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18

汉侯(穿越重生)——来自远方

时间:2018-12-01 10:52:07  作者:来自远方
  在骑兵真正实现横扫之前,包括赵嘉在内,都无法预料到,汉帝国的版图将延伸至何处。更不会料想到,本该在草原绽放光辉的将星,因为历史拐弯,直接在西方各国头顶点亮,辉煌灿烂,耀眼夺目,一亮就是半个世纪。
  现如今,汉帝国的车轮刚刚启动,大军的脚步正摸索前行。
  身为历史撬动者的赵嘉,尚不知自己将达成何等成就,亦不知太史公将为他做传,并在酷吏和干吏之间左右徘徊,三易其稿,给后世留下一个不小的难题。
  率军返回长安当日,赵嘉刚刚回到府内,来不及休整,就见到宫中来人,传天子旨意,召他和魏悦同往未央宫觐见。
  一同得到召见的,还有随赵嘉抵达长安的卫青蛾。只不过,召见她的不是天子,而是皇后陈娇。
 
 
第两百八十五章 
  刘彻急召赵嘉和魏悦入宫,是迫切想要知道, 此次大军西征的详细经过。
  在看过随奏疏呈上的地图, 获悉汉和匈奴之外, 尚有如此广阔的疆域,以及此前未曾了解的国家, 年轻的天子不免心潮澎湃。
  得知五营归京,刘彻立即下旨,召赵嘉、魏悦、李当户、曹时和韩嫣入宫觐见。
  宦者前往各府宣旨时, 刘彻难抑兴奋, 无心处理政务, 在殿中来回踱步。
  中途忽然停住,命人移开几案和屏风, 将誊绘的地图悬上木架, 视线在楼兰、康居、乌孙、大宛以及更西诸国逡巡, 最终定在疆域待定的安息和大夏。
  思及附在军情之后, 关于金矿和铁矿的密报,刘彻攥紧手指, 数个念头在脑海中翻转, 难抑激动情绪。
  赵嘉五人进到宣室, 行礼后被唤起, 见到的就是一幅占据整个墙面的地图, 以及双眸湛亮,目光灼灼的天子。
  “起,君且细述, 骑兵如何穿过荒漠,又是如何找到伊稚斜。”
  见到宫中来人,赵嘉已有预感,天子急于召见,势必和西征之事脱不开关系。
  在边郡时,赵嘉没少整理军情资料,更和魏悦一同处理政务,代魏尚写过奏疏。遇刘彻问起,不言信手拈来,也是早有腹案。遇天子目光扫过,当即拱手起身,道一声“请陛下不罪”,便托起衣袖,手指落在图上,道:“陛下,此一战,当由朔方城下讲起。”
  “朔方城?”
  “正是。”
  赵嘉对照地图侃侃而谈,由朔方城之战开始,详述大军北征和西进的路线和经过。
  中途偶有停顿,魏悦四人即会加以补充。
  提及两支大军迟迟未能汇合,李当户自揭其短,道出自己身为前锋,却中途走错方向,绕了远路,误入乌孙和大宛。
  “走错方向?”刘彻愕然。
  屡次出征草原,斩获不菲战功,竟然会辨错方向?
  “陛下,出朔方郡后,小国林立,地形实为复杂。再向西,有大片荒漠沙丘,绿洲星罗棋布,岩山怪石嶙峋,若无常年行走的向导,未必能找准方向。”
  赵嘉一边解释,一边执起竹简,在乌孙、大宛四周圈画。
  “此一处尽为荒漠,无熟悉地形之人指引,仅能靠斥候摸索。遇沙风骤起,极可能会迷失方向。”
  听完赵嘉所言,刘彻细观地图,对大军迷路之事很快释然。见李当户面带羞惭,认为他心性耿直,当即笑言,下次出征,务必要寻可靠向导。
  “谨遵陛下旨意。”李当户脸色涨红,刘彻不免大笑出声。
  事情能够顺利揭过,没有被追究,全因此次西征大获全胜,未因迷路绕远耽误战机,更在机缘巧合之下,威慑西域诸国,获得数万匹好马。
  在返回长安之前,赵嘉五人就曾商议,凡西征之事,不可对天子有任何隐瞒。只是在说话时要有技巧,以免弄巧成拙,引来天子不悦。
  究其原因,五人立下大功,升爵指日可待。越是这样的关头,越是不能出错,更不能予人攻讦的把柄。
  依魏悦和曹时的提议,当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一切坦白于天子面前。如此一来,就算日后有人“翻旧账”,想要借机挑刺生事,也会偷鸡不成蚀把米,甚至引来天子厌恶。
  “陛下,此乃妫水。”
  待刘彻笑过之后,赵嘉再次开口,将他的注意力引回到地图上。
  “臣等即在此处追上匈奴。”
  赵嘉手指地图,从追上伊稚斜所部匈奴,讲到双方在河边交锋,再到交战中途,安息和大夏军队突然出现,伊稚斜率败军突围,大军紧随其后,先后撕开大夏战阵,冲散安息弓骑兵。
  “据臣所知,原大夏王族被月氏所灭,此时统领该国的,是月氏五部翕侯。”
  “月氏?”刘彻愣一下,“败于匈奴的月氏?”
  “正是。”
  对于月氏这个民族,越是了解,赵嘉越感到神奇。
  被匈奴汉朝轮番收拾,不得不远遁数千里,却在逃跑途中不断开挂,先建大夏,后立贵霜,硬生生咸鱼翻身。
  尤其是贵霜,国力鼎盛时期,跨入帝国序列,同汉、罗马和安息并列亚欧强国。
  现如今,因匈奴提前西进,大夏卷入和安息的战争,双方打得头破血流,一时半刻不会停手。这样的背景下,一切是否会沿着历史轨迹发展,实在无法定论。
  而本该南下的月氏翕侯,此刻正忙着分割从楼兰劫掠的财富,兼小心扫尾,没有半点动身的苗头。反倒是匈奴残部一路横扫,大有取而代之的迹象。
  “陛下,月氏虽败于匈奴,东西分为诸部,实力仍不可小觑。”
  若没有足够强的军队,如何能让原本孱弱的大夏实现质的飞跃,一举压过乌孙大宛,甚至能和安息掰腕子,打得有来有往。
  “既为胡部,如何以步卒为主?”这是刘彻想不明白的地方。
  在他的认知中,胡部最强的就是骑兵。下马之后,不能说马上变得不会打仗,至少战斗力和威胁性都会下降。
  “陛下,此正为臣要禀奏之事。”
  “何解?”
  “大夏、安息国内应有铁矿,早先已呈于奏疏。此外,两国匠人擅冶炼锻造,打造兵器铠甲的工艺不亚我朝。”
  刘彻神情登时一肃,沉声道:“详细道来。”
  “诺!”
  宣室内,赵嘉向天子禀奏西征之事,引出大夏和安息的冶铁工艺。同样受召入宫的卫青蛾,则由宦者引路,进到皇后所在的椒房殿。
  走进殿内,卫青蛾头不敢抬,依照宫人指点俯身行礼,口称:“愿皇后千秋万岁,长生无极。”
  “起。”
  陈娇坐在屏风前,着直裾深衣,腰带、袖摆和领口皆有精美花纹。乌发如缎,红唇饱满,不笑时,天生一股威严。
  “谢殿下。”
  卫青蛾起身,仍半垂双眸,随宫人指引,在下首跽坐。
  许美人坐在陈娇身侧,目光落在卫青蛾身上,带着好奇和打量。
  她和陈娇一样,听闻卫青蛾在边郡时的种种事迹,不由得心生敬佩。知其前番遭遇,又不免感到唏嘘。
  女子之难,唯女子可知。
  辛辛苦苦创下这份家业,却险些被赘婿和奴仆所害。村人非但不予以帮手,反冷眼旁观甚至助纣为虐。
  陈娇知晓事情经过,和刘彻的反应一般无二,都不认为赵嘉行事太过,反觉得处置太轻。赘婿和奴仆该杀,助纣为虐之人也该重惩。
  发去要塞,五代不许返回如何够?
  依照陈娇的意思,不杀也可,当夺庶人身,全罚为僮,以苦役赎罪,方能出一口恶气。
  见到卫青蛾之前,陈娇和许美人做过几种猜想,如今与之当面,此前的设想都被打破。仔细思量,也有几分恍然,能率领商队走南闯北,和匈奴拼杀的女子,本就该是如此。
  “我听闻,君曾至西域,还曾同胡骑盗匪厮杀?”陈娇开口道。
  “回殿下,仆确曾至西域,行经楼兰、康居等国。朝廷大军北扫西进之前,西域为匈奴把控,小国部落军匪民盗不分,商队往来都十分小心,必要有健仆护卫。”
  陈娇听得认真,漆盏放在手边,许久不动一下。
  许美人向宫人示意,将变温的茶汤移走,奉上新茶和散发着甜香的糕点。
  提起商队诸事,卫青蛾渐渐消去紧张,就陈娇感兴趣的方面娓娓道来。
  讲到商队前往楼兰,中途遭遇游骑,几度险象环生,货物险些被抢走,护卫也战死大半,陈娇仿佛身临其境,眼底闪过暗沉,许美人也是抿紧下唇,粉面现出一抹薄怒。
  “竟是肆意如此?”
  “殿下,仆虽遇胡骑匪盗,却多能化险为夷。与仆相比,商路初开时,亡于贼寇的商队不知凡几。”
  陈娇缓缓点头,轻叹一声。
  见气氛变得沉重,许美人试着转开话题,问起西域风土人情,以及各国方物。
  在入宫之前,卫青蛾得赵嘉提点,早就有所准备。
  藉许美人之言,呈上两盒精心打磨过的宝石,以及带有明显异域风格的发饰手环。其中既有西域出产,也有安息和大夏匠人的手艺,甚至有从更远之地得来的黄金臂环。
  盒盖掀开,登时金灿灿一片。
  陈娇拿起一枚雕刻古怪图案的金环,看着上面镶嵌的宝石,觉得颇为有趣。
  “此皆出自西域?”
  “回殿下,这枚金环出自安息。”卫青蛾道,“环上为狮纹,狮眼嵌入宝石,据悉,唯安息王族和贵族可以佩戴。”
  “王族之物?”陈娇又拿起一枚指环,和手环对照,愈发感到有趣。
  汉以玉为贵,精致为美。
  卫青蛾呈上这些,工艺如何暂且不论,皆以黄金打造,镶嵌各色宝石珍珠,分量十足,亮灿灿晃花人眼。
  拿在手上看看且罢,当真有人会戴上身?
  陈娇和许美人对视一眼,都感到无法理解。
  不过,通过卫青蛾的讲述,以及呈上的黄金珠宝,陈娇开始相信,西域商道的确是一条黄金之路。
  想到刘彻之前所言,陈娇终于做出决定,给卫青蛾的赏赐不会少,此外,她还要助她再建商队,重振家主之名。
 
 
第两百八十六章 
  离宫之后,卫青蛾乘车返回赵府。先去看过熟睡的儿子, 吩咐乳母仔细看顾, 无心用膳食, 独自坐在屏风前,对着皇后赏赐的玉环, 眸光微凝,沉默许久。
  掌灯时分,赵嘉依旧未归。
  室外传来一阵轻响, 卫秋推开房门, 送上新烹的茶汤糕点。
  见到室内情形, 卫秋立即放轻动作,将盘盏摆至几上, 移来新灯, 便要退出内室。
  “阿秋。”卫青蛾从沉思中转醒, 突然出声, “留下陪我说说话。”
  “诺。”卫秋应声,先回身合拢房门, 其后跽坐在卫青蛾下首, 柔声道, “女郎想说什么?”
  “今日入宫, 皇后殿下赐我环璧, 并言,有意助我重组商队,再行西域。”卫青蛾放下玉环, 托起漆盏,递到嘴边,缓缓饮下一口。
  微苦的滋味,顺着喉咙滑下,细品却有回甘。
  卫秋抬起头,眼底闪过一抹诧异。
  “女郎应了?”
  “暂未。”卫青蛾摇头道,“我观殿下似临时起意,且让我先做考虑,不需急做决定。毕竟我子尚小,不能全交于乳母家仆。”
  卫秋沉吟片刻,迟疑道:“皇后殿下既然出言,除非改变主意,女郎总是要应下的。”
  “我知。”卫青蛾颔首,轻轻叹息一声,“殿下提及此事,说不动心是假的,只不过……”
  “女郎是有顾虑?”
  “对。”卫青蛾直言道,“我在想,会否对阿多有关碍。”
  “郎君?”
  “先前我在边郡,规矩不比京城,行事大可自由自在,无需顾忌太多。如今身在长安,凡事自然要多加小心。”卫青蛾放下漆盏,沉声道,“阿多西征立下大功,朝里朝外,多少双眼睛盯着。我随阿多入京,如今又住在府中,不说帮忙,如行事不慎,给阿多惹来麻烦,后悔莫及!”
  卫青蛾曾习字读书,知晓吕后,也知晓薄太后和窦太后。
  哪怕皇后无有此意,她也不能不小心。通过先前的遭遇,她深知人心难测。鬼蜮之徒心思之恶,纵然无事,也会硬搅出几分风浪。
  “女郎……”卫秋张口欲劝,却不知该从何劝起。
  “待阿多归来,我会同他商议,或许还能请教三公子。”卫青蛾摩挲漆盏边缘,低下头,俯视映在盏底的影子。
  卫秋轻轻颔首,等到卫青蛾放松下来,起身移至她身后,为她除掉簪钗,解开发髻,以手指顺过覆至腰间的长发,轻声道:“女郎,郎君曾言事无绝对,车到山前必有路。”
  “确实。”卫青蛾合上双眼,轻笑一声,“大概是先前吃了大亏,如今才这般小心。”
  卫秋也笑了。
  纤指顺着发顶滑至发尾,又轻轻按压卫青蛾的额角,看到卫青蛾稍显疲惫的笑,不由想起先前之事,纵然阿鹰等人已经殒命,胸中仍有怒气难平。
  早知今日,就不当心存仁慈。在那些腌臜事初现端倪时,就该一刀斩断,放火烧个一干二净。
  如果女郎重组商队,再行西域,她必要和卫夏牢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该下刀时绝不能手软,杀该杀之人,灭当灭之恶。
  不忠之人绝不能轻饶,都该如阿鹰一般,吊起来千刀万剐!
  卫秋决心既下,再不会更改。
  此后数年,伴着卫青蛾重组商队,足迹踏遍西域各国,并远达安息身毒,她和卫夏的凶名也随之远播。整整二十年,这对容貌娇美,下手狠绝的姊妹,都是笼罩在匪盗恶徒心头的噩梦。
  作为商队的主人,卫青蛾有当朝皇后支持,且有赵嘉为后盾,商队规模不断扩大,更敢为人先,进一步开拓西行之路,并联合其他豪商,出巨资修筑连通西域官道,在边郡凿井挖渠,助朝廷巩固在漠南的统治。
  经过数年经营,到汉武朝中期,卫青蛾已跻身巨商之列,几比前朝巴寡妇清。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