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18

乱世之吾爱/将军就吃回头草(穿越重生)——微小的沙

时间:2018-05-11 10:45:27  作者:微小的沙
  皇帝陛下用词巧妙,他没再提各位老藩王与太-祖一起打天下,只说了他们与皇家有亲情,这是已有削藩之意,却碍于悠悠众口、藩王与其属地子民态度,他不好轻易下达这道命令。皇帝陛下装模作样地说了句:“这事众爱卿休要再提。”
  众臣便会意,削藩之事还要等一等。文官们本怀着满腔鸿志,如今得换个其他方法来赶超武将功勋。
  新晋状元赵元淞,如今隶属廷尉寺大理监一职。他站在文官队尾,与武将队伍中的父亲长乐侯对视一眼。他也明白皇帝意思,是想找个合适契机,再下削藩指令。可他的王爷还在等他消息,赵家也还等着他来复兴。赵元淞想了想,沉声道:“微臣大理监赵元淞有本奏。”
  皇帝陛下听到他名字愣了愣,抬眼看去,那是名身体孱弱的舞象少年。他记得正因他名字读音与赵元嵩相同,他才钦点了他的状元之名。蒋派一倒,很多职位空缺,除了几个重要职位,其他官员任命名单他并没细看,没想到今日竟能在大朝会上见到他,更没想到这小状元竟能通过尚书部与九卿衙门的联合考试,位列四品大员之中,如此才能,真是历年来绝无仅有了。
  皇帝陛下大感欣慰,让赵元淞发言。
  赵元淞谢过皇上,表明藩王之势已对京都有所威胁,说什么当地百姓只知藩王不知皇上。
  皇帝陛下听了,脸色越来越黑,众大臣回头偷瞄赵元淞,想看看是谁如此大胆真的激怒皇上。
  “陛下请息怒,臣有一计,既可削弱藩王之势,又能安抚住民心,用得好可不费一兵一卒,就可分化藩王权力于无形。”赵元淞信心满满。
  皇帝陛下眯眼:“哦,爱卿说来听听。”
  “史料中曾提出:古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之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与今藩王属地相符,故而,臣请陛下效仿古人,下令各藩王推恩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恩施,实分其属地,不削而稍弱矣。”
  “妙,实在是妙!”尚书令大赞道,侧身看向赵元淞的目光满是欣赏。“按此子之言,将藩王之权削弱分化给每位藩王之子,更容易激化他们同族兄弟之间矛盾,如出现严重问题,朝廷便可以出面前去共同治理。哈哈哈,这一计,除了时间长久,还真是不费一兵一卒啊!”
  其他大臣也跟着点头附和,大赞赵元淞小小年纪博闻强识,才思敏捷,亦能融会贯通。
  站在御座下手的李公公,却微抬起眼皮,扫视众人,掩去唇边讥讽弧度。
  皇帝陛下淡淡道:“唉,说得在理,可太-祖鸿恩浩荡,这事再议吧。众卿还有何事?没事就退了吧。”
  赵元淞面上表情不由一僵,他可是抱着崭露头角决心,获得皇帝陛下赏识,然而,皇帝陛下的反应大大出乎他的意料。
  各位大臣们暗惊,明明削藩就差个好借口,现在已有人帮陛下想到。皇帝陛下之前可没强烈反对,现在却对此意兴阑珊,这是为何呢?
  太仆寺卿与卫尉令马上出列,为九皇子等人请功。
  皇帝陛下听完哈哈大笑,下令让昌誉世子、九皇子及赵元嵩上殿觐见。“尔等阻截盗匪大功,说吧,想要何奖励?”
  昌誉世子笑得很傻,身为皇族,公众场合,也只在祭祀大典上与诸位大臣打过照面,如今拖了赵元嵩的福,他有幸得到皇上嘉奖,在朝廷重臣面前露回脸,完全够他对儿孙吹嘘半生的了。当下对皇上表忠心,说奖励什么都高兴。
  九皇子才不会客气,马上邀功,说自己非常喜欢西夷进贡的汗血宝马,被皇帝笑骂了一顿。
  轮到赵元嵩,他先是摇头表示自己在此次事件中没立什么功,都是大家共同协力的功劳。如果皇上非要奖励他,那他就不客气了,觉得白马观后那座小山还不错,他想在那里建座牲畜养殖别庄,为京都百姓们供应肉食,赚更多的银钱。
  赵元淞撇嘴,暗道:这人真是个厚脸皮。
  众臣一听,面面相觑,心道定国公府一门武将,终于有个文人坯子,却是个掉进钱眼儿里的。
  九皇子眨眨眼,想起赵元嵩曾与他提过蓄养战马之事,唇边笑意想压都压不住。
  太子殿下眯眼打量两孩子,觉得这俩定是又有什么鬼主意。因为上次水磨坊与水纺车一事,他终于想通是这俩人联合起来给他下了个套,让他在见过大型水动驱动设备可观的产量后,想让他在全国推广。虽说这事办成是流芳百世的大功绩,但想要说服父皇、说服朝臣,他就得先在主要粮食产区投建更大型设备。
  钱哪里出?太子府也没余粮好不啦!唉,他就说九皇弟这个只会花钱的,怎么会好心送他分红,原来是在这里等着他呢!
  太子殿下很气闷,却又拿这两人没办法。一个是哭着求抱大腿,特别崇拜自己的九弟,一个有无数利国利民点子,出身定国公府的鬼马,两人都是他巩固地位的肱骨之臣。就拿此次军器库事件,他就意外收复了太仆寺,将几位近臣安排到重要位置,现在九卿手下都有他的人。
  又看他两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搞小动作,太子殿下忍不住找茬道:“京都有固定的肉食供应商贾,赵从事就不怕做亏本买卖么?”
  赵元嵩还没反应,九皇子先不干了,瞪着太子道:“太子哥……太子殿下,臣弟觉得事在人为,做事前总害怕这害怕那,那什么事也做不成的!”
  二皇子看他们互动,玩笑道:“九弟这是为了朋友出头,连太子殿下的话都敢反驳了。”
  太子与赵元嵩都看向二皇子,这家伙貌似有挑拨之意。
  九皇子好像没听出来,心无芥蒂哈哈一笑:“二皇兄说笑了,皇弟是对元嵩有信心呢。”
  二皇子看着赵元嵩眸光闪动,马上接口问道:“是啊,早就听说赵从事你博闻强志,不仅发明了火弹、金刚宝衣等,还在郊外建了大型水磨坊,可日均产几百斤面粉。你如此有才华,又懂实践,那么请问你对削藩一事有何见解呢?”
  赵元嵩这个走后门进入官场的商贾之人,怎么会对朝廷之事有了解。九皇子与太子,风敬威和卫尉令都想为他解围,可皇帝陛下却突然来了兴趣,示意赵元嵩说说看。
  赵元嵩眨了眨黑葡萄眼睛,偷偷瞄向御座上的皇帝陛下。他明显感觉到,自从督察府地牢回来后,皇帝陛下对他很是“厚爱”。可这厚爱也不能用在这里吧!就算上面这位真是自己亲爹,连太子殿下与二皇子也只能在一旁听政,他又有什么资格议论削藩之事呢?
  赵元嵩猜二皇子把自己看成□□,才会给自己挖坑跳。马上跪地请罪,说自己才疏学浅真不知道。皇帝陛下却不依不饶,说他与赵元淞同样是长乐侯的儿子,名字相似,人也都很聪明,定是有想法,非让他说出一二不可。
  赵元嵩无法,皱眉回道:“将军说‘对敌要知己知彼!’还说‘军争为利,军争为危,取长利而弃小利。’,所以,微臣觉得,要对藩王属地具体情况有所掌握,再计较其他得失。具体情况……”
  众臣听他提起风敬德,和这个“军争为利”的言论,心情相当复杂,想当初前丞相蒋祯就是被风敬德用这个论点气得说不出话。他们以为赵元嵩也有一番高见,表情一肃,都等着他说下文。
  赵元淞盯着跪在前面的赵元嵩,他仿若受到万众瞩目,不管是皇上还是朝臣,看他的目光都包含期待。明明他只是个纨绔,只是个替身,官阶也没自己高,脸皮还堪比市井之人,皇上却拿他与自己相比,当众给他难看!
  这么个不学无术,不懂礼教,不要脸的玩意,竟走进太和殿,被皇帝问策于大殿之上,问策于朝臣之前!
  妒恨与不甘之情充斥于胸,赵元淞恨恨咬紧牙关。
 
 
第77章 两藩王之乱
  “微臣觉得,要对藩王属地具体情况有所掌握,再计较其他得失。具体情况……”赵元嵩面上带着半分迟疑。
  皇帝陛下抬抬手:“无须顾忌,有话直说即可。”
  “是。当初微臣为了寻找更饱腹的粮食,曾对北轩多地农作物进行过统计,军器局与昌誉世子别庄里的金刚藤全都是来自西夷。”
  “微臣想说的是,以蓟水郡为例,开放关卡,促进贸易通商,不论汉人还是蛮族,均可谋求些许生计,民众有了生路,再遇荒年,想必落草为寇的人会少之又少。民富则久安,民富则国强,故而微臣觉得可以打通北轩东西南北贸易通道,富民强国。”
  古板的尚书令立刻反对,“赵从事这么说,不是故意想引敌寇入关么?”
  赵元淞掩去嫉妒,状似劝诫道:“是啊,四弟,开放关卡与万国通商之事,古往今来,未有先例。如今你已嫁入定国公府,做事不要鲁莽,到时要被人误会成通敌,就不好了。”
  他这话一出,太和殿上一片死寂。
  赵元嵩对二皇子眨眨黑葡萄眼睛,看向皇帝陛下没有半点惊慌,还特别矫情地说:“微臣才疏学浅,本来什么都不懂,是皇上您非让微臣说的啊。”
  皇帝陛下冷然目光扫视尚书令与赵元淞。两人脸色瞬间惨白,顿悟赵元嵩这是给他们挖了个大坑,等人往里跳呢。
  赵元嵩在回答问题前做了很多铺垫,故意提到汉人与蛮族通商一事,激起保守派大臣们反对。而他竟在皇上气怒下,还不要脸地提出皇上之前免过他出口无状之罪。皇上金口玉言,拿赵元嵩没办法,只得将怒气转移到其他人身上。
  尚书令与赵元淞这两很是倒霉,没多想就跳出来反对,不仅要直面皇上怒火,同时也得罪了把赵元嵩当亲兄弟的九皇子。这两人是太子的人,所以他们也同样得罪了太子殿下。
  曾在崇明殿御书房中与赵元嵩有过接触的尚书令背脊发寒,他突然觉得赵元嵩有些可怕,只用最白话的说法,就能将矛盾转移。尚书令在官场混迹多年,如何面对皇上与朝臣,如何讲话才能引导别人听从,有很多丰富经验。但如今,他到最后才发现赵元嵩是故意在“演戏”,对于削藩这个棘手问题,赵元嵩根本就不懂。
  这孩子小小年纪,多智近妖,他无意中装个愚昧,就能把他这老臣变成架在火上的烤炙,如果他想针对谁,会不会直接让那人尸骨无存呢?
  赵元嵩可不知道尚书令大人所想,要是知道,他定会热心建议他,想要习得将表演融在生活中的绝技,只要住在长乐侯府六七年,把微表情磨练出来。
  御史大夫出列打破此时死寂的尴尬,“赵从事所言极是,边关也好,藩王属地也罢,就算禁止通商,为求生计,百姓亦有走私者。堵不如疏,开放关卡通商,以势辟番邦,威及八方,弥盗安民,使荒烟野草复为绿畦黄茂,圮墙垣复为华堂雕桷。”
  李大人那口才可不是盖的,经常在朝堂上怼人的主儿,现场发表万言感想,综经政、军事等诸多方面,阐述对外通商的好处,又将开设商属驿站,税证管理等等相关事宜详尽建议一番,有理有据的,用怀柔之法,蚕食掉番邦侵略之心,听得一众朝臣彻底傻了眼。
  赵元嵩挠挠红着的脸,频频点头附和,仿佛在为自己不好好学习,说不出这种高大尚言论而感到羞愧。
  众朝臣:他们好像在讨论削藩,不是联合藩王如何去赚外国人的钱吧?可是,为什么越听越觉得御史大夫说的在理,越听内心越激动啊?
  “边关急报!”突然,太和殿外,一头上戴着黑色雉翎胄的小将军,双手高高托起奏折,急行小碎步从殿门外冲进来,“启禀皇上,边关急报。”
  “什么,快快呈上来。”皇帝陛下马上放下心中不愉,接过由李公公传递来的奏折展开阅览。只见他眉头先是一紧,又缓缓展开,然后又是一皱,瞬间拧成疙瘩,最后只留下阴沉,却又不像要发怒的样子。
  御座下的大臣们:“……。”皇上心思深似海,复杂难辨如妇人。
  看皇帝陛下长时间不语,还是御史大夫站出来询问,“皇上,不知边关出了什么事?”
  皇帝陛下这才抬眼,先去看的竟是还跪在地上的赵元嵩,“元嵩你先起来吧。风长缨射杀了匈奴大将米哈尔,成功退敌数百里,从今以后,北轩正式收复北方草场地区。”
  众朝臣一片欢欣鼓舞,赞誉连连。太子殿下看皇上脸上淡淡,站出来询问是否有不好之事。皇帝陛下皱眉道:“匈奴人大败,想要和谈。”
  “什么!”最先愤怒的是一众武将,“和谈个熊瞎瞎,战败了,该赔款赔款,该赔地赔地!”
  文官们却支持和谈,说大国乃礼仪之邦,要讲风度。
  皇帝陛下被吵得头疼,点了几位肱骨之臣午后崇明殿里议事,其他人退朝。
  建平十三年,十一月中旬,北风呼啸,长阳关内迎来匈奴大波使臣,来与北轩商谈北方草场之事。
  东夷慕容图得到消息,私下与骠骑大将军达成合作协议,还派出使臣出访北轩。主旨是建立共同防御体,如有可能,他们愿意继续与北轩合作,对匈奴王庭展开攻击。
  草原各部为了肥美草场,大部分投靠匈奴达奚部,却又被他们排挤。当他们得知东夷与北轩合作,并得到不少好处后,都有些蠢蠢欲动。更有耿直部族直接反对主战派,力挺小王子达骨,休战,发展经济。
  匈奴王庭里每日都在吵架,使臣进入北轩长阳好几日,才得到隼子传来的最终消息。提昂作为懂得汉语的高级官员,被派来协助谈判,他从前线作战的士兵口中,长阳关的市井茶楼中,听到很多关于风敬德的消息。
  据说这位将军很凶猛,出身武将世家,杀人不眨眼。又听说这位将军重情义,为救男妻甘愿冒着杀头风险无诏回京。
  提昂觉得这位将军的弱点就是他妻子,所以建议他上级从他妻子方面下手,也许能在和谈上争来更多利益。
  然而,他真是高估了他上级,匈奴人强大的铁蹄横贯整个草原,带着天生的自大与傲慢,他们怎么可能放下姿态,去交好一位汉人的妻子。最可怕的是,他上级认为米哈尔将军战死,是输在自己的轻敌之上,如果是他,定能给中原人好看。
  提昂很是无语,无奈提醒他,他们是来和谈的,并不是来提起战事的。
  和谈当日,提昂跟在上级身边,上级抱着双肩,一脸傲慢,倒是没有出言不逊。提昂在北轩和谈官员中,寻找风敬德身影,在亲眼见过这位将军后,再决定如何开口。然而,他看再多也没有用,此次前来谈判的官员,是以鸿胪寺卿许笙为主事,风敬德只是个门神。许笙脸上总是挂着微笑,看上去温和,一开口,三寸不烂之舌,据理力争,谈起判来那真是寸步不让。到最后,提昂的上级不耐烦了,拍着桌子吼叫:“草原的汉子什么都不怕,匈奴人的铁蹄可以踏平一切障碍!”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