  毕胜嫌三言两语说不清楚,一道紫光飞入一旁的芦苇荡里,很快变成一个摇着折扇的翩翩贵公子走了出来。
  “这位老伯,我们准备去山上紫气岩。”毕胜说道。
  “这你们就问对人了。”老伯得意道,“这山上有好几处被错认成紫气岩,但真正当初汉高祖藏匿有天子紫气升腾的那块,却是要我这样从小在山里长大的才知道究竟在哪里。”
  辞别了采石工,高适又带着大家寻到一处山下农户,将牛车寄在那里,一行人便开始步行上山。
  行到半山腰的时候,俯瞰山脚下苍茫大地,有无数和刚才那队采石工一样的人,各自拉着沉重的船只,朝目的地艰难地走去。
  因为是秋冬旱水期,有些地方的水都已经干涸了,河床□□在外面,采石工需要在泥地上拖拉船,更是喘气如牛,饶是大冬天也汗如雨下。
  杜蘅看到李白站立在山崖边,望着这一幕,久久不愿离开,一直在杜蘅心目中飘飘欲仙的诗仙,此时也被这世间的苦难所感染。
  “吴牛喘目时,拖船一何苦……”李白沉吟道。
  杜蘅表情肃然,内心激动,这不就是李白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作《丁都护歌》吗?原来是他游览芒砀山的时候写下的千古诗篇。
  “水浊不可饮,壶将半成土。
  万人凿磐石,无由达江浒。
  群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
  许是感受到诗歌里沉重的情感,一时间众人都静静立着,只有风呼啸着穿行。
  紫气岩传说中是汉高祖刘邦斩蛇起义后,曾经一度藏身于此,秦始皇时就有“东南有天子气”的说法,刘邦藏在这里的时候,吕后经常能找到他的藏身之所,为此刘邦非常不服气,问道:“奇怪了为什么每次都能把我找出来?”
  吕后对答:“季所居上常有云气,故从往常得季。”就说刘邦居住的地方上空总有云气聚集,这种紫色的云气便是所说的天子气了,后来刘邦藏匿处因此得名紫气岩。
  到了唐代,紫气岩周围是一些疏于耕种的野田,田里禾黍和杂草混长,时常有鸟雀飞下来啄,而刘邦当时藏身的洞穴早已难觅踪迹,只看到好几块光秃秃、孤零零的岩石矗立在田间。
  “这里看起来如此荒凉,哪还有什么天子气。”杜蘅不禁感叹道。
  卿平观察了一下周围的地形:“这里原来是一处龙眼之地,但山脚下一直开采石料,早已破坏了此地的天子之气。”
  “原来如此,卿平真是见多识广。”杜蘅赞叹之后又随口说道,“也没有看到凤凰,只看到麻雀几只。”
  毕胜就不乐意了:“难道我还能骗你不成,我的确是在这里见到的凤凰,而且你看看这里人烟罕至,禾黍却依然长得不错,显然是受到了神鸟的灵气滋润。”
  杜甫点头道:“《淮南子》里写道,凤凰之翔至德也,雷霆不作,风雨不兴,川谷不澹,草木不摇。”
  “凤凰是非常祥和的鸟,所呆的地方确实能让稻谷长势变好。”李白也说道,“不过这里留下来的灵气比较稀薄,所以稻谷没有长成沉甸甸的穗子。”
  “现在又不是上古时期了,哪有那么多强大的神兽,来个灵气四溢的小凤凰就不错了。”毕胜大大咧咧地说。
  李白只是笑笑,没有和他争辩。
  杜蘅见李白一副明显不怎么认同毕胜的样子,就八卦地凑过去问卿平:“太白难道见过真正的凤凰?”
  卿平看了杜蘅一眼,却没有回答:“不该打听的别瞎打听。”
  “哦。”杜蘅听话地点了点头。
  卿平觉得自己刚才口气略有些严厉,见杜蘅看起来有些失落的样子,便摸了摸他的头劝道:“你应当勤加练习,等你修炼到一定机缘的时候,自然会知道更多的东西。”
  其实刚才只是在放空的杜蘅:“………………”
  平白得到了男神顺毛感觉赚到了怎么回事。
  这个时候,一直在临风远眺的高适突然喊道:“你们快往西边天际看。”他站得高看得远,自然比众人更先看到美景。
  只见红霞如同升腾的火焰,以西边天际太阳落山的地方为中心,向大半个天空蔓延开来,整个西天如同火海一般飞遍红霞,而那些红色的云彩周围镶着一层金边,看起来无比瑰丽。
  “这仿佛就是紫气岩的天子气重现。”杜甫惊叹道,“我可以想象汉高祖当年居住在此的时候的壮观景致了。”
  “原来是火烧云啊。”杜蘅惊叹道,“你们有没有觉得,这看起来就仿佛火凤舒展开的翅膀一样。
  “难道毕胜说的凤凰便是这个?”高适问。
  “当然不是了。”毕胜哼了一声,“你们稍等片刻。”
  正在这个时候,从天空上突然传来如同拨动琴弦一般悦耳动听的鸟鸣声,接着一直呼啸着的北风突然停止了,田里的庄稼似乎往上窜了一下,每一颗穗子都沐浴着金色的光芒,而无论是这些穗子还是周围的草木,这鸟鸣声传来的时候仿佛都肃穆了下来,停止了左右摇曳。
  只见从那漫天红霞之中,飞来一只浑身通红披着霞光的大鸟。
  “凤、凤凰?”杜蘅顿时激动了起来,这可是四象神兽啊,他的心情宛如追星少女偶遇天皇巨星。
  
 
  第28章 凤凰台 七
 
  
  那只浑身火红的鸟从万道霞光里飞来,在紫气岩上空盘旋徘徊,扇动翅膀间,竟然飘落下几片华丽的羽毛,那些羽毛落在地上就变成一团燃烧的火焰,很快就消失不见了。
  杜蘅奇道:“这凤凰难道有掉毛之症不成?”
  李白的嘴角抽了抽,一定不能让这个刚成精的小妖对凤凰这种神鸟有错误的认识,于是他开口说道:“凤凰不会掉毛,这只并非是凤凰,只是长得有几分相近。”
  毕胜不乐意了:“难道我还会认错凤凰不成?你们看看它是不是长得和凤凰一模一样。”
  杜蘅仔细看去,他先前只在影视作品里看过凤凰的形象,这些多是影视从业者想象出来的形象,倒也不一定正确,但后面他是见过杜甫召唤出来的火凤虚影的,眼前这只鸟看起来倒是和火凤几乎一般无二,除了……体型看起来好像略小了些,尾羽也不够长而已。
  李白提点道:“你们注意看它的眼睛,是不是有两只眼珠子?”
  果然在这只大鸟的眼睛里有一上一下两个叠着的瞳孔·,不仔细看倒是会遗漏过去。
  杜甫很快明白了:“这难道是重明鸟?我在《拾遗记》里读到过它的典故。”
  “尧在位七十年……有掋支之国,献重明之鸟,一名双睛,言又眼在目。状如鸡,鸣似凤。时解落毛羽,肉翮而飞。能搏逐猛兽虎狼,使妖灾群恶不能为害。”
  这些诗人各个知识渊博,对古今典故信手拈来,所以高适很快也记起了《拾遗记》里的记叙:“重明鸟飞舞时经常会抖落身上的羽毛,难怪刚才它飞过时掉落了不少羽毛。”
  “所以太白没有说错,真的是毕胜错认了。”杜蘅感叹道。
  毕胜撇了撇嘴:“它长得和凤凰如此像,我认错了也没什么吧。”
  卿平见杜蘅尚且有些搞不清楚状况,便耐心解释道:“我们通常说的凤凰,按照颜色分为五凤,多赤者凤,多青者鸾,多黄者鵷雏,多紫者鸑鷟,多白者鸿鹄。而除了五凤之外还有不少凤凰的支属,大鹏、帝江、重明鸟这些便是凤凰的远房亲戚,也经常被和凤凰混为一谈,说起来毕胜还没有认错得太离谱。”
  几个人对话间,重明鸟已经飞到他们面前一个巨大的山岩上停落了下来,敛起翅膀口吐人声:“尔等知晓吾名?”
  它开口的声音虽如琴瑟和鸣一样悦耳动听,却自带一股威严之感,这还只是鸣声像凤凰的,不知道真正的凤凰鸣声会如何令人心动神摇。
  毕胜小声说:“我就是从它身上得到的灵气才能召唤出一双凤凰虚影的。”
  “可是它看起来跟你一点都不熟啊,你确定是它主动馈赠给你的吗?”杜蘅也压低声音询问。
  “其实……”毕胜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我是吹牛的,那天是这鸟儿从西天衔来一串色泽非常好看的红果子,我看它在这处紫气岩吃了一会,剩下几颗没吃完就匆匆飞走了,我走过去一看,这果子上面的灵气虽然浓郁,我就把它们吃掉了,从此才有了召唤凤凰虚影的能力。”
  原来他是捡来的机缘,不过这小子的运气可真是一贯不错。
  这边杜蘅还在和毕胜小声嘀咕,那边李白已经上前几步,不卑不亢地朝重明鸟说道:“我知道你是重明鸟,你为何来到这片山中?”
  李白问话的时候,卿平已经将手放在了腰间的剑柄上,一旦重明鸟像伯奇、疆梁一样准备危害人间,就算对方是凤凰的亲戚又如何?卿平今天就不准备放它回去了。
  好在重明鸟只是懒洋洋地回答:“如今人间瑞气已经不多了,这里残留的天子气令我觉得很舒服,而且芒砀山上生长有一种我爱吃的朱红果,故此前来。”
  原来是只吃货。
  众人这才放下心来,杜甫笑着对李白说:“我听说这种鸟心思简单,上古时人们只要给它喝一点琼玉的膏液,它便能飞来为其驱散猛兽,但一旦有人得罪了它,三年五载都是不会再来了,看来传说不是无根之木。”
  李白却说:“这只重明鸟只有几百岁,还是只幼鸟,根本不懂什么,但它话里透出的意思却使我忧虑……”
  “太白兄的意思是?”
  “人间太平盛世,祥瑞便会频繁出现,这些都是帝王之德积累到一定程度的体现,但现在贞观盛世才过去多久,重明鸟却说人间瑞气稀薄,还不如汉高祖刘邦留在此处的一点天子气残留令它感到舒服。”李白感叹道,“大唐恐将盛世不再啊。”
  此言一出,在场所有人都沉默不语。
  李白、杜甫、高适哪个不是关心民生的诗人,这盛世之下的狼藉他们何尝不清楚?但被明明白白点出盛世不再,对于这些胸怀壮志却难酬的诗人来说,却是有些难以接受。
  李白在长安呆了几年便呆不下去了,被唐玄宗赐金还山,寄情山水和求神问道;高适仕途不顺,在梁园寄居多年;而杜甫参加科举却遇到了奸相李林甫“野无遗贤”的闹剧,那一年的科举竟然无一人上榜——明明他们那么多才子等着为朝廷效力,李林甫却上奏道“陛下圣明,天下人才全部被您收归己用,这山野之间已经没有遗漏的贤能了”,这种话竟然能被唐玄宗所相信,很难让人理解这位曾经一手开创了唐朝历史上第二个空前盛世的圣明皇帝这些年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
  在场的人里只有一个穿越来的杜蘅知道安史之乱就在不久的将来等着大唐的诸位,那是一段黑暗、混乱又苦难的日子,但他却不能也不忍心告诉大家。
  火红色的重明鸟看着神色各异的人类,他们的状态在它看来等同发呆,它看看无聊得很,也懒得再和这些两脚兽打交道了,扇动翅膀带着一小股旋风,准备乘风而上。
  “且慢。”倒是李白想起了还有一件正事要问,他将杜甫拉了出来,对重明鸟问道,“你这些年可曾见过尚在人间的凤凰?”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