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18

文科学渣的古代种田生活(穿越重生)——月寂烟雨

时间:2018-05-15 10:17:08  作者:月寂烟雨
  沈歌自怀里摸出一封信来,“师兄,这是夫子知我要上京之时,特地写了让我带与你。”
  在京都要捎信回坤究县不大方便,吴予时许久没接到家书,见沈歌手中的信,忙双手接过来。
  沈歌见他小心拆开信,一目十行地看,目光又悲又喜,完全顾不上说话,也不打扰他。
  吴予时一连将信看了三遍方把目光从信纸上转到沈歌的脸上,关切地问:“阿弟在路上走了几日天,可累了?你现如今住在何处?”
  “一共走了十七天,我一路上常坐马车并不累,也不辛苦,一路上还多亏有几位经验丰富的大哥帮忙。”沈歌回他,“我现如今住在荀哥那头。师兄,你还记得荀哥罢?上次你回家我带他过去看过你们。”
  吴予时连连点头,笑道:“当然记得,你真当师兄记性差么?荀大人姿仪威严令人难忘,我这辈子到如今还没遇上第二个气势能如他者。”
  吴予时笑完又道:“荀大人也在京中?可是正忙的时候?”
  沈歌避开他第一个问题没答,笑道:“确实,他现今恐怕忙得很。”
  吴予时知晓他俩关系亲厚,也不多劝,只是交代道:“师兄这头也有空房子,你若是要与我切磋功课,可随时搬过来与我同住,莫见外。”
  沈歌心中一暖,“我知晓,师兄你放心,我便是与谁见外都不会与你见外。”
  吴予时见他这认真的模样,开口大笑,“成,那师兄也不与你见外。眼见便要春闱,你课业准备得如何,不如写手文章与师兄看看?”
  沈歌没有推迟,跟着他站起来走到客厅旁边的书房。
  书房内极小,只放了一桌一凳并两排书架,不过打扫得非常干净,桌子一角放着一只广口大瓶,上面插着一把梅枝,梅花映雪,意境一下便出来了。
  沈歌望着窗外的院子,不禁感慨,“师兄你还道你这是陋室,有花有书有有德君子,何陋之有?”
  吴予时拍拍他肩膀,笑:“我倒不知小师弟现如今言辞非同以往,不过你再怎么夸为兄,这文章仍是要作的。”
  “作便作,来,我给师兄露一手。”
  吴予时也不多言,随手从书架内抽出《大学》,翻开其中一页,令沈歌作文章。
  沈歌也不含糊,当场铺纸磨墨,墨磨好,脑海中关于本句的文章也构思好。沈歌坐在来,抓起笔挥毫而就,奋笔疾书。
  吴予时自己也不偷懒,在书桌的另一角,搬着一把椅子一屁股坐下,也拿同样一句写起文章来。
  冉素萱中途端着一盆烧得火红的炭火过来,师兄弟二人仍在专心作文章,谁都没抬头多看一眼。
  冉素萱看着他俩写文章,心中极甜。这世上最幸福之事便莫过于恩爱的丈夫一心上进,能与自己撑起这个小家。
  小武与小文见沈歌在书房内写文章,也不打扰,主动在院子里哄麦儿与柳儿玩。难得他们年岁相差颇大,还能玩到一处去。
  沈歌写起文章来一向文思泉涌,脑海中文章一句连一句,一齐涌到笔下来,气势极恢弘,读起来一气呵成,令人口爽耳爽。
  吴予时写文章要慢一些,不过他一向沉着,写起文章来绵密如水,滴水不漏,读来往往令人连连点头,赞叹不已。
  沈歌写得快一些,他写完自己的文章便去看吴予时的,看了几行方发现,他吴师兄不愧是早一届的举人,文章极沉稳老练。
  沈歌看过那么多进士文章,自认也有些眼力,以他看来,他师兄这科春闱,中个进士应当没得跑了。
  沈歌搁下笔好一会儿,吴予时的文章才写完,他写得要短一些,不过短小精悍,比沈歌这长文还要有力。
  吴予时见沈歌拿自己的文章看,便走过去看他的。
  看完文章后,吴予时心中颇为惊讶,他去岁才在父亲那里看过沈歌的文章,那时他的文章写得也不错,不过这份不错也就仅仅是不错,偶有灵秀之语,全文看起来却平庸了些。
  现如今再看,沈歌这文章气势恢宏,虽用典不多,理论也不那么缜密,但感情极充沛,仿佛随时都能透过文章,看到写文章的这个少年那股昂扬进取的气势。
  若沈歌去年的文章考举人能勉力一试,现如今的文章则可以探探进士的路了。
  吴予时一连将沈歌的文章看了三遍,自问自己来写,绝对写不出这般感情充沛,气贯山河的文章,不由叹一声,真心实意地说道:“士别三日,刮目相待。阿弟这手文章写得着实漂亮。”
  文章不够缜密可以练,但其中的灵性实在难得,许多人练上一生,也练不出那点灵性出来,更练不出那点为国为民的热血。
  沈歌放下手中的文章,也叹,“我原本还对自己的文章有几分信心,看完师兄的文章,我便该考虑是否要打道回府,三年后再来了。”
  沈歌这话当然是玩笑话,不过玩笑话里头自然包含着他对吴予时文章的赞叹。
  吴予时将两页文章放一起,道:“我这文章固然老练些,却不及你这般富有激情。谁知明年春闱会是谁主考?说不得那位大人便喜欢你这类文章,时也命也,莫说丧气话。”
  “我这是真心实意地感叹啊,师兄你这科定当没问题了。”
  “现如今说这个还为时过早,还有三个月,再努力一把,说不得文章能更上一层楼。”吴师兄点点沈歌的文章,“你这文章样样都好,就是不大严谨,若是遇上一位性子稳重的考官,怕是要吃亏。”
  沈歌有些苦恼道:“这问题荀哥也与我说过,我这比之前已经好得多,不过还是差了些,我仿佛天生便难以写出严谨的文章。”
  沈歌前世这种理科逻辑思维就不好,不然也不会选文科,最终沦为一个学文科也学得不怎么好的学渣。
  吴予时安慰他,“不打紧,还有三月,说不得会练出点效果。“
  吴予时说着在书架内找了好几本册子下来,递给沈歌道:“这都是为兄多年来听夫子讲的记录,里头有不少写文章的心得,你拿回去看看能不能用上。”
  沈歌忙接过,“我回去就再抄一份,过几日给师兄送来。”
  都是考生,沈歌估计要是拿走这些复习资料,他师兄接下来的日子温习得就很不习惯了。
  吴予时倒不在意,“这些东西我早已烂熟于心,你不着急还我,便是考后再给我送来也来得及。”
  沈歌自己极怕考前资料被人借走的情况,推己及人,他认为师兄必也如此,故而拿回书册没几天就将书册重抄了一遍,将原来的书册给他师兄送了回来,同时还给他师兄送了一堆沈歌自己收集到的及他荀哥帮忙收集到的资料。
  天下考生云集于京,进士录三百人,纵使他师兄考不上,也有其他人要跟自己竞争,沈歌并不介意将资料给师兄一份,最好师兄能与他一起考上。
  沈歌倒也不是完全不怕竞争对手,他将资料给吴予时之时特地请他师兄莫把这些资料漏出去。
  吴予时已经考过一次进士,对这些事比沈歌还熟,自然不消他多说。
  吴予时完全没想到,他不过给师弟送了几本自己写的手记,师弟便投桃报李地给他送来一堆极难收集的资料,心中感慨不已,暗地里交代妻子,日后定要将沈歌当亲弟弟对待。
  这些都是后话,此刻还在为师弟忧虑,就怕他千里迢迢上京,最后白跑一趟。
  沈歌收下小册子,吃过午饭后,带着师兄与嫂嫂给的回礼打道回府。
  路上沈歌见着一间人声鼎沸的楼宇,走在街道上还能感受到楼里热闹的气氛,不由好奇地问小武与小文,“这是何处?感觉里头好热闹。”
  “这便是茶楼了,里头有说书先生说尽天下事,许多人茶余饭后都喜欢来这里听一耳朵。您看,上面挂了个牌匾,那是先帝老爷来这茶楼听书的时候赐下的。”
  沈歌抬头望去,发现还真是,上面那块牌匾上写着“天下第一茶楼”,字不怎么样,但看着极霸气,若不是贵人,也写不出这样的字来。即使写出了,茶楼也不会挂这样一块匾。
  沈歌当场有了兴趣,朝身后二人招呼道:“我们进去看看。”
  沈歌这一看,没想到居然还得到了荀飞光的消息。
 
 
第42章 小妹
  沈歌这趟去茶楼, 说得到荀飞光的消息亦不妥当, 他得到的乃是荀飞光先前统帅西北军作战的消息。
  这茶楼不愧是先帝赐了匾的“天下第一茶楼”, 什么话都敢说。沈歌进去的时候,说书先生正站在前头, 说当年的北战蛮夷。
  “……话说当年,蛮夷的头领正当壮年, 他在北边憋久了,做梦都想来我们这膏腴之地。当年镇守北边的总统领还是姓邵的那一位, 北边兵强马壮尽是骑兵。憋屈呀!我们两万五大军对上别人八千还被杀得节节败退……”
  小武听着, 凑近沈歌,朝他挤眉弄眼道:“这说的就是我们老爷的事迹了。”
  沈歌顿时来了兴趣, 忙竖耳倾听。
  “……这天, 又有一座县城陷落,邵将军愁得头发都白了, 在帐内左看右望, 所有将军都偏过头去,不敢看他的眼睛。邵将军心中大叹:英雄垂暮, 可惜后继无人。”
  “正在这时, 荀国公如同神兵降临,一掀帐子,大步走来,朝里头掷地有声:他要带兵拒敌!邵将军喜出望外,当时便连说三个好,朝荀国公鞠躬到底, 他虎目含泪,道:贤弟,社稷安危便托付于你!望你将那单于力斩于马下!”
  高台上的说书先生还在娓娓道来,沈歌连听他说了两次,确定他说的是“荀国公”无疑,不由惊讶地瞪大了眼睛,压低声音朝旁边的小武问道:“荀哥是国公?!”
  小武比他还惊讶,眼睛瞪得溜圆,“您,您不知道?”
  沈歌从小到大都在坤究县长大,几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他上哪知道去?!
  “哎!”小武一拍大腿,小声朝沈歌道:“这事居然没人跟您说过么?我们老爷就是当代荀国公啊!他原先是安国公,在北边大胜后,陛下将他的称号改为镇国公。”
  沈歌只觉得心神受到冲击,他家智勇无双的荀哥,原来不是京都大官的偏房,他就是大官,还是本朝能遮半边天的那种大官。
  上面的说书先生丝毫不受底下气氛的影响,“……话说荀国公是何等英雄人物,他说到做到,当晚就带了五十心腹,在蛮夷的总帐内七进七出!最终带走蛮夷单于的一颗大好头颅!……”
  茶楼里当下便有没听过这段的茶客激动之下质疑,“这如何当得真,荀国公便是再有能力,也不过肉体凡胎,怎么就在八千士卒当中七进七出,还手刃蛮王?这也太扯了罢?”
  说书先生说熟了这段,什么质疑都听过,这也不算什么。他态度温和地说道:“兄台恐怕不是京都人士?”
  “是又如何?不是又如何?”
  “您若是京都人士,便该听过,当年荀国公下场一试,那届的文武状元名头尽被荀国公一人摘了去,这等英才,又岂是我等凡人能揣度的?”
  众人听了激动,不让旁人打岔,连连追问说书先生,“后来如何?”
  “后来众位便知晓,荀国公在北边盘亘六年,直把所有蛮夷都打压至服气为止,至今北边蛮夷还一听到荀国公的名字便不免色变。”
  又有人不服气,“这么说来,北边全靠荀国公镇着?那现今如何?我前些日子还听说北边城池有失。”
  往事拿出来说一说无妨,当下之事若敢妄议,恐怕捕快便要上门拿人。
  这等话说书先生不敢接,他状似没听到,又绘声绘色地给茶楼众人讲起另外一段故事。
  沈歌还沉浸在他荀哥居然是国公的震撼之中,一时回不过神来。
  谁能想到,坤究县沈家村这等小得不能再小的普通地方,居然会有镇国公这么一尊大神在。
  大神还毫无架子,亲切得令人怀疑人生。
  小武与小文亦没想到,沈公子在荀府住了这么久,居然连荀府主人的身份都不知晓,也不知是这位沈公子心大,还是当差的大伙儿都太过谨慎。
  现如今消息从他们这漏出去,也不知打不打紧,他们回去要不要受罚。
  三人神情恍惚,都有些心不在焉,沈歌带着小武小文出茶楼时,一个不慎被人撞了一下。
  那人极大力,沈歌站的地方又正是台阶边缘,这一撞之下,沈歌竟然跌到了台阶下。
  小武眼疾手快,伸手拉住沈歌的衣角,饶是如此,沈歌也只是缓了一缓坠势,仍重重摔了下去。
  好在台阶不高,也就半米多模样,沈歌跌下去摔伤腿,但没把腿摔断。
  双方的侍从一下就急了,那人忙跳下来拉沈歌,“这位公子,无碍罢?”
  小文小武与对方的侍从一起围上来,仿佛只要沈歌喊一声疼,他们立刻就能抬着沈歌去找大夫。
  沈歌这次能摔倒有一半要归于他一直在走神,没怎么站稳,故而被人轻轻一带,就摔到台阶下去了,说起来,也不怎么怪得人。
  沈歌有些茫然地站起来拍拍膝盖,走上几步,他膝盖疼归疼,但还能走,于是道:“无碍。”
  旁边走过的人也热心地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建议,“若是疼,还是去医馆瞧一下,这么高的地方,不小心摔到骨裂亦是有的。”
  也有人道:“早就跟掌柜的说不要弄那么高的高台,这不,摔着人了?”
  茶楼地势高,外面有一条走廊,只有走廊中间有台阶可以上去,其余地方都离街道有半米高,若是一个不慎,在走廊处踩空,便可能摔下来。
  沈歌这次运气还好,虽然高台下面是青石板的街道,人摔下来摔得极疼,但好在没磕到青石板上,要不然非磕个头破血流不可。
  掌柜的听到动静也忙出来,鞠躬道歉:“这位公子,可有摔伤,小的现在便陪您去医馆悄悄?”
  沈歌摆摆手,“不必,我无碍,掌柜的将台阶延长一些,上面的台子上装个栏杆,莫让下一个人摔倒就成。”
  “小老二明日就找人装栏杆去。”茶楼掌柜见沈歌没有追究的意思,心下一松,忙是使了个眼色。
  伙计进去拿了一罐上好的茶叶和几包茶点出来,掌柜满脸堆笑地给沈歌赔罪,“小小礼物,不成敬意,公子您收下压压惊。”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