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18

然后下面没有了(近代现代)——渔小乖乖

时间:2018-04-24 14:58:58  作者:渔小乖乖
  鲁氏狠狠地翻了个白眼,说:“你舅舅能这样气我?是伯爷给你大哥找的那个好媳妇送的!”
  边静玉听着这话不对啊。这话里的一部分怨气是冲着送衣服的柳氏去了,但大部分怨气又都冲着无辜的安平伯去了。不过,边静玉已经习惯了鲁氏这种一遇到不顺心的事就立马把问题推到安平伯身上的行为。他不掺和长辈之间的事,只说:“娘,大嫂真舍得花钱啊。我听说柳祭酒手头不宽裕呢。”
  柳氏送给边静玉的礼物是一套普普通通的文房四宝,不算贵重,但寓意很好。
  镇国公府至今没有分家。虽说没分家有没分家的好处,背靠大树好乘凉,柳氏的嫁妆就是公中出了大部分银子置办的,但是不分家也就没有私产了啊。柳祭酒不是长子,也非幼子,在父母面前不算得宠,平时又爱买个古玩珍籍什么的,手头就总是紧巴巴的。柳祭酒的妻子是彻彻底底的文人习性,只懂风花雪月,不懂油米柴盐,根本不懂经营之事,嫁妆里也都是些清贵的却不能换钱使的好东西。所以,柳氏手里其实是没什么钱的,但她却为鲁氏准备了一件如此耗钱的衣服。这一点确实很奇怪。
  边静玉想要劝着鲁氏往好了想,那柳氏花了大价钱,总不是故意给鲁氏难堪的。她得不偿失啊!
  鲁氏却顺着边静玉的话就接了一句,道:“是啊,她娘家不宽裕,她这是咬牙给我难堪呢!我这样一个活人戳在她面前,肯定是碍了她的眼,这要不是已经把我当仇人了,哪里舍得花这些钱来气我!”
  边静玉又试图劝了一句,道:“娘,也许大嫂是真的想要孝敬你呢!”
  “那就更可气了!”鲁氏的脸立刻就变得更黑了一点。
  柳氏送上这样的衣服,如果她是故意的,那她就是在讽刺鲁氏出身商贾,觉得鲁氏只配穿这样艳俗的衣服,鲁氏如何能高兴呢?如果柳氏是无意的,她本质上是想要讨好鲁氏的,那么她送上了这样一件衣服,是因为在她的心里,鲁氏喜欢的就是这样的衣服,她这还不是给鲁氏贴了个出身商贾的没有品位的标签?无论是哪种情况,柳氏心里对于鲁氏都是不屑的吧,所以鲁氏又能高兴到哪里去呢。
  鲁氏气呼呼地说:“要真想孝敬我,打探下我的喜好有什么难度?”
  鲁氏这安平伯夫人已经当了小二十年了,这些年时时会外出交际,因她性格爽朗大气,也有和她交好的夫人。就算考虑到柳氏接连守孝,不便外出,那么外头那么多店铺也有鲁氏最爱去的银楼和布店,若柳氏有心,找个擅打听的下人,让他们去银楼布店里转一圈,也该对鲁氏的喜好心中有数了。
  “我给她准备的礼物,都是细细打探清楚了她喜好的,她一个做小辈的,就这样对我?”之前敬茶时,鲁氏瞧着柳氏有多满意,她现在就有多厌恶,“真真是看错了她,难道她以为你大哥不是从我肚子里爬出来的,怕我对你大哥存了坏心,所以她才刚过门,就开始琢磨着要对付我了?呵,够能耐啊!”
  “柳家的家教不该如此……”边静玉继续劝着鲁氏。
  别说边嘉玉的继承人地位从来都没有动摇过,就算安平伯还没有为边嘉玉请封世子,就算他偏爱的是鲁氏和边静玉,就算鲁氏果然苛待了边嘉玉,柳氏若是聪明,也不该在刚进门时和鲁氏对上。因为鲁氏是长辈。她虽是继室,也是母亲。柳氏应该徐徐图之,而不是一上来就狠狠落了鲁氏的面子。
  鲁氏对柳氏已经彻底没了好印象,道:“指不定她这次就是在算计我呢!你都说了,柳家的家教不该如此,外面的人肯定也是这么认为的。若是我咽不下这口气,非要把柳氏给我的下马威说出去,他们肯定都以为我是在胡说八道。而我一旦开了胡说八道的先例,日后再说柳氏不孝顺,又有谁信呢?”
  鲁氏越想越觉得有道理。她觉得自己已经把柳氏看清了。
  边静玉见鲁氏越说越气,就不再劝了。无论如何,柳氏这次确实是做得不好。边静玉试探着对鲁氏说:“娘,既然大嫂这么坏,那要不要我想个办法让她倒霉,好让您出气?”他说这话是用来哄鲁氏开心的,凭着他对鲁氏的了解,鲁氏八成不屑对柳氏出手,只会默默看着柳氏上蹿下跳,像看猴戏。
  果然,鲁氏狠狠地在边静玉的手背上打了一下,瞪圆了眼睛说:“要死了!这种内宅的事,哪里用得着你来出头!你若一天到晚只盯着内宅的三分地,那我真是要被气死了!快走,回你院子读书去。”
  边静玉赶紧露出了一个略带孩子气的讨好式的笑容。
  鲁氏却不耐烦看着边静玉了,说:“快走吧,我这儿也没备着你的饭。我去找你祖母说话。”
  见鲁氏这么快就恢复了活力,边静玉立马起身滚了。跑到门边,边静玉忽然想到什么,回头冲着鲁氏说:“娘,等我成亲了以后,我一定让我媳妇好好孝顺你。娘你到时候也要对我媳妇好一点啊。”
  鲁氏没料到边静玉忽然说了这话。等她反应过来时,边静玉已经利索地滚远了。
  鲁氏气笑了,扭身对自己的大丫鬟说:“你瞧瞧,你瞧瞧,这就是我生的混小子!都说娶了媳妇忘了娘,那也等娶到了媳妇再说啊!他的媳妇还没有影呢,他现在就惦记着让我对他的媳妇好一点了。”
  大丫鬟抿着嘴唇笑,道:“奴婢听得真真的,少爷说的分明是,让未来的少夫人好好孝顺您啊!”
  “谁指望他们的孝顺!别气着我就算烧了高香了。”鲁氏起身理了理衣摆,领着大丫鬟去了老夫人宋氏那里。她和宋氏婆媳关系好,白天时总凑在一起打发时间。老夫人的院子随时都冲着她敞开着。
  鲁氏少不得又在宋氏面前抱怨了一回。在她看来,柳氏明摆着是看不起她的出身。
  此时的人很注重出身,是因为基础教育不普及,人们能接受到教育大都来自父母的言传身教。男人也就罢了,只要家里供得起,还能把他们送去学堂里,所以有英雄莫问出处的说法。但女人困于内院,大都是被自己母亲教养长大的,在这种情况下,母亲的眼界决定了女儿的眼界。鲁氏出身商户,即便家里曾花大力气为她请来了教养嬷嬷,但她刚嫁到安平伯府时,在待人接物上还是无措了好久。
  但鲁氏从来不是一个没有品味、眼里只有钱的人!柳氏送那衣服到底是讽刺谁呢!
  “……我过两年都要做祖母了,如今还要被一个小丫头片子连着我娘家一块儿骂。”鲁氏说。
  宋氏自然是站在鲁氏这头的,反正她也是继室,安平伯不是她亲儿子,边嘉玉也不是她亲孙子,她乐意在府里瞧着谁顺眼就对谁好。不过,宋氏却也劝鲁氏消气,道:“她年轻不晓事就随她去,若她吃过亏愿意改了,这是她个人的运道。若她这辈子都改不了,你躲一边看笑话就是,别自己冲上去。”
  鲁氏点着头说:“您说的对。我呀,就优哉游哉地看她能折腾出什么花来吧!”
  两人很有默契地相视一笑。
  鲁氏说:“我其实早把账册整理出来了,本想等她适应了府里的生活,就把她带在身边好好教上几个月,等她上了手我就脱手不管了。既然她这么‘能干’,我待会儿就让人把账册和钥匙都给她送去!”
 
 
第27章 
  柳氏进门第二天,回门的日子都没过,就接到了安平伯府的管家权。
  鲁氏叫几个孔武有力的婆子把厚厚的账本全都搬到了柳氏面前,当着她的面堆得高高的,又让自己的心腹大丫鬟奉上了库房的钥匙。大丫鬟会说话,抿着笑把柳氏捧得高高的,然后行个礼就走了。
  柳氏和她的陪嫁丫鬟根本没想过鲁氏能这么轻易就放了权。这倒不是说她们眼中的鲁氏是个贪权的人,只是照着世情来看,就算是最最淡漠名利的婆婆,也没有在儿媳妇进门第二天就放权了的啊!
  “小姐……这会不会有什么阴谋啊?”陪嫁丫鬟小心翼翼地说。
  柳氏微微皱了眉头,道:“这事确实奇怪。”她其实并不贪慕管家权,这并非是她清高,而是因为她现在刚刚成婚。她因为守孝已经耽误了四年,虽说现在终于嫁人了,但她祖父身体有些不好,万一祖父有个什么,她这个出嫁女又要守孝了。所以,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要个孩子!管家的事以后再说。
  当然,她也不是咒自己的祖父。老国公身体不好,这已经是实情了,皇上亲自点太医来国公府瞧过几回了。其实,她最盼着祖父能长长久久地活着。虽说现在当家是她伯父,而且她伯父早已经袭了镇国公的爵位。但其实,她家中的灵魂人物依然是她祖父。只要她祖父还活着,那么柳家就能安稳。
  鲁氏骤然交权,柳氏真是措手不及。
  待到边嘉玉从前院回来,柳氏就把账册和钥匙往边嘉玉面前一推——这推不过是做个样子而已,账册太多太厚又太重了,还真是推不动啊——面带惶恐地说:“母亲刚刚派人来把这些交给了我……”
  边嘉玉也愣住了。不过,他到底和鲁氏在同一个屋檐下相处了将近二十年,对这位继母还是有一些了解的。鲁氏真不是一个会刻意为难别人的人。她有时候会把自己人和别人分得一清二楚,但她从没有害人的心思。边嘉玉觉得,鲁氏把这些东西交给柳氏,这必然是出于好心的。于是,他安慰柳氏道:“母亲愿意把这些交给你,必然是相信你。你慢慢学着上手就是了,若有不懂记得去请教母亲。”
  虽是这么对柳氏说的,但边嘉玉转头就找上了安平伯,想让鲁氏把管家权收回去。他对鲁氏没什么亲近,但信任绝对是有的。这么说吧,比起刚刚成亲的妻子,边嘉玉反而更信任他的继母鲁氏啊!
  安平伯又找上鲁氏。鲁氏却无论如何都不肯把管家权回收了,道:“我瞧着老大家的挺稳重,这一摊子家业迟早要交到他们夫妻手里,早几日晚几日又有什么区别?就让老大家的慢慢学着管起来吧。”
  鲁氏手里捏着丰厚的嫁妆,在她和边静玉院里伺候的又都是心腹,就算推了管家权,照样把日子过得漂漂亮亮。她早就看明白了,这伯府肯定不会由她亲儿子继承,她乐得轻松。若柳氏不贪心也就算了,她再不喜欢柳氏,也不会主动对付她。但若柳氏贪心要做点什么,鲁氏就等着看她摔跟头了。
  家里的这些事都和边静玉无关。鲁氏向来不许他插手内宅之事。待过了假期,他便回了太学。
  时间匆匆而逝。沈家也好,边家也好,生活中虽然总会出现一些小热闹,但总体而言日子还是过得很平静。沈怡的嫂子虞氏怀胎九月生下了一个男孩。虞氏怀孕时曾备受惊吓,又一度伤心欲绝、忧思过重,好在张院判医术高明,虞氏精心养了几个月,生产时虽然有一点点早产,但万幸母子均安。
  抱着小侄儿,沈怡忍不住想,若是父亲和大哥在家,那该多好啊。
  沈家没有给新生儿办洗三和满月,但鲁氏得了消息后,依然给孩子送了礼。鲁氏若想要对谁好,那真是叫人半点找不出她的不是来。她送的长命锁很轻巧,刚出生的孩子戴上后也不会觉得压得慌。
  鲁氏还送来了一件百家衣,是给妮儿准备的。做百家衣很耗功夫,因为要寻那种把孩子健健康康养大的人家,一家一家地问他们求来布料,这才能做成一件衣服。鲁氏应该是在妮儿出生后没多久就找人求布料了。在鲁氏看来,妮儿这孩子也算是她看着出生的,她希望小姑娘能够平平安年地长大。
  当日往沈怡身上泼了水的赖皮三还是不见影踪。边静玉一直派人盯着,那想要对付沈怡的人却再也没有出手过了。莫非那人指使他人泼了一次水就觉得痛快了?还是说那人放弃了?沈怡做外卖生意时,边静玉也叫宝来和金来在暗中盯着,但沈怡顺顺当当赚着钱,却是真的没有人再出手对付他了。
  边静玉也就暂且把这事放到了一边。不过,他依然命宝来盯着赖皮三那帮人。这总归是条线索,只要赖皮三再次出现,或是有了和赖皮三有关的消息,他们就能顺藤摸瓜把幕后的人一点点揪出来。
  这一日,边静玉在太学中的好友姚和风忽然递给边静玉一封信,道:“昨日收到了家书,这两封是给你们的。”边静玉愣了一下,忽然就反应过来了,眼中迸出了惊喜。距离沈德源被流放已经过去了半年的时间。南方多水路,交通比较便利,算算时间他们应该已经到南婪了,这估计是他们写来的信。
  沈德源和沈思作为被流放的犯人,他们若想要寄信,只能托过路的商队,不能走官方的驿站。商队有自己的行商计划,让他们传信会慢上许多。好在还有姚县令,他把沈德源的信夹在他给姚和风写的家书里一起寄来了。信一共有两封,一封是沈德源写给安平伯表示感谢的,一封是他写给家人的。
  两封信都是敞口的,谁都可以打开看。
  沈德源毕竟是阶下囚的身份,所以他要做出一个姿态来,表明他写的信都是普普通通的信,绝对没有在信里夹带消息。姚县令既然愿意帮沈家传信,肯定是因为他已经和沈德源父子有过交谈,他相信沈德源父子的人品。沈德源想对得起姚县令的这份信任。不过,姚和风和边静玉都没有选择偷看。
  边静玉待下午的课业结束后就离开了太学。给安平伯的信,边静玉打发书安送回家了;给沈家人的信,边静玉打算亲自给沈怡送去。沈怡虽忙于生意,使得外卖生意走上了正轨,每个月的生意都在扩大,但他并没有耽误自己的学习。有了边静玉给他整理出来的资料,他非常自觉地投入了学习中。
  学习一事最忌闭门造车。为了切磋学问,沈怡常和边静玉见面。他们两人越来越熟了。若这时再发生边静玉把腰带落在沈怡那儿的事情,边静玉大概能若无其事地抽了沈怡的腰带往自己身上系了。
  边静玉直奔沈家。沈怡正站在院子里背书。他的身后晾着一排又一排的尿布。没办法,家里共有两个还不会说话的孩子,一天要换好几条尿布。最近天气不好,尿布洗了就很难干,只能这么晾着。
  边静玉拿出信递给沈怡。
  沈怡见到信封上熟悉的字迹,忙接过信当着边静玉的面就看了起来。匆匆把信看完,他的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沈德源在信里说,他和沈思一路平安地到了南婪,正好被分到了姚县令治下。
  沈家父子这一路多亏了有万金商行的裘掌柜的照顾。
  裘掌柜得了边静玉的吩咐,每日给沈家父子准备干净的水和食物,待到天气转变时,还会重新给他们准备衣服。官差收足了银子,他们对掌柜的这种行为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路上,有几个犯人撑不住生了病,小病拖成大病,还死了两个。但沈德源和沈思除去赶路辛苦,竟是没有受到别的苦。
  到了南婪后,要分配具体的流放地,这本是随机的。但姚县令提前收到了儿子寄去的家书,就把沈德源父子要去了自己的辖区内。别看县令只是个末品小官,但在偏远的地方,对于当地的人来说,县令大过天了!姚县令要了两个犯人去做苦力,又不是要把两个犯人放走,在这事上未受半点阻力。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