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嫂子,人家可不想认我们这些穷的叮当响的亲戚,听嫁在李家村的桂花说,人家住的房子可是和镇上那些大老爷住一样的青砖瓦房,十几间屋子呢?”
“对对,还买了地,在我哥地跟前,有五亩地,其他村子也许有更多!”嫉恨不已,那地好,大哥本来还想借点钱不多买了就买最近的两亩,钱都借的差不多,竟然被抢先了!
边上坐的黑脸男人嗤笑着骂了一句,“说再多也是废话,想想当初是咋对他们的,就是再有钱人也不会给你,别做梦了,要过好日子就老老实实的干活!”唉,那一家子总算是把日子过好了,以后再娶了媳妇,就圆满了,等见到爹娘妹妹也不怕他们骂了!
马车一进赵家村,就引来了围观,庄户人家家里有个板车就很有面子了,何况是马车。
“你们说这是谁家的亲戚?”
“会不会是镇上的老爷?”
“没听说谁家有镇上的亲戚?”
“会不会是赵树海家的?听说他们那个外甥如今可是有钱人?”
“肯定是,我在镇上见过的。”
“那赵老大媳妇还不悔青肠子,当年他们外甥来拜年没等进村就被她赶出走了,再没有上过门!”
路边聚集的人更多了,想看热闹的,也有等着看笑话的,说的好不热闹。
马车走近了,他们也认出来李平了,穿的比他们洋气的多,人也胖了,笑眯眯的一点也不像以前黑黑瘦瘦的样子,一看就知道日子过的好了。
停下马车,车里的孩子也下来了,跟李平和相熟的人打招呼。
羡慕的眼光围着,紧紧盯着跟小仙童样的娃娃,红彤彤胖乎乎的娃娃带着可爱的毛帽子手套,再看看自家娃娃穿的虽然也是新衣服,比起人家娃差的不是一星半点,再看看那个大点的,就是比里长家那个在镇上读书的孙子也不差,真走运,这是发大财了!
李平给了小安一个眼神,小安听话的爬进马车,把装红枣的篮子提出来,给人群中的孩子一人分了一把,然后安静的跟着李平去舅舅家了。
旁边的人赞叹不已,“果然是过好日子了,看看这大手笔!”
其他人也赞同的点点头,确实如此,刚才可有十几个孩子啊,一人一把,这些东西可不便宜,人家连眼睛也不带眨一下的!
“平子你们来了,我和你舅舅早就盼着了。”大舅母的那副笑脸是以前从没看过的,“这是小乐吧?长这么大了,是个漂亮姑娘了!”殷勤的把李平他们让进门。
李平心里不禁感叹,呵,要是今天还如往常那样穿着估计就不是这话了!
“这是大舅母,叫人。”抚着小姑娘的发顶,“这是大舅舅,过来的是二舅舅和二舅母,再是四舅舅四舅母,门槛边的是你三舅舅和三舅母,那是虎子哥,床上的是阿牛哥的娃娃。”大舅舅旁边坐着个丫头,三舅母怀里抱着一个,身边站着两个,三舅舅成亲晚,而四舅舅成亲多年还没孩子。
几个孩子乖乖的叫人,打了招呼,把马车里的东西卸下来,一样一样的递给他们,看着舅舅们尴尬的脸和舅母们的笑脸,心下一阵好笑,罢了,反正也没想……以后就这样吧,不过分亲近也不疏远,亲戚大抵不过如此,太亲近了难免生龌龊。
礼还是不可废的,舅舅们坐在正堂,受了他们的礼,给小喜小乐一人一个红包,算是完了。
李平也没想计较这些,给舅舅家的几个孩子和小辈发了红包,这个年算是拜好了。
舅母们到侧屋忙活,李平和几个舅舅留在堂屋,太久不联系,连话都不知道怎么说,一问一答的,气氛不算好也不算坏,一顿饭吃的无限尴尬。
小安他们也知道这不是自家,乖乖的吃饭,一点不像在家里那么活泼好动,追着问这个问那个的。
如此临走前,小乐还哭了一场。
“小乐,怎么不知道让让丽丽,这么矫,以后谁还敢娶你?”大舅母不问青红皂白就训了小乐一顿,今天被李平刺激到了,当年穷的揭不开锅的小子现在过的比他们好那么多,别提多嫉妒了。
“呜呜呜,这是晟哥送我的,我,我不要给她!大哥,我们回家,我不要在这了!”
小安小喜眼见妹妹被欺负了,也都抿紧嘴巴,狠狠的瞪着把小乐惹哭的娃娃。
李平把孩子挡在身后,“大舅母这话说的,小乐才几岁,丽丽几岁了?娃娃之间有个口角,大舅母咋这么坏我们小乐的名声?”这个大舅母从来看不上他们家,他也不需要这种亲戚,以后就当没有这个人!
“一把年纪说这种话,你年纪都长到狗肚子了?还不给小乐赔不是?有你这种长辈吗?”大舅舅赶紧出来和稀泥,“平子别生你舅母的气,她就那种人,丽丽快把东西还给小乐,你比小乐还大一岁,赶紧给小乐道歉!”多大的人了被惯的不成样子。
“哼,不就那么点小玩意儿,谁又不是买不起!”
“别说了,你赶紧回去在这待着也是丢人了!”
小安一把把自己的荷包扔给丽丽,又哄小乐,“妹妹不哭,你忘记了晟哥说爱哭的娃娃会在夜里被小鬼拉走的,那个荷包我们不要了,回去哥哥给你买个更好的。”
“就是,晟哥肯定也是这么想的。”
总算哄好了小乐,李平也不愿意在待了,带上孩子就走。
舅舅的事就等以后单独见了再说吧。
再说辜子晟,家里就剩他一个没亲没故的,晨起,奎叔和全叔也都拿上礼物去拜访亲戚了,留守在家的辜子晟无聊到不行,和阿财阿满玩了会抛球游戏,作为纯捡球的队员辜子晟决定罢工。
回屋收拾了些没动的菜,打算明天或者等李平他们回来拿给狗蛋他们家,他们家过年估计置办的东西也不多,李阿婆哪里舍得花钱,都留着给狗蛋说媳妇儿的。
又摘了些韭菜、黄瓜、大白菜还有些青菜明天给昭哥送去,昭哥不缺什么就是冬季没鲜菜吃,昭哥没少帮忙,而且自来这里也就交了这么一个说得上话的好朋友,他也乐的这么干。
等李平回来他们明天去镇上玩,也不知道镇上的铺子都开门着不?
整理好要用的东西,一个人连中饭也懒得做,烧了个青菜鸡蛋汤,在壁炉上烤了一个馒头就着凉菜对付着吃了。
倒没忘记给阿财阿满打了些没多少肉的骨头放清水里又煮了一遍,新春佳节狗狗也要吃好的。给小鸡切了些烂菜叶子拌米糠喂,至于羊就给倒了一筐轧碎的苞米杆,然后爬进暖烘烘的被窝继续睡觉。
第31章 春天
绿树村边合,碧水绕庄园,草色幕青青,孩提岸边跑。
年一过,日子哗啦啦的溜走,春天悄悄的来了,柳树发芽了,长出了新芽,一阵风过来,柔软的柳枝摇摆不定,叶子嫩嫩的,绿绿的,分布在枝条上,摸起来软软的很舒服。
青草也争相钻出地皮装点了灰秃秃的山坡。
人们也就开始了一年一度的春耕,开始了新一年的劳作。
李家村水田少,大多是山地,光是翻地上肥就需要花不少时间,庄稼不精心侍弄,秋收时连税都交不起的,一般家里不养牲畜,所以地里撒的只能是草木灰,肥力不足庄稼长的不好,产量低,循环往复,穷成了最普遍的事。
大概是气候问题,这儿的地界种的小麦都是冬小麦,如今田里已经冒出青青一片,很是喜人,只要年成好,好歹能吃个饱饭。
农民就是苦,一年到头自己种的庄稼,交过税剩下的要卖钱,好的自己吃不上,若是市场行情不好还得贱卖,又能怎样?谁叫他们无权又无势,只能任人宰割,即使如此他们依旧充满热情,认真伺弄以期秋天能多打点粮食。
这会村里人都忙着种田,光景好的人家像黄瓜,南瓜,丝瓜,茄子,豆角,小白菜都种了不少,菜地没有那么多限制,随便垦点荒地,多浇水施肥就是好菜地,吃了一冬萝卜土豆酸菜大家都十分想念鲜菜的味道,当然这个冬天算好了,至少酸菜还是能够吃的。
春天虽然是个好季节同时也是个让人头疼的季节,青黄不接,家里没点存粮的几乎度不过。
每年春天挖野菜的人都很多,似乎成了一种习俗。
这会山里的苜蓿长的正好,而且刚刚冒芽,嫩的很,正适合吃。
李平和辜子晟忙活地里的事,猎户大叔跟着李大全在西山给葡萄树翻地施肥,一个冬天下来,猎物处于繁衍期,不是打猎的季节,猎户大叔没事干就下地帮着干活。
因此家里挖野菜这事就落到了孩子手里,兄妹三个提着筐子在野地摘苜蓿头,认真的捡嫩芽摘。
“二哥,你说晟哥会做什么好吃的?还是像以前一样拌着吃?”被养馋的胃口实在不愿意接受啊,也不知道晟哥会不会做苜蓿?
“能吃就好了,还想什么好事?”小安心里想着晟哥肯定不会做苜蓿,这种野菜是穷人家吃的,晟哥以前肯定过的是少爷一样的日子,哪里会做?
只是过惯苦日子了,即使现在他们家的生活很好,有了存款,勤俭节约都已经刻在骨子里了。
和这里的人比,辜子晟还真是过的少爷生活,不过野菜倒没少吃过,当然他吃不过是贪新鲜罢了。
“小安哥,小喜你们也来摘野菜?”狗蛋提着框子正好瞧见准备回去的三人。
“我们一起摘,摘好一块回去。”狗蛋比他小,小安是当哥哥的,自然是要管弟弟的。
“谢谢小安哥和小喜。”狗蛋或许是因为没有父母的缘故,比起其他男孩子总是乖巧的多,又懂礼貌,说谢谢的风气还是辜子晟带来的,小孩子耳濡目染跟着学了。
这会儿山头到处都是摘苜蓿的孩子,家里大人忙不过来,就派了孩子上山摘苜蓿。
李平正跟着辜子晟在田里侍弄那些地,甩着膀子哼哧哼哧的翻地,今年有马拉犁,省了不少功夫和力气。
他们还把果树跟前的野地都翻了一圈,给果树刨个坑,这会已经开始浇水,担水的奎叔和全叔在翻过的育林坑浇透水,这种坑就是现代封山禁牧,植树造林挖的育林坑,能积水,树好成活,这会用在这,也是为了积水,靠天吃饭的时候,能多积点水,果树就能长的好点,结的果的水分多了就没长在野地那么涩了。
西山被他们整的跟果园差不多了,地翻过后,杂草也除了不少,周围都是用木桩打的篱笆墙,把半个山头圈起来。
“咦,这么多苜蓿头?哪里来的?”推门进厨房喝水,惊奇的询问道,知道山上长苜蓿来着,他倒是注意过,还想着等过两天摘来吃的。
爬在桌子上写字的小喜蹦蹦跳跳的蹿进来,“是我们一起摘的。”一脸快夸我的表情,真是个可爱正太君。
“太多了,吃不完会坏的。”李平无奈的看看自家弟弟,难道不知道边吃边摘吗?
他哪里知道俩孩子瞧见摘苜蓿的人多,怕被人家摘光,所以狠狠摘了一大片地。
“没事儿,吃不完的明天我们拿到集市上卖。”家里的活反正干的差不多了,他们也不好只花不进。
这个时节吃新鲜的人肯定多,怎么也亏不了。
“晟哥,我们吃啥?”
“恩,就吃鸡蛋炒苜蓿,再凉拌一个就差不多了。”
指挥着小喜洗苜蓿头,辜子晟坐在躺椅里歇息,一边和李平计划着明天去镇上要买的东西。
屋里已经小安帮着弟弟洗好苜蓿,放火烧了一锅热水了,米饭也蒸上了,直等夕阳西下时,才从躺椅爬起来。
热水烫过苜蓿头,再用冷水浸一遍,沥干。
大火炝好油泼辣子,浇在盘里的苜蓿上撒点盐淋点醋,拌均匀了就是一道味道不错,颜色亮丽的凉拌苜蓿。
而鸡蛋炒苜蓿就麻烦点,鸡蛋打好倒在碗里,撒上葱花盐拌均匀,热锅凉油炒熟,切碎舀出来,然后把苜蓿炒至变色出锅,和鸡蛋拌起来就是鸡蛋炒苜蓿,这是他常做的一道,爷爷最爱吃这个,熟能生巧,手艺自然不差。
晚饭就吃这个,还有一个清炒土豆丝,小炒肉,喝萝卜排骨汤,如今已是春季,土豆都有发芽的趋势了,最近饭桌上土豆出现的就多了,苜蓿并不是什么山珍海味,胜在新鲜,大家吃的很是开心。
“晟子,这把厨艺可惜没生成女人!”边吃着饭边叹息不已,猎户大叔对于辜子晟的性别真真是怨念不已,老男人的怨念啊!
“还真是,不是没东西是不会做,苜蓿头谁家都吃,晟子做的就特别好吃。”
辜子晟暗笑,别人哪来的辣椒?没有调料再好的食材也做不出好吃的。
猎户大叔和李大全如今是在这安家了,一个是以打猎为生但在李平家过的舒服了哪里愿意回去一个人冷锅冷灶的,因此兼职护院,没事的时候搭把手,一个家里田地被婆娘背着卖了,留在李平家当长工,工钱不多但管吃住,李平家的饭菜太吸引这俩大龄男人了,在哪里都是干活过日子,如今可是轻松多了,日子过的是有滋有味的。
李平他大舅的事,两人商量好了,找他去王子昭的渔场养鱼,这活不难很容易学的,加上还有一个老师傅,他就负责平日的喂食,捕鱼,其他的都有老师傅管。
至于二舅他们,等想到再说。
“大哥,你说我们要不要买头牛?再买一窝鸡仔?”牛奶可是好东西,喝着对人好。
“看看再说,要是价格合适就买了,家里情况好了,我们还能开荒,种不了也可以租给别人,一年下来至少也能把税给交了。”
家里的地都整好了,他们准备去镇上卖点小零食,赶着马车,后面拉的是去年在李强那定做的便携式炉子,就是个简单的可移动的灶台,本来是准备冬天拉着卖涮串串的,事多就耽搁了,现在倒是用上了。
其实他们根本不用这样,光豆芽和豆腐的提成就不少,更何况还有王子昭那份,只是财不露白,可不能让旁人只看见他们花钱却不见挣钱,麻雀再小也是肉。
东西卖的贵,摊子就没摆在集市上,反而摆在离飘香楼不远的胡同口,出入的有钱人多,旁边就是住宅区,再走不远就是衙门,时新零嘴自然能吸引人买,偿个鲜。
辜子晟去买了一摞油纸,没塑料袋的时代就是如此憋屈!
李平则是把桌子从架子车上卸下来摆在空地,几个马扎放好,灶台上摆着各种调料,苜蓿馅,小碟子,挡风的帘子上贴着宣纸,上书:苜蓿鸡蛋饼一张五文,苜蓿饺子一笼十文,锅贴一份十文,这就是他们的摊子了。
30/42 首页 上一页 28 29 30 31 32 3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